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武会诸天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夜半痴语

    “那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屋子一日日的破旧下去既然屋子已经破旧,那么就如同贫道之前所说,纵然是修补,也不过是短暂的维持,终有一日这间屋子还会倒塌,到那个时候还是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那些因为房屋破旧,日夜承受风雨的人,恐怕也熬不到那个时候,而到了那个时候,就连重新建造新屋子的机会也没有了。”

    张角到底不是凡俗之辈,虽然苏白的问题还犀利,但是他却同样找出了苏白这个选择的弱点,提出了异议来。

    屋子内再次变得一片寂静,你回到不了我的问题,我也无法解释你的疑惑,谁也无法说服谁,陷入了僵局。

    苏白和张角两人虽然看似谈论的是一间破旧屋子修补还是推倒重新建造的问题,但是其实却是说的关乎于现在大汉帝国局势的问题。

    而现在大汉帝国的局势其实不正是如此吗

    现如今的大汉帝国其实就好像是身上中那间破旧的屋子,四周的异族正是那些凶禽猛兽,那些经传之家的士族和最底层的百姓就是屋子里所住的那些人。

    对于他们而言,那些经传之家的士族功勋之后,他们就是屋子里那群没有经受风雪的人,还占据着高位,坐拥天下,即便是大汉帝国已经腐朽,但是他们还是依旧不愿意大汉帝国倒下,还想要维护着自己的利益,占据着屋子,想着该如何修补,维持。

    对于最底层的百姓而言,他们在大汉帝国、在屋子里地位都不是很好,他们是最先感受到风雪降临的那一批人,当在大汉帝国生存都变成一个苦难的问题的时候,他们自然想到的是推倒这个帝国,建立一个新的可以遮风挡雨,吃饱穿暖的帝国。

    苏白的提议是先维持住这个屋子,这个大汉帝国,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修补,慢慢的改良,这样不会造成剧烈的变动,更不会因为大汉帝国的分裂,而引来异族的窥视。

    不过张角的看法就是不一样,他认为既然这个大汉帝国已经腐朽不堪,就应该将其推倒,建立一个全新的帝国来取而代之,那些经传之家的士族若是阻拦,就将他们一起的扫除掉,进行一场彻底、干脆的重建,哪怕有着凶禽猛兽的窥视。

    苏白针对他的观点提出的问题是,大汉帝国也是从强大兴盛走向衰落腐朽,也是一个从新屋子变成旧屋子,那些经传之家的士族也是由反对者变成了维护者,那么张角如何保证一个新的帝国,新屋子的反对者日后不会变成旧屋子的维护者呢

    面对着苏白提出的问题,张角无法做出回答,更无法做出保证,他也懂得人心,当利益不同的时候,人心也是会随着改变。

    不过即便如此,他纵然无法回答苏白的问题,他也提出了一个苏白无法回答,无法保证的问题,既然这些经传之家的士族已经把强大兴盛的大汉帝国变得腐朽衰落,又怎么能够保证他们可以改变现状,让大汉帝国变得更好呢

    这个问题苏白不但没办法回答,而且熟知后世历史的他更清楚,在另一个世界中,那些士族与官宦在平掉黄巾军之后,不但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双方的斗争更是日益增加,若非如此又怎么会给那位大汉忠良董仲颖的机会呢

    他也清楚,现如今坐在大汉帝国最高位置上的那个人是怎样的人,对方并非没有能力,可却是一个完全自私自利、枉顾天下的dufu,他是一个只图享受,哪管死后洪水滔天的昏君。

    至于张角所说的建立一个新的帝国,进行一场彻底的改变在苏白看来其实还是属于封建王朝的轮回更迭,不过是新的利益者取代原本的利益者罢了,到最后双方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

    而且来自后世苏白更清楚,那就是无论这个世界的武力等级高出原世界多少,但是只要是生产力没有质变的提升,无法解决温饱问题,封建王朝的轮回问题其实是很难解决。

    甚至,因为这个世界武力等级更高,这些顶级武者修炼所需要的资源更多,那么对于世界的掠夺就更加的严重,所要造成的影响就更大。

    其实就是如同苏白之前所双的一样,双方现在已经进行到了一个彻底对立的局面,现有的利益者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利益,未得利益者则是想要夺取属于自己的利益,根本没有办法和平相处。

    两人都没有在说话,也都心中清楚再说下去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就如同现如今大汉帝国的局势一般,谁都全部不了谁。

    “呵呵,看来这果然是一个难题,就连贫道也束手无策啊。”张角摇摇头一笑,站起身来:“多谢苏居士的美酒,夜色已深,贫道就不叨扰了。”

    见到对方提出告辞之一,苏白也没有挽留,站起身来,送对方走出门:“能和天师一番交谈,令苏某受益良多。”

    “苏居士言重了,贫道现在也没本事解开居士的疑惑,或许日后才有可能找到一个答案。”张角摇摇手,又从背后的袋子里掏出几卷经书:“贫道愚鲁痴笨未能精通,这本太平经中或许能够给居士些许线索。”

    苏白倒也没有一点要拒绝的意思,双手的接过来那本太平经书,拿在手中:“如此,苏某就却之不恭了,多谢天师赠书。”

    张角见到苏白没有拒绝他的赠书,脸上露出些许笑容:“贫道告辞,日后有缘相见。”

    “天师慢走,日后有缘相见。”




第一百四十章 太平经书
    “可惜,可惜,真是可惜。”张角离开之后,心中一连说了三个可惜。

    刚才虽然并未得到苏白太多的信息,但是仅仅凭借那一番的交谈,他就能够看出苏白见识非凡,胸中自由锦绣,再加上自己看不透对方的未来,他可以肯定对方绝对是大才之士。

    因此张角十分可惜,如此大才却不能为自己所用,而且看苏白谈吐不凡,心中猜测对方是否是士族之人,感叹士族人才辈出,自己囊中无人可用。

    双方虽然观点不同,但是却都并非是无理之辈,都有着各自的观点认知,认识到双方的各自问题和优势,所以张角对于苏白是十分的欣赏,因此才可惜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路。

    而他最后的赠书之举,也是想要做一个最后的尝试,或许对方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的太平教教义,亦或者有所偏颇,所以才赠经书,想要看看能不能为自己所用。

    而想到如今大汉帝国中像苏白这样的心想汉室之人不知道有多少,张角的心中就更升起了一股紧迫感来,更加明白自己之后将要面对多少的艰难,不过这样不但没有令张角有任何的退缩,心中的斗志更是坚定万分。

    且不说苏白的出现令张角原本的懈怠之心一敛而尽,苏白这边送张角离开之后,一人再次回到房间中,细细的回忆着刚才与张角见面的谈论。

    “这个世界,果然非同寻常。”

    其实在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苏白曾经对于该如何完成主神任务有过一番仔细的考量,他甚至在最开始的时候打算自己孤身一人直接找到张角进行一次斩首行动。

    毕竟在他自己世界历史记载中,黄巾军崩于一旦的原因就是张角的病死之后,原本浩浩荡荡的黄巾军突然群龙无首,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统领全局,最后才彻底的分崩离析,被官军剿灭。

    不过在待了三天左右,对于这个世界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之后,他就基本打消了这个念头,一个是信息的不发达,整个大汉帝国疆域广阔,想要凭借自己一人在人海茫茫中找到张角,并不是很容易。

    而且就是这个世界并非是原本的世界,这是一个超凡世界,武力等级远远高于隋唐世界,这位大贤良师并非是招摇撞骗之辈,而是真正的有着术法在身,可以撒豆成兵、呼风唤雨的。

    刚才与张角的会面,其实也真正的验证了这一点,刚才张角的表现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苏白的本能告诉他,冥冥之中有着一些危险的提示,直觉告诉他,如果真的出手,会有危险。

    而且不说其他的,单单对方手中所持的那根九节杖就不是普通的东西,苏白感受上面散发出来的波动气息,心中有所猜测,那就应该是主神空间中所说的那种法器的波动了罢。

    法器,修士的一种武器,和武将手中的兵器类似,不过不同于武将手中兵器的纯粹杀伐之器,法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各有不同。

    苏白没有太多的经验面对张角这种道人,对于他们的出手方式也都并不熟悉,所以他没有把握能够留下对方。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几天看到的大汉帝国底层百姓的真正状况,苏白才明白了那些记载的历史和真实的世界的差距,现如今的大汉帝国底层的问题十分严峻,他绝非是简简单单杀死一个张角可以做到的。即便是如今没有张角,也绝对会跳出来一个王角、李角的,没有黄巾军也会有黑巾军、黑巾军的。

    现如今的大汉帝国底层百姓的生存已经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近几年的徭役兵役增加,粮食收成减少,所以吃饱饭已经是一个大难题,或许真的需要一场大型的战争,利用战争来减少人口,以此缓轻人口压力。

    一时间,苏白整个脑海中开始有些胡思乱想,觉得面对这种大的难题,仅仅凭借自己一人,根本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在这种历史大洪流之中,个人的力量已经渺小到极致,很难有太大的作用。

    苏白摇摇头,抛开脑海中的杂念,眼下没有丝毫睡意,于是就借着微弱的灯火,将摆放在桌子上,刚才张角所赠的那本太平经书翻开。

    《太平经》是以神秘人所赠予张角,是他安身立命之本,创立太平道的真正根基,所以赠送给苏白的这本太平经书自然不是原本,是属于精简过的副本,虽然和原本有许多的差异,但是比普通信众手中的经书要好的多,在太平道内也只有中层信众才可以获得。

    太平经的大名苏白也是闻名已久,要知道真正的太平经书即便是主神空间内也并未收录道到,他还记得自己曾经在查找功法的时候看到过一眼,太平经书总共分上中下三卷,主神那里只收录了上中两卷,并未有下卷的踪迹,但是即便如此,这两卷经书的价格也达到了五十万贡献点之多。

    再苏白看来,张角亲自赠予的太平经书,即便是不是全本,有所删减,那也应该有不少内容可以对自己有用,再不济拿回去给主神回收,应该换一些贡献点吧。

    许久之后,苏白合上手中的太平经书,回味着其中的内容。

    这本太平经书果然如苏白之前想的那般,对于修炼之法提及并不多,只是除了有一些十分粗浅的练气之法和制符之术,就是一本太平道的教义宣传手册,至于说传说中的撒豆成兵、呼风唤雨、奇门遁甲之术根本没有提起。

    苏白一心武道,他也知道自己本来天赋就不是决定,自然不会在武道未成的时候去分散精力,所以对于那个制符之法只是粗略的看了几眼就放在一边。

    不过虽然如此,但是苏白却并不是很失望,他虽然对那些教义不感兴趣,对于制符之术也没什么天赋,但是那些粗浅的练气之术和技击之法对他也是略有启发。



第一百四十一章 曹操的梦想
    中平元年,这是如今大汉帝国皇帝刘宏的第四个年号,西园中卖官鬻爵钱财如流水,党锢依然存在,士族与宦官的争斗更加激烈,双方已经到了水火不容,非生即死的地步。

    正月十五之后,还在洛阳当官的曹孟德早早的起身下床,他来到书房中又准备上书谏议,不过枯坐许久,他都迟迟没有落笔,半晌之后,其人一声长叹,站起身来,大步来到窗前,倚窗而视。

    曹家世代官宦,曹操之父曹嵩为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侍奉过四任皇帝,颇有名望,不过却也因为如此,曹家在如今的大汉帝国中定位有些模糊,他们站在士族的一方,却因为曹腾的原因,有些受人诟病。

    曹操年少是机智警敏,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专学业,时人皆以为纨绔之辈,平庸之才,唯有桥玄桥公祖对其格外欣赏,认为他是不世之才,曹操与桥玄引为知己,以子侄之礼待之。

    熹平三年,曹孟德举孝廉为官,入洛阳为北部尉,初任为官的曹孟德有心做出一番事业,申明禁令、严肃法纪,皇帝身边的大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因违令被曹孟德下令以五色棒处死,以此树立法纪禁令,获得称赞,却也因此被权贵所嫉,明升暗降调任顿丘令。

    光和元年,又因堂妹夫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免去官职,无事可做,因此回到老家谯县就居。

    光和三年又被曹孟德又被征召,入洛阳为议郎,之后其人见朝堂士族与宦官之争党同伐异,多次上书进谏,言辞恳切,却始终得不到皇帝采纳,心中难免失落之极。

    前日,曹孟德与早已经辞官在家休养的桥公会与桥公家中,两人又难免谈起朝堂政事,言及于此,平日里显得斗志昂扬的曹孟德却在亦师亦友的桥公面前露出了些许颓废之色。

    其人回首展望,自熹平三年举孝廉入洛为官以来,至今已近十年,曾经刚刚加冠,意气奋发想要为大汉帝国尽忠职守,做出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如今已经而立之年,却还依旧一事无成,每日虚耗光阴,志气消沉。

    起起落落近十年,对于现如今大汉帝国的腐朽内在曹孟德看的清清楚楚,可是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曹操年少,刚刚开始读书时候,听到夫子说起汉人、汉族、大汉帝国时候那不由自主的骄傲神色之时,曹孟德便知道自己生在了一个多么伟大的帝国。当听闻卫青、霍去病的伟大功绩之时,曹孟德更是心神驰往,恨不得自己化身为他们帐下一小卒,鞍前马后,为大汉帝国扫平敌寇。

    当时大汉帝国的西北地区,常年羌乱横生,北地羌族时常作乱袭扰帝国的边境,朝廷为此花费了大量的钱财人力,却始终不能根除痼疾。

    那个时候的曹孟德就在心中暗暗发誓,将来的自己一定要成为大汉帝国的征西将军,率领着帝国的勇士,平定西北,扫平异族,将他们的首领押解到洛阳来,像伟大的大汉帝国陛下献俘。

    那时候,他就可以像年少时候夫子口中所说的卫青、霍去病那般汉人的大英雄一样,沐浴在巨大的荣光之下,享受帝国臣民的赞美和追捧。

    因此刚刚加冠,举孝廉入洛为北部尉的曹操以极高的标准要求着自己,刚正不阿,执法严厉。他热爱这个大汉帝国,以身为这个帝国的人为骄傲,他想要守护这一切,让这里的臣民安居乐业。他希望自己可以化身利剑,消灭一切对帝国有危险的事务,为此他愿意舍弃一切。{s:谨以此致敬仁无爱的《英雄记》,那个梦想成为汉征西将军的曹孟德。}

    看起来似乎很不错,一切都如同他所设想的一般向前。

    可惜,很快现实就狠狠的给了他一棍子,让他晕头转向。

    曹操升官了,从北部校尉变成了顿丘令,他之前所努力做得一切都成了泡影,当他调离之后,那里有恢复到了原样,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他不解,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大汉帝国,为什么总有一些人不愿意帝国发展的更好呢

    那些权贵为什么只顾得自己的利益,却不懂得帝国的利益呢他们难道不知道他们之所以为权贵,是因为大汉帝国给了他们一切,如果没有了大汉帝国,也就没有了他们。

    不过此时的曹孟德虽然有些不忿,有些生气,有些不解,但是他依然坚持,依然相信,依然没有气馁,他相信无论在哪里,他都可以做的更好。

    顿丘令任上因为功绩出色,曹孟德很快就被调回了洛阳,但是还没来得及做出一番事业的他,又因为自己堂妹夫宋奇被宦官诛杀的事情牵连,丢了官职。

    被征召复辟为官,眼见朝堂正直官员被诬陷,致使奸邪之徒满朝,忠良之臣无用武之地,曹孟德都不记得自己上书进谏了多少次,可是从未得到皇帝的采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兴盛的大汉帝国一天天的腐朽下去,这令他十分的难受,甚至有些意志消沉。

    十年磨砺,曹孟德都不知道自己心中原本意气风发的雄心壮志还剩下了几分,是否还能够坚持下去,是否能不被困局打到。

    这几年西北羌族叛乱不停,徭役兵役愈发增重,再加上连续几年的天灾,致使粮食的收成很不好。
1...4344454647...1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