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妇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衣布衣出

    三天后,三人到达清远县,在清远县上好的客栈住下,沐浴收拾一番。隔天天刚蒙蒙亮,三人吃过早饭,乘坐驴车前往齐友年老家所在的清河村。

    清河村是清远县下辖的村子,离着清远县不很远,走了一个多时辰,还不到巳时,驴车就




第二十一章 你还知道回来?
    那老妇人也是看了齐友年老半天,终于放弃了认人,试探着说道:“是二弟吧我是齐友贵家的,你走的时候,我刚过门没多久。”

    齐友年再次打量老妇人,这就是大嫂王氏他凄凉的发现,他离开的时间太久,足以让他认不出很多曾经见过的人,而人家也认不得他。

    何全泰见他们总站着也不是个事儿,指使旁边的一个小子:“去地里把齐三顺的爷爷找回来,就说家里来客人了,让他回来招呼。”

    他没敢说齐友贵的二弟回来了。友贵叔上了年纪,往日就唠叨过自家还有个二弟,只是生死不明。这时猛然听到二弟回来的消息,若是情绪激动之下发生些别的事情就不好了。

    何全泰把那小子打发出去,然后对王氏说道:“婶子,您先把他们爷孙招呼进屋里,友贵叔即刻就能回来,到时候再好好叙话。”

    “是呢,是呢。进屋,进屋里歇歇,喝口热水。”王氏醒悟过来,连忙往屋里让齐友年和叶欣颜三人。

    三人进到院子里。这是个三间正房的大院子,院子的东墙下盖了三间东房。靠西墙和南边院墙的地方是一处大大的鸡舍和猪圈,院子里的气味有点冲。

    虽然院子挺大,但房屋已然老旧不堪,加上猪圈和院子里散养的十几只鸡,是一处典型的农家老房子。?齐友年把驴车拴在院子里,才领着叶欣颜进了房间。

    在堂屋里站定,他先向老嫂子王氏介绍叶欣颜:“这是我的孙女叶子。”转过头,对叶欣颜说道,“叶子,这是伯祖母,先给伯祖母见礼。”

    叶欣颜规规矩矩的给王氏行礼,“侄孙女见过伯祖母,伯祖母安好。”

    “好,好。”王氏连忙扶住她,“都是自家人,不用这么客套。走了老远的路吧快进里间屋歇歇。”

    何全泰和齐友年各自在炕上坐下,王氏去灶下倒了两碗水过来。

    叶欣颜连忙上前接住,给齐友年和何全泰端到炕桌上。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多大了”老妇人拉着叶欣颜坐在凳子上,询问起家常。

    何全泰和齐友年也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话。

    谈话间,说起齐友年的大哥齐友贵现在和两个儿子住在一起,如今农忙,一家人都在地里忙活。而齐友年的父母,则早在七八年前就去世了,说得齐友年神色更是暗淡。

    不过半柱香的功夫,院子里就响起脚步声,一个苍老的声音扬声问道:“老婆子,是哪家的客人来了”

    伴随着老人的问话,还有叽叽喳喳的小孩子的声音,“是三个人呢……”“一个老爷爷……”“还有两个女人”。

    王氏连忙迎出去,一边扶着齐友贵的胳膊往屋里走,一边说道:“……自称是二弟,过了几十年了,我不太认得,你去认认看。”

    齐友贵一听来人自称二弟,果然脚下就是一绊,幸亏王氏拽了一把,不然就真摔倒了。齐友贵虽然趔趄了一下,但脚步却不停,急急迈进家门。

    一进门,就那么站在当地,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炕边上站着的齐友年。

    齐友年听到院子里说话,已经神色紧张的站起身来。这时见到一个须发花白的老人进来,直直盯着他看,依稀就是当年大哥的容貌,不由得视线就模糊了。

    总是兄弟多年,虽然齐友年离家时才十五六岁的年纪,但兄弟血脉,自然不同一般,齐友贵只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混账弟弟。

    没有想象的久别重逢、抱头痛哭,齐友贵虽然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是很利索,却在认出齐友年的第一时间上前一步,一脚就把齐友年踹倒在地。踹倒了还不解恨,直接又上前踢了两脚。

    嘴里狠狠的骂道:“你还知道回来你个混蛋,你还知道回来”

    &n



第二十二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
    看着这一家子的老老少少,叶欣颜真真见识了三世同堂的一大家子是什么样子。这还是伯祖父的女儿没回来,若是排行第二的堂姑姑一家七八口子回来了,那就更热闹了,她也会被扰的更晕。

    孙辈里面,只有齐成比叶欣颜大一岁,其它孙辈的孩子们,年龄都比她小。

    齐友年把叶欣颜介绍给大家,两下里都见过之后,齐家人看叶欣颜的眼神就有些玩味的意思了。

    据齐友年介绍,叶欣颜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在夫家过不下去,和离出门。娘家又没人,走投无路之下,他认了孙女。

    这番介绍下来,原本对叶欣颜还算热情的齐家人,再看叶欣颜时,表情就是淡淡的了。

    这个时代,别管和离还是休弃,都不会有什么好名声,也绝不会有好的将来。一般女子从夫家回来,在娘家吃闲饭,娘家都不待见的。

    王氏和两个媳妇心里就有些埋怨这个二叔父,回来就回来吧,怎么说也是血脉至亲,就算养着,那也是因为亲情所在。可是带回来的这两个累赘,齐家人凭什么要白白养活她们。他们和三叔父一家也是穷苦人家,哪里养得起三个闲人。

    看那认来的孙女,还带着个乳母,一看就是个做不了活儿的。虽然二叔父说,他有泥瓦匠的手艺,可是再有手艺,他也年纪大了,哪里还做得动泥瓦活儿。?他们和三叔家里合起来,也只有那一点点地,难道他们除了养活二叔,还要养两个外人不成

    关于叶欣颜的身份,叶欣颜和齐友年是认真商议过的,原本想着直接冒充齐友年的亲孙女。可是这样的话,关于儿子、儿媳妇、叶欣颜的夫家,这一连串的故事可怎么圆的过来

    思来想去,还是干脆点,就认来的好了,只要他们爷孙亲近,至于别人怎么看,那终究又隔了一层关系,不甚紧要。

    原本齐友年怕他年纪老迈,路上辛劳,还不知道能不能平安到家。谁料想走了一路,叶子在计算路程和饮食上调理的好,后来更是有了驴车,一个多月的路途,不但没有耗尽他的体力,身体好像还精神了些。

    这一路走下来,齐友年固然有性格上的豪气和担当,而叶欣颜也实打实的把他当爷爷看待,对他照顾的细致入微。齐友年是真把叶欣颜当亲孙女看。

    既然他身体还好,就要对往后的日子有所计划。齐友年可没想过让他的两个兄弟养活,只要他能做的动活儿,就不会吃家里的白饭,也能给孙女挣来些嫁妆。只要他咽气以前,能让孙女有些嫁妆,就能给孙女找个靠得住的婆家。

    对于齐家的那点田产,别说叶欣颜没打算要,他自己也不打算惦记。

    大嫂和两个侄媳妇的埋怨神情尤其明显,齐友年看在眼里,心下不怎么舒服。他倒是没什么,只是怕他家叶子受委屈。

    所以,大侄媳妇为难的请示婆婆王氏:“娘,时辰不早了。二叔父离家几十年,这才寻回来,今天的午饭,咱可不能凑合。要不我去地主家借些米粮来”

    齐友年听着侄儿媳妇话里有着不一样的意思,就想接口。

    还没等齐友年说话,齐友贵就抢先喝道:“说什么呢我兄弟吃顿饭,就吃穷你们了还用得着借米粮去杀三只鸡,再炒几个鸡蛋,咱们今天蒸饽饽吃。”

    王氏忙笑着说道:“老头子发什么火嘛,咱们家里哪有见得了人的吃食,柱子媳妇想着给他二叔父借些粳米白面来吃呢。他二叔好不容易才寻回来,总不能像咱们往日一样,吃些掺野菜的糠面饽饽吧”

    叶欣颜捧着水碗,低头喝水。伯祖母这是在告诉她们,齐家很穷,没东西招待她们吧。

    齐友年见大哥还要出口训斥,连忙说道:“咱们这里说话,倒



第二十三章 有礼物也不高兴
    叶欣颜把包袱提在手里,对王氏说道:“这里是爷爷给家里孩子们买的小物件,我给爷爷拿进去。”

    有了前一个箩筐里丰富的内容,王氏的二儿媳韩氏看着那个不起眼的旧包袱,心里就有了点小期望。这时听叶欣颜说,里面只是给孩子们买的小物件,不觉很是失望。咱们穷人家,钱都是要花在刀刃上的,有给孩子们买小物件的银钱,还不如给家里添几尺布来的实惠。

    叶欣颜说是小物件,其实包袱里的内容,还是顺着韩氏的期望值来的。

    等齐友年三弟一家闻讯赶来,和齐友年和叶欣颜又是一番相见。

    齐友年三弟叫齐友荣,今年五十二了,妻宋氏,育有三女两儿。三个女儿年长,都已出嫁。

    三房的长子齐栋,娶妻张氏。别看齐栋才二十七八岁,却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了,膝下两儿一女,分别是齐从文,齐从武,花儿。大的齐从文八岁,最小的花儿才两岁。

    次子齐梁今年二十四,娶妻庞氏。

    让叶欣颜格外注意的是庞氏出场。?庞氏抱着一个一岁多的男孩儿,齐友荣介绍给二哥这是三房最小的孙子齐从亮。

    庞氏给齐友年行礼,并让小孩子叫伯祖父。

    不满两岁的孩子,口齿很不清楚,但也像模像样的叫了伯祖父,虽然吐字模糊,但幼童的声音软糯甜美,极是可爱。

    端坐炕上的齐友贵却没露出喜色,几不可查的皱了皱眉,有些不满的斜了齐友荣一眼。

    叶欣颜的目光不由得也扫了过去,见叔祖父浑不在意,根本就不往齐友贵那里看,只笑呵呵的看着齐友年那里分发带给孩子们的物品。

    再看人家齐梁夫妇,二十几岁的年纪,小两口亲亲热热的。庞氏退回到齐梁身后,坐在凳子上的齐梁还贴心的把庞氏怀里的孩子抱过来,放在膝头上,正常的、恩爱的不得了,毫无不妥之处。

    叶欣颜不明白,齐友贵这个做大伯的,为啥不待见三房的这个侄子、侄媳

    齐友年三人过来清河村,并不知道齐家大房和三房的人员情况。所以,齐友年和金嬷嬷商议,只给大哥大嫂和三弟两口子各买了一身布料,其余就给两房的孩子们各买了些鲜亮布匹,不拘各家孩子大小,能做几件衣物就行。

    另外还有几包糖果、点心分发给几个孩子。

    把韩氏希望的东西分发完,韩氏依然不高兴。二叔父买来的东西提前都包好了,只分大房和三房,没按人头分发。也就是说,两房的东西一样多。

    这就不美了,大房的孩子多,而且都是大孩子,这样分下来,一个孩子很可能匀不了一身衣服。而三房的孩子少,年龄又小,把那几个布匹匀到两家,孩子们估计各做两身衣服都有剩余,这叫什么事儿

    可那是人家的礼物,明面上不好过多计较,韩氏也只能闷闷的忍下心里的不快。

    午饭在大房吃,当然做饭也在大房。

    韩氏一边剁排骨,一边心有不满的和大嫂许氏唠叨:“我听人家说,出外归来的人,大都是那什么……衣锦还乡,对,就是衣锦还乡。看二叔这样子,只怕是外面过不下去了,这才回来。既然没钱,就不用充大头了,买什么布料,那一点点布料能做衣服吗难道一个孩子做一只袖子”

    齐友荣家的宋氏也在厨房里做事,听到侄媳妇说话不中听,却也不阻拦,只一边择菜,一边静静的听着。

    她们三房来的晚,这时人多,不好在房间里打听事。她只在心里纳闷,不知道这个叫齐友年的二伯回来做什么看二伯和他



第二十四章 我爷爷喊您吃早饭
    齐友贵知道那处房子,很有些不愿意,“那两间房子着实破败,而且靠着村边上,老二带着个孙女,住的偏了,总是不大方便。”

    说着,返回头埋怨齐友年:“你说说你,老也老了,还是那个倔脾气。咱们是亲兄弟,和自家兄弟住一起怎么就不行了非得出来找房子住,哪有那么现成的房子给你留着你去看看就知道了,那房子根本住不了人。”

    他们三人身后还跟着叶欣颜和金嬷嬷,若是房子看好了,还要收拾,两人自然跟着来了。

    听到何全泰和齐友贵说话,叶欣颜已经打定主意,不管房子多破,她们也住这里了。总比和房东合住一个院子强,那样不但不方便,到时候她们做买卖什么的,遇到个事儿多的,只怕会被骚扰死。

    到了地头一看,怪不得原住户另外起房子,直接把这处废弃了。这两间土坯房子破败就不说了,主要是位置不好,哪哪儿都不挨着,孤零零的在村子西北拐角。房后一大片空地,看起来满目砂砾,也没有耕种价值,看起来甚是荒凉。

    齐友年前后看了看,比想象的好。两间朝南的土坯房,外间一盘小炕连着灶台,里间也有一盘稍大些的炕。正好叶子和金嬷嬷住里间,他住外面的那盘小炕。

    院里靠墙的地方,还有一个棚子的轮廓,重新修整一下,搭起顶子,可以做牲口棚。院子四周有围墙,虽然有些破旧,还有有缺口的地方,但是修补起来也不费事。

    他们这一路走来,实在找不到投宿的地方,也曾在人家房檐底下露宿,这里好歹还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已经很好了。?想到这些,齐友年不顾齐友贵连声反对,直接点头,决定就住这里了。顶多他花些功夫,好好修缮就是了。

    叶欣颜见齐友年直接点头拍板,心里也是高兴。这个认来的爷爷,不愧是做过一方地头蛇的老大,遇事从不瞻前顾后的犹豫,想好了立即决断。

    事情定下就好办了,几个人再回到齐友贵家。

    叶欣颜让齐友年在伯祖父家歇着,和伯祖父和叔祖父说话。她和金嬷嬷牵着驴车,还有大伯家的两个堂兄弟一起,回那处废弃院子收拾。

    齐友年三个人在清河村落户的事情,还需要和何全泰商议。所以,齐友年也没和叶欣颜争,让两个侄孙帮着叶欣颜、金嬷嬷去收拾房子。他自己则留下,和大哥以及何全泰敲定三人在清河村的户籍。

    商量完正事,齐友年也不回去,和齐友贵一起去地里边做活儿,边唠嗑。如今正是农忙时节,因为自己回来,已经把兄弟两家人耽误的大半天,再让人陪着闲坐就更不好了。

    齐友年想的是不耽误兄弟两家的农活,而王氏和宋氏则更加担心齐友年会不会存了分家产的心,趁着在地里做活儿时开口讨要。妯娌两人也锁了门,跟着去了地里。

    叶欣颜和金嬷嬷两人,用帕子包了头发,在齐成、齐二成哥两个的帮助下,整整用了半天时间,才把两个房间整理出来。

    至于院子和那个可以栓牲口的棚子,只好放着,抽开空再慢慢拾掇了。

    看着天色不早,叶欣颜如今什么家当都没有,只能倒了两碗水,谢过齐成哥两个,说好家里安顿好,再请他们过来做客,让二人回去帮忙田里收工。

    叶欣颜三人的东西简单,把房间收拾出来,驴车上带着的行李、衣物和一些简单用具分别规整在房里,算是初步有了个家的模样。

    把这些事情都做好,日头已经偏西。

    齐友贵家那个七八岁的齐三顺跑过来,说祖母叫叶欣颜两人去齐家吃饭。

    叶欣颜看了看路上用的那个锅子已经支起来,连锅里的水都烧开了,就笑着对三顺说道:“三顺回去
1...45678...2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