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狠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山下出水
哪知也就在这个时候,范阳城中忽然来了一群东北人,领头一人正是黑水靺鞨的少族长铁脖尔,他们拉来了一整车的东北老参。
当天下午,一个消息陡然在全城引爆。
营州以北有浩瀚土地,幅员辽阔,几有万里,到处是深山老林,生长着数之不尽的人参。
数之不尽……
这四个词让陷入狂热的范阳城巨震。
其实黑水靺鞨这次只拉来一车人参,满打满算也只有几千支,但就是这几千支人参的出场,直接成为了压垮市场的最后一击。
因为这几千支人参没有低于五百年份的!
整个范阳市场,人参顿时崩盘,无数世家商贾争相抛售人参,导致参价一泻千里,宛如江河咆哮,又似怒浪惊天。
价格越降,抛售之人越多,抛售之人越多,价格越发爆降,这是一个谁也无法阻止的恶心循环,便是神仙来了也回天乏术。
仅仅两天时间不到,人参价格竟然跌落到贯钱一根的地步。
在没有炒作之前,人参的价格是18贯,这次暴力砸盘之后,竟然跌到了不足九分之一。
无数投机者倾家荡产,上百个世家一夜完蛋。
人心!
这就是人心!
整个范阳街头,无数世家商贾面如死灰,他们宛如行尸走肉一般,在街上漫无目的走着……
他们的钱,变成了李云的钱。
然而他们不知道是李云出手,他们嫉恨的是四姓六望,世家庞大的联盟体系,出现了永远无法修补的裂痕。
也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忽然宣布回归长安。
皇帝来范阳已经六个月了,来时漫天大雪,如今春暖花开,虽然随行带着整个朝堂,但是帝王毕竟不能久离长安,再加上无数中型世家破产,此后一段日子必然有所动荡,李世民必须回归帝都,时刻关注着天下的风向。
皇帝走了,带走了几千万贯的黄金白银。
这几乎是人参狙击战的八成收益,李云全部交给了皇帝带走。李云不是圣人,他也舍不得这些钱,但是他知道这些钱不能硬贪,否则整个天下立马水深火热分崩离析。
几千万贯的财富,这是整个大唐国库收入的十年总和,如果全都塞进自己的腰包,天下财富再也无法流转。
钱财一旦无法流转,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到了那个时候别说李云,就是神仙下凡也救不了苍生。
一旦百姓们活不下去,立马就是改朝换代之局,哪怕李云有天生神力,照样无法力挽狂澜。
这几千万贯取之于世家大族,必须用之于黎民百姓,钱财必须不断流转,大唐才能越来越富……
李世民虽然没太听懂这里面的道理,但是李世民临走之间坚定的向李云做出了保证。
“朕,不贪这几千万贯之一厘,若有一个铜板进入皇家私库,朕向天下百姓负荆请罪,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臭小子你放心,朕知道这个理……”
李世民走了,带走了几千万贯。
但是李云不亏,因为他手里还剩下2000万贯……
搁在一年之前,他还是个穷困潦倒的流民,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他已经拥有2000万贯财富。
他是后世穿越之人,深知利益不能独吞,他把大头上缴给皇帝,即是为了天下百姓,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自古无情帝王家,李云不想去做沈万三。
李世民疼爱他不假,但是李世民毕竟不是他亲爹。
他已经拥有了2000万贯,他已经富可敌国了,接下来得稍微怂上一点,躲在范阳做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富家翁。
&nb
第173章 【怪老头】
那个老人已经比较接近,隐隐约约能看清他的脸庞,但见这老人满脸伤疤,也不知曾经受过多大的伤害。
他手里拎着一个坛子,里面有清水哐当迸溅,他身上还背着一个长长的东西,看起来像是一根长长的木杆。
不过这只是猜测,因为木杆的外面用破布裹得严严实实,除了木杆,也可能是别的东西,但是阿瑶见识很浅,她只能想到这东西应该是个木杆。
只是不知道老人为什么要背着一根长木杆。
这时那老人见见走近,人还没到,先呵呵而笑,可惜他满脸都是疤痕,笑容看起来很是狰狞。
幸好几个小孩都跟他熟悉,因此也不觉得害怕,反而纷纷扮个鬼脸,冲老人嘻嘻道:“怪老头,你又来骗胡麻饼吃吗”
怪老头呵呵直笑,明显很喜欢这些小孩,他举了举手里的陶瓷坛子,挤眉弄眼道:“我可不是骗,我带了清水过来,你们吃东西要喝水的,否则会被胡麻饼给噎着……”
说到这里停了一停,看着那个吸鼻涕的小孩怪笑两声,故意拉长腔道:“比如有个娃娃啊,吃东西的时候最喜欢狼吞虎咽,结果每次都被噎住直翻白眼,上次还是我给拍打后背救过来的哟……”
吸鼻涕小孩很是扭捏,一紧张顿时又‘吸溜’一下,他连忙用手捂住鼻子,生怕被大家笑话。
这时小孩们已经围住老人,叽叽喳喳问道:“喂喂喂,怪老头,你为什么每次都能找到水,阿瑶姐姐说她找水很难找。”
怪老头似乎十分得意,举着陶器坛子显摆道:“因为我会武功啊,像飞一样的武功,我跑起来比马还快,能够到很远的地方找到水……”
“你吹牛!”
小孩们明显不信,叽叽喳喳揭穿他道:“你如果会武功,怎么不去挣钱,你连饭都吃不起,每次都来骗我们的胡麻饼。怪老头,你可坏了,就会骗小孩子,骗我们的胡麻饼。”
老人哈哈大笑,顺手揉了揉一个小家伙的脑门,打趣问道:“被你们揭穿了啊,那你们会不会赶我走,以后再也不给我胡麻饼吃,让我这个老头直接饿死在路上。”
小孩们顿时沉寂下来。
他们都是孤儿,来自长安那一批流民,他们的父母很多都是饿死在逃荒路上,这是幼小心灵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小孩们忽然抓住老人的手,努力安慰他道:“怪老头,你不用害怕的,我们阿瑶姐姐很善良,她每次都会给你东西吃……”
说到这里似乎感觉说服力不强,叽叽喳喳又补充一句道:“你拿来清水给我们喝,我们可以当做你不是骗子。”
其中有一个最善良的小囡囡,此时正攀着老头的大腿往上爬,小脸娇憨道:“就算你是骗子,我们也不会让你饿死的,你是个老人,老人应该有一口吃喝,这是李云哥哥…哦不,这是我们师傅告诉我们的话,师傅说对待老人要善良。”
怪老头哈哈大笑,顺手把小囡囡抱在怀里,逗她道:“想不到你小小年纪,竟然懂得这样的道理,老爷爷感觉很欣慰啊,我最喜欢你这个小囡囡了。”
小囡囡特别开心,脸蛋儿红扑扑的,她把一个小手指头放在嘴里咬着,忽然娇憨又道:“怪老头,你今天准备吃几个胡麻饼呀”
怪老头又是哈哈一笑,故意吓唬她道:“我今天特别饿,准备一口气吃上五个胡麻饼,行不行啊,可爱的小囡囡。”
小囡囡有些犯愁,拨弄着手指头计算半天,然后愁眉苦脸扬起小脑袋,可怜巴巴道:“你能不能少吃一个,不然会把囡囡那份也吃了。”
&nb
第174章 【收为义女,帮你撑腰】
怪老头吃东西很快,几口就把胡麻饼吞下,但见他愁眉苦脸拍了拍肚皮,状似不满看着阿瑶道:“你有二十贯盘缠,为什么每次只买十来个饼,等到下次再遇到村寨,应该多买一些带上啊。”
这话让阿瑶一呆,旁边宝儿大怒起来,叫道:“你白吃我们的饼,竟然还敢指责阿瑶姐姐……”
怪老头似乎被宝儿骂的害怕,躲到一旁缩起脖子,可怜兮兮道:“我只是想吃饱,不想饿死在路上。”
说着指了指前方,可怜巴巴又道:“再往前走就是河北道,那里可不比关陇这边,那边穷人太多,而且人烟稀少,有时候上百里路不见人烟,即使遇到村寨也买不到粮食,不是他们不肯卖,而是他们自己没的吃,眼下这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河北道的百姓一般要靠挖野菜度日……”
这话让阿瑶一惊,连连点头道:“多亏您提醒,我得记住了,等到遇见下一个村寨或者城池,我把盘缠全都换成粮食,然后再买一个铁锅,路上给孩子们做饭。”
怪老头不断摇头,道:“不行,不行,从这里到范阳,至少还有一千里路,你把盘缠全都换成粮食,走不到范阳就得发霉。”
阿瑶又是一惊,变得有些手足无措。
这时怪老头低笑两声,忽然道:“我看你这个丫头心地善良,很想让你做我的干丫头,如果你能喊我一声义父,我就教你怎么渡过难关。”
阿瑶‘呀’了一声,有些吃惊道:“您的年龄可以做我爷爷了。”
怪老头连忙摇头,语气很严肃道:“不行不行,我只做义父……”
说着似乎意识到自己语气不对,急急解释道:“我还不算老,不能当你这个丫头的爷爷,我能当这帮小孩的爷爷,但是不能当你的爷爷。”
这话说的有些拗口,明显是情急之下的补给,偏偏阿瑶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孩,她压根没有察觉怪老头的不对。
这丫头一心惦记着走到范阳,生怕自己带着的几个孩子吃苦,她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直接道:“如果你能教我个办法,我立刻认你作为义父。”
怪老头开怀大笑,连连道:“好好好,那么咱们以后就是父女了,丫头,我跟你说,二十贯盘缠不要一次花光,你每次只采购五日口粮便可,五日时间差不多可以走上两百里路,而两百里乃是大唐驿站相互间隔的距离,河北道虽然穷困潦倒,但是朝廷同样设置驿站,只需要坚持走到下一个驿站,就可以拿钱向他们买粮食。”
阿瑶显得很迟疑,忍不住道:“驿站会卖给我们吗”
怪老头哈哈一笑,指着她道:“你是西府赵王的正妻,谁敢不卖你粮食”
阿雅吃了一惊,随即连连摆手,少女羞的脸色通红,急急辩解道:“您可不要乱说,我和李云大哥清清白白的。他一直把我当妹子,我可不是他的…他的……”
少女说到这里忽然心中一抽,不知为何怎么也说不下去,他似乎很不愿将这句话表露清楚,也许她的心里也有着一份懵懂的渴望。
怪老头冷眼旁观,将阿瑶的表情尽收眼底,悠悠道:“就算现在不是,将来可以是嘛,就算现在不是,但是那些驿站的驿卒不知道啊,咱们可以狐假虎威,吓唬那些驿卒出售粮食。”
阿瑶性格温婉,闻言又是迟疑,弱弱道:“骗人是不好的。”
怪老头目光一闪,一张疤痕脸庞变得狰狞,语气严肃道:“丫头你记住,做人不能太善良,尤其你要跟着西府赵王,更加不能让自己太柔弱,他身边那些个女孩,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你要镇住后宅,就得比她们更有手腕。”
阿瑶很是羞涩垂下小脑袋,弱弱道:“您在说什么呀,什么后宅后宅的,我…我…我听不懂……”
这时宝儿蹿了过来,目光闪闪盯着老头道:“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怪老头一滞。
宝儿满脸狐疑看着他,继续追问道:“你知道阿瑶姐姐认识李云哥哥,你还知道李云哥哥是西府赵王……”
怪老头连忙打个哈哈,指着身边几个狼吞虎咽小孩道:“是他们说的啊,每次我来的时候他们都会说,一口一个他们的师傅是王爷,大唐在范阳的王爷只有一个。”
宝儿仍旧很是狐疑,背着小手围着老头打转,小家伙一边审视老头,一边也不知在想着什么,突然又是开口出声,诈老头道:“你知道每隔两百里会有一个驿站,这个事情我们小孩子没说过,也不知道……”
老头呵呵一笑,点点头道:“你们小孩子确实不知道,但是我是个老人啊,我走南闯北,知道的特别多。”
宝儿生气的跺跺脚,冲着他攥起小拳头,气呼呼道:“”你等着,我一定会揭穿你。
老头似乎特别钟爱宝儿,闻言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开怀大笑道:“那好那好,我等着你拆穿,如果你真能拆穿,我就把你也收为义女。”
呸!
宝儿怒目相视,更加气呼呼道:“你这糟老头子坏滴很,占我便宜。”
老头呵呵站起身来,忽然又愁眉苦脸拍了拍肚皮,可怜巴巴道:“唉,还是没吃饱啊,为什么总是吃不饱你们有二十贯盘缠,为什么要傻傻的带着呢一贯钱就得四五斤重,二十贯钱接近八十斤,你们一群小孩分别背了一个包裹,沉甸甸的压得自己气喘吁吁,这要是被人看见了,一眼就能猜到你们背着钱。赶路之人背着盘缠,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
这话又让阿瑶吃了一惊。
老头似乎是想传授阿瑶处事之道,
第175章 【李云大哥,阿瑶快撑不住了】
阿瑶这一路走的真是艰辛。
一个柔弱的少女,带着七八个孩子,虽然有宝儿时时帮忙,但是长途跋涉已经辛苦……
辛苦倒也不怕,关键是粮食越来越少。
自从进入河北道之后,那真是满目疮痍遍地荒凉,经常走上几百里路看不见人烟,即使有村庄也只剩下断壁残垣。
春日山花烂漫,往往也意味着青黄不接。
什么是青黄不接呢
这个词一提好像都懂,但是鲜少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所谓青黄不接,是指青苗尚未长起,麦子不曾泛黄,距离收获季节还有一段距离,然而去年的陈粮已经吃了个精光。
这就叫青黄不接!
家里没有粮食,地里不曾成熟,古代老百姓何其可怜,几乎每一年都要遭受这么一回罪。
青黄不接的日子里,饿死人乃是很平常的事。
自从进入河北之后,连官道都显得难行了许多,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行人鲜少,许多地方的官道长满了荒草,道路两旁时时有着猛兽出没。
阿瑶带着孩子们小心赶路,即使遇到村子也不敢去投宿。
因为她们曾在某个小村子里发现了饿死的老人,善良的阿瑶拖着疲惫身躯挖坑将老人埋了,然而过几天又遇到一个村庄,发现断壁残垣的屋子里也有饿死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