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天改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修武兴国

    是以这些年来靖边堡军的士兵夜夜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女真如何残暴,如何残杀大明子民。

    那些栩栩如生,甚为逼真的情景剧让靖边堡军兵士们愤怒,那些当事人,幸存者撕心裂肺的讲述让他们怒火中烧。

    可以说,经过刘仁玉长期不懈的教育,靖边堡军官兵对女真都是恨的咬牙切齿,是以到了战场上对阵后金军时,靖边堡军的战斗力超强,战后对待后金伤兵也是下手绝不容情。

    好在刘仁玉现在有了自己的儿子,心性大改,不再如以前那边残忍嗜杀,是以他特意要求自己的手下在处决后金伤兵时要一击毙命,不可虐杀。

    “刘将军,岳拖领兵退去,前方已经是一片坦途,咱们留下少许人马打扫战场,余下的人都走吧,先去与友军会合再说。”祖大寿建议道。

    “是,大帅。”刘仁玉答应一声,便留下十辆虎式重型战车看护战场,其余人马,还有余下的战车便与大军一道径自朝着西面儿奔驰而去。

    祖大寿与刘仁玉奔行不远,忽然见到前面尘土飞扬,显然是有大军奔至,这二位将主赶紧喝止自家人马,且看来者究竟是谁人

    马蹄声越来越近,祖大寿与刘仁玉皆凝神戒备。

    随后,有一大队马军自弯道处奔出,露出了本来面目。

    而跑在这队人马最前面的几个人,祖大寿却是认得。

    “吴总镇,宋总镇,张兵备。”祖大寿举起马鞭连连挥动,且兴奋地大呼道。

    辽军和靖边堡军见来的的自家人马,都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随之而来的则是狂喜,毕竟朝廷大军杀来了,多了帮手,后金便是有七八万大军也不足为惧。

    “祖总镇!”宋伟,吴襄和张春望见祖大寿,无一不是惊喜异常。

    既然在这里都能看见祖大寿,那么这就意味着大凌河之围已经解除矣!

    “祖总镇,我等援救来迟,还请恕罪则个”张春策马奔至祖大寿身边,笑呵呵地拱手致歉道。

    作为此路援军名义上的统帅和监军,此等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不迟,不迟,一点儿也不迟,兵者,大事也,出征之前总要多做准备,多做谋划才是。”祖大寿笑容不减道。

    “本兵备来救大凌河之前,听说大凌河城中粮食只够吃一个月,是以才说建奴围城将近两个月以后才来实在是有些迟了,祖总镇受苦了,将士们都受苦了。”张春还道大凌河城中缺粮,是以神色忽然之间便很有些歉然。

    “哈哈,我军并不缺粮,大凌河城中粮食充足,足够大军吃用两年有余。”祖大寿笑意满满道。

    “两年!”

    张春,宋伟和吴襄皆惊诧莫名。

    “前番本兵备自锦州出发时,丘军门说祖总镇军中粮食仅有一万石,只够吃用一个月。”张春不解道。

    “确实如此,不过刘将军却提前预备了二十万石粮食存放在大凌河城中,是以我军并不缺粮。”祖大寿笑意更浓道。

    “二十万石粮食!”

    张春,宋伟和吴襄皆面面相觑,简




第351章 两军会合
    祖大寿见张春,吴襄和宋伟都是这般情状,倒也能够理解,毕竟自己第一次看见热气球以及这些战车的时候也是万分惊讶的。

    “张兵备,宋总镇,吴总镇,关于刘将军的诸般事情,咱们容后再说,现在咱们先收治伤兵,收敛阵亡将士遗体,另外还要点算战果才是,几位将主一路杀过来,想来有不少斩获吧”祖大寿微笑着询问道。

    张春,宋伟和吴襄见祖大寿提到了战果的事情,无一不是将骄傲自豪之情写在脸上。

    “此战,我军与奴酋黄台吉所统精锐战兵鏖战多时,阵斩至少三百级。”张春代表吴襄和宋伟,甚为得意地说道。

    这等战果在张春看来,已经算是非常了不得的惊人战绩。

    他本以为自己将这等战果说出来,祖大寿会非常吃惊,可事实却是,祖大寿只是非常淡然地笑上一笑道:“几位将主打的不错。”

    祖大寿的这等态度令张春甚为狐疑。

    张春认为,若是祖大寿对自己的战果并不看在眼里,那么祖大寿定然取得了更好的战果,于是他便出声问道:“未知祖总镇近来与建奴鏖战,斩获几何”

    他认为,祖大寿的战果或许不错,但是应该也就是五六百斩获而已。

    岂知祖大寿却说出了一串惊天的数字。

    “我军与建奴鏖战将近两个月,粗粗算来,一共阵斩建奴四千级,生俘一千多人,此外,我军还俘获建奴两白旗马匹八千余匹。”祖大寿面带得色,朗声说道。

    嘶!

    张春,宋伟和吴襄闻听此言,无一不是惊诧莫名,目瞪口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个数字也太夸张了,让人不敢相信,而如果这个数字确然是真的,那么这肯定是一场大捷,是一场建奴兴兵与大明交战以来,大明所获得的前所未有的大捷。

    “祖总镇,莫非戏我耶”张春颤声问道。

    “大寿何须戏弄张兵备,建奴首级俱在,兵备可自行验看。”祖大寿信心满满道。

    “若果真如此,此战乃是宁锦大捷之后的有一场大胜仗,是吾皇登基以来的第一场大胜仗,这场大捷的消息若是传到京师,朝野必将振奋,皇上必将龙颜大悦,喜事,真是大喜事儿。祖总镇真神人也,张某拜服。”张春说到这里,简直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

    崇祯二年,建奴寇犯京师,北直隶烽烟一片,此事自然令堂堂天.朝颜面无存,如今辽东军阵打了这样一个大胜仗,正好报于朝廷知晓,以便提振民心士气,报建奴寇边的一箭之仇。

    宋伟和吴襄听了张春的话,无一不是深以为然,暗自窃喜。

    他们也是阵斩建奴有军功的,虽然这个军功比不上祖大寿和刘仁玉的耀眼,但也是了不得的大功,朝廷和皇上定然会有厚赏。

    “大捷之说言之过早,建奴只是暂且退兵,目下还未退走,咱们还有大战要打,等到建奴被我军击退,我军取得完全的大胜,再说大捷也不迟。”

    祖大寿觉得现在后金军还未完全退走,危机尚未完全解除,此时就说此战已经取得大捷还为时过早,于是便出言警醒场上诸位将主。

    “祖总镇说的是,大敌未退,不可松懈。”张春先是连连点头,随后便对着宋伟和吴襄道:“吴总镇,宋总镇,速速将战场收拾停当,咱们先进大凌河城中再作计较。”

    “是,张兵备。”宋伟和吴襄得令,便各自回身,去打扫战场去也。

    过不多时,陆续有四轮辎重马车自大凌河城中开赴战场,先将阵亡将士的遗体拖运回大凌河城,随后再将此战之中缴获的战利品拖回城中去。

    后金兵遗留下来的盔甲,兵刃,弓矢,大炮,都算战利品,都运回去,而战斗中死伤的牛和骡马也被运回去,让厨子做成菜,打牙祭用。

    一个小时后,整个战场便告打扫完毕。

    张春,宋伟,吴襄,祖大寿和刘仁玉五路兵马合兵一处,浩浩荡荡回返大凌河而去。

    在大凌河城中坐镇的何可纲一早就得到了此战大胜,援军已经冲破后金封锁,与祖大寿和刘仁玉部人马会合的消息,他将这个好消息告知城内留守的明军。

    一众官兵自然是欣喜异常。

    虽然大凌河城中并不缺粮食,但总是被建奴围困着,成为敌军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心理上多少还是有些压力,如今建奴的围困被解除,所有大凌河城中明军心头上的那一点儿阴霾也随之消散无踪矣。

    当张春,宋伟,吴襄所部援兵开到时,所有还在留守的明军倾巢而出,热烈欢迎,有些情绪过于激动的明军兵士甚至还哭了起来。

    作为援军的主将和监军,张春自然是着力安慰大凌河城中留守的明军。

    这个事情做完,他才有时间与何可纲见礼。

    这个欢迎仪式持续了十几分钟便告结束,所有明军全部入城。

    援军入得城来,第一件事自然是速速安下营寨,先把落脚的地方弄好,接下来守军便要生火造饭,好生



第352章 宴请友军
    “这刘仁玉手下的靖边堡军当真是处处透着怪异。”张春在心里暗暗嘀咕道。

    宋伟和吴襄也有同样的观感。

    好在靖边堡军烧完阵亡将士的遗体,便不再有其他后续动作,张春,宋伟和吴襄所部人马方才收回自己的目光,各自忙着手头上的活计。

    又过了约摸一个小时,张春,宋伟和吴襄所部兵马便将营寨搭建完毕,而此时祖大寿手底下的火头兵也早就把午饭做好了,分别派发给各路兵马。

    这次的伙食相当丰盛,肉管够,饭也管够,敞开了吃。

    张春,宋伟和吴襄正准备前往祖大寿的中军大帐去吃酒饭的时候,走在路上却又看到一处别样的风景。

    只见刘仁玉部靖边堡军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拿着饭盒排队打饭,而且武官也跟士兵一起排队,整个队伍安安静静的,排成长长的s形。

    祖大寿所部辽军居然也排队,只不过只有士兵排队,内中没有军官。

    这几位将主看了看靖边堡军和辽军这边儿整齐的队伍,再想一想自家那些正在疯抢饭菜的手下们,顿时觉得脸上无光。

    什么是强军气象,似靖边堡军这般细微之处都讲军纪的队伍才算是强军。

    “去,让他们学着靖边堡军和辽军的样子,排队领饭吃。”张春黑着脸,对着自家的亲卫道。

    “你们也回去说说,让兵士们都排队领饭菜。”宋伟和吴襄也对着自家亲卫道。

    “是。”这三位将主的亲卫们得令,便各自回返自家军营传令去也。

    “走罢,待会儿吃酒饭的时候,咱们可要好生问问,这刘仁玉究竟是何方神圣,区区一个游击将军居然有此等财力,居然可以独力购买二十万石粮食,还有他还有热气球和四轮马车那等军国利器,而且你们发现没有,刘仁玉所部靖边堡军无一不是身披重甲,甲兵犀利。跟他的手下比起来,便是咱们也跟叫花子一样。”张春感慨不已道。

    “张兵备所言极是,朝廷举全国之力供养辽军,也不能做到连面甲都配备,他们久未放饷的西军却能有这等装备,本镇也很是感兴趣。”吴襄附和道。

    “待会儿就可以问个明白了。”宋伟也附和道。

    如此,三位将主一边儿在心里苦苦思索刘仁玉身上隐藏的秘密,一边儿朝着祖大寿的营帐走去。

    这一次,祖大寿请客的时候,考虑到各军的武将太多,若是全部都请到自己帐中来吃酒饭,只怕坐不下,是以他就只请副将以上级别的武将,还有兵备张春到自己这里来做客。

    至于刘仁玉,则是仅有的一位游击将军,这却是因为刘仁玉目前官职虽小,但是现在立下如此泼天大功,少说也能升个副将,日后辽东有事,肯定还是要多多依仗这位军界新星。

    除此之外,毕竟自己还吃着人家提供的粮食,所以祖大寿自然要请刘仁玉来做客。

    过不多时,祖大弼,何可纲,张存仁,刘天禄等一干祖大寿军中高级将领,张春,吴襄,宋伟,还有他们手底下的高级将领,另外还有刘仁玉这个小小的游击,便都来到了祖大寿的营帐之中。

    诸位将主照面,自然免不了一阵寒暄,此处皆按下不表。

    待诸位将主见完礼,祖大寿便请各位将主落座。

    排定座位的时候,按照道理讲,张春作为文官,根据朝廷以文制武的原则,应该是他坐上席才对,但祖大寿目下跟朝廷若即若离,基本上就是个散养状态,听调不听宣。

    张春觉着跟祖大寿讲规矩简直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第353章 发卖军火
    张春见祖大寿正好又提到刘仁玉,便借着这个机会率先向刘仁玉发问道:“刘将军,你自请入辽东险地作战,着实可以称得上忠肝义胆,本兵备甚为感佩,刘将军麾下兵马也都是虎贲强军,装具看起来颇为犀利。本兵备倒是想问问,朝廷日用艰难,久未给西军放饷,不知刘将军何处来的银钱给手下官兵配上如此之好的装备”

    “还有,那战车和热气球都是刘将军军中之物,却不知是从何处得来,还请刘将军告知我等,让我等开开眼界。”宋伟也抓住机会,出声问道。

    吴襄什么也没问,但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却也是他想知道的。

    刘仁玉知道这几位将主肯定有此一问,于是便微微一笑,解释道:“张兵备,吴总镇,宋总镇,末将的祖先是太祖高皇帝开国时被北虏掠走的汉人。随后先祖被北虏转卖给泰西蛮夷为奴,从此就流落于泰西各国。彼时末将的先祖虽然流落异国,但祖宗的根没有断,末将从小就学汉语,同时也学了泰西的奇巧淫技。

    后来末将随家父到北虏那里做生意时,末将之父被北虏当做大明子民惨杀,末将孤身一身逃入大明。那个时候,末将衣食无着,就想在大明找一个安身立命的法门,于是末将便投身军伍。

    岂知朝廷久不放饷,边军穷困,末将无可奈何,只好典当祖传器物,得了些银钱,置办一身装具,随后与墩台袍泽一起杀北虏立功,升作把总。但朝廷无钱养兵,末将当时为了自筹军饷,养出一支强军,以便奔一个大好前程,便在靖边堡开了一个作坊,生产泰西风物,比如玻璃镜子,四轮马车,肥皂和钢筋水泥。

    这些东西在我大明可是稀罕物事,末将便以此等生意当做摇钱树,摇来军饷,这才养下这样一支靖边堡军。而诸位将主看见过的热气球,也是泰西风物,不过此物却是军国利器,轻易不发卖的。”

    “原来如此,不成想刘将军原来是从化外之地归来的大明子民,刘将军一家离开大明二百多年了,居然还能将汉语传承下来,实在是难能可贵。刘将军回到大明,不计个人生死,自请入辽东与兵锋甚锐的建奴交战,着实可敬可叹。”张春肃然起敬道。

    “张兵备,人有生生死死,文化却可以万世长存,咱们刘家虽然身处化外之地,但身上的皮肤是黄的,骨子里流淌的是汉人的血,灵魂里都打着中国的烙印,便是死了,坟头也要对着东面儿,因为大明是咱们刘家的根,咱们刘家哪怕过了多少代也不会忘记。”刘仁玉慷慨激昂道。

    “刘将军说的真是好。”张春忍不住大赞一声。

    宋伟和吴襄的文化底子不怎么好,对于刘仁玉的这一套说辞似懂非懂,是以就只能学着张春的样子,囫囵称赞一句。

    到此为止,张春,宋伟和吴襄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他们终于知道刘仁玉这些大明无有的风物是从何而来了。

    “难怪刘将军所部兵马战力如此之强,便是先前以同等兵力与建奴莽古尔泰部阵战,也能阵战九百余级,都是因为有战车和热气球这等军国利器的缘故啊!”张春感慨万分道。
1...104105106107108...1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