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当然装甲的量身订做同样很重要,人这种生物的整体特征虽然十分相似,可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区别就多了,大到身高体重,小到手指长短,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本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一概而论。

    你才知道啊!瞿姜瞪了叶涵一眼,回身从同事手里接过一个装满墨绿色小零件的盒子,薛师傅,拜托了。

    应该的。薛师傅接过盒子,冲叶涵招招手,这边走!

    叶涵被薛师傅安置到一旁的椅子上,右手放到薛师傅的工作台上,薛师傅戴上眼镜,打开光度极强的照明灯,从盒子里挑出一枚不比指甲大到哪儿去的金属片,小心翼翼地卡在叶涵的手背上。

    叶涵不敢打扰薛师傅的工作,抬头小声问道:老瞿,这玩意这么薄,防弹么?

    那块金属片最厚的地方也就三毫米左右,薄的地方还不到一毫米厚,就算钛合金的机械强度再高,也不可能凭这么薄的金属片挡住子弹吧?

    放心!瞿姜递给叶涵一个充满信心的眼神,液压装置和微型电机也是钛合金,挡住子弹不是问题,不过真挨一发子弹肯定变形,所以这玩意也就防一防弹片,刀枪不入你注甭指望了。

    不是吧,那还不如换只新材料防弹手套呢!叶涵不满地叫嚷。

    扯淡!瞿姜斥道,手甲上的液压装置不是好看的,有这些设备支持,不管你的手摆出什么动作,液压装置都能帮你有效固定姿势

    你能换个通俗点的说法么?叶涵一脸懵懂。

    附近几个忙碌的女研究员噗哧笑了出来,瞿姜脸色一黑:手套是软的,手甲是硬的,戴手甲能举起半吨重的东西,戴手套,你胳膊不想要了是不是?

    叶涵恍然大悟:你这么说我不就明白了么,跟我这种下里巴人打交道,您就别唱啥阳春白雪了。

    这下连薛师傅都为之莞尔,手里的零件一抖掉到工作台上。

    行了,把嘴闭上吧你,别打扰薛师傅工作。瞿姜赶紧给自己找个台阶。

    薛师傅看了瞿姜一眼没说话,拾起掉落的甲片,干脆利落地扣在手背上。

    没人理会叶涵,他只能把注意力放到薛师傅的工作上。

    薛师傅不愧是高级技工,安装的动作迅速而准确,不过一小会儿的工夫,裸露着内脏的机械手已经被各种形状的甲片拼接覆盖。

    将最大一块甲片卡在手背上,薛师傅拿起油壶,依次点过手甲的各个关节,摘下眼镜长出一口气:好了,试试吧。

    银白色的机械手,此时已经变成一只手背特别厚重的墨绿色机械手,叶涵抬起手来,发现机械手少说增重一倍有余,试着握紧拳头,手上注像戴了一只棉手套,手指间挡着甲片无法并拢,感觉类似手心攥满泥巴或是面团。

    手掌伸展几次,手指开合几遍,仔细体会手指间的触感,叶涵咧咧嘴道:有点涩,灵敏度再调高一点吧。

    不用。瞿姜摇头否决,手甲刚组装好,必须磨合一阵子。

    叶涵愕然:这个也需要磨合?不是打印出来的么?应该严丝合缝才对吧?手指关节上的护套与指套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缝隙,手指的每一次屈伸,都能感觉到甲片之间的精确贴合。

    严丝合缝当然没问题。瞿姜说,我敢跟你保证,你现在把手甲脱下来放进水里,一滴水都漏不进去,但是再精密也免不了误差,不光甲片需要磨合,人和装甲之间也需要时间磨合,懂?

    你直接说让我熟悉装备不就得了!叶涵换了个理解方式。

    这么说也行。瞿姜推了推眼镜,按说这种高精度加工的零件,必须在无尘环境下组装,但是考虑到动力装甲必须在环境恶劣的战场上使用,是不是在无尘环境组装也就无所谓了。

    叶涵呵呵一笑:是不是还得搞可靠性实验,扬尘浸水跌落什么的?

    早就做完了,只要做好防水密封,就算在水下也能正常使用。瞿姜说。

    还得密封?叶涵晃了晃胳膊,不是不进水么?

    瞿姜解释道:装甲是不进水,但是电池包和装甲的结合部是活动件,必须做防水处理,才能保证不进水,这也是装甲不能带备用电池的原因之一。

    呃,还有别的原因?

    有,你刚才也试过了,一旦电量用光,装甲一动也不能动,所以动力装甲不能给自己换电池,如果是集体出动,倒是可以考虑专门安排一个人带备用电池。

    但是,以传统战术使用动力装甲,等于浪费动力装甲的性能,根据目前的测试数据,每一台动力装甲的战斗力,都相当于一个步兵班,两到三个人的动力装甲战斗组最适合战场,就算专门有人带备用电池,也照顾不到那么多人。

    还有,目前动力装甲还是个新生事物,这东西短时间内不可能用在正面战场,只能在特种作战中发挥作用,虽然我不懂特种作战,但是据我所知,特种作战的特点是精确迅速突然还有速战速决,一场有动力装甲参与的特种行动,没道理二十分钟还不结束,你说呢?




303 男人不怂
    叶涵苦笑:全让你说完了,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短促的突袭14作战只是特种作战的一个种类,还有许多任务不是区区二十分钟能够解决,不过瞿姜敢这样说,肯定是经过一番了解,就算瞿姜不懂,高明那个家伙肯定不是外行。

    换句话说,动力装甲今后执行的任务基本上都是短促的定点打击,潜伏奔袭敌后侦察之类比较耗时的任务不会交给雷霆执行。

    这倒是个不错的好消息。

    有什么意见你可以提出来,只要对动力装甲的改进有作用,我们一定会虚心听取。瞿姜说。

    这时一位工作人员用托盘将左手的衬甲送了过来,瞿姜直接把衬甲递给薛师傅:直接装外甲吧,传感器反馈速度先按右手数据来,等装甲组装好之后再做全身微调。

    薛师傅接过机械手点点头,低头组装左手。

    叶涵伸出左手:不用试一试?万一不合适怎么办?

    放心,都是按扫描数据打印出来的,保证半点岔子都没有。瞿姜信心十足地说,行了,测试结束,你可以回去了。

    这就完了?叶涵惊奇地问。

    这么短的时间,能把手甲打印完已经不错了,其它部件等明天。瞿姜说,回去等着吧。

    于是意犹未尽的叶涵再次被瞿姜赶出实验舱,落寞地一个人返回宿舍,倒在床上就睡,听到电铃声响也没在意,直到喇叭里传出安排工作的声音,才迷迷糊糊地爬起来。

    最近一直呆在战场上,叶涵的生物钟早就乱了套,根本想不起来上次一听到起床哨是什么时候。

    揉揉眼睛还没站起来,就听到一个声音说道:快点,集合了!

    叶涵立时清醒过来,愣愣地看着眼前飞快穿衣服的人:哪儿集合?

    岸上!那人飞步跑出宿舍,叶涵虽然还不怎么清醒,长期严格训练养成的习惯,却让他急忙跟了上去,奔跑的途中还不忘问道,什么情况,怎么没人通知我?

    怎么没有?昨晚高大队亲自来通知,可惜你不在。那人说。

    叶涵心中暗叫不妙,就姓高的那种德行,不会小题大做,拿这事当反而教材吧?

    很有可能喔!

    叶涵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做好应对任何突发情况的准备!

    跨出宿舍,他才发现左右几间宿舍里冲出几个人,正是昨天晚餐时那些冷淡的队友。叶涵马上跟在其他人身后冲出船舱,一路冲至船尾的直升机甲板。

    高明早就背着手等在甲板上,七八个人飞快地冲过去列队站好,高明看了腕上的军表一眼,淡淡地道:取装备,全副武装,先跑十公里热热身。

    叶涵不由地心头打鼓,十公里越野?姓高的这是故意挖坑吧?

    对普通人来说,甭说十公里,就算五公里也够要命的,可对职业军人来说,跑个五公里越野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十公里也不算什么,对精挑细选的精锐军人来说,全副武装的十公里越野是家常便饭。

    可叶涵当初是精锐的特种兵,不代表他离开部队两年之后还有当初的身体素质,虽然他一直都有晨跑的习惯,可是晨跑锻炼只是点到为止,谁会和在部队时一样,往死了捶炼身体?

    要知道,身体素质再好,也顶不住长时间的懈怠,而且叶涵重返军队的时间并不长,这段时间又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没进行过任何恢复性训练,姓高的二话不说直接上十公里武装越野,简直就是强人所难!

    有心后悔,昨天又把话说得太满,军队里有句话说得好,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身为一个大老爷们,打落牙齿和血吞,说什么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犯怂。

    队伍在高明的带领下进入船舱,枪炮长早就在枪库那儿等着,八个人每人领取一身装备配套的弹药之后,列队离开不周山号。

    忐忑不安地跟随队伍下了船,叶涵不断在心底鼓励自己不要紧张。

    高明一声令下,迈开大步带头跑在队伍最前面,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队伍的速度从一开始就很快,而且越跑越快。大概跑完三公里之后,才渐渐趋于平缓。

    叶涵刚跑出几百米呼吸就有些跟不上节奏,身上的负重就像一座大山似的压在肩上,让他恨不得把所有的装备统统扔掉!

    他咬着牙坚持跟在前面的战友身后,不断地调整呼吸,尽可能迈开步伐,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慢慢渡过困难期,急促的呼吸了心跳渐渐缓解。

    到了这个程度,叶涵总算找回一点信心,却不敢掉以轻心,始终紧紧跟在前面的战友身后,只要拉开一点距离,就马上加速跟上。

    三公里后,队伍不再忽快忽慢,而是保持一个速度,叶涵越跑越轻松,连身上的负重都好像轻了一些。

    四十多分钟后,十公里武装越野结束,八个人变跑为走,在深秋的码头上缓步而行,慢慢走向不周山号。

    叶涵暗暗观察,发现其他人的状态都比他强得多,离开部队两年,他的身体素质下滑了许多,不过他相信,只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恢复性训练,肯定能恢复如初。

    问题是高明会给他恢复的时间吗?

    带着满肚子的忐忑不安,一行人返回不周山号,交还装备之后简单洗漱一番,就到了吃早饭的时间。

    巨大的体力消耗令叶涵胃口大开,狼吞虎咽地一通猛吃,一边吃一边琢磨高明还会拿出什么训练来折腾自己。

    昨天一时冲动说话时太硬气,如今就要为昨天的冲动付出代价。

    不想饭刚吃完,瞿姜又一个通知把他招进了实验舱,叶涵不禁暗自庆幸一番,迫不及待地钻进实验舱。

    一见叶涵,瞿姜就笑了起来:就等你了。

    等我什么?叶涵不解地问。

    看这边!瞿姜向实验舱深处一指,那里的架子上,已经摆好了各种规格的动力装甲零件。



304 适应训练
    叶涵一看,不禁两眼放光,急切地催促道:怎么还不组装?

    14当然是等你。瞿姜说,没多余的时间让你了解动力装甲,所以,让你参与动力装甲的组装,多了解一点内部结构。

    叶涵点头:了解。

    瞿姜回身道:薛师傅,开始吧!

    薛师傅答应一声,搬出个焊满金属架的缠满各种导线的椅子,从零件里挑出腹部的内衬卡在架子上,又从另一边的架子上摘下表面满是电子元件的衬层,仔细固定到腹部衬甲外,

    接下来是胸甲,背甲,躯干部分组装完毕后,才轮到腿脚四肢。

    每个部位都分为衬甲和设备夹层两部分,连头部都不例外,等全身各部位的衬甲和夹层全部安装完毕后,终于可以看出动力装甲的雏形,不过为了保证关节的活动,装甲上的所有关节都是平滑过渡的v形缺口,关节的另一侧则是或多或少的小型液压装置。

    叶涵奇怪地问:关节上怎么放那么多液压杆?

    多么?瞿姜反问。

    装一个大点的不行吗?叶涵虚心请教。

    当然不行!瞿姜说,并排多装几个功率小的可以降低厚度,就这臂甲都变形得厉害,装一根大功率的,臂甲得变成什么形状?

    喔!叶涵了然地点点头。

    再说了,多装几个,万一坏了一个两个,装甲不至于动不了,要是只装一个还打坏了,哼哼。瞿姜继续撇嘴,有你好看的。

    懂了。叶涵点点头。

    薛师傅将内甲组合完毕之后,打开座椅背后的开关,合在一起的装甲内层陡然分离,躯干部分自两侧肋下分开,腿甲自双腿内侧开打,臂甲在双臂内侧张开。

    重新将内甲合拢,薛师傅功成身退,换了两个搞电子的上来,在内甲上布线焊接,将所有电子板夹层全部检查一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冲瞿姜点了点头。

    瞿姜亲手打开内甲,怂恿道:叶涵,上来试试!

    喔,好!叶涵答应一声走向装甲。

    瞿姜一把拉住叶涵:干嘛,你想穿这一身坐里边?

    叶涵登时愕然:还得脱衣服?

    瞿姜翻了个白眼,指指一旁的更衣室:有专门的连体服,自己换去。

    不早说!叶涵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一头扎进更衣室。

    更衣室的墙上挂着一件墨绿色连体服,叶涵摘到手里看了一眼,连体服的手感好得不得了,却认不出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更让他惊讶的是,连体服八成也是用3d打印机做出来的,全身上下浑然一体,即没有钮扣也没有拉链,这可要了亲命了。

    没别的,不知道怎么穿!

    他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遇到手里拿着衣服,却不知道该怎么穿的窘境。

    有心问瞿姜,又觉得不甘心,把连体服拿在手上仔细看了又看,除了脖子部分有个窟窿之外,全身上下连个多余的线头都找不到,天衣无缝不过如此。

    唯一的破绽就是那个窟窿!

    叶涵试着扯了扯,衣料的弹性好得不得了,碗大的窟窿使劲一扯,扯开半米多宽。

    三下五除二脱光全身的衣服,叶涵撑开连体服套在身上,不知名的材料不松不紧,恰到好处地贴合全身。

    伸伸胳膊蹬蹬腿,他就从来没穿过这么舒服的衣服!

    把兜帽扣在头上,叶涵走出更衣室,看到瞿姜的脸上写满了毫不掩饰的失望,他忍不住扯扯嘴角:没让你看成笑话,失望了是不是?
1...127128129130131...8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