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元枭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须臾乾坤

    至此,南国包括巴蜀之地在内的有资格与毛正梁匹敌的地方政权也就正式分为四支。

    即巴蜀明玉珍、湖广江西陈友谅、江浙中西部的朱元璋以及江浙东部地区的张士诚。

    这四支地方政权,张士诚是名义上的元蒙太尉,朱元璋是名义上的“大宋”行省平章,陈友谅是所谓的“大汉”天子,明玉珍是即将自封的陇蜀王。

    可以说,张、朱、陈、明虽都是靠反元起家,可现在却都处于相互敌视状态。

    其中明玉珍尚好,他困于巴蜀,难以出川,只是想做一个安乐王。可剩下的那三位,却都在渴望一统江南,而后问鼎天下。

    也因此,朱元璋的日子便就有点不好过了。

    太平路,是朱元璋抵挡陈友谅的最后屏障。攻克了太平,就只需沿河道北上,走二百里水路,便可直抵金陵城。

    这也就是说,陈友谅现在已经将自己的宝剑抵在朱元璋的脖子上了。

    只要再用一点点力量,攻克金陵城,整个江南也就再无一人可以阻挡他了。在如今时候,作为“大汉”皇帝的陈友谅,距离统一江南,真的也就只差半步了。

    但可惜,他却亲手毁了这大好局面。

    ……

    “想那陈友谅,其人本不过是一江南小吏。后见天下大乱,为求自保,方才趁势而起。可谁成想,从至正十五年起兵以来,才不过短短五载,其人便就攻克了三千里锦绣江山,发展壮大到了这等地步。这等人,若说




第一百三十章 论局江南
    如今时候的陈友谅看似强大。但实则,他以下犯上以臣弑君的鲁莽行径,却让他处在了外敌未平而内乱已生的尴尬局面。

    不得不说,这几年中对外战争的一帆风顺,实在是让他变得太过自满了。

    以至自满到生生忘了倪文俊的前车之鉴。

    当年,天完政权的真正建立者彭莹玉不幸战死江西。强大无比,甚至曾攻克江南重镇杭州城的天完政权开始第一次由盛转衰。

    而就在那个天完政权即将就要覆灭的关头,便是倪文俊站出了挑了大梁,攻克了武昌重镇,大败元蒙威顺王,使苟延残喘的天完政权得以焕发二次生机。

    故在那时,倪文俊真的也就如现在的陈友谅一般,大权在握,战功赫赫,不可一世。

    也因此,在下属的撺弄下,倪文俊也不禁有了弑主自立的想法。

    但可惜的是,因以邹普胜为首的彭党的强硬干预,倪文俊并未成功。反而在乱战中被彭党赶出了帝都汉阳。而后在逃回老巢黄州时,方才被他的心腹部将陈友谅趁机杀死。

    也正因此,陈友谅才走上了发迹之道。

    在背叛并杀死了自己的第一任主公倪文俊后,他就打起了天完忠臣的大旗,在义兄弟张必先和张定边的协助下,收拢了倪文俊生前所拥有的一切政治资本和军事力量。

    进而成功取代了倪文俊,在彭党也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成为了天完政权真正的话事人和掌权者。

    可现在,这个曾以天完忠臣自居的人,此时却亲手做了倪文俊当年想做但未能做到的事情。

    无情的杀死了自己所效忠的第一任主公后,他竟又毫不留情的杀掉了自己所效忠的第二任主公。

    但不幸的时,陈友谅这一次的弑主行径,却未能给他带来他想要的。

    虽说在杀死徐寿辉并自立为帝的当天陈友谅便将彭党中最有威望的邹普胜任命为了太师,使其位在百官之上。

    可政权内部的分裂,却依旧在所难免。

    且他这种将主上当鸡宰的行为,也吓住了本打算与他合作,报兄弟被杀之仇的张士诚。

    却是在陈友谅未曾与朱元璋交手前,同在江浙的张士诚便就是朱元璋最大的死敌。

    为了争夺江浙霸权,二人间早就不知爆发了多少次大战。

    但朱元璋到底是朱元璋。作为中华历史上唯二以布衣之身建极称帝的伟人,他所拥有的手段和本领也的确不是张士诚所能媲美的。

    因此,自从至正十六年两人爆发冲突以来,曾生生逼死脱脱的张士诚竟就连一场胜仗都没能打赢。甚至在两军交手的第一战,他最器重的兄弟张士德便被徐达生擒活捉,并在之后因此而死。

    故对朱元璋,张士诚真的也是恨到了骨子里。

    所以当陈友谅约他一同夹击朱元璋时,张士诚其实是同意的。他也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捞点便宜,为自己报个仇。

    可不成想,把他打的抬不起头的朱元璋对上陈友谅时,却是一败再败。

    先是丢了池州,而后又丢了太平。养子朱文逊和枢密院判花云这样的大将全战死了。然后,作为元蒙太尉的张士诚正为陈友谅表现出的强大战力而心惊时。陈友谅弑杀主上自立为帝的消息也就传到了他这。

    “天完皇帝徐寿辉被乱刀分杀,陈友谅以在部将拥护下自立为帝,建国大汉!”

    从部下的口中忽的知晓这样一个消息,张士诚也是再无半点和陈友谅继续合作的想法。

    ‘这陈友谅,如今还没



第一百三十一章 内政之优劣
    孔子有句话说的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对于一个政权的领导者而言,实在是重中之重之物。

    当年,陈友谅以下犯上杀死倪文俊,为自己打起了天完忠臣的大旗,并用这杆旗帜为自己招揽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可现在,以忠臣而自居的他却做出了弑君的事情。那些被他用忠义之名而招揽的人才,必也会与他离心离德。

    而手下人一旦离心离德,就自不可能做到力往一处使。因陈友谅自己给自己定的人设崩了,下属们也都打起自己的小算盘了。

    所以,这就是篡贼不能成大事!

    然后再说内政。

    内政就先说朱元璋。却是在至正十八年时,朱元璋便将康茂才任命为了营田使,命其在境内广设屯田。而后为了节约粮食,更是在境内下达了严苛的禁酒令。

    明令禁止境内军民无事饮酒,大将胡大海之子胡三舍知法犯法,私自酿酒获利,亦被朱元璋明正典刑。

    最后,为了招揽人才,朱元璋不但在金陵城中专门修建了礼贤馆,之后更是亲自拜访境内大儒名士,以此拉拢地方读书人。可以说,朱元璋将民生和民心,都考虑到了。

    朱元璋是如此,另一边的张士诚做的却也不赖。

    甚至比较起来,张士诚在内政上的举措比朱元璋都要早。却是早在至正十六年,张士诚率领兵马攻克平江,然后将平江府改为隆平府时,便设立了省、院、六部等行政机构。

    然后,盐民出身可谓十分了解民间疾苦的他,便下令废除了元朝施加在农民和盐民头上的苛捐杂税。并颁布了《州县务农桑令》,废除了百姓先前所欠元蒙朝廷的一切税款。

    之后的同一年,他所建立的政权便大兴屯田。不过好巧不巧的是,张士诚和毛贵都将寺庙僧侣当成了他们捞外快的地方。

    毛贵夺寺庙僧侣之商铺田地,以寺庙僧侣积累的百年财富推行改革,远在江南的张士诚却也同样是这样做的。

    在占领江浙重镇吴县,并将此县作为自己的治所后。张士诚便将此县最大,同样也是江浙境内最大的寺院——承天寺,充了公。

    他把承天寺的寺庙改成了自己办公居住的王府不说,之后更是将承天寺的所有铜制佛像全都融了。将这数以万斤计的优质青铜全都熔炼成了“天佑通宝“式铜钱,取代了那早已通货膨胀到不能使用的元蒙宝钞。以此平衡了江浙地区的物价和市场。

    并在之后大兴教育,颁布《州县兴学校令》,开办弘文馆,招纳“将吏子弟、民间俊秀“,以国家之财供其读书。

    而后又设礼贤馆,广徕四方文士,使的施耐庵、罗贯中、陈基、陈维先等元末名士,纷纷来投。

    也因此,除了在军事上比不过朱元璋之外,张士诚在民政上的举措是一点不比朱元璋差的,甚至还要更好一些。

    可相比起他们来,陈友谅在内政方面的所作所为便就差太多了。

    因为是弑主上位,所以为了拉拢那些骄兵悍将,陈友谅的治下便是一种军政府形态。

    那些个领兵的将领既管辖军务同样还管理境内民生,可以说是‘上马治军下马管民’。

    弄得境内官吏权责不分不说,更使这些将领在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接一个的小山头。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称王做霸,俨然就是一副土皇帝做派。

    这样一来,陈友谅所下达的政令,也根本就无法在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宾兴院
    想着想着,毛正梁便不由看着堂下的韩熙和姬宗周道:“朱元璋,此人是真英雄。若他能渡过此劫,日后能一统江南者,舍他其谁”

    一番话,倒也是在韩熙和姬宗周的分歧中,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听到这话,韩熙也就没再说其他。

    只是闭上了嘴巴,坐在椅子上,一副‘且看日后’的模样。

    对此,毛正梁笑了笑也就没说什么,只是看着堂下的姬宗周道:“先生,孤听说咱们的宾兴院这两日来了不少曾下野元蒙故吏、有志之士。

    而孤这两日事物繁忙,抽不得身,却是不知,这之中能入先生法眼的真才实学者”

    毛贵能在日后的《元史》中,被修编史书的宋濂单独从北国的反元群雄中提出来夸奖,在内政方面,自然做的一点都不差。

    所以,除了广设屯田、降低税赋外,毛正梁在教化及选拔官吏上也是做了很多的。

    故在毛贵占领山东的当年,便就在治所济南设立了“宾兴院”,以招揽曾经的元蒙官吏,和有才学愿意做一番事业的读书人。

    也正因此,对于那些曾在元蒙朝廷做官的汉人,毛贵也采取了‘若能为我所用,则优待;不能为我所用,则任其下野安居’的态度。

    使的占领山东后,很多曾在元蒙朝廷做官的汉人官吏便改变旗帜,投到了他的帐下。

    比如现在的行省参政姬宗周及即将成为毛正梁岳父的刘启付。

    他们都曾在元蒙朝廷做官,且还都曾中过元蒙朝廷的进士。属于这个时代极为宝贵的高级知识分子。

    也正因此,在之后毛贵所推行的改革中,这些以姬宗周为首的元蒙降官,着实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曾是宣慰司同知的姬宗周,如今也就被毛氏父子一步步提拔到了行省参政的位置。使其成为了毛氏父子善待降官的最典型例子。

    然后,也或是出于这个原因。总之在毛正梁带领军队凯旋而归的回到济南后,曾不愿效忠毛氏父子的一些元蒙故吏,却也不由相继住进了毛贵时期便设立的宾兴院,而后就开始在其中三五成群大谈治国之道。

    却是打算以这种办法吸引毛正梁的注意力,进而使自己得到毛正梁的重视,在毛正梁所建立的政权中获得一个不错的职位。

    这种行径,看上去虽显得不甚光彩,可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故对于他们这种前倨后恭的行为,身为齐王兼行省平章的毛正梁也并未有什么歧视之意。

    他现在需要人才。在如今时候就因为缺乏合适的人选,以至行省中枢的很多官员往往都是身兼数职。

    中枢方面尚且是如此,地方上就更不用说了。

    如州县主薄、推官、判官、知事等副职,都有着大片大片的空缺。人员上的不足,使得毛正梁的政令至今也只能推行到县一级,县以下的乡镇村社,全都是族长及乡绅自治。

    这也不由使的济南方面下达的很多政令,往往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让县城以外的乡镇百姓知晓。

    对于维护统治而言,这样的情况绝非好事。

    所以,毛正梁在此时也是真希望能从如今的宾兴院中选出一些有才干的。这些人人品如何暂且不论,只要能帮助自己,在自己的手下发挥出足够的作用,毛正梁便就十分满意。

    而毛正梁的这种想法,堂下立着的姬宗周自也是一清二楚。

    故在毛正梁言罢后,他便也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第一百三十三章 校考士子
    “大王,大王言重了。大王为天子守土护疆,谁不知大王日理万机。今日大王能拨冗会见,以让我等欣喜万分。”

    “是是是,高兄所言甚是,所言甚是。”

    “大王是臣之君父,臣为大王子民。子民,焉有责怪君父的!”

    当一个貌美俊朗,下巴上蓄着漂亮短须的高姓男子在毛正梁言罢后第一个开了口,宾兴院前立着的这些个士子书生也就不由纷纷附和。

    见此,毛正梁也就不禁豪爽一笑。然后看了眼那有着莱州口音的高姓男子,接着也就不由摆手道:“今日天气炎热,诸君怕也不想在烈日下晒着和孤聊天。

    来,咱们现在便去院中。孤现在倒是有很多话,想要与诸君细谈。”

    说着,身为齐王兼行省平章的毛正梁也就不由在护卫的簇拥下,带着这些人走进了宾兴院那宽敞明亮的前堂正厅。

    然后,便就随着众人的相继落座,身为人王地主的他高坐在坐北朝南的主位,也就不由看着堂上的这些人道:“诸君不远千里来此报国,真也令孤由衷欢喜。

    可见,诸君都是心怀天下有济世之心的忠义之人。先王当年之所以设立宾兴院,为的也就是用宾兴院招揽诸君这样的人。

    如今看来,先王当年的那份初衷苦心,倒也并未被孤辜负。”

    这样说着,毛正梁再看着堂下一下穿着打扮显得十分朴素的士子书生,也就不由一脸关切模样的对其问道:“君等居于此,平日食用可有短缺”

    “谢大王关心体恤。院中一日三餐,餐餐不缺,晚餐时还可见荤。夜晚亦有灯烛可用,甚至就连笔墨纸砚,每日也都有所供应。我等家中贫寒者,亦能在此安心做学问。

    食用方面,实是无甚短缺。大王对我辈之恩德,也实让我辈不胜感激!”

    宾兴院既然是用来招揽士子选拔官吏的地方,那这种地方自然就不是普通书生想进就能进的。在如今时候,想要进宾兴院,要么有地方正印官所写的推荐信,那么就得是曾在元蒙朝廷中做过官如今下野的。
1...3435363738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