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只要有粮饷,我们不出去做贼,哪怕是义贼也不做。现在太监和杨嗣昌等人得势,我们一是要抓紧练兵,但也不能坐等鞑子,开春了,你带着弟兄们练兵之余开荒种地,如果能实现自给自足就更好了。”
“知道了,林大哥,你还打算在这山中长期隐居呀。”
林毅笑道:“我倒是想,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应该是快了。”
&
第112章 兵困京师
皇太极三路大军八月中旬离开的盛京,到九月底的时候,从密云往南,大明京畿的西部,北部,东部十几个州县,全部沦丧,半个京畿遭到了鞑子铁蹄的蹂躏。
鞑子所过之处,大明各地的军队死走逃亡,倒霉的当然是老百姓。
别看范文程说得挺好,这次对大明用兵是以战促和,应该重用汉人降将,禁止杀戮,范文程用的其实是以汉制汉的策略。
皇太极也很以为然的答应了,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儿,上次他们兵败,这次明显有报复的倾向,特别是阿敏的部队,数月之前在这一带,他遭遇了从未有过的惨败,为了报复他的汹汹而来,狼狈而逃。
这次他更加变本加厉,找不到林毅和卢象升他们,他把气都撒到了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身上。
就像他的性格一样,鼻孔朝天,叫嚣无度,每到一地奸淫,烧杀抢掠成风,焚毁老百姓的房屋,弑杀弱小,惨无人道,犯下的罪行滔天。
离上次鞑子袭扰京畿,还不足一年,这些天杀的又来了,还有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活路吗
老百姓呼号连天,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上次鞑子遭遇了如此重大的惨败,还不到一年,他们怎么又卷土重来了老天真是无眼,这年头,人死王八活,要知道这样,我他们说什么不会回来,就在山林中一呆多好,或者远遁他乡。
鞑子的兵将在大明老百姓的奔走呼号及惨叫的血泪声中,屠刀乱舞,寻找着快感和刺激。
京畿一带只有驻守渔阳的刘肇基,率部拼死抵抗。
刘肇基,卢象升的部属,作战勇敢,曾经是卢象升手下的总兵官,卢象升出事以后,他率部一直驻守渔阳。
可是刘肇基只有7000人马,根本抵挡不住鞑子十几万人马的进攻,他一面坚守城池,一面向京师求援。可是援兵迟迟无有音信。
血战数日之后,城破,刘肇基率领残部,与鞑子们展开了巷战,最后只剩下几百人退石门桥,就是后世的三河市一带,渔阳失守。
大明朝京师震动,崇祯皇帝,急得在金銮殿上来回直转,下面的文武百官,一片肃然,站在那里低着头,像给死人默哀一样,连大气都不敢出。
其实现在的大明朝并非无兵可派,别看什么千疮百孔,天灾**,内忧外患,什么如风口之灯,大厦将倾,瘦死的骆驼终归比马大。
大明朝延续了近300年的国祚,论实力还是相当雄厚的,此时大明朝的精兵强将不下百万。就算走了一个卢象升,还有孙传庭,还有洪承畴,还有熊文灿,还有郑崇俭,能征惯战的大将更多,除了宁远军的将士之外,还有孙传庭的秦军,另外曹变蛟,高杰,贺人龙,左良玉,黄得功,这些人哪个都是万人敌。
但是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杨嗣昌是新任的兵部尚书,他跟御马监的太监高起潜一样,是主和派的人物之一,崇祯皇帝非常器重此人。
器重到哪一步,数年前,杨嗣昌的老爹杨鹤因剿贼不力,要被开刀问斩,因为杨嗣昌的辞职要代父受罪,崇祯皇帝立马改变了主意,不但不杀杨鹤了,反而百般安慰杨嗣昌,要他好好干,千万不要辞职。“得卿,相见恨晚!”崇祯皇帝的一句话,可见一斑。
现在杨嗣昌的政敌少了一个卢象升,主和派明显占了上风,去年鞑子们撤退以后,主和派更加振振有词。
主和派主要是对大清也就是对鞑子主张妥协求和,而对农民军,也就是所谓的流贼血腥镇压。他的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点:攘外必先安内,足食然后足兵,保民方能荡寇。而且他这三点,有先后顺序,以前两条为最。
崇祯皇帝如获至宝,一一答应。在这种思潮的操纵下,崇祯皇帝竟然颁下诏旨,扩充兵马十几万,但是国库亏空,国家现有的军队粮饷都发不下来,再扩充十几万,没有钱粮怎么养兵崇祯皇帝只好向老百姓摊派,开始增加练饷和剿饷。
在这种情况下,还向农民增加赋税,崇祯皇帝这一策略,无异于作死之举。
把皇上忽悠的接受了自己的策略,杨嗣昌当然高兴,接下来开始进行他的第二步计划,那就是全力剿贼。
为了剿贼,他和总理五省军务的熊文灿研究后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计划。所谓的四正,即陕西,河南,湖广,江北,四地巡抚分剿而专防。六隅即延绥,山东,山西,江南,江西,四川,六地巡抚分防而协剿。
这道奏折呈上去之后,崇祯皇帝更加赞许,立即责令实施。
杨嗣昌就开始调兵遣将,把陕西总督孙传庭调来,把三边总督洪承畴也调来,左良玉,高杰,贺人龙,曹变蛟,这些能征惯战的大将全部率部随军出征,另外还把山东总兵刘泽清调往河南。
总之这一番调动,把京畿周围的精兵强将全都调到了山西,河南,湖广江淮等地,张网对付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去了。
这才造成了京畿一带的空虚,正好这个时候,皇太极御驾亲征。各地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落到崇祯的龙书案上,可是天朝大国竟然无兵可派,勤王圣旨下去了好多天,响应的很是寥寥,来勤王的兵马还没有死走逃亡的多。
崇祯皇帝拍案大怒,文武百官面如死灰,都认为杨嗣昌更是难辞其咎,他身为兵部尚书,不得不说话了。
杨嗣昌心里话我的陛下,这有何难呢我们既然采取的是对鞑子和而不战,攘外必先安内嘛。现在到了事头上,就按这个策略办就行了,有什么可着急的呢派人跟鞑子谈判,给他们一些好处,要地盘给地盘,要钱给钱,要粮食给粮食,要牲口给牲口,要人给人。总而言之,满足他们,只要他们退兵就行。
但是杨世昌话到嘴边不敢说了,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个崇祯皇帝最不好伺候。脾气大,变化快,刚愎自用喜怒无常,还有点儿死要面子活受罪。
派人跟达子谈判求和之事,绝不能出于自己的口中。否则鞑子退去之后,他要是觉得这趟买卖亏了,秋后找人算账,这件事必须得按到自己头上,那自己有八个脑袋也不够他砍的。
因此杨嗣昌又把话给憋回去了。
“尔等都哑巴了不成食君禄,报君恩,你们拿着朕的俸禄,却不替朕分忧解难,国难当头,你们都在这里耍肉头阵,是何道理”
崇祯皇帝指着下面的臣工,大呼小叫,吹胡子瞪眼,严厉切责,就差没有骂娘了。
但是无论崇祯皇帝如何发脾气,这种场合,其他人根本不会说话。且不说这些文武大臣都是官场老油条,调兵遣将,御敌国门之外,这是兵部的事情,兵部尚书杨嗣昌,他又是内阁首辅,有他和皇上在,这种事情谁也不愿意多插嘴,就连专爱挑毛病的御史言官和东林党官员也明哲保身三缄其口。
崇祯皇上最后目光落到杨嗣昌的身上,心里话这件事你不说,朕非得让你说出来不可,你们一心主张跟鞑子求和,朕身为一国之君,天子守国门,跟鞑子求和之事,断然不能出自朕之口,否则朕的颜面何在天朝大国的威严何在
“杨爱卿”
“臣在。”
杨嗣昌知道躲是躲不过去了,赶紧出班跪爬半步,答应着往上叩头。
&n
第113章 野外誓师
林毅一点儿也不着急,看到小颖焦躁不安的样子,林毅一笑:“颖儿过来,卢公的书写的太好了,你看……”
“哎呀林大哥,人家字都不识几个,那看得懂兵书战策”
“哈等回头有时间我教你识字,来我先给你讲讲。卢公一生叱咤风云,所部天雄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野战和奇袭是卢公喜爱的打法,你看郧阳之战,靠的是长途奔袭,洛阳一役,卢公以骑兵数千击溃闯王百里联营,还有在滁州,卢公以三千关宁铁骑蹂躏闯王数十万大军,靠的还是长途奔袭。卢公希望皇上,建立一支骑兵队伍,专门用于劫营和奇袭。可惜天妒英才,卢公没有能实现他的愿望,这个愿望只有我们来帮他完成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卢公的这样一支军队。”林毅说到这里,一脸的肃然。
“林大哥是想劫鞑子的联营”
“颖儿真是聪明。”
“可是我们离他们好几百里地呢,这点人马能成吗”
“卢公一生谨慎,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却不敢有半点私心,害怕朝廷怀疑他拥兵自重,但是最终他还是不被朝廷信任,说实话卢公的经世之道我林毅不赞成,但是卢公的战略战术思想,堪称一绝,长途跋涉,出奇制胜。我们人少,鞑子人多,只有出奇兵才能制胜。让弟兄们用饭吧,半个时辰之后,全体集合。”
“遵命。”小颖一看,林毅要出兵了,兴冲冲的答应一声,凡是林毅决定的事,她全都满怀信心的支持。
“杀!杀!杀!”
营区辽阔的训练场上,一千多名关宁铁骑,分成了好几队,在祖克勇的亲自指挥下,有的在练习射箭,有的在练习火枪,有的正在练习冲锋陷阵。
虽然已经到了秋天,但上午仍然骄阳似火。
将士们挥汗如雨,但是军令一下,仍然是排山倒海,呐喊声,震天动地。
“停!”祖克勇仍然不满意,他那张大脸,沉的像铁块,传出了暂停的信号。
练习冲锋陷阵的几百名将士戛然而止,瞬间静得落针能闻。
“方才本将军看到,最左边的两列速度明显慢了,为什么”
“报告大人,”一名总旗长赶紧出来回话,“我们这边前面是悬崖,战马冲开害怕收不住。”
“混账东西!别说是悬崖,就是刀山火海,油锅也得照样往前冲,林大人说的令行禁止四个字,尔等忘了不成林大人说过部队要想打胜仗,靠的首先是钢铁般的纪律,钢铁般的意志!然后才是战力,懂吗”
“小的明白,小的记下了。”
“再来,哪个再勒马,本将军一刀剁了你们!”
……
弓箭射击场上,300名弓箭手正在练习骑马射箭,万马奔腾,300支利箭飞向长空,遮天蔽日,数十步开外的稻草人,全都被射成了刺猬。
……
火器营训练场,300火枪手正在流水作业,50名为一组,一边骑马冲锋,一边举起手中的火绳枪,燧发枪以及各种铳炮瞄准,然后开火。
啪啪啪,像鞭炮一样,白烟四起,准确的射中200步开外的靶子,射击完成以后,他们在飞驰的马上熟练的装填弹药,准备下一轮的射击。
“钟大头,杨大眼儿,你们两个偏靶了,按照林大人的规定,每人罚做200个俯卧撑!”
报靶之后,小骑长点出了他们这一组的成绩差者,开始惩罚。
两个关宁军的骑士,答应一声,停住战马,放好火枪。趴在地上,两个人开始标准的俯卧撑运动了,并且大声喊出来,“一,二,三……”
那边的下一组继续骑射……
散打搏击训练场地,林毅的一百多名卫队,正在“互殴”,有的拼的是拳脚,有的是单刀对长矛,张华一口刀对四个兵使长枪的兵将,一阵激烈的叮叮当当之后,四个长枪手全部被放倒。当然,他们的刀是木刀,长枪用白腊杆取代,为了减少训练的伤亡。
这边二虎和贺涛,王琪跟东胜,四个人打成了两对儿,上蹿下跳,手中的兵器叮叮当当,发出悦耳的响声。
那边甘宝和姜兴元斗在一处,铁扁担对大铁锹,一会儿像刮风,一会像打铁。
这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连斗了20多个回合,没分胜负。一会儿大铁锹占了上风,逼的铁扁担不住的后退。一会儿铁扁担又缓过手来,把大铁锹逼进了角落,最终大铁锹一个反手,把地铁扁担给压住。
四个眼睛瞪的溜圆,光膀子的胳膊上青筋暴突,全是肉疙瘩,汗津津的胸膛像扣了两个大碗,太阳光一照,明晃晃的。
两个大汉就拼开了力气,豆大的汗珠,不停的滚落到地上,摔成了几瓣儿……
这时一声尖锐的牛角号声划破长空,“林大人有令,停止练习……”
以最快的速度,各分队收兵,然后上马,回到营房,洗漱之后,饭菜早就准备好了。
现在林毅他们的伙食可不差,作为后世的特种兵,他知道练兵要想出成果,只讲
第114章 长途奔袭
长途奔袭,出奇制胜,是林毅这一战的指导思想。
因为林毅的人马太少了,面对一百倍的敌人,林毅必须得讲究战略战术。
关宁铁奇长途奔袭,已经有过的战例,那还是在袁崇焕时代,鞑子的铁蹄绕过坚固的关宁防线,绕道蒙古南下袭击京畿之地,跟眼前的情形差不多。袁崇焕带领关宁铁骑,从关外长途奔袭,解京师之危。
这方面林毅的老师卢象升率领天雄军,更是有过成功的战例,而且还不止一次。这在卢象升给林毅的书籍中已经记载了,因此这一次林毅才敢大胆尝试。
林毅在山野中的营地,距离大明京师超过400里。这在300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这绝对是个长途距离了。而且那时不是平坦的柏油路,多是崎岖的羊肠小道,就是稍微宽一些的官道也是崎岖不平的。
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战马了,但是战马的速度,平均也就是一个小时四五十里,而且不能连续剧烈运动,否则战马会吐血而死。
但是林毅这方面是有信心的,绝对不是脑子一热的蛮干。关宁铁骑的战力是不容置疑的,而且这几个月,林毅让祖克勇对这一千多名关宁铁骑天天练兵备战,林毅还把后世的特种兵训练的战略战术贯通到其中,比方说训练他们的耐力和毅力,训练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
另外这次林毅为每名将士都准备两匹战马,这些主要是截获晋商的那批货物,得了不少马匹。八大晋商之首的马匹,素质都不次于战马,拉过来或者从车上卸下来就能用。
两匹战马轮流着跑,每跑出几十里地换一次马,中间他们经过几次短暂的休息,吃干粮,喝水,饮马。然后继续跑,可谓是披星戴月,日以继夜。
这样经过一昼夜的急行军,第二天,天擦黑的时候林毅这一千多人马突然就出现在,离皇太极他们队伍30多里的山林之中。
一昼夜跑出400里,已经破了那个时代急行军的记录,不要听那些什么日行千里夜行800的鬼话。
古人有800里加急之说,也就说骑马最多一昼夜能跑出800里。但那是30里一换马,一般都有换马的驿站,每二三十里远设一个,马歇人不歇,日以继夜的跑,但是千军万马的行军,是不可能有这样的速度的。
一匹战马最多能连续跑出一百里,而且这样的话,平均速度不会超过50里,然后必须得喂料,饮水,给战马洗刷,至少两个小时后它才能恢复体力继续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