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其实现在杨嗣昌比他们父子还着急十倍。

    因为杨嗣昌现在还接到了确切消息,关外的皇太极已经对明廷的和谈失去了信心,觉得大明根本没有诚意,因此他悍然关闭了议和的大门。大明朝就是现在再派人来商谈议和的事,他也不答应了,他要诉诸武力。

    命令义州的阿济格统兵8万从西边进攻锦州,皇太极留下代善和济尔哈郎坐镇京师,御驾亲征,带着多尔衮等十万八旗精锐从盛京出发,从北边直插锦州。

    清军分两路近二十万,包括满洲鞑子,蒙古鞑子和汉人八旗,已经兵临城下了。

    明军这边总督师太监高起潜、蓟辽总督洪承畴等赶紧纠集了甘肃、陕西、山西、昌平、蓟辽等几镇总兵,十几万明军屯集锦州、宁远和山海关一带,宁锦大战一触即发。

    张献忠已经跑到四川折腾去了,三边总督郑崇俭,陕西巡抚丁启睿,只好移师四川和四川的兵将对付张献忠。

    另外你老回回马守应为首的革左五营在湖广一带折腾,崇祯皇帝命令大太监卢九德为总督,带着黄得功等一部分经营兵和湖广兵,对付革左五营。

    山东饥民又暴动了,刘泽清也走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四面开花,几处都需要兵将,朝廷哪里有援兵可派

    身为兵部尚书的杨嗣昌,也知道现在朝中的兵将是千疮百孔,卫所兵跑去当贼的、被抓住之后又重新当兵的、当兵的战败之后被抓住,又投向贼人的、拥兵自重的、吃空饷的这些乱像如麻。

    他也没法找崇祯皇帝要兵,崇祯皇帝不找他要兵就够了。

    但是面对福王的质问,他这位兵部尚书见内阁首辅的杨嗣昌,还得恭恭敬敬的回答。

    因为别看他是什么礼部尚书、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等等这一大摞的帽子,但是在这位福王的面前杨嗣昌吓死也不敢托大。

    因为福王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亲生儿子,在万历皇帝的儿子当中,他排行老三,老大当然是朱常洛,也就是崇祯皇帝的亲生父亲,也就是说,老福王朱常洵是当今皇上崇祯皇帝的亲叔叔。

    别说是亲叔叔,单就人家姓朱,是皇亲国戚,这一点就没人敢惹,他杨嗣昌算什么东西崇祯皇帝用




第214章 刘宗敏献计
    李自成三路大军从三个方向猛攻南阳城,两万多人马铺天盖地一般,呐喊连天。一个冲锋就攻到城墙底下,此时城中的官军已经被打怕了,只敢凭险而守,从城上往下放箭、放火铳、还有红衣大炮,但是这些东西已经震慑不了李自成的人马了。

    特别是火器,冷兵器时代的火器威力有限,主要震慑作用,如果震慑不了,那这些火器作用很有限,眼前就是如此。

    此时城中守军主要是朱大典的南京兵、虎大卫的保定兵,还有南阳城内的守军,不过几路人马现在合在一处只剩下一万余人,他们严守死守了三天,双方都伤亡惨重。但是第三天晚上,虎大卫带着他的保定兵先开了东城门跑了。

    第四天朱大典也知道了,他开了西门也溜之乎了,第五天头上,城内的守军直接投降了,大开城门把李自成接入城中。

    李自成非常高兴,虽然伤亡了几千人,但是在计划之内拿下了南阳,有了这座府城,加上三座县城,还有这片辽阔的山林,他活动的余地就更大了,大批的官军就是来了,他也不怕,退可以守,进可以攻,南阳户大人多,有钱人也多,王孙贵胄、土豪官绅,等等,这些人可以供养他的兵马粮饷,至少可以解燃眉之急。

    李自成打算在城中休兵两日,然后让刘宗敏带一支人马在此治理南阳,开仓赈济百姓,搜银助饷,然后他亲自带着大队人马开往丹阳一带,与李过和郝摇旗的人马一道收拾林毅。

    哪知道他刚拿下南阳,到城里屁股还没暖热,报事的跑进来了:“闯王爷大事不好了,李过将军大败而回……”

    这一下太出乎意料了,众将皆惊。李过和郝摇旗这么快就败回来了,这二将的能力在李自成手下这些战将来说,论勇武论智谋,这二人的组合绝对算得上精兵强将,可是怎么这么快就败回来了众皆愕然地看着李自成。

    李自成一听腾的一下就站起来了,两只眼睛虎目圆睁,让他撑十天,怎么的搞,这几天其实连林毅的先锋营算上,李过和郝摇旗只勉勉强强只撑了两天。

    “人在何处”

    “回闯王爷,再有十多里地就到城外了。”

    “让他速来见我!”李自成气坏了,狠不得杀了这个侄子,他太失望了。他们这一路这么早败下来,打乱了他的计划。因此李自成眉头拧成了疙瘩,两道剑眉紧锁。

    高夫人赶紧劝:“闯王,事出有因,李过也不是小孩子了,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且莫见面就发火。”高桂英说着,还看了一眼旁边的李来亨。

    这是李过的养子,李过夫妇领养的儿子,今年也十八岁了,小伙子长得气宇轩昂,出身孩儿营,受李自成和高桂英夫妇的传授,习得一身好武艺,这次没有跟干爹出征,一听说他爹大败而回,脸一下就羞愧难当。

    别看李来亨是领养的,这孩子自小就懂事,李过夫妇待他视如已出。

    李自成觉觉得夫人说得有理,把怒火往下压了一压。

    半个多小时之后,李过和李本营带着两千多残兵败将,风尘仆仆地进了城来见李自成,一见面,李过就跪倒在李身成面前请罪。

    “究竟怎么回事摇旗呢”

    “闯王别问了……”李过很委屈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私下里他们是叔侄,但军中他们还是上下级的关系。特别是在军法面前,李自成从不迁就他。

    李过也不是那种不懂事的纨绔之辈,平日里他很给叔叔长脸,跟着李自成少年从军,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现在也年近四十了,早就成了李自成手下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

    “什么你说摇旗背判了我们,投降了官军当了朝廷的鹰犬”李自成一脸难以置信。

    不但是他难以置信,在场的大将刘宗敏、刘芳亮、田见秀、袁宗第、高一功、刘体纯、白鸣鹤、蓝应诚、党守素,张鼐和双喜,包括智勇双全的高夫人,以及紧随高夫人的慧英和慧梅两个美女,等等,都是满脸的不可思议状。

    郝摇旗是老八队的人,比李自成还早,跟着高闯王一起举义旗,高闯王英勇牺牲之后,他又跟着李自成这么多年了,要论资格数他最老,死在他手里的官军和贪官污吏难以计数,他怎么可能投降林毅

    李过看众人都不信他,特别是闯王一脸的怀疑,心里话郝摇旗投降也没有什么可奇怪,世上只有想不到事,那高杰和邢氏先私通后私奔,双双背判我们,谁能想得到

    但是这话当着闯王和高夫人的面没法说,只好又道:“闯王这件事开始我也不信,可是事实在那摆着呢,看来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哇,谁能想到他郝摇旗能当叛徒,若非是



第215章 诱敌出战
    小颖笑嘻嘻道:“这闯贼太有点妄自尊大了吧,当初他是怎么取的南阳,现在又给我们来这一招,在他看来,他李自成能想到的招数别人都想不到吗其实我们林大哥比他高明多了,三路用兵同取三县,看他们怎么办,连颖儿都能想到破敌之策,还用李自成当年的招数,对吧林大哥”

    哲哲看着小颖只是笑,心里也觉得这李自成真的这么肤浅要这样的话,面对大明朝廷的重兵围剿,这么多年了他是怎么挺过来的,早就应该完蛋了吧

    哲哲虽然在塞外,但是对李自成的名望当然有耳闻。这些年大明闹流贼闹得沸沸扬扬,李自成是流贼中的传奇人物。

    “对个求!”林毅笑着看了小颖一眼,“你把李自成、刘宗敏这些人都想成傻蛋了吧”

    小颖俏脸一红,“林大哥,你怎么说”

    “李自成取这三县是几个月之前的事,那时是什么情况,现在是什么情况用李自成的招数对付李自成,亏你想得出来!人家当时能成功,我们现在必然失败,我林毅能干这样的蠢事吗”

    小颖听了林毅的详细分析,直吐小舌头,做鬼脸,觉得自己太自作聪明了,哲哲在旁边看着只是笑。

    “连你也笑我,看我饶不了你……”小颖夸张地向哲哲抓去。

    吓得哲哲尖叫着赶紧跑,“林大哥快救我,姐姐欺负我……”

    “叫林大哥,叫谁也不行……”两个少女在林毅身边就转开圈了。两圈之后,哲哲跑出去了,小颖也追出去了,四个在旁边伺候的蒙古侍女看着他们俩闹抿嘴直乐,也都跟出去了。

    林毅看着他们摇了摇头,毕竟是十五六岁的少女,真是孩子气。

    李自成来这一招,这一战具体怎么打呢三路同时用兵肯定不成,集中兵力各各个击破,正好上他们的当,帐中静了下来,林毅陷入了深思之中……

    林毅分析得非常正确,刘宗敏以勇猛著称,但是此人往往喜欢出奇制胜。

    拿眼前来说,这一计策要放在数月之前,这一计非常之滥,因为李自成取南阳的时候,先取的这三县,派出三路大军同时攻这三座县城,让他们不能相互照应,李自成带一支人马看住南阳的守军,顺利拿下了这三座县城,站稳脚根之后,又设计打败了杨嗣昌的几个总兵,最后三路大军猛南阳,最终得下这座府城。

    眼前按刘宗敏计策用兵,如果林毅也按照李自成当初的打法,兵分三路,同时进攻这三座县城,绝对行不通。

    因为几个月前李自成的大军刚到时候,三座县城缺兵少将,每城不过三五百守军,且军纪松弛,管理混乱,逃兵现象严重,城池年久失修,无险可守,南阳府城之内才两千多守军,因此李自成派出三员得力之将三路用兵同时攻取三县,让他们相互不能照应,他和刘宗敏亲自看住南阳城内的兵马,这才轻而易举地拿下了三座县城。

    而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李自成拿下三座县城之后,把这里作为临时的根据地,进驻了重兵,加固城防,护城河加宽加深,城墙加高加厚,三座县城虽然不大,但是经过李自成这番整修,固若金汤。加上现在每城都有两员能征惯战的大将来镇守,林毅这一万多人马想兵分三路同时攻取三县,无疑于自取其辱,结果必然是伤兵损将,无功而返。

    这一点林毅已非常清楚,夜不收已经将三县城和南阳城的情况都摸清告诉他了。但是林毅如果要集中兵各个击破,正好上了李自成的当,无论先打哪里,另两地都会出兵,然后南阳再出兵,就必然陷入贼人的重围之中。

    林毅现在也有了军事家的眼光了,一看就看出了李自成集团打是什么算盘,但是如何破敌,林毅就动开脑子了……

    妈的,这想破敌之策不太好想也……有机会得收几个谋士,替自己出谋划策,什么事都指望自己一个人动脑子,太有点费神了。就是自己这穿越体质、超人思维、比别人多了几百年了见识有时也不成。

    他集中思维,脑子像旋转的车轮。三个犄角的险城,后面还有一个坐山雕的南阳……有了!

    林毅突然眼睛一亮有了注意,任凭你李自成再有险城,防守再严,老子不去攻打你,将计就计,诱敌出战,把战场摆到城外,来个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林毅当然知道,论野外的战斗力,李自成的人马现在跟他的人马根本没法比,刚刚出商洛山不久、东山再起的李自成现在还有些稚嫩,目前他就指望着几



第216章 顺便敲福王的竹杠
    林毅当然知道这个福王父子是个什么货色,老福王朱常洵当年跟崇祯皇帝的老爹争皇位,差点就坐到龙椅上了,因为虽然朱常洵排行老三,崇祯的老爹朱常洛排行老大,但朱常洛是宫女所生。本来万历皇帝的正宫是王皇后,但多年未产子,一日万历借着酒劲儿临幸了一个宫女,这就有了皇长子朱常洛。

    不过尽管朱常洛是长子,但是由于他是宫女所生,地位低贱,万历就不想立他为太子,反而想立自己的摘系即第三子郑妃所生的朱常洵,这是因为他特别喜欢郑妃的原因,但是这又不合乎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朱元璋给子孙后代规定的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东宫不待嫡,元子不并封。因此迟迟没有确立皇子的继承问题。后来万历皇帝就想把朱常洵就是后来的老福王扶上宝座,但遭到众大臣(主要是东林党)的一致反对,这便是国本之争,一下争了十五年,最终万历皇帝竟争不过众臣,最后还是立了长子朱常洛。

    这件事万历皇帝非常气愤,贵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众之宾莫非王臣,现在却不能为所欲为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竟然受到了一帮该臣子的挑战,而且还让他们挑战成功了。他这个皇上说话竟敢不算了,就连让自己的哪个儿子继承产业这点小事他都作不了主,还不如普通的民间家庭,当爹的竟然说了不算,这让这位高高在上的万历帝情何以堪

    其实这是东林党为首的内阁诸部大臣与皇权的一次较量,标志着延续了几千年的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的衰落,内阁君主制的抬头,虽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给皇上立宪,但也内阁不再做沉默的羔羊。万历皇帝怎么能争得过势力庞大的东林党皇上不能再说一不二了,万历一气之下封了三个王,福王朱常洵就是其中之一,此后三十年不上朝。这更加剧了明朝的党争,有人说这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来也不无道理。

    此后老福王在洛阳一住下了,这位万历皇帝的后代,仗着皇上的恩宠和郑贵妃的势力,在洛阳为所欲为,坐拥洛阳几十年,富可敌国,但福王父子为富不仁,到处搜刮民脂民膏,他们父子这一身胖肉就是证明,别人都饿死了,他们却吃这么胖,因此李自成破洛阳之后,把他的巨额家产瓜分了,抓住了老福王,把他杀了,然后从后院弄来几头鹿,连老福王的肉在锅煮了,分给了手兵将给吃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福禄宴。

    林毅对这些史料都了解,崇祯皇上成了穷鬼。既然这个福王富得流油,绝对比皇上有钱,那么借这个机会何不敲他一竹杠虽然老子现在迫于无奈替你们卖命驱贼,但是至少你们得出保护费,老子总不能给你们白干活!

    想到这里,林毅让兵将在这里等着,立即返回帐中,命人取来笔墨纸砚,略加思索,刷刷点点,写了一封信。现在林毅也用学会了用毛笔写了,毕竟已经穿越过来几年了,入乡随俗,不用毛笔找不来硬笔,逼得他没事就练字,这几年下来,林毅已经练完了几缸水,现在他的小楷毛笔字写得已经相当可以了。

    这封信当然是写给杨嗣昌的,再怎么着林毅不能给福王直接要钱,虽然他是财神爷,虽然这个钱最后由他来出,但是林毅向兵部要钱天经地义,让杨嗣昌给福王要银子。

    至于林毅要钱的理由随便一找就是一大堆,什么山高路远,粮草接济不上来,两万多人马的粮草必须就是地筹集,另外老虎口一战,伤亡了不少将士,军中缺医少药,这些都需要钱,共折合白银一百万两。

    当看到林毅写出向杨嗣昌讨要一百万两白银这个数目的时候,哲哲没什么反应,小颖吐了吐舌头。

    “白银100万两林大哥,这么多钱,他要不给我们怎么办是不是少要点,能要来多少要多少”

    张华道:“这些贪官污吏,有的是钱,我看大人是要少了。他不给好办,我们就不替他卖命打仗,1万多人马的命都不要了,他一们连这钱都不愿意出,那就随便好了,让这些流贼攻下南阳,再去攻洛阳,那我们不管了。”

    “你小子这次可错了。”林毅看了张华一眼,吓的张华一哆嗦,林毅道:“现在的福王肯定吓坏了,两年前李自成在安徽凤阳凤折腾,焚皇陵,把他们朱家的祖坟都刨了,现在李自成离他的洛阳近在咫尺,这个老小子能不害怕吗我们这一仗只要打赢了,哪怕只取下了一座县城,福王忍痛割肉,也也会把银子给我们,因为觉得把银子给我们有安全感,银子花得值。如果相反,我们跟朱大典虎大卫等人一样,也吃了败仗,老福王肯定不会把银子给我们,他不舍得,更认为不值。再者说了,我们打了胜仗,杨嗣昌也好替我们说话,向福王要银子,他那个侄子崇祯皇上现在没银子,他这个当叔叔的有钱,他不出谁出”

    “大人说的太对了,我这真是猪脑子。”张华摸摸自己的脑袋,不好意思的笑了。

    信写好了以后,林毅又看了一遍,没有纰漏,缀上了十万火急几个字,然后在落款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然后用了印戳。将墨迹吹干之后,装在500里加急的信封内,在信皮上写上,阁部大人杨嗣昌亲啟字样。
1...7576777879...1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