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星光战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方非烬

    台下的姬慕森和韦昌明连连点头,苏钺所说的,就是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三国这段历史到底有多长呢狭义的定位,是从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曹魏政权开始的,到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一共六十年的时间。广义上三国历史的开端,也就是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开始,则是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的,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东汉王朝已经开始失去政权实体进入群雄割据的时代,到公元280年,是九十六年的时间。而在这短短的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大小战争不计其数。而到了三国末期,据现代学者考证,人口仅剩三千万,与东汉时期人口最高峰的六千五百万相比,不到一半。这样,大家大概就能比较准确地描绘出这段历史的某一个方面的影响了。”

    苏钺不时低头看一看面前简单书写的一些资料,这还是临上台前在韦昌明的教案上抄下来的东西。

    “当然,我们将三国历史,并不是想要分析这段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是想从比较有趣味性的角度来分析这段历史的进程。为什么要把三国历史作为我们《百家讲坛》节目的开篇呢原因就是,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对于这段历史其实是有很多误解的。我们现在有很多关于历史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戏剧作品,这构成了我们普通人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不得不说的是,很多时候这些作品经过了人为的加工,成为和历史截然不同的东西,这也成为我们认知历史的障碍。我们有很多的朋友在学习历史甚至在观看某些文学作品或者影视剧作品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评论:这个谁谁谁不像啊!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思维的局限性和固定性,当你接受了一部作品中关于一个人物的设定后,就很难再去接受另一部作品关于这个人物的设定了。就像刚才说的那样,这个诸葛亮不像啊、这个刘备不像啊、这个曹操不像啊等等。但是,真的诸葛亮、真的刘备、真的曹操——你见过啊”

    随着苏钺睁大眼睛貌似无辜的这句问话,现场不多的观众竟然响起了一阵巨大的笑声。姬慕森和慕橙光笑着点头鼓掌,韦昌明则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究其原因,历史距离我们毕竟是久远的事件和人物。而关于历史,我们心中普遍有三种形象,第一种,文学形象,也就是文学作品或者影视剧作品中中描写的形象。这一类形象是经过加工的,与真实的形象有很大的改变和不同,是创作者为了故事勾描甚至杜撰的形象,这也是普通人心目中最深刻的形象;第二种,历史形象,或者更准确些叫史书形象。为什么要说史书形象是更准确的说法呢因为这种形象是我们根据史书——最主要是正史——来总结的形象,但这种形象并不是历史真相,因为史书也是由人来编撰的,而编撰史书的史学家也会有不同的立场和倾向,所以我们将这种比较贴近真实但又不等同于真实的形象称之为史书形象;第三种,我们可以称其为民间形象。什么是民间形象呢就是某个历史人物经过长久的岁月的发展之后,在民间所具有的一种形象。这种形象大部分已经脱离了人物的概念和范畴,而具有了‘神’的某些特征。比如,关羽,从北宋年间开始,统治者就开始以其为忠义化身,将他作为忠君爱国的教育典范加了各种封号,从最开始的‘忠惠公’到清朝光绪五年所加的‘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这位三国时期的汉寿亭侯也完成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升官之旅。这也让他成为民间的一个信仰,甚至成为了武财神的化身和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

    台下的韦昌明重重点头,现在苏钺讲述的东西算是真正“提纲挈领”的内容,三种不同形象的存在也确实是普通人对于三国历史存在误解的原因所在。他和姬慕森轻声交流了几句,就继续听苏钺的讲述。

    “单纯的这样讲似乎不太好理解,我们可以举个例子。”苏钺看到了台下韦昌明和姬慕森的交流,也看到了姬慕森鼓励的目光。“比如说,三国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就是我们在最开始提到的雄姿英发的周公瑾。这个人物,在我们普通人的心目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我猜,大多数人会觉得对周瑜周公瑾的评价少不了气量狭小、心胸狭隘、小肚鸡肠这样的词。为什么呢读过《三国演义》或者看过三国电视剧的人、甚至听过相关传说故事的人都知道这么几句话,比如,‘既生瑜何生亮’、‘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等等等等,或者也会对‘诸葛亮三气周公瑾’这样的故事耳熟能详。但是实际上呢,周瑜的这种形象是遭到罗贯中抹黑的。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样。”

    台下的韦昌明和姬慕森依然在点头,但几个没事儿坐在旁边听苏钺“上课”的齐鲁频道的工作人员却窃窃私语起来,就连慕橙光也有些惊讶地张开了嘴,然后赶紧低声向坐在旁边的姬慕森请教。

    “周瑜在历史上是一个气量非常大的人。陈寿的《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同时代的刘备对他的评价是‘气量颇大’、蒋干对他的评价是‘雅量高致’。所以把周瑜说成是一个气量狭小的小人是冤枉的。另一方面,如果从实际的逻辑角度来出发,似乎周瑜也不应该是一个嫉妒诸葛亮才华的小人。你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后,当时刘备才刚刚有了自己的土地,算是真正成为天下三分的鼎足势力之一,但和老牌的江东军阀军阀比起来,仍然是很弱小的存在。而按照小说里的说法,周瑜当时已经是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水陆大都督,而诸葛亮这样一个小军阀的军师真的会让周瑜嫉妒吗再有,周瑜二十四岁便被孙策任命为建州中郎将,同一年,他和孙策一起迎娶了当时吴中有名的美女大乔和小乔,真的可以说是年少得志春风得意。而恰恰因为周瑜‘大率为得人’,做事很漂亮,加上人长得也漂亮,吴中呼之为‘周郎’。‘郎’这个称呼在这里有赞美的意思,对孙策称为‘孙郎’、周瑜称为‘周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孙帅哥’和‘周帅哥’。你想一想……”

    想不下去了。苏钺引用了另一个世界易教授的这句“名言”,引发了现场又一阵哈哈大笑,只能稍微停了停。

    “你想一想,一个年少成名、被人交口称赞的少年英杰,又娶了当时最为著名的美眉为妻……”

    刚才的笑声还未完全平息,又被“美眉”这个词再次引爆,还有掌声传来,苏钺只好又停了一会儿。

    “……这样的一个人,在苏东坡的词里面,被称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正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人物,怎么会嫉妒一个装神弄鬼的诸葛亮呢”

    这一段说完,苏钺暂时缓了缓。台下倒是没有笑声了,但是“装神弄鬼”这个评价一出,似乎议论声又起来了。

    “说诸葛亮‘装神弄鬼’,大家可能接受不了。但是近代著名文学家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刘备的评价恰恰就是‘孔明之智近乎妖,刘备之德近乎伪’。什么意思呢在《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智慧的描写太过,有些像妖人了;对刘备道德的表写也过了,像是假装出来的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一说蜀国要打仗了,诸葛亮就开始




131 端木石
    有了苏钺的这次模拟打底,傍晚韦昌明第一次的录制就显得有些波澜不惊了。苏钺也坐在观众席上全程参与了韦昌明的这次录制,这次韦昌明使用的教案底稿就是苏钺今天讲的那些东西,现场效果依然很好,甚至因为观众人数的原因,掌声和笑声都比苏钺模拟录制的时候要热烈很多。

    平心而论,依照苏钺的年纪,讲课时使用的“帅哥”、“美眉”这样的笑点显得就有些老气了,只不过当时的观众都没料到会有人在电视讲座栏目中使用这样的语言而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而韦昌明四五十岁的年纪使用这样的笑点倒是和他的身份反差更大,效果也更好。

    录制结束,韦昌明依然不太满意。因为使用的是苏钺临时教案的原因,韦昌明讲起来语速快不到哪里去,算是边想边说,和苏钺上午时候的滔滔不绝有些差异,不过到更像另一个世界易教授的那种风格了。

    对此,苏钺安慰他说,语速慢倒更显得讲述的东西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你看看电视上那些领导和新闻发言人,哪一个不是将语速放到很慢韦昌明闻言大笑。

    第二天一早,苏钺依然被齐鲁卫视的人堵了房门,只能改签了回京城的车票。

    这次的事由是《闯关东》的剧本。

    《闯关东》这部戏剧本大纲由苏钺提供,齐鲁卫视找人丰富剧情,完成故事创作。苏钺也占了个编剧的名字,而且是第一编剧——这是合同中要求的。原本苏钺也是可以独立完成这部戏的创作的,但当时和慕橙光讨论的时候电光石火之间就做出了放弃的决定。原因在于,这种年代戏完全不同于《亮剑》和《士兵突击》,《亮剑》的创作你可以说自己家有长辈是这部戏的主人公原型,《士兵突击》你可以说自己有从军经历,但《闯关东》这样的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史诗级的年代戏,一说是一个二十多岁的京城年轻人创作的,给人的第一感觉必然是先天不足,因为苏钺的人生阅历真的撑不起这部戏的故事。所以只能忍痛割爱,把故事大纲拿了出来。齐鲁卫视找的编剧是齐鲁琴岛人,名叫端木石,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当代作家。当时拿到苏钺口述的录音后,创作激情爆发,马上决定接手这部戏的后续创作,并带领自己的助手和学生开始了采风。现在端木石采风结束,将在今天下午抵达泉城,和齐鲁卫视的人商讨剧本的事情。恰好苏钺也在,慕橙光就把苏钺留了下来。

    苏钺知道了缘由,自然不可能放过和端木石交流的机会,就答应多留一天。因为端木石是下午才到,慕橙光又把陈晨留给了苏钺,让他陪着苏钺逛一逛泉城。

    跑到大明湖畔寻找夏雨荷的苏钺自然不知道,原本慕橙光口中今天下午才能到的端木石现在就坐在慕橙光的办公室里面,而慕橙光撒谎的原因,也和这位端木老师忽然提出的一个要求有关系。

    “端木老师,咱们是老相识了,当时签订的合同也通知您了,现在反悔,恐怕不太好吧”慕橙光刚刚把苏钺从隔壁的电视大厦请出去游玩,火急火燎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和端木石谈判。

    “我不是反悔。”端木石坐在慕橙光面前,表情非常严肃,“只是这部戏真的对我意义非凡!”

    “可是,您也清楚,我们齐鲁卫视和人家天极传媒签订的合同就要求了,大纲的提供者必须是第一编剧,您现在提出这个要求,我很难办啊!”慕橙光揉着自己的额头,感觉非常头痛。他不明白一直淡泊名利的端木石为什么会忽然提出这么一个非分的要求。

    “我这是为这部戏负责!”端木石道,“我不知道那个苏钺到底从哪里找来的这个故事,当时我第一次听到录音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个故事挺好,很有看头罢了。可是在采风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情节非常符合那个年代那个群体的特征。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情节,甚至在闯关东的老人口中都是有据可查的!这绝不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可以创作的东西!如果坐实了苏钺作为这部戏的第一编剧,是对这部戏的不负责任!”

    “可您这是毫无根据的怀疑!”慕橙光抱怨道,“难道您真的没听说过苏钺的名字”

    “听说过!”端木石点头道,“我也知道以前曾经有人怀疑过他,他也证明了自己。可是这部戏不一样!这部戏绝对是史诗级的,如果没有真正接触过那个群体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故事的!”



132 和四大名著较上劲了
    “别开玩笑了!”端木石不悦道。

    “没给你开玩笑!”慕橙光正色道,“知不知道,他又给我们齐鲁卫视策划了一个新的栏目,昨天刚刚录完第一期。最重要的是,这档节目是他和齐鲁大学姬慕森教授在闲聊中迸发出的灵感。而让人吃惊的是,他和姬慕森教授以及历史学家韦昌明副教授都可以侃侃而谈而且言之有物!甚至姬慕森教授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叫了他两声‘先生’!你应该明白是什么意思吧”

    “姬教授”端木石对于韦昌明并不熟悉,但作为一个作家和编剧,对于姬慕森教授却非常熟悉。而能让慕橙光刻意提起,那么所谓的“叫了两声‘先生’”的说法,恐怕也不是对成年男子的普遍称呼,而是老派的文人对别人的敬称了。

    “我给你开开眼界吧。”慕橙光起身离开了办公室,一会儿功夫就拿这一张光盘回来了。他把光盘放进电脑的光驱里,招呼端木石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后面观看。端木石也没客气,反正两人也是老相识,既然慕橙光邀请,自然有他的道理。

    “这是昨天上午录制的一段视频,是关于我们齐鲁卫视的一档文化普及栏目,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苏钺和姬慕森教授共同策划的那个……”慕橙光向端木石讲述了《百家讲坛》这档节目创作的初衷、选择三国史作为开篇作的原因以及苏钺站到讲台上的因由。“说白了,齐鲁大学的历史系副教授都要根据他的提醒来做历史类的节目,昨天韦昌明副教授录制的那一期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视频中的东西讲的。而且,你看看这一段视频就明白了,你那几十年的经验在这个年轻人身上根本不起作用。这个家伙知识之渊博、思维之敏锐、思想之深刻,让我这样的老头子听完之后都感觉这一大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你算个屁的老头子。”端木石取笑道。不过却老老实实点开了播放键。

    “这段视频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你先看着,我出去看看昨天录的节目剪辑好没有,待会回来。”慕橙光把端木石独自扔在了办公室里,自己去了剪辑室。

    端木石没搭理他,视频已经开始,那个年轻的不像话的男子正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自信而优雅。

    端木石对于苏钺的了解是从《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开始的。他的一个学生迷这部小说迷得厉害,自己好奇之下也拿过来看了看。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出发,一旦接受了里面关于“武学”的设定后,就很快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他很为国内又出现一个具有传统文人映像的作家而高兴。后来网络上爆发了第一次对于苏钺创作能力的怀疑,他才真正知道,这个他一直很喜欢的新人作家竟然同时还是一个音乐制作人、一个漫画家、一个编剧、一个导演、一个演员!而《士兵突击》和《亮剑》播出的时候,他也认真看过这两部电视剧,心里也承认这两部作品非同凡响。所以对于苏钺,他一直秉持着欣赏的眼光。而《闯关东》的故事,在他采风的过程中才发现其中真正的不凡意味,也明白了弄出这个故事和故事里面的角色需要怎样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积淀。因此才会为苏钺作为这部戏的第一编剧感到担忧,说白了,他多少都要受到刚刚认识这个苏钺的时候爆发的网络事件的影响,对于这个年轻人的创作能力是抱有怀疑的态度的。

    而随着电脑上这段视频播放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忽然觉得自己对这个年轻人的认识确实不全面。视频中讲得东西,许多他都不知道,而在看视频的过程中通过网络搜索了苏钺提到的那些史书典籍和史学家之后,才真正意识到慕橙光刚才对苏钺的评价是什么意思。没错,这个年轻人知识渊博、思维敏锐、思想深刻,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料。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自己的怀疑还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没有支撑点——他已经相信了苏钺有这个能力搞出《闯关东》里面的故事梗概。而至于为什么这个年轻人没有独立完成剧本,而是只提了大纲端木石稍微一想就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个很少到齐鲁来的年轻人能够根据别人的三言两语和道听途说,经过独立的思维弄出故事梗概,但充满齐鲁地域气息的语言习惯和细节却没办法搞定,所以很有自知之明地把故事大纲抛了出来,让齐鲁卫视找齐鲁本地的编剧或作家予以完善!真是个聪明的家伙!

    端木石边看边感叹,时不时暂停一下去网络上搜索苏钺提到的东西,心神完全沉浸其中,连慕橙光回来都没发现。

    视频看完了,抬头才发现慕橙光坐在自己的对面。

    “端木,怎么样”慕橙光有些玩味地道。

    “确实不错。”端木石感叹道,“我现在也发现自己的大半辈子活到狗身上去了。”

    “那你不反对苏钺作为第一编剧署名了”慕橙光又问道。

    “不反对,不反对!”端木石笑道,“对了,我把准备的事情跟你说一说,得抓紧时间到京城去一趟,和这个小家伙好好聊一聊!”

    “那就没必要去京城了!”慕橙光挥手道,“苏钺就在泉城,下午就能和你见面!”

    “在泉城”慕橙光瞪大了眼睛。

    “没错!”慕橙光笑道,“我不是说了吗这段视频就是昨天刚录的,他现在还没走。”

    “那还等下午干什么”端木石不满道,“他还有别的安排”

    “还不是因为你!”慕橙光抱怨道,“你今天一见面就一副兴师问罪的嘴脸,抱着怀疑的态度非要反对苏钺作为第一编剧署名。我怕你们俩见面再掐起来,就安排陈晨陪他游泉城去了。本想着上午说服你,下午再安排你们见面,没想到……”

    “你这个老家伙!”端木石气道。转眼间有想起什么来,“哎,你说下午我们就能见面”

    “对啊。”慕橙光点了点头。

    端木石眼睛转了转,掏出手机打了个电话出去。

    “喂,老王啊,你今天下午能不能抽出时间来”端木石不知道在给谁打电话,慕橙光一听约在下午,估计也和苏钺有关系,就想插话问问




133 对不起,我不会写
1...4142434445...1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