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妇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衣布衣出




第二十五章 碎米
    齐三顺见三人坐在光秃秃的炕上,连个炕桌也没有,就那么捧着碗,正打算吃早饭呢。小家伙不由得愣了愣,似乎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叶欣颜放下碗,笑着对他说道:“是三顺啊,我们已经熬了糊糊,就不过去吃了。你记得和伯祖父说一声,我和二爷爷一会儿要去县里买些家用的东西,午间回来的晚,让伯祖父不要担心。”

    齐友年招呼三顺道:“三顺吃过早饭吗二爷爷这碗还没动,你先用二爷爷的碗喝些糊糊。”

    家里只有路上用的三只碗,得亏他们刚盛上来,还没开始吃。不然还真尴尬,不好意思让人吃饭呢。

    三顺连忙摆手:“不了不了,我们家也是喝糊糊,我回去吃。我爷还等着呢。”说完,一溜烟儿的跑了。

    二爷爷家太穷了,什么都没有,连窝窝都没有,光喝野菜糊糊怎么能喝饱

    叶欣颜看着三顺跑走,笑道:“还是有亲人惦记着好。”

    齐友年也是欣慰,终于回到家了。尽管离家这么多年,如今贸然归来,可身处家乡的感觉依然让人踏实温暖。昨天他们兄弟三人已经商量过,等这几天的农活儿忙下来,三人就去爹娘的坟上拜祭,告诉爹娘,他这个不孝子回来了。?叶欣颜喝着糊糊,想起伯祖父昨日对四婶庞氏的不满之色,随口问道:“爷爷,昨日伯祖父似乎对四叔、四婶不甚满意,您知道因为什么吗”

    “我昨天也看着不太对,既然你伯祖父没提,我也没多问。往后再看看吧,若是明面上的事情,没准儿不用问就能知道。”

    齐友年也看出大哥对三弟和三房的那个侄子不满,但自己才回来,大哥不说,他自是不好多打听,还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昨天时间匆忙,只把两个房间收拾出来,院子依然杂乱。吃过早饭,留下金嬷嬷继续收拾院子,齐友年赶着驴车,和叶欣颜一起往县城,购置家里日常需用的东西。

    清远县是个不小的县城,齐友年赶着驴车,走了一个多时辰,到达县城的时候,县城的集市已经人来人往的很热闹了。

    牵着驴车,虽然走路不是很方便,但是买东西却不怕拿不了。

    叶欣颜顶着卖家的白眼,不怕死的把需要买的物件行了一遍价钱。最后咬着牙花子,把计划第一批要买的东西全部买下。

    她一边掏钱,一边心疼的嘟哝:“想咱们在米易县的那些东西,可都是好好的,才卖了那几个钱。如今重新购置,却要花几十倍的银钱。”

    齐友年好笑的跟着她,也不劝,只看着她小气巴拉的和人家讨价还价,心里对自己这个孙女又多了一分认识。

    按说,叶子是大户人家的大小姐出身,就看路上遇到的她的前夫,就知道她家应该能算是大富之家。平日里遇事倒是能看出来,叶子真的具有大家风范,可有时表现出来的那个小家子气啊,那是真不像过着奢华日子长大的女子。

    锅碗瓢勺、洗浴用具、油盐酱醋、米面菜蔬,加上又添置了三床被褥的棉花和里子面子,花去了六两多银子。

    叶欣颜帮齐友年把买来的东西在车上绑紧了,一边欣慰的说道:“还好还好,没花太多银子。”

    齐友年一听就笑道:“六两多的银子了,还不多啊。看你买东西时咬牙切齿的样子,还以为你算总账的时候,指不定会怎样的痛心疾首呢。没想到一下子就想开了,居然还说银子没花太多。”

    叶欣颜眨眨眼,“我,买东西的时候咬牙切齿了”不能吧,那样子很丢人的。

    齐友年觉得



第二十六章 买了几个烧饼
    叶欣颜顺着齐友年的视线望过去,眼看见了那个小小的背影,她很是疑惑的问道:“爷爷,那孩子捡什么呢”

    齐友年回答道:“拾粪,给大田捡肥料。”只是这么小的孩子拾粪,还真不多见。

    到家时,金嬷嬷已经把院子收拾利索,由于没有做饭的家具,依然用小锅熬了糊糊。

    叶欣颜往家里搬东西,看到炕上有个小笸箩,笸箩里面有十几个窝头。

    金嬷嬷见叶欣颜向着她看过来,解释道:“这是你伯祖母让三顺送来的,说咱们没做饭的家伙什儿,熬糊糊一定吃不饱,这些让咱们先凑合两天。”

    叶欣颜笑道:“看起来三顺那小子说咱们早上光喝糊糊了。我还想着时辰不早,来不及做饭,在集市上买了几个烧饼呢。”

    刚买来的时候,那刚出炉烧饼的焦香味道,让叶欣颜差点流口水。这也难怪叶欣颜,这半年多的时间,她可是一直杂面饼、窝头,窝头、杂面饼的往肚子里填。

    白面她真的没吃到过。?齐友年接过话来:“把窝窝先放着,咱午饭吃烧饼。趁着烧饼还没冷透,再放就不好吃了。”

    他眼看着叶欣颜买烧饼时眼睛里的亮光,明显就是馋这口烧饼了。想叶子也是过惯了有钱人的日子,如今对着烧饼垂涎,也是可怜了。等他做工挣了钱,一定让孙女每天都能吃到烧饼。

    齐友年和叶欣颜擦了把手脸,金嬷嬷把饭盛上来。虽然炕上依然没有炕桌,但新买来的油布,上面是放了六个烧饼的新盘子,好歹有个吃饭的模样了。

    三人刚坐定,院子里就穿来笑语声,“二叔父这院子还得修整吧,我们过来看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齐友年和叶欣颜对看一眼,他已经和大哥说好,这几天农忙,季节不等人,家里人还是先做地里的活儿,先不来他这里帮忙。韩氏怎么会放下地里的活计,来帮他们收拾院子

    叶欣颜连忙起身,打算迎出去。

    还没出门,韩氏和三房的大儿媳张氏就走进来,张氏怀里还抱着两岁的幼女花儿。

    叶欣颜连忙叫人:“二婶婶,三婶婶,进来坐。”

    齐友年也坐在炕上招呼道:“大根媳妇、栋子媳妇来了。我们刚要吃饭,你们来的正好,一起吃点。叶子,给两位婶婶盛糊糊上来。”

    韩氏当先说道:“二叔父不用客气,我们才吃过午饭不久。二叔父刚回来,一定有好多事情需要安顿,我们就是过来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说着,探头看了一眼炕上的盘子,“这是才吃午饭啊,晚了点儿吧。”

    齐友年的饭食就摆在外间的那盘小炕上,韩氏当先看到的,就是盘子里那几个烧饼。

    韩氏收回目光,脸上那笑容明显就是皮笑肉不笑了,她的眼睛在齐家二房三个人脸上扫了一遍,咯咯地笑道:“二叔父果然是见过大世面的,这就吃上烧饼了。县城里买的吧午间我婆婆还让我家三顺送什么窝窝,我就说嘛,您和您家叶子哪吃得惯那些东西。”

    张氏闻言,立时走上两步,看着盘子里烤的焦香的烧饼,夸张的叫道:“真是吃烧饼啊,一个烧饼要两文钱呢,加上一文,能卖一斤杂面了。咱们村里人,就是过年也舍不得吃一个烧饼呢。”

    她怀里的小女孩也眼巴巴盯着盘子,嘴角的口水滴落到衣襟上。

    齐友年的脸色变了变,终究没说别的,只解释道:“今天去县城买家用的东西,回来的晚,来不及做饭,才买了几个烧饼。既然是稀罕吃食,那就给孩子拿两个吃吃。”

    “是呢,给花儿也吃吃。”叶欣颜连忙用原本包烧饼的油纸包了个烧饼,送到花儿手上。又把另外几个全都包起来,塞在张氏怀里。



第二十七章 有钱谁会吃野菜?
    怎么能没钱呢韩氏的话让张氏很感诧异,问道:“他家还有驴车呢,怎么会没钱呢没钱能买烧饼吃吗”

    “哼,他家也只有那头驴子值点儿钱。二叔父已经五十七了,若是没有那辆驴车,他都不一定能回来。为了能顺利回来,他们只怕把家里的积蓄都用来买驴车了。”韩氏不屑地说道。

    “昨天她们往下拿东西的时候,我就在跟前看着呢。满车的旧东西,粗瓷碗、旧锅子,铺盖打着补丁,衣服也没一件像样的。”

    张氏看了看女儿手里的烧饼,问道:“那他家咋舍得卖烧饼吃。”

    韩氏笑道:“因为他家没有做饭的家什啊,想着饿了大半天回来,还要喝那野菜杂面糊糊,大概狠狠心,就买了烧饼。若真是有钱人,就会买二斤熟肉,几个大肉包子了。你说是不是”

    张氏想想,还真是,若是有钱人,必定会买香喷喷的酱肉和肉包子解馋,那样的美味岂是烧饼可以比的

    刚才她可是看见了,二伯父家里那三个粗瓷碗里,的确是盛的野菜杂面糊糊,她都能认出那是马齿苋呢。若是能吃得开饭,谁会吃野菜充饥

    ……?齐友年本打算吃过午饭,趁着下半晌有点时间,先把院子的门修好。叶欣颜拦着没让,三人吃过饭,还奢侈的歇了个午觉,小睡了近半个时辰,才起来收拾院门。

    叶欣颜也不是说大话,真的能给齐友年帮手,两人在天黑前,把院门修好了。不说修的多好,起码能把院门关严实、能上门栓了。

    两人收工,金嬷嬷也把饭食做好了。热了他们午饭没吃完的窝窝,熬了杂面糊糊,凉拌了下半晌伯祖父家里送来的青菜。

    叶欣颜吃着自己家做出来的饭食,满足的笑眯了眼。

    从她来到这个时代,只在安国公府上呆了一天,那一天虽然好吃好喝都预备着,可是她一心想着怎么赶在送家庙之前逃出去,哪里有一点点的归属感只觉得那是个吃人的牢笼,根本没有家的感觉。

    之后就是半年多的躲躲藏藏、颠沛流离,时刻担心身份被发现,或者路遇歹徒强盗,更加不踏实。

    昨天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家,虽然是这么简陋、破旧,可是在这里,她有了合理合法的身份,有了名副其实的安身之所。

    这不,今天还吃了自家做的饭食,终于心安了。以后,她可以静下心来,一门心思的想怎么才能赚到钱,把这没有社会保障的日子彻底改变,让日子好起来。

    吃过晚饭,三人商量,门窗齐友年修一修还是可以的,但家里却没一件家具。若是把家里当用的家具都做出来,光靠齐友年一人,就算能做出来,只怕耗时过长,而且也太累了些。

    齐友年一再强调,简单的家具他能做,但叶欣颜却说什么也不同意。齐友年是将近六十的人了,这一路走下来已经很消耗体力,如今该是好好歇歇,恢复体力的时候,可不能紧赶着做活儿了。

    叶欣颜说道:“若是把您累病了,看病、吃药、再遭罪,可不是几件简单家具能抵得过的。”

    最后说定,椅子、凳子,搭牲口棚子由齐友年来,家里的箱子、柜子、桌子这些的,请木匠。

    天晚了,再说话还要浪费灯油,三人早早歇下了。

    第二天早饭后,齐友年先去大房和齐友贵打了个招呼,告诉他家里已经安顿下来,不用担心。又问询了村里是否有懂木匠活儿的。

    齐友贵已经吃过早饭,干脆领着齐友年找村里的王木匠,询问王木匠这几日是否有时间做活儿。



第二十八章 没油水的吃食
    齐友年进得门来,一眼就看到忙绿的叶欣颜,笑问道:“叶子,这就做你那个稀罕的吃食了这调料倒是熬制的挺香。”

    叶欣颜给灶膛里添了把柴,说道:“我只知道怎么做,到底能不能做成功还不知道。今天不敢不多做,只够咱们自己吃一顿的。无论做的好不好,咱们今天就吃这个。”想到多年没做了,而且这里的石灰她也没用过,若是做不好……

    想到今天的米豆腐做失败,那东西估计很难吃,而且还不能浪费,叶欣颜的声音放低了一些,说话的底气不太足:“若是米豆腐做不成功,估计很不好吃,明天还得继续试。那个……总要做成功不是”

    齐友年一听就笑了,“就算不成功,它也是吃食嘛,就当咱们还是喝的杂面糊糊好了。你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爷爷帮忙”

    叶欣颜连忙说道:“不用,这一点点事情,我一个人做的来。您大早就去找木匠,才刚进门,先去坐着歇会儿。”

    “对了,老爷子找到木匠了吗”金嬷嬷闻声,放下手里的针线,从里间出来。

    齐友年坐在炕沿上,答道:“找到了,已经和木匠约好,咱就用他家的木料。等家具做好,连工带料一起算钱,叶子伯祖父做的保。”

    “现在是农忙时节,木匠师傅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能做好”金嬷嬷有点心急。这家里家外的,什么东西都没地方放。连碗筷盘子,放在一个箩筐里,衣物也都堆在炕上。?“王木匠说这就开始做活儿。他家的农活,两个儿子每天多花些时间就可以,他腾出手来,只管给咱做家具。我都说好了,他那里做好一件,咱们就取回一件用。”齐友年一边喝水一边说道。

    金嬷嬷欣慰不已,“那就好,那就好。虽然咱家的东西不多,但是这里里外外堆放的甚是杂乱。有了家具,全都规整起来,才像个家的样子。”

    金嬷嬷说的这几句话,让齐友年心里感觉温馨。这么多年了,他一直以为自己会一个人孤独终老,埋骨异乡。没想到,土埋到脖子了,却有了个孙女,还是个贴心大气的女孩子。

    是啊,他已经有了一个家,等家里的物什都到位了,这个家也就更温馨了。

    叶欣颜那里,继续和她的米浆、蘸水较劲。

    齐友年略略休息一会儿,就去外面搭牲口棚子。搭牲口棚子是个挺当紧的事情,好在这两天没下雨,要不然,驴子连个栓的地方都没有。

    太阳当空的时候,叶欣颜的脸被灶上的蒸汽熏的红扑扑的,锅里的米豆腐也能入口了。

    这时,齐友年还在院子里忙碌,金嬷嬷却已经跟在叶欣颜后面,看叶欣颜做出来的、打算卖钱的吃食是个什么样子。

    叶欣颜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金嬷嬷说道:“嬷嬷去喊爷爷,洗洗手吃饭了。”顺着金嬷嬷好奇的眼神,看向已经凝固的米豆腐,笑着点点头,“还算可以,虽然不是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算差,一会儿咱午饭就吃这个。”

    叶欣颜给三个人各盛了一大碗米豆腐,浇上蘸水,油泼辣子以个人喜好自己放。剩下的,用一个陶盆盛了,放在锅里温着。若是齐友年觉得好,要送一些给大房和三房尝尝的。

    配米豆腐的依然是野菜杂面饼子。

    外间的炕上铺了油布,油布上放了碗筷、蘸水、辣椒,还有一个小笸箩,里面是掺野菜的杂面饼子。

    虽然韩氏包括村里人对野菜,和吃野菜的人持有很轻蔑的态度,但叶欣颜却全没有这种执念,有鲜嫩的野菜,她更愿意把野菜掺在杂面里面,以丰富膳食纤维和营养。

     



第二十九章 又来了
    虽然叶欣颜拿来的吃食是个稀罕东西,看起来也很有食欲,但王氏一眼就看出这个东西没什么油水,不是个多好的东西。

    所以韩氏把汤盆端上饭桌的时候,王氏的表情还是淡淡的,“叶子和你爷爷有心了,替你伯祖父谢谢你爷爷。”

    齐友贵则热心的让叶欣颜吃饭:“叶子在伯祖父这里吃饭吧,伯祖父家今天的饭也挺好,窝头和熬菜,管饱的。正好,咱们一道尝尝你的这个稀罕吃食。这个吃食,一看就有胃口。”

    王氏埋怨他:“看你这老头子,二弟一定还等着叶子回家吃饭呢。招呼也没一个就留下,不是让二弟担心吗”
1...56789...2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