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结果郑家水师的炮弹都是落在明军舰队前面的水中,只是激起了一道又一道的水柱,然后散落江面,仅此而已,不要说对扬威号,对随行护驾的船只也没有任何威胁。

    他们也知道没有击中,只加速前进,拉近距离再打,但是随后便被迎面飞来的红衣大炮的炮弹击中,摧毁。

    眨眼之间施琅的舰队被炸得凌乱不堪,江水之中死伤一片,全是他的兵将和战船。再看明军的战斗编队仍然毫发无损,整整齐齐,压江而来。

    见此情景,施琅不仅倒吸了一口凉气,对方的火力太猛了,特别是这艘巨舰火力射程太远,他们的火力根本不能及,这还没接触就败了,这怎么能行施琅额头上的青筋蹦起多高。

    这么快就败了,他当然不甘心。施琅一看这里面的江




第445章 施琅兵败
    施琅的舰队又败退出好几里地,这次又损失了近百艘战舰和数千名军将,如果刚才那一场是皮之肉之伤,这次可有点伤筋动骨了。

    这一次水上作战进行到现在,施琅的军队已经伤亡了上万人,大小战船将二百余艘。实际上胜负已分。

    “将军快撤吧,明军的火力太猛了……”施琅郎手下的一名副将劝道。

    “绝不能撤。”施琅睚眦俱裂。刚刚开战就成了这样,施琅实在是不甘心。

    这么多天没打仗了。这期间阎应元坚守不战,他和叔叔施福想方设法诱敌,那苦于是明军不敢出战,现在明军终于跟他们摆开了战场,却被明军一触击溃,让他这位大将军情何以堪!

    看来自己实在是太轻敌了,这个林监国果然不凡,施琅有些后悔。

    这也不怪他,水战他向来是所向披靡的,敌人只要敢战,他就逢战必胜。和他的叔叔施德配合非常默契,施德晓勇,善于攻城略地,排兵布阵。

    可没想到,他首先在水战中栽了。

    如果就这么撤了,先不说郑王那里如何交待,自己的叔叔就危险了。

    他知道此时他的叔叔肯定率领大军正在攻击镇江城,以配合他的水师行动,他们定下的是水陆并进的计划,准备让明军首尾难顾,现在如果他的水师败退,就等于将他叔叔的侧翼给了明军,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既然不能战胜,也不能战败,还得再想方设法,把明军的这支水师阻住。

    施琅当时甚至想到了,要学闫应元,在水下修建拦江防护网,可惜林毅的战舰编队,来势汹汹,迅速挺进,火力猛烈,无坚不摧,已经不给他这个机会了。

    不过施琅不愧是军事家,很快又想到了一个办法,看到这一带江水狭窄,可以寻求岸上的火力支援,在江岸上布炮,用火力封锁江面,租住这支舰队。

    施琅刚想到这里空中一声呼啸,一发炮弹凌空飞来。

    “将军小心。”

    话音未落,轰隆一声,这发炮弹在施琅他们头顶上炸响。

    施琅等附近的几名军将当场被震翻在船板上,还几个还滑落江中扑扑腾腾挣扎起来。

    这艘大船的桅杆,当场被这一炮炸断,引起了船身剧烈的晃荡,船上的数名兵将,像下饺子似的,扑通扑通,纷纷跌入江中。

    船身起火,船上的兵将稳住身子以后赶紧扑火。

    施琅从甲板上爬起来之后,发现自己没有受什么伤,在兵将的保护之下,弃了残船又上了一只好船。

    施琅率领他的残兵败将边战边退,以此来掩护他的兵将在岸上布炮,又后退了几里地之后,岸上的炮台便架好了。十几门红衣大炮足可以把这里的江面给封锁,不要说像扬威号这样的巨舰,就是小渔船也休想通过。

    此时的施琅已经弃船登岸,带着他的卫队来到了炮台,通过望远镜看到林毅的舰队,威风凛凛的开过来了,约模到了射程范围,施琅命令开炮。

    手下军将把火把点燃引线,火药引线发出嗤嗤的轻响冒着白烟,“咚,轰隆。”一发炮弹呼啸而出,正击江中一艘明军的舰船,数名军将被炸飞了。明舰起火,浓烟滚滚。

    紧接着十几门红衣大炮,相继怒吼起来,也是地动山摇,江中水柱如山,此起彼落。

    透过单筒望远镜,施琅能清楚看到远处的江面上,大明巨舰扬威号侧翼护航的几艘战船,有两艘被红衣大炮击中起火,明军纷纷被震落水中,有的身上起火,不得不跳到江中,剩余的军兵赶紧扑火。

    其中一艘被拦腰炸断,顷刻之间船身解体,船上的明军纷纷坠入水中,江面上热闹起来。

    扬威号战舰编队两次击溃敌人,突然遭到来自岸上炮火的袭击,林毅立即透过望远镜锁定了目标。

    “命令所有船队,集中火力,向这个方向开火!”林毅说着,比了个两点钟方向的手势。

    杨威号最顶层的红衣大炮,听到命令之后立即转动方向,左侧的5门红衣大炮,立即对准了林毅所指定的方向,轰隆隆五声巨响,第一轮五发炮弹相继飞出。



第446章 施福遭擒
    施琅和他叔叔施福,两路大军水陆并进,准备一举攻取镇江。

    在施琅的3万水师跟林毅率领的扬威号战斗编队在长江中激战的时候,施福带着5万大军向镇江城扑来。

    施福这次已经做好了攻城的准备,他这次必须得牵制住镇江城的明军一部分兵力,好为施琅的水师赢得时机,如果城中的明军还是坚持不战,他就要全力攻城。

    因为这一年多来,镇江的明军跟他们打的基本上都是防守战。镇江守将阎应元在江面以下建造有拦江防护网,有很多柱子立在江面以下,柱与柱之间有连锁链相连,他们的水师舰船根本无法通过。

    而岸上的镇江城,防守得固若金汤,他们攻了数次也攻不下来,他们叔侄有8万大军,却被阻在这里,长达一年之久,毫无进展,因为明军用这种方式跟他们打持久战。

    现在明军的援兵来了,大明监国林毅亲征,而且命令将水下的拦江防护网拆除了,这摆明了要与他们展开决战。但是即便如此施福也不得不做好攻取坚城镇江的准备。

    因此他带着5万大军带着云梯和攻城车,红衣大炮等等攻城利器出了连营往镇江城而来。

    可是他们的队伍离城还有数里的时候,便遇到了在城外列队的明军。看样子明军已经在这里等着他了,有种迫不及待的意味儿。

    施福一看规模这支明军不多,充其量也只有2万人马左右。但军容严整,装备的全都是火枪。以骑兵为多,兼有兵卒。其实施福不知道,这不是镇江闫应元的部队,而是林毅带过来的2万人马。分别是标营,无敌营,卫队营等。

    南军(大南帝王的军队)水陆并进,林毅跟他们想一块儿了,也是水陆并进。陆上进兵的主力就林毅的2万兵马,配合镇江的守军,攻击岸上的南军,消除威胁,为江中扬威号水师编队扫除障碍。否则长江江面狭长,扬威号战斗编队实力再强大,也难免会受到江岸上炮火的攻击,因此必须水陆并进,才能够相得益彰,克敌制胜。

    林毅带来的这两万兵马连卫队营算是一共是六个营,这都是林毅一手栽培起来的部队,或者称为他的嫡系,与旧明军的不同。

    这六个营在王建、东胜、张华等将领的指挥下,与阎应元镇江城的守军配合,他们就在城外驻扎,打算消灭江岸上的南军,哪知还没等他们出发,南军便送上门来了。

    因此六个营才城外列阵,阎应元则仍然坚守城池,并伺机出击。

    明军和南军在镇江城外摆开战场,2万对5万。

    不知道深浅的施福,当然也没把眼前这2万明军摆在眼里。因为现在他们兵锋很盛,从东南沿海一直打到长江流域,他们这几万大军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就是到了江阴县出了个江阴三公,双方才互有胜负,但总体上,明军还是败多胜少,退守镇江。

    现在阍应元死守镇江,不敢出战了。因此这施福对明军的战斗力,也是不屑一顾的。

    这样他一开始就错了,错就错在他只知己不知彼,把对面的2万军队也当成旧明军了。如果他要知道这是林毅带过来的2万随行护驾的精锐之师,曾经数次干翻过鞑子的八旗精锐,这一战他至少要泛些思量。

    结果双方这一开战,明军的标营和无敌营近万人马率先发起了猛攻。马队在前,步卒垫后。万马奔腾,比鞑子的八旗那种来去如风攻势更猛。

    先是火枪,接着是弓箭,结果双方根本没有接触到一起,也没有进行近身白刃混战。施福这5万人马就顶不住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余者四散奔逃,溃不成军。

    这一场战斗再次证明了这样一句话,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这两支军队,战斗力根本不是一个档次。论装备明军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枪,不用点燃火绳再瞄准,瞄准之后直接抠动扳机,大大提高了射击的速度和准确率,论战斗力这2万人马更是堪称世界一流,这是明末三大军的升级版,就连满清八旗精锐也得退避三舍。

    但是施福率领的这支军队就不同了,这是郑芝龙的海盗军,掺杂了一些投降过来的旧明军,这是一种混合物。

    这样的5万军队在这样一支精锐之师面前简直就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施福惊愕万状,做梦没想到,对面的明军如此强大,以2对5却令他们还不过手来,这么快就败了,这哪行啊,最起码他得坚持一阵子给施琅的水师打掩护。否则,施琅就算在江中取胜,至多也是虽胜犹败。

    但是部下已经吆喝不住了,狼奔豕突,于是他只好带着卫队亲自冲锋陷阵,打算扭转局面。

    今年50岁的施福宝刀不老,跨马抡刀,依然是勇冠三军。要说他是郑芝龙集团的元老级人物了,当年郑芝龙闯天下的时候到南洋到东洋先经商,后从事军火商成了亦商亦盗亦军的从面



第447章 血战江阴
    一方面施琅紧锣密鼓的修筑江上和岸上的防御工事,准备与林毅在这里再决胜负。另一方面他感到兵马不足,镇江一战损失惨重,不足4万人马与明军对抗有些力不从心。

    在这之前他和他的叔叔都犯下了轻敌冒进的错误,才有了镇江一战的惨败,现在他认识到了明军实力的雄厚,尤其是扬威号巨舰编队难以对付,而且据他的探马来报,由于大明监国林毅从西南胜利班师,然后马不停蹄亲征江南,大明朝全国各地的兵马都在往这方面集结。

    他觉得不能成匹夫之勇,尤其是现在叔叔施福兵败被擒,生死不明。明军水师和岸上的兵马大兵压境,他更觉得有些人单势孤,捉襟见肘,难于应对,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

    因此他立即向郑王告急求援,哪知他的告急文书刚刚发出去,圣旨到了,要求他赶紧出营迎接天使官。

    施琅就是一愣,哪来的圣旨

    对于郑芝龙在福建称帝这事,久在军营的施琅现在还不清楚,等他见到传旨后问明原委,这才知道怎么回事儿。

    郑芝龙在福建自立为王,其实早已经暴露出称帝的野心。崇祯皇帝加封他为宁南伯,他嫌小了,现在他膨胀了。拥有这么大的地盘和实力,有这么多国际支持,浅池难容大蛤蟆,庙小了自然也装不下大神仙。施琅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

    而且这施琅来说也大好事。他们的王爷称帝了,水涨船高,他这个前敌带兵将军肯定也是大南帝国的开国功臣。还有他的亲兄弟施显,也可以升官加爵了。

    太不容易了,真是老天有眼……

    施琅想起自己的兄弟和他们的家境,他有些酸酸的感觉。

    他的父亲是施大宣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生乐善好施。到了他们哥俩这一代,都是胸有大志的人。但是家境贫寒,寒门子弟在乱世更多的是不得志。

    作为兄长,施琅开始是学文的。但数年后终究一事无成,他只好弃文练武,但是练武比学文需要更多的钱财支撑,学文时施琅家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学武的钱财他家哪里拿的出来

    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他们哥俩就自己练,但是想自学成才,尤其是在武术这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哥俩练得非常刻苦,不过也真有这方面的天赋,短短的几年便闻名乡里。

    后来被一个云游四海的老道士发现了,老道士来化缘,家里已经很拮据的施琅就把很大度地施舍了这名道士,道士很感动,仔细一看施相貌不俗,必须有不俗的前程,就收他们俩为徒,而且分文不取。

    这哥俩千恩万谢,遂跟着道士学了一身的好武艺,尤其是施琅以剑法见长。

    后来他本家的叔叔施福在一次回家探亲的途中,正巧碰上了这哥俩,施福出身海盗,跟着郑志龙混了半辈子,现在郑志龙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他当然也成了官府中人,才敢回家。施福发现他们哥俩身手不凡,就把他们俩推荐给了郑芝龙。

    郑芝龙刚刚接受朝廷的招安,在大明的官爵是宁南伯福建总镇,他正需要像施琅哥俩这样的人才。因为郑芝龙具有多重身份,既是海商又是海盗,现在还是大明朝的重臣伯爵,是一个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名副其实的福建王。

    郑芝龙发现他们哥俩武艺高强,就给他们以恩惠,把他们收在身边,这兄弟二人也十分争气,从此在郑氏集团渐露头角,屡立战功。特别是这次崇祯皇上上吊,太子太师林毅代替太子监国,郑芝龙觉得自己这条龙腾飞的机会来了。因此就宣布废除宁南伯,自立为王。

    这等于公然与大明朝廷决裂了,以林毅为监国的大明朝廷集团,从中央到地方肯定都不答应,把郑家视为反贼进行围剿。这期间,施琅哥俩为郑芝龙开疆拓土,一个向西,一个先向东后向北,一个打到广西,一个打到长江流域,势如破竹。

    现在郑芝龙终于成就大业了。施琅当然知道新王称帝一般都是大赦天下,以赢得民心和更多的支持。现在天使官来肯定是大封功臣犒赏三军。以便让这些前敌的兵将更加忠于郑芝龙和他的大南帝国。

    他们哥俩终于可以封官加爵,封妻荫子,光耀门楣了,等将来班师回朝,他们兄弟二人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他们的家人和父老乡亲也跟着另眼相看,该是多么高兴的事儿啊!

    这在以前的大明朝,对于出身寒门的施琅兄弟,做梦都不敢想。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叔叔是福兵败遭擒,他们镇江新败,郑王陛下,能不能治他的罪呢

    施琅又分析了一下应该不会,因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虽然镇江兵败了,损兵折将。但是这几年来他出生入死为郑家开疆拓土,打下了多少地盘,打了多少胜仗他身上的伤疤,都是见证,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楚了。

    就不说以前立下的汗马功劳,现在他还可以将功补过,如果这次他能阻住大明的水师,郑王陛下能够再给他发来援军的话,反败为胜还是很有希望的。

    &n



第448章 血战江阴
    镇江一战,林毅的明军大获全胜。水战和陆战共歼灭南军4万余人,被俘虏的军将包括施琅的叔叔施福在内近两万人。

    所得的战利品堆积如山,粮草马匹,锣鼓,帐篷,刀矛器械,大炮炸药,残破的战船,等等应有尽有。

    只清扫战场就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岸上掩埋尸体尚好,江中打捞残船和浮尸就是一项大工程,救治伤员的,修复战船的,明军忙得不亦乐乎。
1...160161162163164...1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