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狠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山下出水
第196章 【李治被赵王看中了吗?】
柴绍是个外戚,平日很少说话,但是他一旦发表看法,就连皇帝都要予以尊重。
眼看连柴绍也站出来争抢,对面那些文臣都觉得有些不妙,恰好房玄龄正在捻须沉吟,一个激灵把胡子薅断了几根。
柴绍都站出来了,看来武将们是坚决不肯退让。
房玄龄并不是害怕柴绍,他担心的是武将们寸步不让,这位大唐宰相已经隐隐可以想象到,再争下去能会出现更加有地位的人。
比如淮安王李神通,那位老王爷一旦出山谁能抢得过
李世民似乎也想到这一点,此事再发展下去委实难以决断。
皇帝最后终于想个办法和稀泥,陡然大声道:“从今日起,赵王上朝无固定位置,逢单之日坐于文臣,逢双之日坐于武勋,他不算文官,亦不算武将,如此一来众皆休争,朕之提议诸卿可否”
逢单之日坐文臣
缝双之日坐武将
如此一来虽然不算公平合理,但是一边一天也算童叟无欺。
平心而论,皇帝这个和稀泥的办法还真的不错,满殿朝臣虽然不满,但也觉得这是一个解决的办法。
然而就在这时,猛听朝堂里又响起一个声音,听起来似乎很是清脆,明显发自某个少年。
“不行!”
声音有些稚嫩,甚至有些小孩的傲娇,满殿众臣全都一怔,就连皇帝都觉得突兀。
李云也很好奇,坐在人群后面抬头观望。
大家一起去找说话之人,却见居中第一列突然站起来个小孩,这小孩约莫也就五六岁的样子,小脸蛋上还带着一丝拘谨,虽然情绪紧张,却又有些坚定,他似乎被众人的目光吓了一跳,正在努力吸气给自己鼓劲。
看到小孩的样子,李世民先就笑了,语带打趣道:“朕还当是谁呢,原来竟是稚奴,怎么稚奴也要站出来争抢么,这可让朕觉得大为惊奇呀。”
原来这小孩正是李治。
他被皇帝一笑,越发显得紧张,小家伙站在那里努力攥住小拳头,又开始吸气给自己鼓劲。
李治旁边还坐着三个少年,似乎都很不满弟弟的突兀,其中一个胖子甚至瞪了李治两眼,低声呵斥道:“稚奴你好大胆子,赶紧给父皇大臣们道歉……”
“我不!”
李治被训的小脸发白,但却努力反驳了小胖子的话,他握着小拳头给自己鼓了鼓劲,终于把目光勇敢迎上了李世民,哆哆嗦嗦道:“父皇,儿臣觉得您的办法不行!”
“哟呵!”
李世民乐了。
皇帝一脸有趣看着李治,笑呵呵道:“那么稚奴说说,朕的办法为什么不行。”
李治有些胆小的样子,明显在躲避皇帝的目光,不过小家伙再次努力吸气,鼓起勇气大声道:“儿臣跟在母后身边受教,听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你大哥,稚奴最开始不懂,以为母后说的是太子大哥,后来母后才告诉我,这个大哥是西府赵王,母后还说,大哥是我们皇家最大的骄傲,也是整个大唐最大的骄傲,母后又说,大哥不能被任何人争去,大哥一定要属于我们皇家才行……”
这小家伙说话词不达意,明显还处在很乖很听话的年龄段,这样的年龄段尤其听信母亲的话,基本上母亲说什么他就记住什么。
他站出来反驳李世民,或者只是因为记着长孙皇后的教诲,他小小的心思并不能想的太多,也许只是单纯的害怕李云会被文臣或者武将争去。
所以才会一时冲动,壮着胆子出声反对。
童言无忌,并无不妥。
但是李世民听了却一脸若有所思。
皇帝忽然看向李治,眼中隐约竟有惊奇之色,他将自己这个儿子看了半天,忽然又看向躲在人群后面的李云,语带深意问道:“老三家的,你愿不愿意照顾弟弟”
老三家的,你愿不愿意照顾弟弟
这一句问话显得突兀!
既没有喊李云的名字,也没有称呼西府赵王,反而说了一声老三家的,听起来纯粹是个民间称呼。
然而越是如此,越能显得出奇,在场众臣心里都是一动,有不少目光在偷偷打量李治。
当然更多的还是去偷看李云,想看看西府赵王最后会怎么决断。
李世民问出一句话后再也不开口,只是用平静的目光看着李云那边,似乎在等答案,又似乎刚才只是随口一问。
李云从地上慢慢站起,笑呵呵回答道:“刚才我在这里坐着,感觉垫子砖石有些太硬,垫子也不行,膈得屁股疼,我看几个弟弟那边砖石平坦,正琢磨着要不要到那边坐坐,既然陛下有这个心思,不如就允许我过去坐坐呗,正好和几个弟弟聊聊,反正上朝的事情我也不懂。”
这番话,堪称高
第197章 【雁过拔毛,忠奸难辨】
李治又是欢喜又是兴奋,感觉被大哥抱在怀里特别骄傲,他只是个五岁的小孩,尚不懂朝堂上的争斗。
小家伙出于对李云的崇拜,忍不住娇憨的欢呼起来,他的得意来源于开心,然而大人们可像小孩子一样心思纯净。
李世民几乎是下意识脱口而出,满脸震惊看着李云道:“你选的是他”
这话问的十分突兀,但是满朝文武都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
房玄龄已经皱起了眉头,李孝恭目光在轻轻的辉闪,而太子李承乾则是身体发颤,感觉心里有一股压不住的恐慌和害怕。
“怎么会是稚奴为什么会是稚奴他抱稚奴干什么难道真是因为一个垫子吗该死,我为什么不把垫子让出去……”
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情,李承乾脑海中已经闪过无数念头,李云近在咫尺,然而抱的是自己弟弟,听着弟弟开心兴奋的欢呼声,李承乾只觉得一颗心沉入谷底。
在太子李承乾的身边,魏王李泰同样心往下沉,李泰满脸羡慕的看着弟弟在李云怀里撒欢,真希望那个被抱着的孩子能是自己。
这时李世民似乎已经压下心里的震惊,不过皇帝语气仍旧显得异常,他再次问李云道:“老三家的,你决定要照顾的这个弟弟”
皇帝问这话的时候努力保持平静,但是谁都看出他扶着龙椅的手掌颤动了几下。
满朝文武心底也是波澜起伏,任谁也没有想到赵王竟然会抱起李治,到了他们这个级别,任何一件小事都要大加分析,赵王抱起李治看似随意,但是谁又能确定这一抱真的随意
毕竟赵王刚才说了一句话:你把垫子让给我,那我就抱着你一起坐。
这句话如果放到帝嗣之争上面,立马就可以视同为赵王在力挺李治。自古帝嗣之争刀光剑影,那是比沙场争锋更为疯狂的大事,多少家族因为站错了队伍,一夜之间就会化为飞灰。
所以,站队很谨慎,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做出选择。
整座朝堂大殿,几乎落针可闻,只有李治天真娇憨的笑声不断响起,在大殿群臣的耳边不断萦绕盘旋。
“能在朝堂里随便的笑,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开端……”几个重臣悄悄对视一眼,不知为何心底闪过这么一个念头。
李世民第三次开了口,语气已经变得肃重,再次问李云道:“赵王,给朕回个话吧。”
这次没喊老三家的,也没有喊臭小子,皇帝用的是朝堂称呼,凸显了对于此事的重视。
李云状似好奇的抬头,脸上挂着谁也看不懂的迷糊,故作愕然道:“陛下您这是咋了我只是抱一抱弟弟而已他把垫子让给了我,难道让他去坐冰冷的砖石吗我是个当大哥的人,岂能让弟弟坐在地面上,恰好他是个小家伙,抱在怀里感觉很合适……”
“那你怎么不去抱太子承乾”
李世民几乎脱口而出,紧跟着又补充一句,再道:“或者去抱魏王李泰。”
这话让太子李承乾满含期待,也让魏王李泰满含期待,两个皇子都觉得心里怦怦乱跳,他们很希望李云能够回答一句,说是‘那好啊,我也抱抱他俩!’
可惜李云却噗嗤一声喷笑,满脸无奈看着李世民道:“陛下啊,承乾和李泰多大了今年十五岁,个子那么高,承乾勉强还好,李泰特别胖……”
李世民愕然一怔,下意识道:“是啊,承乾身材很高,青雀体格虚胖。”
“对吧!”
李云呵呵一笑,顺势盘膝坐在垫子上。
他把李治小家伙搁到腿上,半揽在怀里继续说道:“我抱李治是因为他最小,除此之外别无原因,说来也是奇怪,我怎么感觉您今天一惊一乍的,还有你们这些大臣,个个也都一惊一乍的,奇怪奇怪,真是奇怪……”
“奇怪个屁!”
许多大臣心底恨恨暗骂,悻悻暗道:“谁叫你是西府赵王,每次行事出人意料,今天这事换个别人试试看,看我们会不会一惊一乍也就是你,上了战场无敌,下了战场巨富,你一个人等同于大唐半边天,你的言行举止我们怎能不小心。”
当然这些腹诽只敢在心里说说,脸上那是万万不能让李云看出来,不但不能让李云看出来腹诽和不满,还得表现出一副由衷亲切的谦和微笑。
李世民深深看李云一眼。
皇帝明显松了一口气,不过仍旧有些不放心,郑重再问最后一句道:“你确定只是抱抱稚奴”
李云把李治揽在怀里,笑呵呵道:“放心放心,我只是和弟弟玩。”
“如此,甚好!”
李世民缓缓点头,终于不再询问这件事,也不知是真的放心,还是把怀疑压在心底。
此时已经日上三竿,但是朝堂的许多政务根本没有处理,一大早晨尽是些争锋缠斗的事,堪称古往今来第一次毫无意义的早朝,比如先是李云和王珪交手,结果把太原王氏的族长赶出朝堂,接着是文臣和武将争锋,结果李云抱着李治坐到了中间。
这些事对于朝堂有意义,但是对于天下百姓意义不大,早朝是要处理一国政事的,直到现在竟然一件也没处理。
李世民抬头看了看大殿门外,沉吟道:“时间已经不早,众卿可有奏事”
&
第198章 【大唐君臣,聚众赌钱】
“赵王说的不错!”
李道彦哈哈大笑,点头道:“雁过拔毛,拔的是异国使臣的毛,这家伙虽然收取孝敬,但他收完之后立马翻脸捅刀子,你别看他刚才像是帮着龟兹国说话,其实这家伙说的全部都是反话!”
李云闻言心中一动,若有所思道:“他故意说要减税让税,再让别人站出来反驳他,如此一辩一驳之间,大家都知道关税的重要性……”
李道彦缓缓点头,谆谆教诲道:“所以说这就是朝堂,大臣的言论不要只看表面,有时看起来像个奸臣,骨子里全是大唐的利益,赵王你还年轻,以后在朝堂上有的学!”
李云明白这是人家在教导自己,不由对这个皇族大伯父心生亲切之意。
这时李世民缓缓开口,悠悠问道:“龟兹国使团想要减税,还要在灞桥包下游园比赛音律,朕对此事只有一个要求:减税想都别想,音律亦不能输,诸位爱卿,汝等有何良策”
朝中大臣顿时议论起来,整座大殿到处是嗡嗡声响。
李治很崇拜李云,小家伙突然抓着大哥哥的手,仰着小脑袋问道:“大哥,你有办法么”
那种小孩子的渴望神情,任谁看了也不想让他失望。
李云呵呵一笑弯腰下去,半蹲着摸摸他的小脑袋,打趣道:“如果我没办法呢”
李治使劲摇头,语气娇憨道:“你是西府赵王,你肯定有办法的,母后每天都要跟我说一次,天底下没有大哥做不到的事。”
“哈哈哈!”
李云畅怀大笑,使劲揉了揉李治的小脑袋,此时在场群臣也被李治都笑,房玄龄手抚长须打趣道:“晋王天真童蒙,对赵王到时满腹信心,可惜即便是天生圣人,也不可能全擅世间万事,音律一事,实乃小道,除非是钟鸣鼎食之家,才会有闲情雅致研习这个,赵王自幼流落民间,怕是对于音律无法擅长。”
李治听了顿时小脸憋屈,似乎很伤心大哥哥也有做不到的事情。
李云看他失望的样子,不由自主又揉了揉小家伙脑袋,然后他缓缓转头看着房玄龄,笑呵呵道:“房相方才所言,本王很是苟同,即便天生圣人,也不能全擅时间万事,但是呢,我又不想让弟弟失望……”
这话让房玄龄微微一怔,略带不解道:“殿下此言何意”
李云悠悠一笑,淡淡道:“龟兹音律,世所闻名,据说我大唐民间的乐师曾和他们多次争锋,每一次都被他们打得大败亏输。本王是西府赵王,西府赵王代表着无敌之意,既然这事让我知道了,那么大唐这一次就不能输。”
说着弯腰抱起李治,先给小家伙举个高高,在小家伙兴奋的笑声之中,李云悠然的声音同时响起,道:“本王准备制作一种乐器,拥有压服古往今来所有乐器之能,吹得高兴了,让人洞房花烛夜,吹的不高兴了,让人柔肠而百转,音律百转,无所不能,滴滴答答能庆祝孩子满月,呜呜哇哇能哭泣老人头七,只要有这个乐器出现,龟兹乐师只能乖乖认输……”
“这怎么可能”
李云话音才落,殿中已经响起数声质疑,古代文人懂得特别多,不但精通诗词歌赋,对于音律之道也是擅长。
但见一个大臣缓缓站起,拱手对李云道:“殿下刚才所说,颇有吹嘘之意,根据老夫所知,天下并无压服一切的乐器,乐乃自然之声,每一种乐器只能表现一种曲调!”
说着停了一停,似乎想给李云教导常识,道:“比如古筝,悠扬淡雅,比如胡琴,曲调粗狂,又或者笛,又或者箫,一个灵活灵动,一个如泣如诉,另有琵琶叮咚悦耳,突厥有一种马头琴沁人心弦……”
他还想再说,但是李云已经呵呵而笑,忽然开口和他打赌道:“不如咱们拭目以待,看看本王能不能做出这种乐器。”
“好!”
那大臣毫不迟疑,直接点头道:“倘若殿下真能成功,老夫愿意拜在你的门下,不但奉上六礼束脩,而且躬身跪拜,从此以师长之礼对待,每日清晨叩拜请安。”
李云登时一怔,愕然看着对方。
这大臣年纪最少也得五十岁,胡子一大把像个老爷爷,这样的老头当他徒弟,他敢当自己也不敢收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