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传完旨意之后,王承恩走了。

    收拾完了李自成,接下来当然应该收拾张献忠了,杨嗣昌就想让林毅入川作战。

    林毅提出要就地休整兵马,眼下也入冬了,四川的张献忠连吃败仗,郑崇俭和丁启睿率领的官军也占上风。天子龙颜大悦他,因此这位杨阁部不也不着急了,准许林毅就地休整兵马。

    从这一天开始,李自成的人马就住在南阳城外,开始整顿练兵,又收编了李自成的几百人马。林毅练他的大刀,各营人马开展大练兵。

    这不是林毅第一次练兵了,手下的将领轻车熟路,按照林毅的练兵套路,如火如荼的开展。

    这一练就是三个月,也就是1640年的整个冬季,到了1641年开春的时候,大明朝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说叫恶化。

    首先是张献忠开始逆转了。郑崇俭和丁启睿之所以能够打胜仗,主要依仗两个人,就是左良玉和贺人龙。但是这两个人的人品实在不怎么样,都是利欲熏心,无利不起早的人。

    同样是剿匪的功臣,他们看到林毅一路升官发财,而他们只得到崇祯的一个口头升赏承诺,此前杨嗣昌和郑崇俭答应给他们的什么平贼大将军的职衔也落空了。

    因此这两个人心怀不满,开始不好好干了。左良玉圆滑,贺人龙嚣张,他们的不满被张献忠的探子的发觉并告诉了张献忠。

    张献忠很会用兵,立即就感觉到属于他的春天来了。

    他跟李自成不愧是齐名的绝代枭雄,二人不但同岁,而且是同乡,战斗经历也大致相同,现在连用兵方法也大体相同了。

    李自成能想到的招数,张献忠自然也能想到,他立马就用李自成用过这一招来对付左良玉与贺人龙,那就是用金银贿赂使用反间计,这一招在南阳城外,李自成就对林毅用过。

    但是李自成失败了,张献忠却胜利了,因为左良玉和贺人龙毕竟不是林毅。

    结果左良玉与贺人龙,开始对郑崇俭阳奉阴违了,杨嗣昌的命令更是不听,这就相当于对抗朝廷。但他们也不是大张旗鼓的对抗,那就是造反了,而是按兵不动,怀私观望,找各种理由搪塞。

    这一下让张献忠反过手来了,首先是四川巡抚邵婕春兵败,累及忠贞侯秦良玉也吃了败仗,神弩将张令战死,官军一败涂地,被张献忠牵着鼻子在大山中跑。

    此时郑崇俭也有些粗心大意,认为这张献忠覆亡是个时间问题,没想到他又崛起了,一看赶紧调集兵力围追堵截,但是左良玉和贺人龙不给他卖力了。

    因此官军连吃败仗,张献忠节节胜利。一下子就打破了官军的封锁,到了1641年正月,这位八大王又杀出四川,跑到湖北折腾去了,而且得到了在湖广折腾的老回回革左五营的支援,后来马守应等人干脆投降了张献忠,几大股巨匪合在了一块,声势浩大,势如破竹,兵锋直指鄂中,连克当阳、襄阳、樊城、郧阳等湖北重镇,威胁到了随州。

    大明朝野再次震动,四川湖北一带的地方官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了京师。

    这时官外的辽东战场也传来了失利的消息,清军两路大军猛攻锦州,锦州城外的松山塔山和杏山,相继失陷。然后宁远城也收到了攻击,锦州被困,宁远告急。

    然后朝中的言官御史开始相互弹劾攻击,主要是东林党人,太监们也不甘寂寞,以提督东厂的大太监曹化淳为首,与东林党人,纵横捭阖,吵闹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但是就是没有干实事的。

    崇祯皇上气得把龙书案拍得啪啪山响,对高起潜和洪承畴,严旨切责,两个人也害怕了,纠集了八镇总兵,一共13万大军开到了宁锦一带,与皇太极决一死战,以解锦州和宁远之危。

    然后崇祯皇上又给杨嗣昌和郑崇俭、傅宗龙下了死命令,你们三个总督,挂着兵部尚书的衔,拿着朕的尚方宝剑,整天是干什么吃的全力剿贼,务必全歼。再有差错,提头来见!

    三个总督都害怕了,压力最大的就是杨嗣昌,因为剿贼方略是他一手定下的,这边刚把李自成按住,那边张献忠又起来




第250章 遭遇李定国
    郝摇旗到这里就打了一场大胜仗,只三千人马就把马守应的革左五营打了乱七八糟,革里眼贺一龙和乱世王蔺养成都被郝摇旗用大旗杆穿了蛤蟆,五营只剩下三营了,最后马守应带着剩下的残兵败将就跑。

    郝摇旗引着得胜之兵在后就追,不过马守应是著名的长腿将,要论跑郝摇旗肯定追不上他。

    别看他们都是贼,郝摇旗与马守应差得太远,论名望论带兵打仗,两个人都不是一个级别,如果论个人的勇武马守应远不是郝摇的对手,但是两军决战,不是靠个人单挑来定胜负的。

    这次之所以郝摇旗能取胜,完全是由于革左五营粗心大意了,他们上了郝摇旗的当,才让郝摇旗捡了个便宜。

    因为他们现在还不知道郝摇旗已经扒掉了贼皮,成了反过头来要剿灭他们的官军。因为他们与郝摇旗都是老熟人了,当年郝摇旗在高迎祥帐下听用,后来郝摇旗又跟着李自成干,他们还不止一次合作过。最出彩的合作就是在安徽那一战,取凤阳,焚皇陵,把崇祯皇帝的皇坟都刨了,杀了好多官军和贪官污吏。

    现在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朝廷的顽匪现在摇身一变成了顽匪的死对头等双方接触到一块时,已经晚了,论个人勇武、冲锋陷阵当然郝摇旗是强项,因此长岗一战,革左五营吃了大亏,五营伤了两营,现在只剩下三营了。

    不过郝摇旗想一战把马回回吃掉也绝对是痴心妄想,马回回可不是浪得虚名,这些年和官军周旋于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山东、湖广,打遍了大半个中国,在流贼之中,论名望他是比李自成和张献忠还早的老前辈,王自用、高迎祥、罗汝才等三十六家、七十二营,老回回榜上有名。到了后来,王自用和高迎祥覆灭之后,老回回又与张献忠和李自成合作,成为论实力仅次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巨匪。

    革左五营总共五个头领,其实他们是五家流贼合在一处称为革左五营,除了老回回马守应之外,还有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改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成,五家数马守应名望大,但这四家实力也不弱。

    这次响应张献忠和李自成举起造反之后,张献忠向西,李自成向北,他们则向南往湖广地区发展,人马一度达到了十多万,但是现在他们在湘赣地区呆不下去了,原因是一年前卢九德亲自督师,带着京营名将黄得功,联合湖南和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的军队围剿他们,别人不说,铁鞭大将黄得功无人能敌,再有卢九德这样的太监元帅运筹,革左五营吃不消了。

    卢九德虽然是个太监,但是此人不同于别的太监,别看蛋蛋没了,此人深谙兵甲,有统帅之才,崇祯九年到十一年间,崇祯皇帝让他督师,在凤阳、湖广一带抗贼,战功卓著,很多流贼都裁到他手了。

    后来崇祯上吊之后,他恸哭于殿上,然后带兵南下周旋于凤阳总督马士英和江北四镇之间,把小福王朱由崧扶上龙椅了,拉开了南明的帷幕,纵观这段历史,这位卢九德也绝对算得上明末的一位风云人物了。

    这样一个牛逼轰轰的太监又奉旨到了湖广一带围剿老回回他们,革左五营果然抵挡不住,连吃败仗,四面楚歌,没办法只好从湘赣又跑到了湖北,恰好张献忠二次出川,双方兵合一处,实力大增。

    老回回他们这次与张献忠再度合作,并且他们五个头领都承认了张献忠的领导地位,绝不是偶然的。

    因为论名望和地位老回回不次于张献忠,被官军打得走投无路时,张献忠还曾经在老回回手下干过,现在风水轮流转,张献忠与李自成一样,后生可畏或者叫后来者居上,实力明显超过了老回回他们,乱世的生存法则是,实力至上,不搞论资排辈。

    现在老回回又到张献忠手下混小弟了,这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现在得到了李自成兵败南阳的消息,被官军撵到了山里,后来蘑菇崖一战,全军覆没,他们认为这次李闯王估计在劫难逃了。

    这无异是流贼界的大地震,现在罗汝才也完蛋了,还有过天星、扫地虎、射塌天、闯塌天等等全都被官军剿灭,兔死狗烹,物伤其类。他们认识到形势越来越严峻,开始抱团取暖了。

    而且现在他们心目中有一个令人发怵的名字,那就是先后灭了过天星、射塌天、扫地虎、罗汝才、李自成等多股流贼的密云总兵林毅。能连接消灭这么多朝廷的悍匪,绝不是一时的侥幸得逞,看来这是个比卢像升、孙传庭、洪承畴、曹文诏、曹变蛟、左良玉、贺疯子等人都可怕的人物。

    在这种情况下,张献忠成了他们的主心骨。

    他们兵合一处之后,实力就更强了,连打胜仗,所到之处,官军闻风而遁,还有的不占而降。有了一二十万兵马,手下这么多能征惯战的大将,张献忠的腰杆一下子挺起来了,遇到官军不再跑了,开始与官军摆开正面战场决战了,接下来官军真不是对手了,打一仗败一仗,张献忠迅速占领了鄂中的大片地区。

    张献忠声势大震,更重要的是,他们拿下了襄阳之后,杀死了汪乔年,以襄阳为根据地,然后兵指随州,大有攻取武汉之势,打算沿长江向下游发展。

    张献忠之所把襄阳作为根据地,是因为襄阳是湖北重镇,历来兵家必争,现在这里是朝廷的兵马粮饷集散地之一,襄阳一战,张献忠不仅消灭了一个劲敌汪乔年。此人官拜右俭都御史,是朝廷新提任的陕西巡抚,也算是封疆大吏了,这次响应杨嗣昌的十面张网政策,配合郑崇俭剿贼,跟随挂兵部尚书衔的督师傅宗龙还有保定总督杨文岳南下剿贼,没想到死到湖北襄阳了。

    不过历史上他可不是这么死的,是稍晚一点死到了河南的襄城,城破被李自成所杀,现在由于林毅的穿越,也部分地改变了他的命运,不管是死于李自成之手,还是死于张献忠之手,反正此人都是城破死于流贼之手。

    张献忠拿下襄阳之后,军队还得到了很好的补给,然后兵锋东指,之所以要顺着长江往东,是因为他们知道,现在陕西、山西、四川、湖广、河南、山东都集结了朝廷了重兵,他们便选择了以长江为天堑,向中下游的江淮地区发展,当然是老回回的革左五营在前面开路。

    没想到刚到随州,革左五营在这里遇到了郝摇旗,还遭此惨败,贺一龙和蔺养成当场丧命。革左五营吃了大亏,不过马回回根本不在乎,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吃一回败仗不算什么,他收了贺一龙和蔺养成的残部,带着人马跑了,这次跑了还可以卷土重来。

    郝摇旗在后面紧追不舍,但是老回回很快就跑没影了,郝摇旗一边追一边找,正追着,前面来了一只队伍,风卷旗号离多远都能看清楚,旗号上面是个斗大的“张”字,郝摇旗还认为是张献忠来了,赶紧命人停住。

    因为虽然郝摇旗勇猛过人,但他也服人,这世上他服气的人屈指可数,张献忠就算是其中一个,不管论带兵打仗还是个人勇武,这位八大王都是令他伸大拇指的人物,跟李自成不相上下。因此,在林毅的主力未到之前,郝摇旗不敢轻敌。

    &n



第251章 一刀之功
    祖克勇性如烈火,是霹雳火一类的人物,没等林毅同意便摧马抡斧子直取李定国。

    李定国挂好弓箭,重新取下方天戟,大战祖克勇。祖克勇力大斧沉,呼呼生风,但李定国一杆长戟如龙腾天空,没出十个照面,祖克勇便招架不住。

    林毅看得不住点头,好一个勇武的李定国!

    这时张华、甘宝、姜兴元等人冲到了林毅近前,看到祖克勇不是贼将的对手,甘宝摧马而出,“看我的!”

    小个子甘宝晃铁扁担冲上去了,祖克勇也没回来,二打一。

    两个数合之后,战不下李定国。这时姜兴元拍马而出,抡大铁锹也加入了战团,三个人打一个。

    四匹马如走马灯一样,人如猛虎,马赛欢龙。四将各展其能杀在一处。李定国力敌三将,面无惧色,越战越勇。

    此时的郝摇旗也喘过气来了,已经忘记刚才吐血不适,他一看三将拿不下一个李定国,他们的大将军林毅今天也不急着出战了,而是在这里观战,他觉得自己的这口血不能白吐,想报一锏之仇,最好亲自下手,于是他从手下兵将手里夺了一杆长矛,二次出马杀向李定国,想尽快把李定国拿下。

    林毅想看看这个李定国究竟是何许人也,就不动声色地立马在这里看着。

    结果李定国力敌四员猛将不落下风,一杆大戟都使活了,不管大斧子、铁扁担、大铁锹,还有长矛枪,从何处来,他只管舞动自己的方天戟封住门户,上护其身,下护其马,点点白光如满天飞舞的银蛇,把袭击他的各种武器全都避挡开来,而戟法不乱。小伙子人长得也漂亮,怒马长戟,撑得周天寒彻。

    “果然名不虚传,李定国真英雄也!”林毅看到这里,把四将招唤回来。

    对李定国林毅更不陌生,这是晚明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穿越之前林毅在影视小说里不止一次见过此人,但是无论写小说的描写得再到位,编导们脑洞再开,演员们演技再高,摄影科技再发达,也不能还原此人的形象,对李定国以假乱真谁也做不到,只有亲眼目睹、置身其中的林毅看到了最为真实的一幕。

    历史上的李定国先是跟着张献忠率领农民军反抗明末的腐朽统治,明朝灭亡之后,他又加入了反清复明的阵营,跟南明的武装奇迹般的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鞑子的血腥统治和奴役,有兄弟倪于墙共御外侮的觉悟。

    此人一生轰烈,名望甚至一度超过了李自成和张献忠,长得又这么漂亮,武艺又如此高强,对这样一个牛人,林毅不得不佩服一下了。

    此时四员大将累得气喘吁吁,而李定国并没有他们的上气不接下气,只是脸上微微见汗。

    “大将军,再有几合,我们就把贼将斩于马下了,因何唤我们回来”甘宝等人不解。

    “尔等休息一下,本将军要拿此贼试刀,看看刘宗敏给本将军铸的刀究竟好不好使。”

    林毅说着,取下青刀偃月大刀,摧动黄膘马直取李定国。

    此时的李定国也不是单人独骑,他的人马陆陆续续都跟上来了,他们本来是跟着主将追杀郝摇旗的残兵败将,现在看见主将在这里摆开战场,便在李定国身后站脚助威,弓箭手压住阵脚,等着厮杀。

    郝摇旗的残兵败将,此时有命的也都跑到林毅这边了。双方就在这里重新摆开了战场。

    “你就是李定国”林毅冲到近前勒住战马,没有急着动手,用手中大刀一指喝问。

    “然。尔是何人”李定国立马横戟,反问林毅。

    “我乃林毅是也。”

    李定国心中其实已经猜到了,刚才那一箭,除了姓林的之外,恐怕没有人有如此武力,他早就注意到林毅了,此时确定之后不禁又仔细的打量了几眼。

    此时两个人近在咫尺,相互看得更清楚了。两个美男子,盔明甲亮,年龄也差不了几岁,往阵前一站,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再加上两边千军万马的陪衬,更显得英武不凡。

    李定国做梦没有想到,被人传得神乎其神、能够连灭数股朝廷大匪的林毅竟然是个跟他年纪相仿的漂亮小伙子。

    不过这个小伙子够威风,黄骠马,青龙偃月刀,仿佛有武圣之风度。

    “投降吧,本将军有好生之德不杀你,反而会让朝廷重用你,郝摇旗就是你的榜样。”林毅虽然知道这是废话,但忍不住还是劝了一句。

    李定国忠于张献忠,从小就认了干爹,这林毅是知道的。李定国可不是吕布,为了一己私利能够倒戈相向杀他的干爹,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想让李定国投降,恐怕大明不灭亡,张献忠不死,满清不入侵,都不可能,这林毅也知道。

    “想让我李定国投降,你也配!拿命来!”李定国催马摇戟分心便刺。

    在冷兵器之中,戟是一种特殊的武器,根据造型的不同,分单刃戟和方天戟。方天
1...8687888990...1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