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第一狠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山下出水

    皇帝目光带着杀机,突然大声道:“今有谏议右大夫王珪,年老体衰,不耐劳碌,其人自感无法强撑,故而向朕告老辞官,朕不舍,但准了。”

    朕不舍!

    但准了!

    这分明是摘了王珪的官帽……

    王珪愣了!

    满朝文武也愣了!

    ……

    自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世家搞出了九品中正制,从来只有他们想做官就做官,想辞官就辞官,不爽就给皇帝甩脸子,想进朝堂就让家族举个荐,进进出出,任由自己,何曾有过皇帝主动让世家之臣辞官,这几乎是两晋以来第一次的先河。

    如果王珪真被皇帝辞官,会成为整个世家的笑柄。

    如果王珪真被皇帝辞官,史书上抹不去这个污点……

    “陛下!”

    王珪真的急了,大声道:“臣虽然年纪渐老,但是仍有拳拳保国之心,臣不会辞官,要为大唐再拼三十年!”

    笑柄也好,污点也好,其实王珪都不在乎,能成为世家族长的人本来就不在乎这些。

    他真正担心的是,这事意味着一个不好的开端。

    以前皇族和世家共治天下,皇帝从来不会动摇世家的官位,反而要多方挽留,生怕激起世家反击。

    但是现在皇族变得主动了,让你辞官只是开始,从这一刻起,皇族不再害怕世家。

    王珪还想再此辩驳,他擅长的就是口舌之力。

    身为言官,不怕因言获罪,所以他什么都能说,说什么都符合规矩。

    可惜李世民已经慢慢坐下,口中悠悠而语道:“朕刚才说的很明白,谏议右大夫王珪,年老体衰,不耐朝堂,自感无法强撑,故而向朕告老,朕不舍,但准了。”

    皇帝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一遍,忽然语气变得森然起来,道:“这是留给你的颜面,也是留给太原王氏的颜面,如果这个颜面你们不要,那么朕可以换一个说法。”

    王珪目光一凛,下意识脱口而出道:“陛下想换什么说法”

    李世民笑而不答,反而看向刚刚进门的李云,忽然笑呵呵招呼一声,出乎所有人意料道:“老三家的孩子,你觉得朕该换个什么说法”

    嗯哼

    问我

    李云微微一怔!

    他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会问自己。

    这明显不合规矩,皇帝决断哪能问别人

    在场群臣也是同样迷惑,感觉陛下今天仿佛换了一个人。

    唯有李世民一脸云淡风轻,笑呵呵道:“这事就当是考验赵王进入朝堂的第一个难题,你来替朕回答这位不愿辞官的谏议大夫吧。”

    皇帝都这么说了,大家还能怎么办

    王珪忍不住看向李云。

    众目睽睽之下,所有人期待李云会给出怎样的答案。李世民虎目炯炯,明显也在鼓励李云。

    这样的场景之下,李云就算想要藏拙也不能。

    他微微沉吟一下,陡然开声道:“刚才陛下有旨,谏议大夫王珪,年老体衰辞官,这是恩赐,也是礼遇,但是谏议大夫不感帝心,反而朝堂聒噪起来,于是陛下又有旨,让本王代为答复,那么,我有一句话……”

    “他会怎么说”

    这是所有人的心声。

    李世民也变得期待起来。

    但见李云一脸笑眯眯模样,猛然脸色一寒变得森然,盯着王珪道:“给你脸,你不要,不辞官,那就滚!”

    说着森然变成暴喝,炸雷一般道:“如果还不听,那就只有死……”

    死

    众人全是一惊,下意识去看皇帝。大家恍然又记起三年前的事,西府赵王在国宴大殿杀了王氏嫡子王凌云。

    也就在这个时候,李云的声音再次响起,冷冰冰道:“今有谏议右大夫王珪,祸国殃民,谋朝篡位,太原王氏一族,实为祸乱之源,按大唐律,谋反者死,诛之九族,太原王氏满门抄斩,首犯王珪予以车裂,曝尸荒野,野狗食之,为了以儆效尤,令史官将其谋反之事载于书册,传播天下,咸使闻之……”

    好家伙!

    直接盖上了谋反之罪!

    而且要写入史书让天下人骂!

    如果有人说史书掌握在世家之手不愿意写怎么办好办,把不愿意写的世家也打成谋反,再找下一个愿意写的就行,下一个不愿意,继续找……

    这一番话让整个朝堂大殿鸦雀无声。

    唯有李云笑呵呵看着王珪,道:“刚才陛下给出一番说法,本王现在也给出一番说法,两个说法孑然不同,选择结果截然相反,我说谏议右大夫啊,不知你想选哪个一个呢”

    不知你想选哪一个呢

    这几乎不用选了吧……

    只要是个聪明人,就得选皇帝那个说法,乖乖告老还乡,还能留个名声。

    王珪深深吸了一口气,忽然转头看向李世民,面色肃重问道:“陛下让老臣辞官,就不怕天下官员同样辞官吗”

    &n




第194章 【明目张胆抢人】
    世家不听话怎么办

    多半是惯的!

    李云遥遥看着王珪背影离去,直到再也不能看见对方身影,此时朝堂众人都在观察他的表情,而李云却忽然念出一首诗,悠悠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好!”

    朝堂之中,有人脱口而出。

    那是几个国子监的文官,明显被李云的诗句给震住。

    这群家伙最喜欢舞文弄墨,性格里面带着一些酸腐啰嗦,但见他们跪坐在垫子上摇头晃脑,口中不断念诵李云刚才的诗句。

    看那越念声音越高的架势,很像喝酒喝嗨皮的酒鬼,其中一人还对李云拱了拱手,由衷赞叹道:“赵王诗文,冠盖士林,单凭您这一首诗,已可登堂入室也,诗词大家啊,这是真正的诗词大家……”

    言罢又是摇头晃脑,面色显得由衷钦佩。

    李云老脸一红。

    这首诗他是抄的!

    倘若后面那位叫做刘禹锡的大佬出世之后,某一天突然灵感迸发想要写一首乌衣巷,突然发现自己的灵感竟然被人写过了,也不知那位大佬会不会骂上一句‘麻麦皮’。

    李云心里打个哆嗦,估计自己很可能会挨骂。

    但是,抄都已经抄了。

    这诗写的就是豪门兴衰,世间没有永远兴盛不衰的豪门,王珪说钟鸣鼎食之家不会没落,李云用这首诗来进行反击,他不担心王珪会听不到,有人会把这首诗告诉王珪。

    王珪临走之前说的话,是为了激起朝中其它世家的信心,而李云故意在他走后才念出这首诗,是为了让朝堂中的世家静下心来琢磨琢磨。

    世间没有恒久不衰的豪门,就算世家永远无法灭绝,但是可以进行扶持和替换啊,比如诗中说的‘王谢”,指的乃是两晋时代的王家和谢家,谢家先抛去不提,王家却不是太原王氏……

    那是琅琊王氏,当初的第一门阀。

    可是现在呢

    琅琊王氏早已沦落为小门小户的存在。

    据说穷困潦倒不堪,甚至连祖宅都给卖了,那个祖宅位于山东琅琊,宅子里有着赫赫有名的洗砚池。

    大唐早朝有律,五品以上登朝,能当五品官的没几个文盲,李云这首诗他们一听就懂。

    也正因为一听就懂,所以全都陷入了沉思。

    人群中忽听一个朝臣喃喃自语,语带感悟道:“以前都觉得世家不会没落,其实是被表象给蒙蔽了,如果静下心来细细一想,千年以来更新换代了多少世家赵王这首诗,赵王这首诗……”

    忽然苦笑两声,喃喃道:“还真是一针见血。”

    世家的更替甚至比王朝更替还要频繁。

    ……

    “陛下,这个早朝应该怎么上啊”

    李云念完诗后,再也不管那些埋头沉思的朝臣,他一路走进大殿,忽然发现自己啥也不懂。

    装逼他会,耍横他也会,但那是为了斗争,属于赶鸭子上架。

    现在真要开始上朝了,必须老老实实按照规矩来,规矩能约束别人,也能保护自己,自古朝堂有着各种规矩,偏偏这些规矩他一窍不通。

    李世民面色明显带着迟疑,似乎也在思考李云应该怎么上朝。

    这时魏征老头突然开口,道:“赵王若是感觉迷惑,老夫可以稍加指点,您是藩王之身,按理该在那里……”

    老头说着伸手一指,指着朝堂第一列的位置,那里摆放着十来个坐垫,此时已经做了几个少年。

    那几个少年李云并不熟悉,但都睁着眼睛好奇观望他。

    虽然不熟悉,但是李云能猜出来,这几个少年能坐在第一列,不用说也知道是些什么人。

    肯定有太子李承乾,也肯定有魏王李泰,也许还有李恪和李佑,剩下的基本也都是皇子。

    “我要去那里坐吗”

    李云微微有些迟疑。

    魏老头冷眼旁观,呵呵笑道:“赵王乃是陛下子侄,又是分封实地的藩王,你在朝堂的位置只能是那里,文臣武将的位置都没有你的……”

    这话却让人不爽了,首先出声反驳的就是李孝恭。

    &



第195章 【争抢西府赵王的意义】
    那边李孝恭满脸不悦,老程等人也是咋呼起来,一群武勋怒目相视,对着房玄龄聒噪不断。

    比如夔国公刘弘基,这货最希望李云能在武勋这边,因此大声叫嚣道:“赵王是河北道行军大总管,此乃实实在在的武官之职,他凭什么要去文官之列,他天生就该在武将这边……”

    “对!”

    人群中站起来郧国公张亮,冲着文臣那边直接开骂,满脸鄙夷道:“一群软脚虾,打的好算盘,赵王若是坐在你们那边,岂不丢了他天下无敌的名头。”

    李孝恭更加直接,满脸强硬道:“房玄龄你是文官之首,可你也不能胡来,你想争抢赵王去做文臣,也得看看本王答应不答应……”

    房玄龄笑而不答,后面自有一帮文臣撑腰,但见忽有几人蹭蹭站起,竟然一言不发把李云拉了过去。

    好家伙!

    动手了……

    自古文臣都是靠着口舌争锋,今天突然一改常态直接动手,反而武将们平时靠着粗坯打骂,这次却只顾着跟对面咋呼辩驳,哪知完全被对方打个措手不及,李云直接被几个文臣给拉了过去。

    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李云已经被拉到文臣队伍,有大臣顺势推过来一个坐垫,有大臣使劲去摁李云的肩膀,李云迷迷糊糊之间,一屁股被人摁坐下去。

    等到再抬头时,恰好看见房玄龄一张笑呵呵的脸。

    老房显得得意悠然。

    从今天开始,赫赫有名的西府赵王属于文臣了。

    不要小看这种看似荒唐的举动,却能在朝堂上给李云打上一个标签,世间万事都有第一步,只要开了第一步就会接着往下走。

    今天把赵王拉到文臣之中,明天陛下想起赵王就会下意识认为是个文臣,等到后天,也许就真的当做文臣对待了。

    看似荒唐,却符合人心之道。

    房玄龄这不是勾心斗角之争,而是文臣与武将之间的利益之争,能屹立朝堂的没有傻子,所有人都知道大唐已经的情势要变了。

    以前是要抗衡草原,现在草原已经没了威胁。

    以前要和世家内斗,但是世家现在要偃旗息鼓……

    今后一段岁月,大唐将会是风平浪静,主要的任务是发展民生,让国家变得越来越富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有着巨大的利益分歧,虽然不再勾心斗角,但是该争的利益得争。

    把赵王拉到文臣行列里,才能保证文成不被武勋们所压倒。房玄龄宁肯污了名头,也要用无赖手段先把李云抢到手……

    ……

    “直娘贼!”

    “还能这么耍”

    对面那群武勋炸了,站起来就想抢人。

    但是大唐文臣们也不是吃干饭的,直接呼啦啦站起来形成一道人墙,他们把李云死死挡在身后,面对武勋毫不妥协,甚至有人阴恻恻一句,幽幽暗指道:“诸位国公是要在朝堂上造反么”

    “造你妈个蛋!”

    武勋们可不怕这个,直接就破口开骂,其中刘弘基几个浑货已经撸起袖子,眼看就要动手揍这帮文臣。

    然而文臣队列中忽然站出一个白脸中年人,笑呵呵看着武勋道:“赵王屁股已经落座,你们还想硬拉不成”

    “直娘贼,硬拉又如何!”

    李孝恭一脸怒色,大声道:“刚才你们也是硬拉,难道不需我们学学让开让开,别逼着本王打人……”

    说着也一撸袖子,真格就要动手。

    但是那白脸中年人毫不在意,反而阴恻恻一笑道:“李孝恭,有种你过来拉一下试试看,老夫今天把话撂在这里
1...6869707172...9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