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锦绣绒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贰柒柒柒

    “若是如此,难怪她忧心至此。”汪岐兰喃喃道。

    准噶尔汗国叛乱一向是大金国的心腹之患,从祖皇帝起,便陆陆续续与大金国兵刃相见,攻杀逾七十年。先帝在位时,挥师西进,却逢准噶尔汗国强盛时期,大败而归,签订合约,以杭爱山以界,才止息了战争。这一败,打落了大金的士气,之后大金国在平叛过程中,稍遇挫折,便有大臣认此为天意。

    元盛帝一向对先帝之败耿耿于怀。如今准噶尔内讧,元盛帝定认为是大好时机,岂肯错过

    博泰定是知晓元盛帝心意,分析过利弊,决心替大金国拔出这根心头刺,所以自请出战,这背后,朝堂的反对,自身的安危,皇上的期许,无一不是压力,压在博泰一人身上。

    当年大小金川平定,博泰历尽艰险,刚回京中过了三四年的安稳日子,又迎来了更难更险的准噶尔之役,怎能不让母亲忧心汪岐兰心情亦随之沉重。

    吴勉见汪岐兰面色凝重,心中有些诧异,兰娘是在替一面之缘的贺兰夫人忧心吗

    “兰娘,你无事吧“吴勉轻声询问,将一只手覆上汪岐兰的,打断了汪岐兰的沉思。

    “我无事,”汪岐兰回过神来,顺势将手放在吴勉的手中,从他掌心传来的温度令她感到心安,“我母亲去的早,今日与贺兰夫人交谈,她对我仁慈关怀,令我想到了母亲。如今战事当前,匹夫有责,我在想,有什么事是我可以为贺兰夫人、为大金国做的。”

    吴勉用掌心摩挲着汪岐兰的手,一双眼睛望着她,温润而平和,“兰娘,若你有什么想做的,便去做吧。我相信,只要是你做的,必是好的。“

    汪岐兰凝望他片刻,忽然靠近,张开手抱住他,将头搁在了他的肩上。

    “谢谢夫君!”她在他耳边低语,见他的耳根如同烧着了一般,迅速红了起来。

    汪岐兰如此主动亲昵,还是头一回。吴勉措手不及,浓浓的甜意涌上心头。只是现在还在饭堂,没在卧房内,吴勉一眼瞥见丫鬟们憋得辛苦的笑脸,不自然的“嗯”了一声,有些不舍的放开了汪岐兰。

    今日一天在外,汪岐兰有些困乏。用完晚膳,便更衣洗漱,早早睡了。吴勉从书房回来,见她已酣然入梦,轻手轻脚的上了床,小心翼翼的将她拢在自己怀中,亦安然的睡去。

    ……

    贺兰府上,瓜尔瓜佳氏等到孩子们都睡着了,还没见到博泰的身影。




第170章 好梦
    瓜尔瓜佳氏瞪着大眼睛看着博泰,无言的控诉博泰知而不言、吊她口胃。

    博泰见瓜尔瓜佳氏的模样,嘴角勾起,忽然一把将她抱起,吓得她惊呼一声,“走,到床上慢慢和你说。”

    瓜尔瓜佳氏羞红一张脸,都老夫老妻了,还害她一惊一乍的。

    “那个汪小姐,是个不简单的。”床榻上,瓜尔瓜佳氏的头枕在博泰胸口,听他慢慢道来,“记不记得,姐姐刚走的那一年,扬州有个商户,用绒花做了义卖,还用绒花仿了点翠,悼念了姐姐,募集了善款,赈济了灾民。皇上那时因为姐姐刚走,心中郁积,每日怒火连天,听闻此事,大加赞赏,还御笔题写了匾额给这家商户。”

    “你是说,那商户就是汪小姐家”博泰如此说,瓜尔瓜佳氏便明白了。

    “是,那家商户名号祥泰,就是汪小姐家的产业,据说就是在她的主持下,做的义卖,研制出的绒花点翠。”博泰点头。

    瓜尔瓜佳氏醒悟道,“那就对了,汪小姐说到家中产业,头头是道,一听便知,她经营有方,堪称风生水起。母亲听她的生意经,都入了迷,能做一手好生意,定不是一般女子。“

    “是啊,还有一件事,我一直记在心上,深觉奇妙。”博泰眼中泛起疑惑,“当年我在荣恩宴上,见吴勉身上穿着一件绣着赵孟覜书《五柳传》的衣衫,上面的字体与姐姐的手迹如出一辙。我幼时常和姐姐一起习字,她的字我再熟悉不过,所以我心中惊讶,当时便问了吴勉,吴勉说,是汪小姐特意为他准备的。“

    “这……,是凑巧吗”瓜尔瓜佳氏亦惊奇。

    “或许是吧,否则无法解释。汪小姐远在扬州,怎么论,也与姐姐攀不上干系,”博泰沉默了片刻,“今日,你们又遇见了她。按你说的,母亲初见她便心喜,如同见到故人。如此,只能用缘分二字定论。“

    “嗯,应该是吧。”瓜尔瓜佳氏亦默然。

    “反正,是好的缘分,不必细究。“瓜尔瓜佳氏怕博泰因思及姐姐而心绪不佳,转了话头,”我还留了名帖给她,让她有事可以寻来,或许哪日你能亲见她也说不定。”

    见女眷到底不便,且无论是何种缘分,姐姐也不会回来了。

    “万事随缘吧,不必刻意。”博泰轻轻道了句。

    “晚了,睡吧。“博泰停住了话题。

    ”嗯。”二人相拥而眠,沉入梦乡。

    ……

    第二日一早,博泰起床后洗漱毕,往母亲居处请安,被嬷嬷告知,母亲在佛堂里。

    “今日怎么这么早就去了佛堂”博泰心中诧异,往佛堂寻去。

    跨进门,便见贺兰夫人跪在佛像前,闭目喃喃,念诵经文。

    博泰知不能侵扰,默立一旁等候。

    贺兰夫人耳中听到了脚步声,将正在念的一遍《心经》念完,便睁开眼睛,起了身,看向了博泰。

    “你来了。“贺兰夫人和颜悦色。

    博泰见其神态安详,气色尚好,放下了一半的心,“母亲这么早就诵经,昨晚可是睡的不好”

    “不曾,昨晚我睡的很好。”贺兰夫人笑盈盈道。

    贺兰夫人的心情好,博泰的脸也亮了几分,“看母亲的样子,昨晚可是做了美梦”

    “的确。”贺兰夫人回忆起昨晚的梦境,眉间开朗,带了几分喜色。

    “哦,是什么好梦令母亲如此开怀”博泰好奇。

    “我梦



第171章 捐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意味着大量的财力消耗。

    博泰一边抓紧制定《平定准噶尔方略》、收集整理西域舆图,一边调配兵力、筹集军饷。

    博泰为军机大臣之首,曾任户部尚书,对于户部有多少银子心知肚明。原本大金国承平日久,积蓄不算薄,只不过眼下众人反对,对这一役持着能免则免的心态,所以现任的户部尚书照例要哭穷一番。谁都知道这一战必是苦役,马上要出发的行军要军饷,因战乱造成国库收入减少不知几何,后续兵马消耗要招兵买马亦要用钱,这银两烧起来便是金山银山,户部当然要先捂紧了口袋先。

    博泰心知此刻诸多臣子,都在背后议这一役劳民伤财,战果亦不容乐观,不会轻易伸出援手。而他是史上最年轻的军机大臣,此前的大小金川之战尚不足以服众,素来背后被别人道是依靠故去的姐姐,若是他去向皇上告状,通过皇上施压,逼得各臣子屈从,岂不落了下乘。

    博泰只能每日和户部交涉,摆明利害,一点一点的从他们口袋中抠出钱来,另一边与兵部精打细算,打算从今年的预算中挤出军饷来专供此役。如此过了三日,忽然,一名亲信下属一脸喜色,前来报告:“大人,兵部刚刚接到一万两银两,是一无名氏所捐,指名捐赠给平西之役。”

    “果真”博泰喜出望外,如同旱地逢甘霖,这真是大喜讯。

    一万两银两,放在普通人家当然多了,对于战役来说却是杯水车薪,不过,重要的是,有人起了头,这是态度,亦是行动,这意义非同小可。

    “来人究竟是谁,为何称无名氏”博泰忙问道。

    “据兵部说,来人坚持不肯透露姓名。只说以绵薄之力,尽匹夫之责,支持朝廷挥师西进,平准噶尔,护我疆土。”下属回道。

    “好,好个匹夫之责,”博泰先是赞了一声,俄而捋着胡子,陷入沉思,片刻后道,“你快去兵部一趟,将经手之人叫来,同我一起面见皇上。另外,派人对捐献之人进行追查,务必尽快查清身份姓名,如有下落速速呈报予我。”

    “是,属下立刻去办。”亲信接了命令,急急退了出去。

    一个时辰后,养心殿内,元盛帝端坐在龙椅上,听博泰的汇报。

    “有人未等朝廷号召,率先捐款献金”元盛帝的眉毛高高扬起,亦十分惊喜,连声赞道,“好,好事,大好事,看来民间不乏有识有为之士,不若这朝廷上下,个个缩着脑袋拖后腿。等知道了此人是谁,朕一定要大大嘉奖他!”

    “是,微臣亦觉得应给予赞赏,引以为范,所以已经派人去查找了。”博泰回道。

    “唔,”元盛帝颔首,起身在龙椅前踱步,“有人先帝时候吓破的胆子,到现在还是杯弓蛇影。有人安平日子久了,便如鸵鸟埋沙,看不见卧榻之旁,向有猛虎。说来各个国之栋梁,竟然不如平民百姓胸有丘壑。此人虽一时不能受赏,但朕要煊赫其事,标榜高悬,令那些大臣们扪心自省,他们的胆识、他们的公心,是否真的配得上他们的位子!”

    “琨宁,”元盛帝唤道。

    “奴才在。”一直随伺在旁的琨宁恭敬地向前一步。

    “替我拟诏,表彰无名氏,高歌其德,悬在外,并颁行天下,闻达各地。“元盛帝命令道。

    ”是,奴才知晓了,这就去办。“坤宁朗声应道,当下退至侧殿,挽袖挥毫,笔走龙蛇,眼中目光闪闪。

    这热烘烘的典型必须得马上推至整个京城及全国,等找到无名氏再嘉奖,定然已经凉了。皇上明着是表彰,没有臧否众臣,但这暗中的意思嘛,是个聪明人都明白。

    ……

    当晚,坤



第173章 呼应
    翌日,皇上嘉奖无名氏的诏书被张贴在外,同时几十张副本速速向全国各处传递,其中当然也包括扬州的。

    当驿马还在半路上奔驰的时候,宋舫已经接到了来自京城的一封信,用的永璐在京城布下的通道,所以速度极快,比官方的加急驿有过之无不及。

    宋舫拆开阅后,神情凝重,找了张先生去书房说话。后来,还派人叫了永璐。

    三人在书房中商谈了半日,有了定论。第二日宋舫便约谈了三个商业总会的会长,永璐也在场。

    谈到一半,永璐率先表了态,面露肉痛之色地捐了一万两银子。

    可那是人家女婿啊,三位会长尚在犹犹豫豫之际,汪家的总管家和总账房找上门来,拿出五张一万两的银票,也就是汪家义捐五万两。

    三位会长面面相觑,四年前,汪家的义卖获了皇上的称赞,如今汪岐兰人在京城,下人们赶着来捐款,定是汪岐兰有确凿的消息和十足的把握。这事看来值得做,既然要做,就要做头一份,否则像上次一样,明明自家也掏了腰包,却让汪家独出了风头,当下三位都下定了决心,接下了宋舫的建议。

    三人出了知府衙门,连夜向各自的会员发出通知,募集捐款,以非常高的效率,在短短的三日之内,收集了义捐款项。恰好皇上嘉奖的诏书刚到扬州府,被大大的张贴在知府衙门口。

    跟着汪岐兰果然不吃亏,会长们见状彻底放了心,欢欢喜喜的将银票交到了知府衙门。

    宋舫看着三位会长交上来的三叠厚厚的银票和捐款名册,心中喟叹。汪岐兰一早传来的信说得果然不错,她作为无名氏捐出的款果然成了引子。如今,扬州抢得了先机,他这个知府应能从中受益。

    七日后,一封从扬州来的急报和一笔巨款震惊了京城。扬州城内商人在知府宋舫的号召下,慷慨解囊,一共募集了500万两银子,作为朝廷平西之役的军费,其速度之快和金额之巨都令皇上和博泰大大的惊喜。

    博泰身上的担子忽然一轻,有钱好办事,有了钱,剩下的事都不算太难。

    在他的积极建议下,扬州知府、商业总会和参与捐款的扬州商家都得到了皇上的嘉奖,被赞为忠君爱国拥军,为天下商人之表率。每个人的名字都在金黄色的皇上嘉奖谕旨上列的清清楚楚,还特意按人数制作了副本。可以想见,之后这些副本都将作为传家宝放在各位商人的家中,代代相传。

    对博泰来说,扬州的惊喜是大的,除此之外还有小惊喜,陆陆续续有官员们站出来,表示支持平西之役,并捐献款项。虽然都是些小官,上不得朝堂,款项也算不得多,但不管是钱,还是人,都使博泰面对众臣时,不再觉得形单影只。自然,那最先跳出的几个小官,也给元盛帝留下了好印象。

    “有些人毕竟老了,眼界窄了,胆子也跟着小了,还是年轻人有朝气,看来,新旧要更替得快些,这国家方有新气象。”元盛帝看着那几个年轻官员的名录道。

    “是,皇上英明!”坤宁在旁垂首,口中呼道。

    京郊驿站的一间房内之内,曲阳县知县刘鹏程看着一张字条,喜笑颜开,“坤宁大人诚不欺我!”

    亲信看了字条中的内容,亦翘起了大指,“没想到,大人只花了小钱,便得了皇上青眼!”

    原本准备好的大笔的议罪银,在坤宁的指导下,并未花出去,只花出去了区区几百两。

    &



第174章 礼物
    汪岐兰动身的第二日,贺兰府上来了一个手持少夫人名帖的年轻人,看其衣着打扮,应是某个官家的管家。

    门房见了来人手中的名帖,确认是真,便将他请了进来,并准备通报少夫人。

    “小的名叫青山,是翰林院庶吉士吴勉家的下人,身份卑微,就不必去惊动少夫人了。”青山忙摆手道,“小的是奉我家夫人之命,将一件东西和一封信转交给少夫人。劳烦您给少夫人,就说我家夫人姓汪,她听了便知。”

    说完,便将一个画轴模样的礼盒及一封信呈上,客气的拜托了几句,便恭敬的告辞了。

    瓜尔瓜佳氏正在贺兰夫人房中陪着说话,近来博泰虽极少归家,但时不时的传讯息回来。

    贺兰夫人得知眼下诸事顺利,心境随之开朗,二人正商议着给博泰准备出征随行衣物,一个嬷嬷捧着礼盒,上面附着一张名帖和一封信进来了。

    “少夫人,适才有人拿了你的名帖,说是他家夫人让他送了这礼盒及信过来,便告辞了。“嬷嬷禀报道。

    贺兰夫人和瓜尔瓜佳氏相视一眼,心有所感,莫不是兰娘

    “他家夫人可是姓汪“瓜尔瓜佳氏问道。

    “正是。”

    兰娘果然没上门,只是派遣了人送东西来。贺兰夫人一早便有预感,此时却还是难免心中失落。

    “快,将信给我!“瓜尔瓜佳氏急急拆开信。

    “你念出来听吧。”贺兰夫人近年来眼已老花,看信颇觉吃力。

    “是,”瓜尔瓜佳氏看到信笺之上娟秀端庄的字,忽然想到博泰所说的,汪岐兰的字体与贺兰明珠极为相似。
1...37383940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