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宫草堂
樊文予有些拿捏不住,只得继续向仲逸‘请示’道:“仲大人,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用不用就回盐课衙门”。
仲逸连连摇头:“那可不行,场面上的事儿还是要走的嘛,到时樊大人这里也要交差嘛,就是做做样子嘛,不然曹春一定会乱咬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桌上有纸笔,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不过冯三保还是谨慎的问了一句:‘二位大人,这……就都写’。
樊文予没有言语,仲逸淡淡的说了一句:“写,你当然要写了,到时我们呈不呈的,你心里还没点数吗到了京城,有冯公公在……”。
冯三保连连点头,顺手就开始写起来。
此刻,在他的心里,看到的只有一马平川……
夜色渐深,天空的月色正浓,四周安静了许多,昔日的大空寺可以说是人去寺空,没有了半点人气。
后院确实关着妇人的,不过她们皆已被带走,至于那处‘藏银子’的地方,已经被程默带人守的死死的。
若不出意外,用不了多久,程默便可在大庭广众之下多了一个‘说书’的素材:夜闯大空寺、揪出假和尚、找出藏银地、带走冤屈女。
至少,到时可以润色润色,稍稍改变一下便是。
“你们……好大的胆子,救命啊……到了京城,有你们好看”。
良久之后,传来这么一阵撕心裂肺,冯三保哀求中夹杂着不服的腔调划破原本平静的夜晚,让人听着格外不舒服。
都察院的差官得到樊文予准许,便将冯三保控制起来,如同之前被带走的曹知府等人,冯三保也是被众人押着出了大空寺。
‘仲老弟,你说这尊佛像,为何会说话呢’。
众人离去后,樊文予还是难解心中的疑惑,不由问了仲逸一句,双目一直盯着神像在看,太不可思议了。
仲逸在樊文予肩上重重一拍,而后迈出门口,仰面朝天道:“我的樊大哥啊,这个大空寺都是假的、和尚也是假的,我们如何能见到真‘佛’呢”。
樊文予立刻追上去问道:“那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方才你也不是明明听见了吗”。
仲逸继续目视上方,似笑非笑道:“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天知地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吧……”。
一个艰难的夜晚后,便是一个很普通的早晨,对外人而言,都没有半点察觉。
日子都得照常过,只是每个人的活法不同而已。
盐课提举司比往常安静许多,尽管负责巡视的差役们早早起床,但连走路的脚步声都轻了许多。
除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文博远外,仲逸和樊文予回衙门时辰更晚,如此,也无非就是想多留给他们一些休息的时间而已。
在大空寺负责守护查处藏银的,除都察院的差官外,还有盐课提举司的人,由程默带队,为安全起见,仲逸还特意暗中叮嘱多名一等衙役潜伏四周,以备不测。
当然,最可靠之人,莫过于身手比自己还要高许多的师姐——仲姝。
剩下的,就是要看文博远这位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怎么处置了……
“文大人好”。
迎面过来的盐课提举司衙役们向文博远打声招呼,他们对这位老御史的坚持不懈十分钦佩:无论睡的多晚,按时早起,之后便是练那一套经久不变的拳法。
文博远才收拾双拳,却见仲逸和樊文予赶了过来,他这便迎了上去。
昨晚发生的事儿已有人想他禀报,文博远对这个结果是颇为满意的。
“那尊佛像
第707章 又是一年春来到(上)
,最快更新大明略最新章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京城到云南,地方变了,人也变了,但时节又是一年春来到。
皇帝朱载垕特许,为仲逸数次出京办差有功,尤其北虏南寇征战有功之奖励,仲逸在京城的那处宅院被得以保留,而据此他的几位夫人便可安心一直住在那里。
新春之际,仲逸突然奉旨回京,要向皇帝朱载垕禀明整顿盐务进展。之后,他忙里偷闲,总算也有机会见自己两位夫人——宋洛儿和袁若筠了。
久别重逢、激动所致,两位夫人难以自已,仲逸也算得以离开盐课衙门这个多事之地,在这里找到一份短暂的安宁。
后来众人商议:待天气转暖,袁若筠便也带着丫鬟一起来大理,而宋洛儿则要回江苏看家中老小,这是她当初来京城时就曾约定好的。
袁若筠打小娇生惯养,贪玩的脾气秉性并无多少改变,她要去西南也是为了好好玩上一把,见仲逸这个夫君,反倒是其次的了。
只是如此一来,诚信堂的那摊儿事儿就更有的忙了。尤其穆一虹,暂时没有宋洛儿的协助,只得重新物色一个有力的人选。
好在穆一虹的丫鬟香儿进步不小,跑前跑后学到不少,店中招回新伙计后,经营也步入正轨,总体省力不少。
再次将老姜头、罗英、小地瓜、陶朔等聚集在一起,众人一致商议:将诚信堂的分店在江苏扬州府也开几家,连同大理府至少可以考虑一家。
扬州的情形宋洛儿十分熟悉,而她又在穆一虹身边一直协助打理诚信堂,可以说对经营十分了解,此举完全可行。
关键扬州府足够的大、足够的富。只要诚信堂的东西足够的好、足够的新,不怕没有买卖做。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绝非浪得虚名。
京城一聚后,仲逸便向西南出发,随行的只有程默和两个随从。宋洛儿与袁若筠将他送出城外、一脸的恋恋不舍。
原本师兄宗武和阿嫂林姚姚也要一同前来,只因考虑到林宗武如今的身份及林姚姚还要照顾自家孩子,这才作罢。
回凌云山的时间肯定是来不及了,早在从云南大理出城至北直隶一带时,仲姝便与仲逸分路而行,她直奔凌云山去拜见师父凌云子,顺便再见见卫叔叔、卫婶,连同几个小师弟:卫展、阮怀若、章苏。
如今的凌云山一如既往安静中带着一种热闹,经多日观察并经师父凌云子准许,仲姝终于将陶雯儿一起带上山。
短短几天的时间,这个一向‘想法离奇’的姑娘便沉下了心。
‘天下还真有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人我现在终于能理解仲大人了’。
陶雯儿之前想过多种关于凌云山的景象,连同山上每人的生活,如今终于找到了这里,也终于明白自己所要选择的那条路从来都没有错。
当初在福建时,若是没有与弟弟陶朔一起随仲大人进京,那将是多么的后悔不已
数日后,就在仲逸离开京城后某一天,仲姝也下了山,二人约定见面会和的地点,之后再一同去大理盐课提举司衙门。
只是此事还得向程默一个合理的解释:仲姝是要回娘家看看她的爹娘,进京时间紧,只能权宜之计了。
程默一直跟着仲左右,自然不会知道分路而行后的仲姝去了哪里。
“师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师父说了:适当的时候,他老人家会带着卫叔叔和师弟们一起来大理府”。
二人见面后,仲姝悄悄告知仲逸这个消息,是师父凌云子特意叮嘱过的:差事该怎
第708章 又是一年春来到(中)
,
阳光明媚,天气不错,大伙儿的心情也不错。
整整齐齐的队形,衙役们早已熟练的不能再熟练,肖大可依旧在最前列,见到仲逸后,都有些感动了。
肖大可的母亲再三叮嘱:一定要请仲大人来趟家里吃顿便饭,肖大可没有告诉她仲逸回了京城,只说忙过这阵子后仲大人就来。
现在见到仲逸后,他终于回去‘交差’了。
台阶之上,副提举姜军、吏目蔡一书早已站到自己的位置,新来的杨尽洺立于仲逸一侧,看上去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在此之前,他早就打听过:盐课衙门每日集训,而后打扫院落房屋牌匾,再轮流值守。
在衙门所有人议事时,他们这些有品阶的‘诸位大人’也不能四平八稳的坐在木椅之上。
‘首先,我们要说说,朝廷为我们派来了新的同提举——杨尽洺杨大人’。
仲逸向众人解释道:“杨大人之前在翰林院做过御史,算起来,还是文大人的属下呢”。
这一句颇有分量:大伙儿对杨尽洺还不是很了解,但说起几个月前,才来过盐课衙门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文博远,所有人都的竖起大拇指——老御史大人没得说。
既然是文博远的属下,想必自然不会差到那里。
‘闭着眼睛都比王核强’,这是大伙儿对这个新来的同提举的初步评价。
打过照面后,仲逸微微点点头,杨尽洺上前几步。
“各位大人,差役兄弟们,我叫杨尽洺,受朝廷指派,来这里做同提举,方才仲大人也说了:杨某之前在都察院做过事”。
杨尽洺说话语速不快,但咬字却颇为清楚,属于那种一字一句型的:“在此之前,杨某也知道一些,就是关于前任同提举王核的一些事儿……”。
渐渐地,这位昔日的都察院御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感觉,衙役们也试着适应他的风格。
至少,他说的话,是能完完全全听的进去了。
‘杨某不才,却有幸得文大人教诲,平日行事万不敢忘本分,更牢记自己曾是一名检察御史’。
杨尽洺最后说了一句:“听大伙都说;我们盐课衙门今年有新的计划,还是请仲大人给我们部署吧,这样一来,杨某也就有事儿做喽”。
果真是来自大衙门的,说话的水平相当之高。‘强将手下无弱兵’,文博远也的确教导属下有方。
都察院检查御史为正七品,盐课提举司的同体举为从六品,尽管被调出了京城,但杨尽洺确实格外珍惜这次机会。
让都察院的人到盐课衙门来不多见,或许这也正是有某种深意的。皇帝朱载垕曾向仲逸说‘一粒盐而知天下’,如今看来,他是容不得盐务再出半点差错了。
“之前,同提举的一些差事由姜大人和蔡大人兼着,如今杨大人已赴任,本官也就放心将差事交给他了”。
轮到仲逸表态,他也是一如既往的随意:“关起门来大家是一家,但朝廷自有规制,非仲某所能变:望各位兄弟能齐心协住办差,诸位大人也要体谅大伙儿……一起做好盐课衙门的盐务”。
“是,仲大人……”,这整齐划一的喊声让杨尽洺再次为之一振,但与此同时也给了他一颗定心丸——盐课衙门,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尤其仲大人……
“大可,盐井那边都安排好了吗林大团等那些灶户的兄弟们都到了吗”。
才回到大理,看来仲逸今日是没打算歇着了。
肖大可立刻出列,脸上挂着异样的表情:“回仲大人的话,早就安排
第709章 又是一年春来到(下)
,
阳光明媚,城外景色更加迷人,一群林中栖伏的鸟雀突然窜出了草丛,翅膀拍的‘噗噗’响,似乎很受惊的样子。
仲逸一行走了过来,‘打头阵’的是程默、肖大可等人,他们骑的快马,倒是把林中的鸟雀惊到了。
林大团老远就看到这一幕,灶户们不淡定了。众人纷纷起了身,向山坡一侧而去。
算起来,也有些日子没有见到仲大人了。
“你们看,仲大人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走在最前面的肖大可和程默下了马,这便转身指着身后的木车,众人循声望去。
赶木马车的衙役在最后一排,前面是仲逸、姜军等,连同新任的同提举杨尽洺,
‘上次咱们在盐课衙门就说过:工欲兴其事必先利器,今年我们采盐制盐的工具,全部换成新的’。
仲逸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自己花银子雇了工匠,这次回京城时也特意采购了一些,如今皆以齐备。
只是如此一来,就又要花掉这位仲大人不少银子了。这可是一笔相当不小的开支。
‘弟兄们,都卸下来吧’。
马车停稳后,副提举姜军吩咐了一声,肖大可和程默与衙役们开始忙活起来。
林大团等人立刻上前,如获至宝,这些个新工具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太难得、太重要了。
“仲大人,你这么做,我们可如何能担待的起呢”。
爱不释手的抚摸着自己平日里干活的工具,才一伙儿的功夫,林大团便又犯了惆怅:这么好的工具,可若是再提高不了产量,该如何是好还有脸见仲大人吗
还是肖大可厉害,他与这些人平日里十分熟悉,此刻又是站立队形,又是分发工具,不大会儿的功夫,这便安排的井井有条,足见是个很难干的人。
程默在一旁帮衬着,像他这种头脑灵活,又见面便是三分熟的感觉,自然很快就能与灶户们打成一片了。
“工具是有了,但是大家可是要珍惜的啦,这可都是仲大人自己的银子啊”。
程默确实有些心疼,换做谁也是一样,这么一大笔的开支,即便能承受起的人,也不会轻易敢这样做。
毕竟,谁的银子都来的不易,只是看仲大人似乎是个例外,不得不服。
众人一通忙活后,见仲逸再次坐在那个土坡之上,大家立刻安静了下来。
“仲大人,你如此厚待我们,可我们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林大团说的很慢,脸上的表情也逐渐凝重起来,但压在他心口多日的难言之隐,总算是可以说了出来。
‘仲大人,就目前而言,我们要大幅提高产盐数量、降低成本,再提高效率,怕是很难的’。
林大团身后一个老灶户更是如此,他说的很清楚:“我们这些人反复试过,可每次结果都不是那么的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