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明军的火枪虽然厉害,但是因为人少,毕竟火力有限,如果双方比弓箭,此时明军当然比不过鞑子,因此双方的距离在逼近。

    鞑子的意图很明显,他们只要冲破了明军的火枪和弓箭防线,然后他们的2万马队一走一过眼前这几千明军就被荡平了。

    “甘宝、姜兴元带领本部人马,给我冲——”

    然而这时林毅发出了攻击的命令。

    “诺。”这二将得令之后,甭提多高兴了。二将生性好斗,这次冒着违反宋献策军令的危险,就是来冲锋陷阵的。

    因此二将带着几千人马迎着鞑子就冲了过去,任凭箭风在耳边呼啸,二将打马前冲。

    离鞑子还有几丈远的时候,这二将还是按照以前的打法从马上就蹦下来了,因为这二将不善于骑马冲锋陷阵。骑马赶路可以,打仗的时候他们骑马有一种施展不开的感觉,这一点他们比不上游牧民族。

    二将跳下马来之后,一个挥舞着手中的铁扁担,另一个挥舞着手中的大铁锹,撒开两腿健步如飞,觉得还是这样来的痛快,闪展腾挪,蹿蹦跳跃,摸爬滚打,进退自如,比在马上强的多。

    这时鞑子将弓箭也收起来了,因为距离太近了,换上了他们的短把长杆大砍刀,接下来就是近身对砍。

    刀光剑影,惨叫声声,死伤翻滚,血肉横飞。

    甘宝和姜兴元的这一营人马刚冲上去与鞑子接战不久,明军的第二梯队就上来了,正是宋献策督师的标营、无敌营,他们赶到以后就加入了战斗。

    这两个营的人马超过八千,加上甘宝那个营等于压上了一万多人马。

    这次林毅带着女营和刚到的卫队营没有冲锋,而是在后边观战。

    “林大哥,我们也去杀鞑子。”小颖和哲哲,一看这次没有他们的份儿,有些迫不及待地请缨。

    小颖尽管现在很累,但是对鞑子的仇恨让她忘记了一切。因为刚才的激战,又让她失去了几个女营好姐妹。

    “不忙。”林毅的嘴角弯出了一个弧度。

    眼前这些鞑子,他的1万多人马已经足够了,林毅心中有数,根本不需要他这个监国大人和这些女营将士出手。

    因为这一万人马,分别是标营、无敌营和火枪营,这是林毅一手栽培起来的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装备也是一流的。

    三个营的人马大都装备了,新式的自生燧发枪,且现在他们都是骑马打枪,马快枪直,指哪儿打哪儿。

    这三个营跟清军的八旗军不止一次较量过,不能说百战百胜,到目前为止他们只有一次败绩。

    那是不久前在清的京师之外,遭遇了来自漠北蒙古和科尔沁部的1万勤王之师,除此之外绝无败绩。

    现在这些骆驼炮队和铁甲战骑已经被打瘫痪了,刚才的狙击战打的非常漂亮,能打掉这支队伍,眼前的一战根本没有什么顾虑,万无一失。

    因此林林毅根本不用投入过多的兵力,已经稳操胜券了。

    眼前的战场上,清军的八旗号叫着,高高举起的战刀马快如风而来,但还没冲到明军将士的近前,只见明军把手中的火枪一举,啪的一枪,任凭清军再凶悍,也倒下了。

    火枪放过之后双方拼杀,清军照样占不到便宜。

    战场上到处都是明军砍杀清军的镜头。

    因此这场拼杀没有悬念,这场大战没有持续半个时辰,八旗军便由冲锋变成了溃退,根本抵挡不住明军的进攻。

    博洛、索尼和锡翰又反复组织了几次冲锋,企图扭转败局,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这三员大将不白给,让博洛和锡翰率部顶住明军的进攻,索尼带一支人马打算绕到敌后。

    哪知道索尼这支队伍刚冲出来,便被林毅的卫队营截住,因为林毅在后面观阵,不是看热闹。

    他在后面的高处看到索尼这支队伍离开了主力,向旁边绕过去,就猜到了索尼的意图,果断命令张华带着卫队营出击。

    林毅卫队营的战力更加彪悍,张华带着冲杀过去一顿火枪加弓箭,没有来得及展开白刃搏斗,索尼这支队伍便被打零散了,留下一地的死伤,余者纷纷溃逃。

    此时的正面战场上,博洛和锡翰也支撑不住了,由于刚才的苦战不退,人员伤亡惨重,兵马急剧减少,二将手下的人马现在根本不听指挥了,四散奔逃,兵败如山倒。

    这一仗打到现在清军败局难挽,神仙也无能为力。

    看到清军溃退下来,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多尔衮要亲自冲锋陷阵,被范文程劝住了。

    “王爷不可意气用事,胜败乃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退一步海阔天空。”

    多尔衮冷静下来,觉得这是金玉良言,因为现在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就是冲上去,即便是全军覆没拼到最后,也难挽败局。

    他也看到了,明军的大批援兵上来了,他们根本没戏。

    现在野




第401章 移师盛京
    多尔衮带着残兵败将一口气败出八十余里,夜幕就开始降临了,看看后面没有追兵,浑身是汗的多尔衮这才命令队伍停下来整休人马。

    但是多尔衮一看自己这队伍太狼狈了,兵将们个丢盔弃甲,浑身身血污,脸上五红花绿的,满脸的沮丧,简直比乞丐还狼狈几分。

    最沮丧的当然是这位大清的摄政王多尔衮,他强打精神稳定下来之后赶紧命人查点人数。

    刚离京师的时候,算上乌真超哈,多尔衮带出来三万多雄兵,可是现在再看,连陆陆续续跟上来以及受伤的全都算上还剩下六七千人。

    不过略微使他感到幸运的是,100多门红衣大炮始终没有受损,耿仲明和尚可喜这两个大清的汉人王爷拉着大炮还没到战场,就跟着败退下来了。

    一天时间惨败如此,这次离开京师没三天,满清八旗威名丧尽,情何以堪,天不佑我大清啊!

    多尔衮顿足捶胸,当时死的心都有了,热血上涌上的他拉出战刀就要抹脖子,可把手下众将下坏了,范文程、博洛和索尼赶紧把刀给抢下来。

    也不怪多尔衮要寻短见,这才一天时间,承载着他和太后及整个大清复兴的三万雄师就剩下这么点狼狈之兵了,这次彻底输了,输得几乎血本无归了。让他这位大清的摄政王颜面何存

    耿仲明,尚可喜,范文程和、博洛和索尼等人赶紧劝,什么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云云。

    但是说出这话连他们自己也有些勉为其难,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只败不胜就是不是兵家常事了,现在大清十战九输,这怎么解释,谁接受得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总算把多尔衮劝住了,其实多尔衮也没有真想死,蝼蚁尚且贪图,况且人乎

    尤其他现在还是大权在握的摄政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显赦,生杀予夺,试问天下芸芸众生,在这个位置谁愿意去死呀

    不就是吃一回败仗吗那算得了什么,又不是没败过,不就是在林毅面前又吃了一次败仗吗这又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多一次败绩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最惨莫过于还像10年前那样,继续游牧民族的生活,只要不死总会出头!

    这样想着多尔衮心自己劝住了自己,心里豁然开朗,轻松了许多。

    然后整顿兵马带着残兵败将连夜回了京师,来见太后。

    孝庄皇太后心情更是糟糕到了冰点,多尔衮又吃败仗的事情她现在已经知道了,200里地的距离京师太近了,孝庄皇太后当然也关注了多尔衮的战事,这是整个大清的命运所系,那边多尔衮一吃败仗,这边便有探马把战况就报到京城了。

    孝庄皇太后的心情刚好没几天,又阴云密布了,她痛失兄长是小事,现在大清命运堪忧。何去何从向大明朝俯首称臣,继续接受汉人的奴役,像以前那样,对的起祖宗吗尤其是丈夫皇太极驾崩、新皇登基不过才两三载,小顺治还是个玩童,岂不等于是大清的江山断送在她和多尔衮之手了吗

    她跪倒在祖宗的庙前,看着皇太极和努尔哈赤的画像,泪水如断线的珍珠。

    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始终不会在给她指路了。

    最后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一商议,盛京绝对不能再待下去了,败回来的人马和守城的人马加在一起才13,000多人,其中包括满人的兵将,蒙古人的兵将还有一部分汉人的兵将,这便是大清的全部武力所在了。

    这点实力如何对抗大明能守得住偌大的盛京城吗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都知道如果负隅顽抗下去是什么后果,亡国之君臣是必然的。

    向大明屈膝投降还去和谈这一步他们不敢想了,三番五次,恐怕再提这事,等于火上浇油,明军攻破城池非屠城不可。

    因此他们商定以后叫来范文程和宁完我等等众大臣,召开御前会议,小顺治当然也参加了,摄政王代表小顺治宣布迁都事宜。

    御前会议散了之后,文武百官忙忙碌碌都赶紧忙着搬家的事去了。

    搬家可不是一件小事,搬一回家相当于蜕一层皮,这是对个人住户来说的,何况泱泱一城之大清国

    从皇宫大内,到内阁府院,再到大小臣僚的家院子府邸,各级衙门的官印卷帙,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宗庙马匹,等等多如牛毛,有价值的东西当然都不能留下。

    多尔衮甚至建议临走的时候把京城放一把火,火焚大清京师,这红砖绿瓦,亭台楼阁,金碧辉煌的皇宫大内,不能便宜给了大明。

    孝庄皇太后没有同意,这曾经是龙兴之地,是祖宗们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他们在天之灵也不会同意的,说不定我们还有回来的可能。

    多尔衮只好作罢,宫女太监,文武百官包括皇上皇后,都忙碌起来的,因为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林毅督率明军随时都有可能包围京师,那是他们在想迁都,已经是不可能了,洪承畴两次被抓俘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们可不想让小小年纪的小顺治当第2个崇祯皇帝。

    当年眼看兵临城下的崇祯皇帝,不听大臣的劝告,让他迁都他不迁都。如果他迁都南京,李自成的大顺军至多占领北京,想占南京也并非易事,那样的话,崇祯皇帝有可能就缓过手来在收拾这股流贼,大明的江山历史必将改写,但是最终他选择了君王死社稷。

    这些历史教训,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当然清楚的知道,因此他们现在紧锣密鼓的准备迁都的事。

    当然一国之迁都是亘古大事,三头万绪。不能迁皇上、军队和文武百官,还得有老百姓,否则统治谁呀京城内十万户都是大清的顺民,当然不能丢下他们,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当然也清楚,没有子民的江山社稷不能称得上是江山社稷。

     



第402章 朝鲜遣使来访
    进城之后的林毅像是旅游一样,外面的山水看了个够,然后从外城到内城又到宫城和皇城,每到一处都赞不绝口,这些满清鞑子真会设计,模仿汉人的宫殿,竟然如此惟妙惟肖,而且还完全不同于汉人的风格,处处透着创新。

    特别是盛京城的皇城和宫城气势恢宏,建筑风格别致,红墙大内,装饰的金碧辉煌,雕梁画栋,飞禽走兽,龙腾虎跃,栩栩如生。

    林毅每到一处楼阁宫殿都看得兴致勃勃,小影和哲哲当然不知道此时林毅的心情,作为一个穿越者,盛京也就是后世的沈阳,他是到过的。

    但是那作为旅游胜地,沈阳故宫跟现在的盛京皇城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现在的宫城和皇城全都被打扫干净了,这里现在成了林毅和文武众将的办公区和生活区。

    林毅看到这里的皇宫龙床,八宝金殿里龙椅及一草一木,都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小顺治他们用过的,林毅甚至脑子里可以想象到,他们夜宿皇宫、朝拜文武等情形。

    林毅脑子里甚至跳出一个想法,盛京,西京,南京将来都可以作为陪都,甚至可以再多增加几个,他真要有登基坐殿的那么一天,在北京呆的没意思了,就可以到这几个地方住一住,转一转,这才是真正的君临天下。

    拿下来盛京,看到这里的皇宫龙床金銮宝殿,林毅真有一种想登基的冲动。

    但是一想到张献忠的残余还在西南折腾的挺凶,另外南方海疆郑家集团的叛军已经打到了长江沿岸,占据了南方的几个省,大有于大明朝分庭抗礼之势。

    林毅就打消了这个念头,非得把他们一个一个都收拾得服服帖帖,大明疆土之内无有战乱,到那个时候再登基坐殿心里也踏实。

    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他们带着残余回了赫图阿拉,这也不过是几百里的路程吧,能跟他们就这么算了吗按照除恶务尽的原则,既然不愿投降称臣,还得驱逐他们!

    想到这里林毅就把宋献策召过来商议进兵的事情……

    盛京城没出三天,大清的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够走得了的旧臣旧民富户,纷纷拿出家里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药材,都给明军送来了。

    以后他们就是大明的子民了,要指望着这些大明的官军来保护他们,当然得拿好东西来示好。

    现在她们都不说这些钱财了,相比之下命和前途更重要。

    当兵的以及那些文武众将当然不敢私收,因为林毅军纪严明,谁触犯了军纪林毅六亲不认,当年他的卫队长张华,因为调戏民女,险些被砍了脑袋,最后还是因为被调戏的民女父女来向林毅苦苦求情,林毅才饶了张华,这件事都知道。

    他们就来找宋献策,宋献策也不敢擅自做主,这些金银珠宝财物礼品到底收不收最后到了林毅这里。

    林毅哈哈一笑,作出指令,这当然得收啦,全部上账入库,将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要是不收会冷落了民众,辜负了他们的一片心意,反而令他们不安,但是记着,必须是他们自愿,不允许有任何强迫的成分在里面。

    宋献策等人唯唯诺诺把林毅的口谕传下去了。

    林毅之所以要这样告诫他们,就是因为从李自成和刘宗敏他们身上吸取的教训,这两个人进京赶考失败了,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烤官助饷,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另外现在林毅并不缺钱,不过他们自愿交出一些财富以示对新王朝的支持,这个是可以允许有的,甚至还可以给予鼓励和奖赏,有过罪行的可以减罪,没有最新的可以记功。

    总之稳定是第一要务。

    清军走了,大明来了,偌大的盛京内外,原本是一场地震式的变革,但是现在没有引起丝毫的震动,这种平稳过渡,堪称千百年来亘古未有的奇观。

    林毅的大军进盛京的没几天,盛京又开始热闹起来,跟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数万老百姓安居乐业,商家铺货开张,叫买叫卖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当然林毅这些天也没有一直呆在皇宫里,他也经常到外城和内城转悠转悠,又时候就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就像是微服私访一样,结果很是满意。
1...144145146147148...1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