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星光战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方非烬

    出发前浏览了这次拍摄的任务要求。从来没拍过纪录片的六大导演非常“精准”地提炼出了策划里面的“灵魂”:美食的制作程序、食材的取得过程。这份啰里啰嗦的策划看完之后他更是对纪录片看不在眼里了:拍吃的有什么意思!会有人看!

    不过既然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那就好好完成就是了。但央视这样的大平台和一家小娱乐公司合作是什么鬼对方派来和他一起工作的三个土鳖是什么东西所以尽管天极的三个摄影师在整个过程中非常谦虚,但刘大导演一直带搭不理:培养国际知名大导演的气质,一定要从小事抓起!

    任务已经接下了,那就好好完成,毕竟刘大导演一直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细细思考之后,他觉得抓住了在中国拍摄纪录片的精髓。

    第一,一定要牢牢抓住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锦绣风光。要向观众展示这片土地上的壮阔风景!

    第二,一定要展示国家在新时代取得的光辉成绩!要向世人昭示:那个贫穷落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三,最好能展现出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的风貌!要向那些只有区区几百年历史的国家显示悠久文明的传承!

    之所以归纳这三点,原因就在于,这部纪录片的出品方就含有央视,将来也会自央视播放。央视嘛,中国最大的官方宣传平台,一定要保证宣传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一定要抓住舆论宣传的要点!一定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

    既然是拍摄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这三点自然也能归结出明显的重点和固有的轨迹。前两点自然归结到食材的获取这个方面,取得食材的地点越漂亮越好;食材获取的方式越先进越好、机械化程度越高越好。第三点就更容易了,传统的美食的创作不就是展示了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吗

    基于以上考虑,刘波一到计划的拍摄地,就马上联系了当地最大的一家海产品加工企业,一定要到最先进的捕捞船上拍摄海捕镜头,一定要找到最美丽的海滩完成拍摄!对方一听是央视过来拍纪录片的,立刻提供了一艘即将出海捕捞的大船给刘波,让他能够上船拍摄,还尽量为摄制组提供了便利。至于食材的加工,那就更简单了,最好的食物一定是最贵的,没有什么美味佳肴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厨房提供不了的。找到当地最好的五星级酒店,找到这家酒店的行政主厨,关于美食制作的镜头就是小菜一碟了!

    不过让刘波比较郁闷的一点是,海产品加工企业也好、五星级酒店也好,都提出可以提供一部分经济报酬,只要能在镜头中出现他们的名字就好。刘波非常喜欢这个提议,但绝对不是因为经济报酬的缘故,而是出于对人家提供拍摄方便的回报。不过那家小娱乐公司的策划里面明确规定了不允许在纪录片中做软性广告,甚至还把这一条明确写进了合同里面,这就太让人寒心了。不过在和那家酒店的经理商量过后,刘波准确抓住了策划里面的另外一条:后期制作和配音工作主要由央视完成!既然没办法拍门头,但人家行政主厨出镜了总得给人家一个简单的介绍吧字幕也好、配音也好,人家提供了帮助,还不得给人家一点儿回报

    在刘波看来,这次的任务不要太简单。就是在海上颠簸了两天有些难受,但自己将来是要成为知名大导演的人!这点儿小小的挫折是可以接受的。

    拍摄完成了,那三个天极的小摄影师还不想走,说什么最好拍些人物故事。对此刘波嗤之以鼻,人物故事不是有了吗五星级酒店的行政主厨的成长故事不就是很好的素材还要拍什么故事况且,一部纪录片而已,要那么过故事干嘛!

    这次的拍摄结束后,刘波觉得这次任务也不是




128 弃若敝履的策划
    “嗯。”听完刘波的陈述,王丽华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才又问道:“那刘导对于天极那边提供的策划材料里面关于关于‘人文情怀’的部分,又是怎么看的”

    “人文情怀”刘波一愣,他仔细回忆了一会儿,似乎不记得自己看的策划案里面有关于人文情怀的描述。

    “这个……王总监是不是记错了”刘波小声问道,“我不记得策划案里面有关于人文情怀的描述啊。”

    “嗯”王丽华一愣,瞥了一眼旁边一言不发的韦滨,想了想,接着道:“那你觉得,这部纪录片的主旨是什么靠什么可以吸引观众”

    “美食啊。”刘波立刻道,“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这部纪录片不就是靠美食吸引观众的吗”

    “我明白了。”王丽华点了点头,转头对韦滨道:“韦总监,你的意见呢”

    “我”韦滨没想到王丽华会问到自己的头上,而且还是一副质问的语气,心中便有些闷闷不乐,没好气地道:“我觉得小刘说的没错啊!这不就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吗”

    “您也这么认为”王丽华无可奈何地苦笑道,“我记得那时候您是仔细看过策划案的啊!”

    “没错啊。”韦滨道,“我是仔细看过,就是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嘛。”

    “我觉得两位还是再仔细看看那份策划案吧。”王丽华起身道,“这边的事情我会和天极联系一下,刘导这边暂时不要派出去了。”

    “不是,王总监,您今天这是什么意思啊”刘波终于有些回过味儿来了,事情似乎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个样子。

    “没什么意思。”王丽华已经走到了门口,听见刘波的话转身道,“和你一个摄制组的那三个天极的摄影师被天极重新派回去了,因为你们拍回来的东西不符合天极原本策划案里的要求。天极原本通知我,让你过去和他们汇合的。但我现在觉得暂时不必了,刘导应该重新看看策划案里面的内容,仔细想一想这部纪录片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王副总监!”韦滨听完这话脸一沉,不高兴地道,“您这话是什么意思”他现在非常恼火,王丽华现在很得台里领导的看重这事儿他很清楚,将来极有可能接任电视剧频道总监一职他也明白。可是不管怎么说,她现在仍然是一个副总监!从一进来就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说话也是阴阳怪气的,这不能不惹得韦滨这个纪录频道的总监怒火中烧。

    “没什么意思。”王丽华却笑了笑,“说到底,这项业务是我联系的,我也只是一个传话的人,天极对刘导你们这支摄制组拍摄的素材不满意,让我过来看看情况。原本我是不应该管纪录频道的事情的,但我觉得像刘导这样的态度是对我们央视不负责任。作为一个央视人,我不吐不快,韦总监大可不必如此,我也是对事不对人。”说完这话,王丽华转身离去,留下刘波和韦滨在办公室里大眼瞪小眼。

    “韦总监,这……”刘波有些傻眼,怎么也没想到王丽华的态度这么强硬。

    “哼!”韦滨狠狠地吐了口气,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颇有些怒气冲天却又无计可施的模样。过了好久,韦滨才道:“那个什么策划,你那儿还有么拿过来咱们研究研究。”

    “啊”刘波一愣,赶紧道:“我回去找找。”说完赶紧出了韦滨的办公室。

    韦滨看办公室的门关上了,忍不住拍了拍桌子。王丽华今天的态度实在是太恶劣了!不过转念又一想,自己这纪录频道一共派出了三支摄制组共六人,为什么王丽华会紧咬着刘波不放难道真是刘波拍回来的东西有问题不可能啊!拍摄的素材自己看过了,很完美。刘波刚才说的那些关于纪录片的想法也深得己心,根本没什么问题。还有,那个什么天极传媒到底什么来历好像央视一套的李彦东和广告部的巩汝磊就栽在这家小公司身上了。而王丽华似乎就是因为和这家公司的关系好才被台领导看重的。难道说,这家小公司真有那么大的能耐又一想,自己当时接下这个活不就是因为这部纪录片是这家公司的老总策划的吗

    过了许久,刘波才拿着一个文件夹走了进来:“总监,东西我找到了。”

    “拿来我看看。”韦滨赶紧伸手接过来。

    这份策划案韦滨其实早就看过,但其中的内容却谈不上熟悉。自己当时接下这个活,不过是想给自己这个鸟不拉屎的纪录频道找点儿事做罢了。从2011年纪录频道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不温不火,台里斥巨资引进的几部国外的纪录片是反复播放,可在国内并没引起什么效果。台里也给了纪录



129 给教授上课
    对于央视发生的事情,苏钺自然不清楚。挂掉打给王丽华的电话后,他就接到了来自齐鲁卫视慕橙光的电话。

    之前齐鲁大学姬慕森教授推荐的那位主研两汉三国史的韦昌明副教授已经准备好了在《百家讲坛》将要主讲的课程,第一次的录制也已经准备好,慕橙光邀请苏钺前往泉城参加《百家讲坛》第一期节目的录制。

    原本苏钺是不想去的,但考虑了一下,还是去一趟比较好,毕竟这档节目在这个世界第一次出现,和以往的电视讲座栏目也有很大的不同。而对这个节目有直观认识的苏钺不亲自看一下心里总是不太踏实——他现在可不像毁了“苏钺出品必属精品”这个口碑。

    安排好了公司的事情,苏钺便和梁展博一起踏上了前往泉城的动车。慕橙光的助理陈晨也出现在泉城站的出站口等着苏钺的到来,这次他就带了一辆车。

    路上苏钺也大致问了问《百家讲坛》的筹备。据陈晨所说,受到齐鲁卫视的邀请后,韦昌明副教授总结了自己近几年的所有研究成果,并和国内许多的史学家进行了讨论,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教案。齐鲁卫视联合齐鲁大学的几位专家讨论后觉得可行,才真正开始准备录制第一期节目。

    苏钺对于教案和讲述的内容还是比较放心的,但对于这位从来没见过的韦昌明教授能不能讲好就比较担心了。说到底,他还是受到了另一个世界易教授的影响,有些先入为主了。

    到了齐鲁卫视,照例又受到了台长鲁卫海等人的热烈欢迎,寒暄了半天,苏钺在慕橙光的带领下进了这次为《百家讲坛》特意搭建的一个小型的演播室。根据苏钺的建议,这个仿照阶梯教室搭建的演播室面积很小,观众席也只有一百多人,并且分布在了讲台的三个方向,从镜头里看上去,一方面营造出了一种教室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显得主讲人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更近。搭建的讲台上放了一张小小的讲桌,并且特意加工成一种很有古典韵味的效果,后面放了一张屏风,写满了大大小小各种笔体的毛笔字,也是可以营造出的古典韵味。苏钺觉得这比另一个世界上那个蓝色的背景要好多了。

    根据慕橙光的讲解,这次到演播厅参加节目录制的观众其实就是韦昌明教授的学生,这是韦昌明教授提出的意见,因为这位在国内历史研究领域很有名气的专家学者其实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如果面对的是普通观众,又是在电视台这个特殊的环境里面,他担心会有紧张的情绪。为此,齐鲁卫视还特意调亮了观众席的灯光,让这位韦教授能够看见自己熟悉的学生的面孔。

    对于齐鲁卫视的这个安排,苏钺也觉得挺有意思,他没想到一位副教授对于公开讲课居然还会有紧张情绪。不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位韦教授算是一个一心治学的学者。但苏钺也更加为这位教授能不能调动起气氛、讲好三国而担心了。

    看完了演播厅的布置,苏钺也没能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毕竟关于这个节目的很多东西自己已经向齐鲁卫视倾囊相授了,现在最需要看的,其实还是那位韦昌明教授的表现。

    从演播厅出来,苏钺在慕橙光的带领下进了一个小型的会议室,也见到了这位韦教授和自己的老相识姬慕森教授。

    “来来来,小苏。”姬教授一见苏钺进来,就笑着招手道。

    “姬教授,您老最近还好”苏钺笑着问道。

    “好,好得很!”姬慕森笑道,“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个,就是我们齐鲁大学历史系的韦昌明副教授。韦教授,这位就是这档节目的策划人,来自京城天极传媒的苏钺先生。”姬慕森介绍道。

    “你好,韦教授。”苏钺笑着向坐在姬慕森身边的中年男子伸出了手。

    “你好,你好。”韦昌明赶紧站了起来,和苏钺握了握手。

    韦昌明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高大汉子,面貌看起来很普通,穿着一件毫无特色的短袖衬衫,戴着一副黑框眼镜。

    “小苏,你看看韦教授今天要讲的东西。”姬慕森笑着把面前的几页纸推了过来。

    “好。”苏钺笑着坐下,拿过那几张纸,看了起来。

    几页纸写不了多少东西,苏钺拿到的也就仅仅是一个提纲。和另一个世界的易教授的选择差不多,都是采用了纪传体和编年体结合的方式,按照时间的顺序,根据不同的历史事件选择有侧重的人物重点讲述的方法,展示三国的这段历史。这几页纸上大多数是写得关于曹操最初的际遇,而三国这段历史,也算是从曹操最先展开的。

    最后面的一页算是韦昌明准备的教案的总纲。苏钺大致分析了一下,也可以按照易教授讲三国的方法,将其大致分为魏武挥鞭、孙刘联盟、三国鼎立和重归统一这四个方面。苏钺边看边点头,对于韦昌明的这种讲述的角度给予了肯定,不过心里老是觉得似乎少些什么。

    从心里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看过的另一个世界的这档栏目,忽然想起来,自己之所以会选择三国这个话题作为《百家讲坛》这档节目的第一个系列,就是因为历史真相和民间形象的不统一,选择这个题材有制造话题的意思,可是韦昌明准备的东西里面似乎还少了些开门见山的东西。

    “韦教授,您选择的角度和准备的资料我觉得应该没问题。”苏钺合上面前的资料,笑着道。

    “那就好,那就好。”韦昌明连声道,看得出来,随着录制时间的接近,这位韦教授是真的有些紧张了。而他的这种态度也博得了苏钺的进一步好感:作为一个专门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韦昌明十分重视自己这个外行的肯定,这十分难得。

    “不过,我觉得第一期节目咱们最好还是换个方式。”苏钺笑着道。

    “嗯”韦昌明一愣,不明所以的看着苏钺。姬慕森也有些惊讶,连忙说道:“小苏觉得这个教案有问题”

    “没有问题。”苏钺赶紧摆手,“只是缺少些提纲挈领的东西罢了。”

    “对!”韦昌明忽然一拍桌子,激动道,“缺少些提纲挈领的东西!苏先生,您的这个意见很好!我说怎么死活觉得心里不踏实,您这话太对了!”他的脸都红了,看着苏钺惊喜道:“这份教案算是我这些年在齐鲁大学讲课的系统提纲,我整理出来就觉得,似乎更适合在教室里面讲,如果放到电视上讲,就会有些问题,特别是姬教授跟我说了这档节目的定位后!现在终于明白了,就是缺少一个提纲挈领的东西!苏先生,您这个意见简直是太棒了!”

    “韦教授抬爱



130 肚子、手脚、屁股、脑袋
    “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欢迎大家收看《百家讲坛》。”

    苏钺站在《百家讲坛》的讲台上侃侃而言,下面的观众席只有寥寥数人,除了慕橙光、姬慕森、韦昌明之外,还有《百家讲坛》节目的几个主创和闻讯而来的主持人魏晚晴。

    在姬慕森提了让苏钺做个模板的建议之后,苏钺抵不住几人的请求,也想向这些人演示一番自己心目中的《百家讲坛》是个什么样的模样,就答应了下来。原本想着在小会议室说一段就算了,却被慕橙光劝到了节目的演播厅。除了观众没有几个,演播厅里一切的灯光音响都是按照节目录制的要求一并就绪,甚至连现场的摄像机都是打开的。按照慕橙光的说法,策划人现场演示,是对这个节目将来制作的重要范本和资料,必须完整保存,至于苏钺到底能不能讲三国,那就不在慕橙光的考虑之内了。而姬慕森和韦昌明,作为将要登上《百家讲坛》节目的两个嘉宾讲师,苏钺现在的表现也是两人将来参加录制的重要参考,至于苏钺到底讲什么东西,两人其实也并不太关注,只要苏钺能把刚才在小会议室提到的“提纲挈领”的东西讲明白,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中国的历史,在经历了秦汉两朝的统一政权之后,又迎来了一次群雄割据的乱世。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苏钺无法准确回忆起另一个世界的易教授是如何开始讲述三国历史的,但大体的思路倒是还记得,就以此为纲,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赶鸭子上架一样开始了这次不公开的公开“授课”。

    “对于三国这段历史,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评价呢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乱世出英雄,苏东坡在他的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作中提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这段不长的历史中,也涌现出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英雄人物,比如我们熟知的刘关张三兄弟、七进七出赵子龙、鞠躬尽瘁诸葛亮、雄姿英发周公瑾等等等等。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三国这段历史,也是一段用鲜血染红的历史。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所以,我们看待三国这段历史,不能仅仅从英雄人物或者英雄豪杰这样简单的角度来看待,更应该看到这段历史的变迁和这段历史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1...4041424344...1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