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天改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修武兴国

    “是,大帅,您请想跟着末将到马车制造所去看看,那里按照您的布置,正在推行流水线式生产。”何二狗一脸得意地对着刘仁玉说道。

    “流水线式生产,那感情好,这样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刘仁玉笑道。

    “可不是吗!大帅,在没用您说的流水线式生产工艺之前,咱们生产一脸马车需要两天时间,现在三个小时就行了,因为工人就在那条线左右两边儿,安装地盘的,装车身,安装内饰的,都在一起工作,节省时间。”何二狗对这个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显然极为推崇。

    “那是自然,这可是我从泰西一个叫福特的马车制造商那里学来的,他的福特马车销量很不错的。”刘仁玉笑上一笑,便跟着何二狗一道准备进入马车制造所之中。

    这刘仁玉走在半路上,忽然仿佛想起了什么一样,自腰间摸出面甲,挂在脸上,把自己的脸遮的严严实实。

    “大帅,您这是做什么”何二狗不解地询问刘仁玉道。

    “工人们在车间里劳作,已经够忙了,我若是进去,叫他们瞧见了,不还要见礼,这影响生产效率,所以我戴着面甲看看就成。”刘仁玉呵呵笑道。

    “大帅果然思虑周详,末将甚为感佩。”何二狗感慨一句道。

    两人对答一阵,便径直走入马车制造所之中。

    只见这个马车制造所里面儿一共有四条生产线,但现在只有一




第422章 法治社会
    刘仁玉从工业制造厂中出来以后,为了避免礼节上的纷扰,索性继续戴着面甲,跟着随行护卫们一道径自前往商业和居住混合区而去。

    由于当初在修建刘家堡的时候,刘仁玉下令优先修建工业区,行政区和军营,所以相对而言,最大的商业和居住混合区是最迟动工修建的,而且在修建的时候,又优先修建了刘仁玉这等军官,工程师靖边堡地位较高的人所要居住的别墅区,是以居民区修建的进度很慢。

    现在赵打铁就在工地上,跟着工人们一起风风火火地修建着居民区的房屋。

    刘仁玉在前往赵打铁所在的地方时,顺便看了看街道两旁的房屋,绿化以及城市规划方面的问题。

    只见刘家堡的街道两旁,都修建有三层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式房屋,这些房屋的外表都是刘仁玉在后世看了以后学来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这些建筑既有西方的艺术美感,又融合了东方的独特文化,看起来非常亮眼。

    这些三层楼的房屋,都是用大大的玻璃窗作为窗户,在窗户外面儿还有木质百叶窗做防护,这样的窗户既可以做装饰用,也可以防盗用。

    这些房屋的第一层都是用来作为门店使用的,这样的门店所有权都在刘仁玉手中,若是没有什么意外,则由刘仁玉租借给外来的商人或者本地的商人做商铺,等到打完仗,出现缺胳膊少腿,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伤残军人时,就分配给这些军人,让这些军人出租这些门店,以便给他们带来生活来源。

    现在这些门店大多关张了,只有本地人的商店还开着门,因为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过年回家团圆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无论如何也要回去的,等过完了年,他们才会再回来开店。

    在这些店铺之外,有一条宽约六米的人行道,人行道上种植着草坪和苹果树,枣子树,等各色树种。

    现在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尾气污染,所以就算是长在大街上的树木结出来的果子,照样可以放心食用。

    在绿化带旁边,还栽种的有路灯杆,这个路灯里面儿装的有油灯,晚上点起来,可以照亮大街,给这里的人们带来夜生活。

    在这个人行道之外,便是一条宽约十八米的宽阔马路,这个大街全部用水泥铺装,路面非常之好。

    这个路面正中间被用黄色油漆划出来的虚线分隔开了,分作左右两个行车大道。每个行车大道在靠近人行道的地方,都用白色油漆划出来的实线划分出了若干个长方形停车道。每个停车道长约十米,宽约三米,足以用来停靠刘家堡出产的马车。

    停车道之外,白色实线与黄色虚线之间的两个车道又被用白色虚线分开,使之成为两个行车道,这样的行车道,每一条都宽三米,非常宽敞,足以让马车通行。

    当刘仁玉正在打量马路的时候,正好有一辆马车从道路上行驶过去,他看见这辆马车正是按照自己设定的靠左行驶的规则在行驶,便满意地点了点头。

    而这辆马车走到十字路口处时,望见那里有个衙役将一个红灯笼举了起来,便赶紧勒停马匹,在白色的停止线那里等着。

    过不多时,从另一条街道上奔驰过来一辆马车,等到这个马车通过了,那衙役便举起绿色灯笼,这时这个马车的车夫才挥动马鞭,驱赶马匹继续前进。

    “嗯,建筑美轮美奂,街道布置得当,交通井然有序,看着舒坦。”从后世来的刘仁玉看了看眼前的场景,没来由地大发了一通感慨。

    这个时候,大街上有不少人在外面儿活动,这都是刘家堡的公民,他们跟其他地方的大明百姓有明显的不同,他们精神饱满,面色红润,衣着得体,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相互之间打着招呼,嘘寒问暖。

    相比于其他地方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随时面临着死亡危险的流民,这里的民众简直不要太幸福。

    刘仁玉走在大街上,忽然看到有两个中年男子似乎是认识的,在聊天,好奇之下,便驻足下来,想听听他们会说什么

    “听说了吗咱们刘大帅的工厂里面儿要招人了,而且还要招收女工人,月钱跟男人一样多,都是十两银子一个月。”那路人甲望见路人乙,随口便聊起这件事情来。

    “听说了,听说了,咱们这位大帅行事处处与人不同,这些年咱们看见的稀奇事还少吗女人都可以赚钱,这不是好事是什么”路人乙吸了吸鼻子,笑着回复道。

    “女人都聚在一起上工,这叫什么事儿,而且若是女人家则挣了钱,挣得比咱们大老爷们儿还要多,咱们的腰杆子哪里还直的起来!”路人甲不胜唏嘘道。

    “嘿,你难道忘了,咱们以前休妻,写休书一封,就算完事儿,现在你试试,这个法院都要管的,现在咱们刘家堡女人的地位那是相当高的,你呀就认了吧,让她们挣钱去,好生贴补家用得了。”路人乙似乎早已看穿一切,优哉游哉地笑道。

    “唉,说的也是,咱们想这么多干啥,跟着大帅有吃有喝,日子过得多逍



第423章 军队政治化
    崇祯五年正月十五日,整个靖边堡无论是军界,还是政界,都已经过了放假的时间,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学校开始授课,政府开始正常运转,商铺陆续开门,军队也开始训练,刘家堡的建设工程也开始全面发力。

    在此期间,因为有刘仁玉这等威力极强的官军坐镇,没有任何流贼胆敢在陕西兴风作浪,现在在整个陕西境内,但凡是有造反念头的人,无一不是东渡黄河,到流贼的天堂山西去拓展业务。

    陕西暂时很安静,刘仁玉倒也乐得清闲,他开始全力督导春耕的准备事宜。

    本来刘仁玉的控制区内有商业作为支柱产业,府库里也还存放着海量的战略储备粮,但是他认为靖边堡还是必须重视农业才行,因为农业可以安置过剩的人口,也能应付日常的粮食开销,不然总是依靠从外部输入粮食,一来粮食价格高,二来容易受制于人。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刘仁玉每日都是带着孙无病等一干护卫到自己治下各个居民点去视察,且看水利设施是否到位,居民点的临时房屋是否修建到位,政府拨付的种子,耕牛,农具,借贷给新来公民的粮食是否到位。

    这个时候,刘仁玉治下的政府廉洁且高效,政府里的官吏在新闻调查科的严密监视下,也不敢有任何以公谋私,消极怠工的行为,是以但凡是刘仁玉吩咐下来的事情,没有办不好的。

    新来的公民们在政府官员的指引下,先来到划定好的居民点,随后在自家的宅基地上面儿把政府发放的帐篷搭建起来,作为暂时的容身之所。

    靖边堡目下在全力修建刘家堡,生产出来的全部水泥和钢筋都要用于刘家堡的建设,暂时没有能力兼顾到居民点的建设,新来的公民们就只能用帐篷将就一下。

    等到刘家堡的主体工程全部结束,刘仁玉便会将生产出来的钢筋水泥调派到各个居民点,给新公民们修建房屋。

    在此期间,为了保障新公民们的安全,刘仁玉特别命令军队后勤部给每一户的新公民家庭的当家青壮发放火铳一枝,并且还派遣军队里的火铳手前去训练这些持有火铳的当家人,让他们具有初步的自我防卫能力。

    一般而言,居民点里至少也有一里,也就是十户人家,所以一般也有一个小队的枪手,在陕西目前的环境下,这等防护力已经足够使用。

    因为流贼畏惧靖边堡军的威名,不敢来闹事,北虏一般也不会跑到靖边堡来,至于山贼马匪之类的武装力量,别说靖边堡,就连靠近靖边堡的都被全数剿灭干净。

    这样来看,新公民的安全其实不成问题,但刘仁玉考虑到这些懂得使用火铳的人也算一个储备力量,若是有需要,随时可以拉上战场,于是才决定给他么发放火铳,训练他们。

    在乱世中挣扎求存许久的新公民们对于自身的安危也格外看中,他们背靠陕西第一强军靖边堡军,自身也有一定的武装,是以都格外安心,认为自身的生命安全终于得到了保障。

    在这些基本问题得到解决之后,靖边堡政府的工作人员便带着新公民们去认领各自土地,划分田界。

    对于这件事情,新公民们的热情无疑是最高的,因为对于传统的大明百姓来说,土地才是根本,大部分新公民领到土地,充其量也就是高兴一下,而有些新公民在分到土地以后表现的格外夸张,他们先是高兴的手舞足蹈,几近癫狂,随后却又放声大哭,搞得政府的工作人员莫名其妙。

    还有些新公民一时激动之下,竟然把刘仁玉的画像放在田间地头,对着画像烧香跪拜,口中念念有词,说些什么感谢刘菩萨大恩大德之类的话。

    在新公民们被带至各个居民点安置的同时,何二狗按照刘仁玉的命令,开始着手开展各个工厂招收工人的工作。

    一般而言,刘仁玉分出去的土地只有长子长女能够继承,所以拥有继承权的家主有权力将年满十八岁的次子以及其他兄弟赶出家门,让他们自谋出路。

    这些没有继承权的年轻人又没有被军队选中,那就只能选择当工人,还好工人的待遇也不算差,一个月有十两银子月钱。

    有这等好政策兜底,靖边堡工业制造厂的各个生产部门毫不费力地就把三千工人招收齐整了。

    除了水泥制造所,玻璃制造所,马车制造所等这些传统上使用男性的工业生产部门之外,刘仁玉新开设的被服制造所也开始招收女工。

    这个新开设的被服制造厂使用制衣神器缝纫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一件衣服的制作周期可以从一个月甚至更多直接缩短为一个星期,而且做衣服的人还很省力。

    整个靖边堡的女性地位已经被空前提高,所以受过初步教育的部分女性毅然决定通过招工进入到被服厂来做工,挣点儿钱贴补家用,同时也能攒点儿私房钱。

    在这些新来的工人加入以后,培训他们费去足足一个月的功夫,直到一个月以后,工业制造厂的产量因为有新工人的加入愣是翻了好几番。

    在产量暴增的情况下,杜若男最保守估计,崇祯五年靖边堡的工业制造厂能够带来将近



第424章 葛铁蛋的好奇心
    崇祯年间,大明始终处于小冰河气候时期,是以到了四月初的时候,冰雪还未消融,被安置在各个居民点的新公民们都很着急,因为再不把禾苗种上,只怕就没办法在八月底的时候收获。

    家里分到了十亩上好田地的葛铁蛋一家为了这个事情找了几次里长,每次里长都是神秘地一笑,告诉葛铁蛋,说是只管耐心等待,只要五月份解冻了,就可以种上麦苗,而且八月份铁定可以丰收。

    对于里长的这等说法,葛铁蛋不怎么相信,因为他们家种了不知多少年的地,按照常识,肯定是四月份就要种麦苗,六七月分灌浆,八月份收获,千百年来都是这么来的,难道靖边堡的麦苗还能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样不成。

    葛铁蛋提出这等疑问时,那里长只是微微一笑,信心十足地说道:“铁蛋,额知道你家弟弟在大帅手里当兵,这前途指不定很是远大,所以额无论如何也不会骗你,你只管安心,额可是一年前就跟着大帅的老人了,见过世面呢。

    咱告诉你,你们且安心地等着,到了五月份的时候,用大帅给你们的耕牛把地耕好,把肥料准备好,到了五月份的时候,咱们工业制造厂的农业研究所会把麦苗送过来,那麦苗长的跟四月份种的是一样的,所以你们只管宽心就是了。”

    里长都把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葛铁蛋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他只能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回到自家的帐篷里去了。

    “咋样,里长咋说”葛大娘望见自己儿子回来了,劈头就问道。

    “里长说,让咱们安心等着,到了五月份再种小麦。”葛铁蛋闷声回复道。

    “那哪儿成到了五月份再种,八月份熟不了,到了九月份一阵风刮过来,再来一阵雨,全烂了。”葛大娘忧心如焚道。

    “娘,您说的在理儿,可是咱们什么时候种地,都必须听从里长的安排,不然水渠不给咱们放水,那地咋个种”葛铁蛋眉头结成一个川字,沉声道。

    “唉,咱们从政府那里借来那么多东西,若是没有收成,咋个还”葛大娘惦记着从政府那里借来的债,是以很是忧心地说道。

    “娘,你怕啥,政府说了,三年之内还清就成,而且还不给咱们算利息。”葛铁蛋宽慰道。

    “嘿,你这样说额可不信,政府不就是官府,他们还能让咱们讨着好不成要是咱们今年还不上,真怕他们明年又变一个政策,要是算上利息,就跟从前咱们那杀千刀的东家一样,咱们可负担不起。”葛大娘似乎是苦日子过怕了,对官府充满警惕。

    “你这老娘们儿懂个屁,就刘大帅做的这一切,就算是青天大老爷也比不上,你居然说大帅的坏话,你可小心些,这些话不许乱讲,额可听说了,整个靖边堡都有大帅的耳目,你要是说他坏话,你自己被抓起来不打紧,可不要误了铁蛋和二蛋的前程。”葛大爷见自己的老伴儿越说越离谱,便吹胡子瞪眼,着实教训了自家老伴儿一顿。

    “可不能够吧!”葛大娘听到这句话,吓得浑身一哆嗦,警惕地四处望了望。

    “你可放心吧,大帅的耳目就算再厉害,也不会盯着咱们这些泥腿子,额就是提醒你,你出去的时候说话小心些,别口没遮拦,额可听说了,有些说大帅坏话的,稍不留意就失去了踪迹,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可吓死个人捏,你嘴上可要把好门儿,知道吗”葛大爷再度提醒自己的老伴儿道。

    “知道了,知道了,罢了,既然里长说,五月份再种不迟,那就五月份种吧。”葛大娘说到这里,先前的气势早已消失无踪。

    “说的也是,爹,娘,额这就去侍弄耕牛,政府说了,必须照顾好耕牛,不然咱们只怕要收处罚。”葛铁蛋说完这句话便走出帐篷,走进牛棚,整理牛舍,给牛刷毛,小心侍候着。

    在没事干的时候,葛铁蛋还要参加民兵的训练,他们这个居民点一共有二十户人家,有两个里长,分为两个队,队长都由里长担任,负责训练的则是靖边堡军派来的退役火铳兵。

    葛铁蛋跟着这个老兵先是每日价练队列队形,然后是在枪口上吊一块儿砖头,举枪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练习力量,最后是实弹射击,拼刺刀的演练过程。

    这一轮又一轮练下来,民兵们无一不是骨头酥软,累的半死。
1...125126127128129...1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