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的重来盛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皇家雇佣猫
尤其是消失了许久的媒体话题人物,90后超级巨富忽然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出现,顿时吸引了不少粉丝。
穿最**丝的打扮、逛最平民化的夜市、吃的是最便宜的串儿,不少用户纷纷评论‘你是我见过最没出息的富豪’。
话题讨论一下子就起来了。
温晓光本人到达中海,他没有回市中心的家,而是由姐姐温晓光接机并到她那里去吃饭。
何雅婷则暂时留在了台弯,这次她的奶奶也见到了温晓光,可惜身体有些不好,她是留下来陪家人的。
这次回家他也给姐姐带礼物了,一些土特产,主要是吃的。
温晓晓换上了iphone3gs,看着这玩意儿,温晓光真的觉得自己也该换手机了。
但是想到没几天就要发布的iphone4……稍微省了一笔钱。
“晚上出去吃,还是回家吃”温晓晓问道。
“出去吃吧,我请你。”
“那你想吃啥”
“小龙虾。”
温晓晓:“……”
真的,季节到了……在路边闻到这个味道,谁会不想吃一下呢
“行,我还能不答应你么,我知道有一家就很好吃。”
温晓晓调转车头,进入匝道离开了主干道后驶入小路,期间她的手机响了,正是微博给她推送消息。
她也是关注了优客良品的,现在则被那一条转评给逗笑,“你注册账号了也不给我说一声,这是在哪儿”
温晓光心情很紧张,他默默的拉着手刹,“喂!请你认真开车好不好那个一会儿再看,或者你下来我开车。”
女司机,多可怕的物种。
温晓晓还真的人来疯的性格,本来就二十分钟的路程,但她这样的微博用户起了想看的兴致,又是温晓光的,所以还就真的停在路边,也不嫌麻烦!
你清醒点啊!
“你怎么会忽然注册微博哇,你粉丝好多,已经三十多万了。”
温晓晓像是拿到了新玩具的孩子一般,新奇、好玩,马上就忍不住一直翻。
温晓光则回答道:“我觉得微博是发布最新信息的好平台,以后说不定能用得到。”
他姐姐没多想,而是被吸引过去,“哈哈,这评论太有意思了,你知道人家叫你什么吗”
“什么”
“最没出息的富豪,”温晓晓啧啧最,似乎是她都有些嫌弃了,“我觉得也是,你好歹去个什么迪拜这样的地方,结果就是去台北夜市吃夜宵、撸串”
“那我还去吃小龙虾呢,好吃就行了呗。”
温晓晓问:“哎,对了,你一会儿叫人认出来怎么办”
“认出来就认出来,又不是吃饭不付钱。”
她已经被沙雕网友的评论彻底征服了,基本上是笑了一路,“温晓光,有个网友给你p图,配了四个字叫【温氏宵应】,哈哈哈,笑死我了,你看看,你看看。”
温晓光:?_?
日他哥,真的是沙雕网友欢乐多,这脑回路是怎么练就的。这让他一度怀疑自己发微博到底是不是个正确的选择。
而在快要到的时候他给陈北发了个地址,叫他一起过来,边吃边说。
中海已经有入夏的感觉了,白天很长,感觉到了五六点,但天一点儿没黑。
温晓晓领着进了海鲜一条街,哄哄闹闹的不少人都在这儿开始了撸虾人生。
陈北到的比他们要早,他搞不明白为啥小老板要吃小龙虾。
其实理由很简单:我乐意。
找了个凳子坐下,问老板娘要了十斤蒜泥和几个凉菜。
老板娘五十多了,估计平时也不咋关注新闻,也不可能去优客买衣服,所以也不认识他,周围的几桌有两个学生朝这边看,但刚来也有些不敢确认,性格害羞更不可能过来说话。
陈北坐下后问道:“上次听到你说那个事情,我最近也一直在想,想法归想法先摆到一边,技术也摆到一边,开发一个app难不到哪里去,我是想知道你到底怎么想的。”
有件事,还没和温晓晓说。
“姐,我过两天要去
第322章 休学
一堆龙虾壳,吃的满手油,温晓光同一男一女剥龙虾的照片还是被拍到了。
这家伙终于出现了,很多人都对他会过怎样的生活感兴趣,一个应该已经人生大结局的人,
却吃上了瘾。
温晓光的热度在这两天冲高不下,一些媒体的采访邀请也接踵而来,各种各样的镜头、眼睛都想打开他的生活一探究竟。
而他自己只是默默的收拾着北上的行囊。
还有一件事,
他作为学生的身份已经无法再维持了。
这次和办优客不同,哪里容得他优哉游哉的还把学上完。
申请退学的意思已经传达到了丁院长那里,校方暂时还未受理,对于他们来说失去这样一个学生是肉眼可见的损失。
但一年的时间倒也够他们续上师生情了。
温晓光在6月31号重新回到中海大学,10个月前的开学景象还历历在目。
马飞本来还在准备着乌托邦,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温晓光的突然曝光令他不可能还住在这个地方,甚至是学校也不大可能留的住他。
离开之前,温晓光与他们相聚。
其余人倒好,总归只是简单的离别而已,只有一个皇甫才真叫计划赶不上变化。
“……上次黎总说的送外卖已经有人开始做了,”
“……好像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说是个机会,没想到还有和他一样的聪明人。”
温晓光听他讲着这些话,絮叨絮叨的低喃。
这个时候在大学开始的,那就是饿了么了。
“选在北金是为了增加成功的概率,但是皇甫,再回来有可能我会输掉很多。”
皇甫说:“你是温晓光,你不该说这样的话。”
“谢谢你的鼓励,”温晓光觉得也可以为他指一条路,“你去加入他们吧。”
“谁”
“饿了么,张旭壕。”
“你知道”皇甫完全没有想到,“你怎么会知道”
温晓光没有回答,只是说:“我会成立一家投资公司,支持创业者们,你去了之后看实际情况,如果需要融资打电话给我。”
“这是公事,是生意,怎么能因为我认识你,就这样子呢万一你赔了,我心里有愧。”
单纯的学生们。
或者说不单纯的社会人也是被逼的,大家都不想欠人情,只是在那个位置、面对那样的困难,‘求’这个字不得不说。
皇甫今天说这样的话是真心话,真到了那天打电话过来也是真遇上困难,人通常改变不了什么,人大多只能被改变。
温晓光解释道:“不单单是你,我觉得他们干的事有前途,我们一起讨论过的,记得么”
“那如果你觉得有前景,你可以去找那个人啊。”
……
这个弯子需要给他解释一遍。
温晓光想了想说:“皇甫,我知道你被老黎说动了,你很想做这件事,既然想,那么和我一起,和那个人对于你来说差不了多少,而我们是朋友,是不是一起创业都是朋友,难道我去了北金,你以后就不认我了”
皇甫自己也笑了,“那怎么可能。”
“所以说,既然这个公司有了,别人办的也好,我办的也好,你想参与其中,就大胆去,我们一起在讨论过这种模式,你理解的够深刻,去应聘肯定没有问题。”
“而新生公司什么都缺,你认识我,可以为他们带去资金和资源,对你来说就很不一样,是,我可以主动去找他们,但这其中可能没你什么事了。”
皇甫明白了。
这个世界不是有能力就一定有功劳,实际上是反过来的。
“谢谢。”他真诚的说。
皇甫是个有狠劲的人,他能从那么偏远的地方考上这样的学校,又能在马飞和贾大勇的游戏声音中,看一整天的书,并长久坚持。
“客气什么,我等你电话。”
在中海大学,还有一个人要道别,他的老乡也是他的学姐白钦钦。
在此前他先去了一趟学院,院长办公室。
丁守中大约是听懂了他的来意,微微皱眉,“不瞒你说,校长不久前还找我谈话,要我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不好意思,丁老师,但对于我来说,我读四年是中大人,读一年也同样是中大人,这个是不会有区别的。”
“那你退了学要去干什么”
“去北金,再创业。”
丁院长有些头痛,“这样你看行不行,你先休学,等你以后有时间了再回来上课,十载寒窗苦读,你总归要拿个本科毕业证书吧”
怎么有时间
创业失败了才有时间。
但失败了,那世界可就不会这么和颜悦色了。
然
第323章 三个变革
2010年6月1号。
温晓光个人微博发出暂时休学的动态,去向未明,反正书是不念了。
这个晚上他只在飞机上睡了一会儿,在此前,他还去了付家把付与萱从地狱中救了出来。
刘以琦人并留在中海,她已经身在北金了。
实际上,今天成立的公司不是一家,而是三家。
在当日离开北金时,温晓光就已经和丁莹着手注册公司,当时决定都下了,规划也列出来了,那便没什么可犹豫的。
如今两周时间过去,差不多可以批复下来。
第一家是初心影视,第二家为温晓光个人开设的天使投资基金,取名不是资本,这年头各种各样的名字,温晓光选了个最特别的就叫‘不是资本’。
这家公司并不需要几个人,法务、财务、基金经理等必要的人员配备后,总人数达不到两位数,私人的投资基金是可以这样的,这样的人数也谈不上什么公司管理的,基本上就是富豪的特别助理或者顾问。
这些顾问也乐意为富豪效劳,他们得到的报酬通常不是一般的上班族所能想象的。
当然这样的团队会有大量的‘外包任务’,就像李嘉诚的维港投资,只有4个人,只有在遇到特别的问题比如投资特定国家的公司,才需要雇佣当地的律师。
然而就是这么家公司投资脸书、siri大赚特赚。
维港投资甚至在以色列都没有办公室,却成功投了不少以色列的企业,说句粗话,送钱这个事还是比要钱容易的。
至于这些人的招聘,经过这些天的考量,温晓光并不打算在国内寻找,尤其是负责直接对外接触的那个人,他希望找到有硅谷背景的美国人。
找这样的人他自己是没办法的,但雷君有办法啊,这就是和他交朋友的好处了,作为最早出名it大佬,雷老板的人脉遍布互联网界,找个信誉良好的美国人还是没问题的。
这第三家公司暂时同样不会有多少人。
目前,温晓光只会去忽悠技术大牛。
先没必要广而告之,首先要做的就是潜心把产品做出来。
基于这个理念,温晓光带领团队在儿童节的欢快氛围中,在颐和园的游船上正式定下项目。
陈北还为他找来了原google中国工程院开发人员林若生先生,林先生和陈北是大学校友,如今刚刚走完川藏线回来,在世外之境中回顾了过往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这次回来重新开始。
他早就听闻陈北在优客良品做的风生水起,过往他们也曾一起写过一些软件,倒不是头一次合作。
又听闻是温晓光带头,这个名字在创业界可是如雷贯耳,带着份好奇、冲劲以及朋友的面子,林若生坐了这儿。
算上还在家带娃的黎文博,温晓光找到了除他之外的5个人,不说个个是顶尖人才,但陈北和林若生技术实力是有的,黎文博是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
刘以琦聪明的像个小狐狸一样,学了mba之后早已褪去往日的稚气,付与萱的履历相对没那么亮眼,但她管钱,管钱的人得很信任才行,而且在优客融资与收购的项目中,她都完成的不错,不存在明显的能力黑洞。
船家是个四十多岁的阿姨,温晓光是谁都不认识,湖面上还有不少同行者,远处的拱桥横跨湖面,波光粼粼中掩映的是前路未知的明天。
茶水倒尽,闲情叙完,温晓光把正式批复的公司文件给他们看。
公司采取的架构和上一次没有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几个上次在优客多少都赚了钱,林若生也是有积蓄的,
温晓光也要求,他们必须出钱,所以他们几个拥有的不是期权,而是股权。
对于最有钱的温晓光来说股份不能白送给不出钱的人,对于合伙人来说,不占股份和他妈打工有什么区别。
这时候不能小心眼的想着什么独占,一定要激发所有人的动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