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而今天这是怎么回事呢很多人有疑惑,但是不敢说话。
小颖可不管这一套。
“林大哥,留着这个大汉奸干什么干脆把他活剐了算了。”
林毅狡黠的一笑,“古人云,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什么意思”小颖没有听懂,眨着大眼睛问。
“书读少了吧。”林毅说着啪啪的拍了拍她的头盔,“一个人要是不怕死,为什么还要用死亡来吓唬他呢对于这种怕死鬼,就更不能让他死了,因为留着有用啊。现在洪承畴就是这样的人,留着他说不定将来有用。”
林毅说完转身忙别的事去了。
小颖还有些意犹未尽,自言自语道:“林大哥的意思是,要让他投降,为我所用”
哲哲把话接过来了,“姐姐,为我所用的是对的,但是林大哥绝对不会让他投降的。”
小颖点点头,“对,因为他是不可饶恕的汉奸……”
锦州城的帅府很快被腾出来了,这是原先洪承畴住过的地方,严格来说,他已经住过两次了,打扫干净之后,这里成了林毅的办公室。
城外的10万明军全部移师城中。
清点人数,一晚上的激战全歼了城中的2万清军,包括几千汉奸队,俘虏了一名就是清军宁锦防线的总指挥洪承畴。
这场激战明军也伤亡了三四千人,战争难免有伤亡,杀敌3000,自损800,对于这些死伤,该记功的记功,该抚恤的抚恤。
当然不能光为死人记功,那些活着的有功将士更值得敬仰。王建命人拿着功劳簿,给他们逐一登记。
郝摇旗斩杀了英亲王阿济格,贺人龙与甘宝、姜兴元联手杀死了满洲第一勇士鳌拜,等等。
战后事宜处理完之后,也就是拿下锦州城的第5天,林毅传令全军祝贺大排筵宴。
然后贴出告示,招揽附近山林的、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锦州居民,让他们重新回城中来住。
派出一部分兵将,为他们整修房子,打扫院子,分发粮食和衣裳,那些无家可归的孤苦伶仃,则开设粥厂,集体收容,即便让他们过不上小康生活,至少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
老百姓这就很知足了,奔走相告,络绎不绝的回城,然后感激涕零的拜天拜地,拜林毅的帅府,还是大明朝好啊!
早有人把捷报送到了关内,先是北京城轰动,紧接南京城轰动,然后整个大明的人都知道了,林大人在关外又打了胜仗,一举收回了宁远、锦州和义州等多座军事重镇,数万满清鞑子和汉奸全军覆没,监国大人真乃神人也!
无论是当官的还是当兵的,还是各行各业的老百姓,但凡有点爱国之心的,都非常激动,纷纷敲锣打鼓鸣鞭炮,以不同的形式祝贺胜利。
义州城额哲献城投降之后,额哲和巴林兄弟俩重归于好,额哲主动将汗位让给了兄弟巴林,然后留下巴彦布沙尔和巴伦带着翁牛特兵将和土默特右翼的兵将,驻守义州待命。
额哲和巴林带着1万多名蒙古骑兵来锦州见林毅,这一名万名蒙古兵都是察哈尔的兵将。
见到林毅之后,这兄弟俩给林毅施礼,特别是额拜倒在地,磕响头感谢林毅的恩德。
因为他知道,林毅向来不容鞑子和汉奸俘虏,这一次对他是破天荒了,准许他献城投降。
否则的话,他的下场跟锦州的清军下场绝对是一样的。
林毅让他起来,额哲表示自己已经把汗位让给了兄弟巴林,自己已经不配做林丹汗的继承人。
林毅表示赞许,祝贺他们兄弟言归于好,祝贺巴林继承了察哈尔部的汗王之位。
然后他们兄弟俩代表察哈尔部与林毅签订了协约,与大明世代友好,永不相负。
察哈尔部是蒙古的一个大部落,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后人,最强盛的时候,控制着整个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缩水,曾几何时林丹汗大有统一蒙古之势。
虽然说现在的察哈尔部今非昔比,但是仍然是蒙古各个部落中具有影响力的一个大部落,部众人数超过两万户。
大明朝有了这样一个盟友,而大清失去这样一个盟友,对大明朝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双方用上印鉴交换了协约,打成了诛条协议,其中有一条察哈尔每年向大明进贡,一旦有难,大明朝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察哈尔又恢复了自由,脱离了大清的奴役和统治,更重要的是有了大明这把保护伞,他们现在谁也不惧了,这样的结果来之不易。
额哲和巴林兄弟二人抱头而哭,但是哭着哭着额哲哭的越发痛心,巴林等人谁也劝不住。
旁边的小颖一看,“额哲,你是不是觉得亏了,后悔了”
一听这话额哲赶紧擦干眼泪,“娘娘说的哪里话来,额哲不是为自己而伤心。”
“你叫我娘娘”小颖有些受宠若惊转身看向林毅,“林大哥还没有登基君临天下,哪来的娘娘……哎呀别管叫什么吧,那你说你为谁而泣”
“额哲……想起了自己的几位娘亲,他们要在该多高兴啊……可是他们……身居盛京的虎狼窝,此时恐怕早就死无全尸了,儿臣不孝……”
额哲哭哭啼啼,说着跪下来冲北磕头,这下也感染了巴林,哭着也跪下了。
林毅一看眉头一皱,劝是没有用的,摊上这种事情谁都会伤心的,劝皮劝不了瓤,那毕竟是生养自己的娘亲啊,竟然在满清鞑子的京师成为人质,此二子还算是孝子,怎么挽救他们呢还来得及吗
只有是死马当活马医吧,只要他们没有掉脑袋,就得想办法救人,察哈尔部现在就是大明的附属友邦了,而且自己和巴林又是结拜的兄
第358章 孝庄听政
人间四月芳菲尽。
公元1645年的四月份,天气已经相当暖和了,中原大地春暖花开,百花齐放,大自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即便是关外的盛京,也是冰雪消融,百草吐绿,万木争芳,春意盎然。
然而此时的盛京,也就是顺治二年的盛京,更准确的说,是林毅穿越过来的那个顺治二年的盛京,而不是历史教科书上的那个顺治二年。
大清京师上下,人心惶惶,好像要迎来了世界末日一般。这里跟1644年初的北京城差不多,最难过的要数爱新觉罗家族的高层。
七岁的小顺治,一点儿也不顺。自从去岁他的奶娘给他穿好新衣服,梳好长辫子,领着他登上了皇位以来,他就开始不顺了。
表现在大清国的伐明战争屡屡败仗,亲王、贝勒、大臣死得死伤得伤,可谓是派出一支军队,折一支军队,能败回来是好的,最惨的是血本无归。包括最负盛名的摄政王多尔衮在内,也狼狈的滚回来了。
现在宁锦防线失守,他们满怀希望的兵部尚书洪承畴,艰难地支撑了几个月,最终也没能守住这道防线,几路援兵包括尼堪和博洛在内,死的死,降的降权都以失败而告终。
现在洪承畴的大军全军覆没,锦州沦陷,20万明军在大明监国林毅的亲自统率之下,出了锦州,剑指他们的京师。
锦州离盛京也不过五六百里地,想想都不寒而栗。
想入主中原,统治害人的美梦,看来是破灭了,这一切当然是由于林毅的穿越造成的。
现在小顺治也牢牢的记住了这个与他有血海深仇的名字——林毅。尽管他没有见过林毅,但是耳朵里早就关门了,身边的太监、宫女、辅臣给他讲,皇太后孝庄给他讲。
小顺治印象之中,这个林毅肯定是三头六臂,凶神恶煞……
大清的京师盛京城坤宁宫,孝庄皇太后高高端坐,七岁的小顺治眼睛眨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时大清的摄政王多尔衮、大学士宁完我、大学士范文程,辅政大臣索尼,苏克哈萨,遏必隆,议政大臣锡翰,图赖,京营提督祖大寿,蒙古王公铁树无花,蒙古大将速不台等等相继都进来了。
众皆跪倒给皇上和皇太后施礼问安。摄政王多尔衮没有跪,只是冲她们母子作了作揖,躬了躬身子。
“众位爱卿,免礼平身。”小顺治道。其声音稚嫩如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读书一般。
“谢主隆恩。”这些前情初期赫赫有名的人物,从地上站起来,抖了抖袖子,垂首侍立,听候圣训。
再往下面顺治就不说了,因为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摄政王多尔衮现在也不说了,因为自从去年他从山海关和皇姑屯败回来之后,在床上爬了几个月,才敢下床走路。
到现在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这期间朝中之事,他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他这个摄政王当然也摄不了什么政了。
今天的会议只是以摄政王的身份列席。
今天主持会议,擅权谋断的当然是大清历史上的传奇女人孝庄皇太后。
这个今年三十刚刚出头的女人,天生丽质,天姿国色,花容月貌,沉鱼落雁,用什么词来形容她的貌美如花都不为过。
但此时她的脸上也写满了愁容,阴晴不定。
带姑受孕,13岁她嫁给了皇太极,跟她的姑姑合守一夫,成为科尔沁部的骄傲和寄托。
二十年来,她铸造了一个女人不朽的传奇,成为大清开国第一后。
但是一年前丈夫皇太极突然撒手尘寰,驾鹤西去,令她措手不及,因为大清皇室面临着一场自相残杀的灾难。最后以她的机警睿智和过分的温柔,化干戈为玉帛,终于度过了这场政治危机。
也是为了转嫁危机,渡过了这场危机之后,他们举大清全国之力,进行了伐明战争,准备征服南边的大明,实现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意志,达到统治汉人的目的。
然而事情不随人愿,现在孤儿寡母的她遇到了又一个天大难题。
伐明战争一次又一次失败,一次比一次败得惨,一次比一次后果严重。
第359章 天大的喜事
孝庄皇太后,看看下面的这些文武群臣,轻轻叹了一口气。
“各位卿家,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我大清内忧外患正经历着一场灾难,明军20万已经开出了锦州,不日将兵临城下,如何拒敌请各位爱卿献计献策。”
在场的文武也全都称得上大清的精英之辈,但此时也全都面面相觑,鸦雀无声了。
孝庄皇太后连问了几声,还是没人说话,如玉脂般的脸上就有些不悦。
“你们都这是怎么啦汉人有句话叫食君禄,报君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尔等拿着我大清的俸禄,平日里一个个能耐可大了,都抱怨自己官小职微,都恨英雄无用武之地,报国无门,争这个争那个的,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现在机会来了,只要尔等能够退兵,要什么哀家都给你们,怎么,都哑巴了不成!”
孝庄皇太后这番话,连讽刺带挖苦,简直比骂人和打脸还难受,令下面的这些奴才们,一个个一脸苦相,沮丧的如丧考妣一般。
此时在场的这些文武大臣,不管是汉人蒙古人还是满清鞑子,可不都是无能之辈,站到这里的都是位高权重之人,或文或武,全都是阶层和部落的精英。
他们的脑子里都是有脑浆的,这可不是到了晚清末期,朝堂上下都是一群废物,现在这里的都是大清的开国功臣。
他们之所以不敢贸然言语,是因为个个谦虚,不便先开口。论出谋划策,范文程和宁完我在这里,他们俩不说话,谁敢胡说八道
而这两个人当中,曾经在官场上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还蹲过的监狱宁完我已经看破了红尘,不愿再做狂吠之犬,闹了半天,这位宁完年轻时好赌,而且说话口无遮拦,心直性耿,女人好争论个真假,得罪了不少人,终于狼当丢官入狱,宦海几次沉浮之后,已经是年过半百,两鬓斑白,他感触颇深,因此不愿再给他的主子当狂吠之犬了。
而范文程现在因以汉制汉之计,弄得鸡飞蛋打,也失宠了,因此他也不便多说。
这两个文官不说话,文官之中便没人敢说了。
而论运筹帷幄,疆场拼杀,多尔衮在这里,摄政王不说话,谁敢乱弹琴
而且现在是非常时期,眼前的形势非常严峻,他们都清楚。肃亲王豪格和贝子尼堪相继阵亡,洪承畴全军覆没了,兵部尚书洪承畴和英亲王阿济格,满洲第一勇士护军统领鳌拜生死不明,在场的这些人再牛逼,还能比这些人更牛逼吗
因此这些武将也不敢造次。
因此无论孝庄皇太后如何发脾气,哪怕就是骂他们的祖宗八代,这些人也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三缄其口,绝不带头妄言。
这下把孝庄皇太后气的,如花的容颜也狰狞起来。
正在这时,多尔衮终于沉不住气说话了。
这个叱咤风云,目空一切、与大清龙椅仅有一步之遥的牛逼人物为什么能够隐忍到现在呢要搁往常,他早就爆发了。
原因当然是有的。一是因为多尔衮大病初愈,还不能上战场骑马冲锋的他,血性显得有些不足。
更重要的是因为年前的山海关大战和皇姑屯之战,他在林毅面前接连折戟,现在一想起林毅,他现在还心里还有阴影。
现在大清洪承畴又兵败了,尼堪和博洛也兵败了,他现在也属于败军之将,要知道,败军之将不可言勇,否则就等于当众自己扯自己的耳光差不多。
因此多尔衮一直没好意思说话,他就等下面的群臣,但是等了半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在耍肉头阵。
这位摄政王终于憋不住了。
“太后,本王有一言。”
总算是有人说话了,孝庄皇太后一看是多尔衮,声音便缓和下来,毕竟他是一国的摄政王。按大清祖宗的规定,主持朝政的应该是他多尔衮,而不是她作为后宫乱政的太后,更何况两个人还有些不可告人的暧昧情愫。
因此孝庄皇太后,脸色好看了很多,声音也变得柔和起来。
“摄政王爷,有话请讲。”
“本王总结了一下,我们大清国这几次兵败,皆是败在大明的火器手里,虽然我们的红衣大炮已经不次于明军的红衣大炮,但是姓林的有一支火枪队非常厉害,这种火枪太先进了,根本不需要火绳点火,举枪就能射击,一扣扳机就能把200步开外的敌人撂倒,这是普通的火枪和弓箭远不能及也。只要能搞到一批这样的火枪和足够的弹药,退兵也不是问题。”
多尔衮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他这一说话,下面的文武大臣纷纷随声附和,不住的点头,认为对我说的在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