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改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修武兴国
可这些人都是刘仁玉倚重的手下,若是不收,只怕不好,所以他就赶紧请示刘仁玉,这些个礼物到底收是不收
自家手下送的礼物,肯定不可能是用公款买的,所以当然可以收。
刘勇兵得了刘仁玉的许可,这才踏踏实实地手下礼物,并且做好记录,然后再把账目交给刘仁玉看。
李继业等人送完礼物,便在刘仁杰的指引下直奔暖阁而去。
在暖阁里,刘仁玉,孙玉芸和杜若男正等着他们。
他们到了暖阁之中,自然是与刘仁玉,孙玉芸和杜若男各自见礼,这其中之种种纷繁礼节,诸多客气应对此处皆按下不表。
刘仁玉见自己所有的核心手下都到齐了,便让孙玉芸和杜若男好生招呼自己手下的夫人们,他本人这带着这些个手下们直入会议室之中,有些话要说。
孙玉芸和杜若男知道自己的男人肯定又去商议什么军国大事,于是也就由得他去了。
再说刘仁玉与自己的手下们各自落座,他立马就笑呵呵地询问李继业道:“继业,你送了我一个荷包,说是咱们的娘绣的,是吗”
“大帅,您说的对,是咱们的娘绣的,给您保平安的。”李继业笑着回复道。
“你既然知道她老人家是我的干娘,为何不带着她老人家一起过来”刘仁玉嗔怪道。
“大帅,咱们娘你又不是不知道,您是大帅,她说她看见您就腿肚子转筋,浑身难受,还不如就在家里待着照顾孙子。”李继业一脸无辜地说道。
“你说的似乎也有道理,我知道了,继业,你可听好了,好生待咱们娘,若是让我知道你慢待她老人家,我要你好看!”刘仁玉非常严肃地叮嘱李继业道。
“大帅,您只管放心就是了,她毕竟是我的亲娘,疏不间亲,我怎么可能慢待她老人家。”李继业有些委屈地回复道。
“知道了,哎,我说德胜,你们家的债还清了,就没有什么积蓄吗怎么过了一年时间,还给我送只鸡来”刘仁玉掉过头来,询问杨德胜道。
“大帅,您不晓得,这只鸡是额的爹亲手喂的,叫额送给您,这个就叫做千里送鸿毛,礼轻情意重!”杨德胜难得说出这样一句文绉绉的话来,倒把刘仁玉唬了一跳。
“德胜,你牛,我服你,你说的真是好。”
第412章 规划
李继业被刘仁玉盯得心里直发毛,于是他赶紧出声问道:“大帅,您可是有话要跟末将说吗”
“自然是有的。”刘仁玉听了这句话,马上就收回目光,环视在场的诸位将主后,边继续说道:“如今国朝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唯有依靠咱们武人才能撑起这个天下,但是有一个问题,我想问问诸位,若是有一天建奴,北虏,流贼全部被消灭,从此大明海清河晏,天下太平,我们这些手握重兵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刘仁玉此言一出,在场的诸位将主便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默然无语。
过了好一阵子,刘仁杰方才沉声道:“国朝以文制武,明显信不过咱们武人,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杯酒释兵权是最好的结局,若是今上稍有猜疑,咱们便是家破人亡的下场。”
“这就对了,那帮朝廷里的当道诸公,现在求着咱们,尚且还算客气,若是内忧外患全无的时候,指不定要怎么拿捏咱们,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刘仁玉直言不讳地挑明道。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造反了,但是在场的诸位将主,还有马天君却是一丝情绪波动都没有,仿佛听到的消息是再平常也不过的事情一样。
其实这也不奇怪,当初李继业等人若是没有遇上刘仁玉,只怕已经在虎头山落了草,成了土寇,他们都已经想去当贼,对朝廷的忠顺之心只怕也没有多少。
而且朝廷向来鄙视武人,使得武人对朝廷并没有多少归属感,而且他们现在能够得到如今这样的地位,其实全部都是托了刘仁玉的洪福,所以他们对朝廷的忠诚程度自然是远远地赶不上对刘仁玉的忠诚度。
王左挂从前就是流贼,已经造过一次反,如今再造一次又何妨。
刘仁杰和孙无病从前都是在死亡线上挣扎求存的大明底层人,从来没有享受过朝廷的半分好处,对这个朝廷也没有半分效忠之心,是以对于造反这件事情,也是毫不在意。
刘仁玉看了看在场诸位手下的反应,便很是满意地笑道:“很好,诸君,我现在就你们上一次党课,将我们社会民主党成立的原因,以及奋斗的方向是什么,再跟你们说一遍。
我跟你们说过,我中华自三皇五帝开创文明以来,距今已经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这个历史延续到秦始皇的时候,是封建社会,天子与诸侯共治天下,秦始皇以后是中央集权宗法制社会。
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都强调等级,强调服从于权力,强调愚民政策。这样的社会结构,导致君权,以及依附于君权的各种权力不受限制,享受这些权利的人就成了特权阶层。
我泱泱中华,自始皇帝以后,大致上都在走这样一个循环,大乱,大治,再大乱,再大治,如此往复不止。为什么会这样呢自然是因为旧有的王朝特权阶层繁衍生息太久,子孙众多,他们依仗特权,抢夺土地,囤积财产。
百姓的土地多有被特权阶层抢走的,而一个王朝到了末期,基本上都是君昏臣暗,贪腐成群,享乐成风,的朝廷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免开支巨大,财政入不敷出,就只能横征暴敛,百姓们被逼无奈,就只能揭竿而起。
旧有的王朝因为实在是烂透了,通常都会被起义军一击而倒,比如两汉之绿林赤眉和黄巾军,隋末之瓦岗,唐末之黄巢,元末之太祖高皇帝。起义军在击灭旧有的王朝以后,会迅速取代旧有的特权阶层成为新的特权阶层。
新王朝建立的时候,特权阶层的人口并不多,天下的人口也不多,土地相对于稀少的人口而言,还算很多,人少地多,人人都有田种,这才暂时太平下来。然后过个几百年,新的皇帝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不知民间疾苦,是以常常流连于声色犬马之中不能自拔,昏君多而明君少,朝政不清明,特权阶层繁衍的人口众多,就会依仗特权,剥削百姓,而贪官污吏也随之衍生出来,欺凌百姓。
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咱们大明那些藩王,哪个不是只因为出身高贵,生来就有家财万贯,而且他们还不知足,硬是要吞并民田,插手商业,与民争利。比如河南的土地,有一半在皇室手中,剩下的一半中又有大半在地主,士绅手中,百姓手里的田极少,却要负担整个河南的税赋,这不公平。
皇室,士绅,占有大明大半的土地,却不负担赋税,穷苦的百姓只有很少的土地,却负担着沉重的赋税,这更不公平。
从前咱们大明也不是没有叛乱,比如世庙老爷时的刘五刘六之乱,先帝爷时的山东白莲教之乱,都被迅速平定,但现在,到了咱们皇上手里,流贼从崇祯元年起事开始,到现在为止,一直都没有被剿灭,而且还还越打越多,这是什么样的景象,这就是王朝末期的景象。
所谓乱世出英雄,咱们现在已经有了根本之地,有了一支强军,我也就有资格喊出咱们的理想了。
我要结束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的恶性轮回,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制度,限制君权,约束特权,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参与到政治中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让这片土地上的
第413章 疑虑尽去
“继业,先前你跟仁杰发过牢骚,说什么我的长子继承制并不是一项合理的政策,是吗”刘仁玉盯着李继业,一字一句肃容问道。
“这....!”李继业听到这句话,不由自主地看了刘仁杰一样。
“继业,你不用看仁杰,你跟他发牢骚,他又是我的兄弟,肯定会跟我说的,而且我认为你跟仁杰说这些话,不就是想让我听到,不是吗”刘仁玉说道。
李继业听了这句话,先是愕然好一阵,随后才好似下定了决心一样,跌声回复道:“大帅,明人不做暗事,不错,末将是说过这些话,末将只是不懂,您要是想造反,末将等人一定跟着,以后您做了皇帝,咱们也是从龙功臣,封公拜侯,传之于子孙后代,让他们衣食无忧,这就是末将的想法。
末将不明白,您说士农工商,四民平等,那咱们的孩子就只能跟百姓一样,没有丁点儿特权,那咱们如此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
还有,为何您一定要供奉着一个皇上,咱们换一个不行吗,老朱家的气数尽了,天下也该换一个新的主人了。”
杨德胜见李继业一下子就把这些个公然违反刘仁玉预定路线的话说了出来,赶紧对着自己的老兄弟连连使眼色,希望对方能够清醒一点儿,不要再说这些浑话。
岂知李继业理都不理,继续喋喋不休地说道:“大帅,若是按照您的意思,所有的家产都有长子继承,那咱们后来生的儿子咋办,就让他们独自出去谋生不成,咱们从前命苦,受些磨砺,尝些疾苦也是敢当,只是目下咱们已经有了这么好的条件,为何还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家孩子吃苦,末将想不通。”
“老李,你一大早的就喝酒了吧,说的都是些什么话,大帅,您别理他,他早上喝多了,这在说胡话呢!”
杨德胜见李继业越说越离谱,且刘仁玉的脸色越来越黑,便赶紧出来打圆场,免得刘仁玉暴怒之下,马上就把李继业拿下。
李继业对杨德胜的回护毫不领情,他继续大声说道:“你们这是作甚,从前你们不是这样的,你们怕什么,大帅是咱们墩台的老弟兄,一起为前程搏杀,不是兄弟,胜似兄弟,血浓于水,咱心里不痛快,就要跟自家兄弟说说,你们别拦着我,大帅若是不高兴,只需一句话,我李继业马上就抹脖子。”
“继业,你这就过分了,说什么抹脖子,有话好好说,何必如此激动。”刘仁玉见李继业越说越激动,便双手下压,示意对方不要激动,且安静些。
杨德胜,张铁牛等一干将主见刘仁玉似乎并不如何生气,方才齐齐松了一口气。
“是,大帅,末将有些孟浪,万请大帅恕罪则个!”李继业发泄了一通,也觉得自己似乎有些过分,又微微有些后怕,所以赶紧服个软。
“无妨,无妨,都是自家兄弟,心里有想法,说出来比闷着不说要好,既然继业问到这里,我就跟你们好生解释一下,我认为这不仅仅是继业的疑虑,同时也是你们的疑虑之所在,对吧。”刘仁玉环顾左右,笑着问道。
这.....!
杨德胜,张铁牛等一干将主不想肯定,却也不甘心就此否定,所以就只能讪讪地不说话。
“哈,我明白了,原来你们也有这样的想法,我完全可以理解,千百年来,我们的祖辈都是这样过来的,朝廷重农抑商,土地是根本,人们但凡有了点儿钱,首先要想的就是置办田产,自己吃不完,就给子孙后代留着。
这就是传统,习俗,所以我对大伙儿的疑虑表示理解,但是我不喜欢这种传统,因为这个传统在咱们靖边堡行不通,诸位,咱们靖边堡治下已经有在册百姓将近十万人,而咱们手里的可用耕地却非常贫乏,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所以咱们必须想办法,找到新的路子,拓展财源,吸纳资金,从外部购入粮食,解决咱们靖边堡的吃饭问题。
这个新的法子,想必大家也很清楚,那就是全力发展工商业,让咱们靖边堡的商品行销天下,赚取足够多的钱财。如果咱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若是要扩大生产规模,就要招收更多的工人。
诸君试想一下,若是咱们不出.台这项政策,那么百姓们只要得到了土地,马上就会写好字据,把土地均分给自己的儿子,让他们靠着种田吃饭,这样一来,咱们又能从哪里去找到足够的工人呢
所以我才要出.台长子,长女继承制,就是要让这些次子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力,他们将进入离开父兄的土地,来谋一份出路,这个出路我已经给他们选好了,一般而言,他们只能当工人。
所以我这个政策的目的就是获取足够的劳动力,使我们工厂的产能能够释放出来,生产出足够的商品。而且诸君
第414章 未来的制度
“人不可能一点儿私心也没有,所以咱们建设新的大明,为普天之下的苍生谋取权利,咱们也要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个回报的方式,我先来给诸位说一下,希望诸位能够领会我的意思。
诸君应该知道,残暴的蒙元击灭大宋以后,窃据中原膏腴之地长达九十八年,蒙古人将境内之人分为四等,我汉人居于最末一等,论地位尚且不如一头驴,若是有汉人被杀,杀人者只需赔付一头驴即可。
而且蒙古人还拥有汉人女子的初夜权,这使得咱们汉人那些年头得来的头胎都要摔死。幸而太祖高皇帝率兵起义,一举驱逐蒙元这个外来殖民政权,我们汉人才获取民族解放,再次拥有在天空下自由自在,不受外族压迫的生存的权力。
随后,太祖高皇帝建立大明,恢复我汉人衣冠,而且这么多年来,我大明不和亲,不纳岁币,天子守国门,甚为刚烈。
昔年英庙老爷率军出征,御驾北狩以后,朝廷并没有屈服,于谦马上拥立代庙老爷即位,挡住了也先的进攻,我大明转危为安。而今上虽然办事操切了些,倒也有太祖成祖的风骨,算得上一个明君。
鉴于大明王室尚有驱逐蒙元的功劳,而且今上不算昏君,我才决定只留下还在京师之中的皇帝一家维系朱家的血脉,让他们继续当皇帝,不过这个皇帝类似于汉献帝,只是一种象征而已。
千百年来,我们民族的头顶上都有一个皇帝,若是将皇帝骤然去除,只怕国人不能适应。皇位由老朱家的子孙来坐,但他们不能参与政事,只能做其他的事情。而政治权力将掌握在内阁大臣的手里。
关于我新大明的政治制度,我有这样的构想,总的来说,大明帝国为君主立宪制共和政体,皇帝是国家统一和主权的象征,不掌实权,只掌管祭祀,社交活动等事宜。
国家的实权由国会掌握,国会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其中参议院的议员为世袭制,由贵族勋戚,官担任,兄终弟及,父死子替。
众议院议员5年一选,由年满18周岁的男女性公民直选,不过大明全国的选区不进行比例代表制,而进行事大原则,即某一选区某党获得最多票数,则该选区选票全部归该党所有,该党的地方候选人即可担任该选区巡抚,巡抚可选人自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对地方议会负责。该党即可按照比例在国会众议院中获得相应席位。
在全国大选中获胜党派的候选人将被皇帝任命为首相,然后首相可以自行选人组成内阁政府,政府直接对众议院负责。
众议院有立法权,参议院有司法权和封驳权,政府有行政权。
首相的任期为两届10年,不过若是首相执政令绝大多数选民不满,参议院可启动弹劾程序,只要众议院百分之六十的议员通过,参议院百分之六十的议员通过,且皇帝批准,则5年到期,首相就要下台,不能继续执政。
大明帝队效忠的对象是宪法,职责是使大明帝国免于外敌侵略,以及叛乱分子对国家安全和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除此之外,在任何时候,军队都不能参与到政党的争斗之中。为了确保这些制度能够在咱们脚底下的这片国土上实行,我决定马上编订和颁发大明帝国宪法,以后我们的军队成员都要学习宪法,向宪法效忠。
不过这个想法现在还不能马上在咱们这里实现,这种制度我会在大明完全统一,建奴和北虏全部被消灭以后来推行。现在咱们的军队必须效忠于我,这样才能保证战斗力,但咱们奋斗的目标可以跟他们说,
让他们知道,他们所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能够改变我们民族宿命的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尔等可明白吗”刘仁玉又洋洋洒洒地说完这些话,随后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毫无疑问,刘仁玉的这番话令他的手下们更加震撼,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在中国从未出现过,而刘仁玉却要实验这种制度,这种制度实在是太超前了些,太超出他们的理解了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