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的重来盛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皇家雇佣猫
付与萱也是聪慧,“你这是有意的吧”
“书里有一段话我觉得说的很好,”温晓光没有回答的问题,而只是平静的叙述,“我们既不生活在过去,也不生活在未来,我只有现在,它才是我最感兴趣的。如果你能永远停留在现在,那你将是最幸福的人。”
“你会发现沙漠里有生命,发现天空中有星星,发现士兵们打仗是因为战争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是一个节日,是一场盛大庆典,它永远也仅仅是我们现在经历的这一刻。”
付与萱没敢看他,问道:“我喝酒时说了什么”
“你说了你很想结婚。”温晓光诚实的回答。
女人紧紧闭上眼睛同时低下头咬住嘴唇,脸上有些纠结的懊悔,她捂着脸,“还有呢”
“没有了,你就是强烈的表达你要结婚,而且一直说自己肯定嫁不出去。”
付与萱一抬头看到温晓光在笑,她更加羞愧。
温晓光也不是嘲笑她,只是觉得有趣,“好了,也不是什么多让人下不去的事,恨嫁就恨嫁,不丢人。重新找一个就行。”
“你说的容易……我上哪儿找,现在每天日子都一个样。”
“日子过的一样,是因为人们不能珍惜每天发生的事。”
付与萱淡淡一笑,瞥了他一眼,“这一套一套哪里听来的”
“不管是哪儿听来的,至少你笑了。春节后就开始工作吧,工作会使人更有活力,也才会更有魅力。那时候你就不必每天哀叹自己嫁不出去了。”
2010年,可是个大好年头啊。
今年的三月份,小米会在首都成立,雷布斯口中的‘小奇迹’自此而始。
今明两年,多数几年后的大公司都会陆续成立,一场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幕已经开始,温晓光要在此之前积累起资金、团队和人脉,最为重要的是他作为商务人士的经验。
重生的先知很好用,但不是那么好用,你不能指望一个啥公司都没开过的人一下子干起一家巨头,这不现实。
所以现在的每一步对于他来说,都有意义。
“你的公司……是啥样的公司”付与萱终于问出了这问题。
温晓光从屁股下面抽出一份公司简介,动作极其熟练。
付与萱:“……”
几分钟后,她大致看完,“要开始第二轮融资”
“你有经验吗”
“估值实际上就是双方根据自己的需要达成的满足双方心理价位的价格,这是谈出来的,取决于公司本身,经验又不能让它多值一块钱。”
温晓光换个路子:“我们公司有单身男性,”
付与萱:
“你这……”女人觉得这**裸的侮辱,但她还是揉了揉耳朵根,咳嗽两声,“真的有么”
“当然有啊!你说说你什么条件,就是咱公司没有,但那些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人脉,给你介绍呗,多大的事啊,一个不行再换一个。”
付与萱竟然忍不住抿嘴笑起来了!
“其实我还蛮欣赏你的,作为男人你很优秀。”
&nb
第21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年后的第一天基本也没干什么活儿,上午所有人排队从温晓光手里领取了红包,优客良品这个五十多人的团队爆发出浓重的欢乐氛围。
下午,同样就在这个只有几十平大小的办公区域内,温晓光迎来了黎文博,他把自己拾掇的人模狗样,在掌声中同主要人员握了手。
刘以琦站在温晓光的偏后方,她小着声音说:“从今天就开始”
“从现在就开始。”温晓光向前多迈了两步,“创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见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人说创始人的想法在落实时总会发生偏差,没有偏差是不可能的事情,我认为有道理,所以我们需要黎总,他的加入令我兴奋,虽说权利有吸引力不假,但我的胸怀可与之一搏!”
啪啪啪!!
黎文博也被众多人带着鼓掌,他双手合十,面带笑容,“谢谢大家,谢谢温总,每一个经理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我也有,希望能被大家接受,另外,我和大家分工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要让优客越来越被尊敬,希望大家以后多多配合我工作,但是涨工资的事儿找你们温老板。”
他最后幽默了一下,引来一阵欢笑。
与他相比,付与萱的走马上任就比较随意了,她坚决不接受黎文博的入职方式,这会让她产生压力,万一做不好就太丢人了。
付与萱说她以前不这样,但一场恋爱谈的她自信心都没了,成为了一个30岁的单身女性,动不动还会自卑。
领导团队的第一次会议随后在会议室进行,首先明确了人事关系,温晓光继续作为创世人和老板,拥有公司64%的股份,为最大股东,第二股东为李科阳所代表的风投公司占股16%,剩下为期权池,主要的创始人都可以在满足相关条件之后获得一定数量的股权,包括黎文博和付与萱,他们作为高级管理人员,是有这个资格的。
主要是陈北变换角色主要作为公司的技术主管,任知婕负责设计部门,付与萱打理财务。
刘以琦的工作内容减码,往常她管管营销,同时也招人,因为她能言善道,人聪明,事实上一些其他的活儿也都是她干,比如说和羡州的供货商进行沟通。她虽然出身不好,但任务最重。
黎文博负责对全部事务进行统筹协调,并对温晓光负责。
他听了第一个会议,便是提出公司要建设科学合理的供应链管理,刘以琦式的管理显然不科学,但这并非夺刘以琦的权,而是她的事实在太多。
这就需要招人,同时根据公司需要和个人意愿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刘以琦负责营销部门,并对外招聘人事经理。
黎文博都是现场提的这些问题,而这并非是他立即决定的,实际上整个春节期间他已经将公司内部的事、人,主要情况都了解清楚了。
应该说阻力不大,因为并没有伤害到大多数人。
但是老话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黎文博还是会有动作的。
动作在三天后,他熟悉了一下公司的运营情况以后开始提要求。
温晓光最近都在公司就近黎文博,不是为了监视,而是为了学习。
他烧的第一把火在于氛围,人情味太重,制度建设不够。通常来说,创业公司都会有这些问题。
这算大事,黎文博首先要征得老板的同意,“原先的一些管理办法,我做了些补充,考虑到不出三个月,优客的团队规模会扩大到300人,所以不能再怎么混乱下去了,你靠着个人魅力领导我们几个可以,但人多就不行了。”
温晓光明白,“仁不从商,义不聚财。你说的没有问题。”
黎文博顿了顿。
“嗯怎么了我同意了,制度建设是必要的。”
“你……就这么同意了”好像太简单了点。
温晓光解释道:“其实我知道该这么去做,只不过初创时期事情太多,而我这个人对细枝末节的东西又不是很在意,所以一直落下了。”
黎文博提醒道:“细节决定成败,这个事儿还是很重要的。”
&nb
第218章 特别的人
融资对于现在的优客来说不是难事,只能说是必要的事,因为黎文博的诸多改造都需要钱。
恰好李科阳年前就说了要来中海一次,像是公司引进了经理人这样的事其实是要知会李科阳的,从法理上来说,人家也是公司的拥有者之一,这种大的变化知情权还是有的。
温晓光也这么做了,实际上李科阳在听到之后也提前了来中海的时间,做了这么多年太创联合的创始人,投资经验丰富,所以优客这家公司到了什么节奏,他不需要看资料都能摸个大概。
他很愿意牵这个线,帮这个忙。
从这几个月的时间发展势头以及温晓光作为创始人的合格等等众多因素来看,李科阳甚至愿意加码太创联合的投资。
这在投资界并不稀奇,每一次投资都是一次独立的你愿打我愿挨的合作,只要乐意想投几次投几次。
不过温晓光还是不希望如此,太局限于一家不是啥好事。李科阳可以在第二轮继续参与投资,但不能只有他一家,尽管他是很乐意。
优客良品公司所在地。
李科阳第一次到了这里,温晓光不是他下注最多的投资,但目前最有希望成为他书写自己投资光荣史的一笔浓墨重彩。
翻几倍,十几倍的投资可不是出门就能撞见的。
包括黎文博在内,他们都见了这个公司第二股东的代表,黎文博还顺便讲解了优客接下来的战略。
毫无疑问,这比温晓光专业,要他来就是要这个专业的。
李科阳认真听了半个小时,最后说:“黎总会和我们一起去吗”
黎文博看了温晓光一眼。
温晓光说:“我是希望他去的。”
“我有时间。”
李科阳笑了笑,“那我们明天见,相关资料我已经让助理为各位准备好了。希望咱们公司能继续延续这样的好势头,丁莹。”
“是。”
一个漂亮的小姐姐从李科阳的身后走出来,从包里拿着东西递给温晓光,交接的时候还冲他展眉一笑。
这女人一身ol套装,带着精致小巧的黑框眼镜,皮肤滑腻白皙,眉目清秀,一尘不染。
她记得李总对这个年轻人的评价:如果一个人超越同龄人,那是智力、情商和努力的领先,但如果一个同龄人超越年长的人,那往往是观念上的超越。
当初也没多放在心上,就觉得长得帅而已,不是所有女人都是外貌协会,尤其是年纪大些、心理成熟些的人,她们会更看重其他的东西,例如责任感以及是否有履行的责任的能力。
后者比较重要,没有能力的话,光有意愿其实就跟没有一样。
在她看来,这个温晓光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而且是很爆炸的新星,令她无法忽视。
李科阳离开后的车上,心情明显有好转。
丁莹也是察言观色,“李总,是优客的发展不错吗”
“不是,那些我本来就知道,我是觉得第二轮融资会把握大一些。”
“是因为黎文博”丁莹闻弦知意。
“对于我们做投资的来说,既想看到创始人的灵气十足,领袖魅力,也想看到专业素养在带领这家公司。”
“哪一个比较重要”
“都重要,只在上下顺序上有差别,再专业的人不能取代灵魂,否则它就成了经理人手下又一家没有特点的公司,创始人可以不完美,在能力上的欠缺可以通过团队帮他弥补,但不能取代。”
丁莹一想,这么看来优客良品是完全符合李总的预期的,即便有这样那样的小困境,但起码在原则上没有大的问题。
那个温晓光……真是特别,
她跟在领导身边这几年倒也看过年轻的创业者,但成功的少,像是这个人这样的,那真是寥寥无几。
这不就意味着,他会在不久之后跻身成功企业人的行列嘛……而这又意味着什么
回到酒店之后,她握着手机思绪良久,最后给温晓光编辑了一条短信,完全的工作内容。
大致就是沙龙会上,几位投资人的投资风格、个人喜好以及过往的投资经历。
温晓光正在便利店吃泡面,晚饭忘吃,到家里也没煮的想法,附近的小餐馆实在是吃腻,于是给自己买了一桶康师傅红烧牛肉面。
手机亮起后
第218章 陈年
丁莹等了一会儿,短信并没有什么回应,其实依旧没说什么,她只是说不客气,以后有什么需要随时找她。
第二天,黎文博和温晓光一起去和李科阳碰了面,去的地方是浦东的一个高端会所。
很多圈子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聚会,属于行业交流,就像是学术研讨会、经济论坛,本质上都是人们为了掌握更多信息、扩展人脉而聚在一起,最开始大概就是几个人,随后开始扩大,来的人身份也开始扩充。
非官方,非正式,似乎上不了台面,然而也正是因为非常私人,所以一般想要过来的人大多求而无门。
李科阳带上温晓光也不是稀奇事,原时空中,头条的创始人也被自己的天使投资人拉着到处见投资人,不仅是国内,还跑到俄罗斯,随着国内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投资行为也日渐正规化,并出现一个又一个正规的投资公司,而不必像马云早期那样到处求见和互联网不相关的企业家,希望他们能掏点钱。
交流会的时间被放在晚上,当温晓光和黎文博从车上下来的时候,置身的便是中海这灯红酒绿的红尘滚滚。
“什么人组织的”温晓光问道。
李科阳和他并排行走,登上大理石铺的白色阶梯,建筑有点欧式风格,暖黄的灯光映衬着资本主义的奢靡味道。
“没有特别的人,我们这不是一个登记在册的协会,只是私人之间,今年在中海,就由东道主组织,明年到我的地儿,就该我组织,所以在中海的这次是由光泰投资公司的李军来负责。”
“陈年在吗”黎文博问了这个问题。
因为最近,凡客也在寻求d轮融资,规模比他们要大的多。
温晓光知道数字,5000万美元,美元啊,这笔钱多少人一辈子也没见过。
李科阳淡淡的说“应该在吧、”
黎文博看了一眼温晓光发现后者神色平静,没什么变化。
门口很低调,没有挂什么横幅,竖什么牌子,就是一个普通的门,但门口一辆一辆的豪车是低调不了的,建筑的缝隙里透出一点一点暖换色的浑光,满满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奢靡味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