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开玩笑,被十千伏的高压电蹂躏三十多秒,巨田鳖几乎成了烤田鳖,怎么可能没死透?
叶涵见状心头大定:上,把它拖出去!
几个人马上把枪背后,凑到巨田鳖身边,各自寻了合手的位置,你一条腿我一只脚攥在手里。
叶涵扯直了虫腿,用力拉扯的同时大吼一声:拉呀——
他的动作像个拉纤的纤夫,将虫腿扛在肩上往外扯,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力气还没使全,手里的虫腿突然一轻,整个人不受控制的向前扑倒。
事发突然,叶涵根本来不及反应,重重地摔倒在地,直到趴在地上,都没搞清楚究竟为什么摔倒。
翻身回头一看,叶涵愕然发现虫腿已经被他从田鳖身上扯了下来。
不仅是他,肖源和池巍也一人拿着一条虫腿发呆。
肖源突然回过神来,愤愤地扔掉虫腿:这也太不结实了吧?
叶涵仔细看了看虫腿的断口叹道:都熟了
那怎么办?剩下那几条腿,肯定也是一拽就掉。
再试试,不行就拆了它!叶涵恼火地说。
池巍下意识地摸了摸军刀:这么大怎么拆?
让电厂想办法,有电锯什么的最好,不行就跟高强要手榴弹,直接炸碎了拉倒。叶涵说罢站了起来,来,再试试。
再试的结果也没什么区别,田鳖剩下的三条腿也彻底和身体告别。
这时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引擎声,没多一会儿,装甲车便开进变电站。
了解叶涵等人遇到的麻烦之后,高强立刻自告奋勇,联系电站寻找合适的设备,不过还没等高强找到人,安东利就在无线电中说道:队长,用装甲车能不能把虫子推出去?
叶涵犹豫片刻道:可以试试。
安东利启动装甲车,小心地调整位置,慢慢靠近巨虫,直到车头顶在巨虫身上。
巨虫挡住了安东利的视线,他不得不在叶涵等人的指挥下缓速前进,四百多匹马力的引擎赋予装甲车强劲的澎湃动力,推着田鳖缓缓离开变压器。
成功了!
叶涵振奋地挥了挥胳膊,指挥装甲车一点点往外蹭,直到把巨田鳖顶出变电站,顶进河水中。
这时动装院也来了消息,也不知道瞿姜运用了什么关系,居然找到了一位电力方面的工程师!
叶涵马上带人打开库房,找到了型号合适的备用设备,三个动装兵一齐动手,轻而易举地将架子上的变压器换了下来,又在工程师的远程指导下安装到位。
一切准备就绪,高强用对讲机通知电厂合闸,十数秒后,沈浩兴奋地宣布,髓河是恢复电力供应!
尽管现场只有几个人,但大家仍然忘情地欢呼起来,叶涵仰望星空,长长地舒了口气。
就在这个时候,天穹上最亮的那颗星突然一闪,爆出一团明亮的闪光。
叶涵瞳孔一缩:木星怎么了?
393 天文灾难
北都,国家天文台。
叶涵只是偶尔仰望星空,天文台诸多设备却是不分昼夜地注视着天外的宇宙,星空中那一道耀眼的闪光立即引起了观察设备的强烈反应,天文台值班的工作人员马上被警报声惊动,发现闪光来自木星,值班员不由地一惊,迅速调整观察设备,并第一时间通报上级和其他天文观察机构。
消息第一时间传遍全国各大天文台,诸多设备同时瞄准木星。
不只是国内的天文界,国外各大天文台同样发现了木星的异常,甚至连地球另一边正处于白昼的天文台,也通过网络获得了木星的实时图像。
位于外太空的哈勃望远镜,巡天光学舱也在第一时间调整姿态,将镜头对准木星。
1994年,梅克—列维9号彗星在回归途中经过木星附近,距离木星中心只有十一万公里,对半径七万公里的木星来说,这个距离太近了,木星毫不犹豫地将彗星撕碎,二十多块碎片好像一列火车,在一百三十个小时中不断撞击木星,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引爆二十亿颗原子弹,或者四十万亿吨tnt爆炸!
那是人类首次观测到太阳系内与行星有关的天体撞击事件,木星再次爆发闪光,诸多天文学家立刻想到了彗木撞击事件,全球天文学界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入动员状态,无数天文学家集体爆走。
然而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木星附近时,诸多天文学家才惊悚地发现,根本不是什么彗星再次靠近木星,靠近木星的是木卫零!
木星本没有零号卫星,但是数年前,木星强大的引力成功捕捉到一颗直径接近四千公里的流浪行星,这颗流浪行星准确切入木星的环绕轨道,成为木星的新卫星。
这颗流浪行星的体积超过木卫一和木卫二,在木卫家族中仅次于木卫三和木卫四,因此在为这颗新卫星命名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声音认为,应该按数字顺序,将这颗卫星命名为木卫六十八。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应该给予这颗卫星应有的待遇,以零命名。
最终后一种声音占据上风,以三票之差险胜,于是这颗来历不明的流浪行星,成为了木卫零。
近些年关于木卫零的研究一直不曾停止,发表的论文不下面篇,天文学界对木卫零的轨道了如指掌——木卫零的轨道数年来始终稳定如一,怎么会突然靠近木星?
难道木卫零遭到了大型天体的撞击?难道不久前的闪光是天体撞击木卫零而产生?
不管究竟是什么原因,木卫零正在靠近木星本体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按木卫零目前的运动方向,用不了多久,这颗直径比月亮还要大一些的巨大的卫星,将会进入洛希极限,界时卫星将被木星强悍的引力彻底撕碎,将有数不清的碎片撞击木星,对木卫系统及木星本造成的后果难以预测,甚至有可能影响整个太阳系!
所有人的呼吸都凝固了,全世界的天文学家竭尽全力,以超级计算机计算撞击的结果。
木卫零的轨道变化极其明显,次日凌晨,木卫零的引力已经可以扰乱木星环中的尘埃,木卫零成功捕获木星环外侧的部分尘埃,并将这部分尘埃吸附到自身表面。
形势严峻,撞击已成定局,根据现有轨道数据的计算结果,距离撞击还有四天!
消息传出,各国一片哗然,就连民众的目光,都暂时自虫灾上挪开,转向遥远虚空中的红色巨行星。
撞击还没发生,各种预测撞击结果的消息便充斥各大媒体版面,诸多专家名嘴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的积极乐观,认为撞击不会影响地球;也有的消极悲观,认为撞击将导致太阳系环境大变,甚至有可能灭绝地球生命。
时光在纷乱的喧嚣中缓缓流逝,越来越靠近木星的木卫零,让所有人的心都揪到嗓子眼儿,每一家电视台的新闻,都反复播放两星靠近的画面。
各国政府高度关注撞击事件,却罕见地一致保持沉默。
几天后,木卫零即将进入洛希极限,令全世界窒息的撞击即将发生!
就在这个时候,木卫零表面的冰盖突然大范围剥落,巨大的碎片好像安装了火箭发动机,纷纷脱离木卫零,向木星的方向飞去。
碎片的数量之多超乎想象,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直径接近四千公里的木卫零,表面居然剥落整整一层,直径缩减三百余公里,飞向木星的碎片形成一条长达十数万公里的碎片长龙!
抛却巨量质量的木卫零,似乎是瘦身成功,原本必然进入洛希极限的木卫零,运行轨道居然发生了外移,擦过洛希极限的边缘,成功逃离险境。
所有目睹这一幕的天文学家不约而同地惊呼:这不科学!
没错,这不科学,但观测设备不会撒谎,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现实。
天文学界疯狂了,物理学界疯狂了,他们以各种方式证明,在现有的物理体系下,绝对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异变!
媒体一片哗然,民众目瞪口呆,政府继续沉默。
政府并不是不知道撞击事件,只不过各国政府的主要任务,都是怎么应付虫灾,对于远在几个天文单位之外的撞击,即没有关心的必要,也没有关心的空暇。
毕竟连天文学界的权威专家,都说不清撞击的具体后果,现在关心太早了一些,也不可能因为天文学界的种种猜测,安排高强度的避难准备。
就在地球为了木星而操碎了心的时候,第一块来自木卫零的碎片坠入木星,瞬间爆出强烈的闪光,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三亿颗小男孩原子弹,爆炸威力波及范围有三点三个地球那样大,并在木星表面留下了明显的黑色伤痕。
由于撞击发生在木星朝向地球这一面,各地天文台的观测设备忠实地记录了这一过程,随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直至木星被落雨般的碎片撞得千疮百孔。
394 证据
木卫零剥离地层形成的碎片数量众多,体积差异巨大,前期剥离的碎块速度快,后期脱离的碎片速度相对较慢。
木卫零并不是以撞车的姿态冲向木星,而是不明原因致使公转轨道高度降低,卫星表面剥离的碎片,依旧伴随木卫零,沿着原有的轨道前进,只是与木卫零慢慢拉远距离,渐渐靠近巨大的木星。
数以万计的碎片靠近木星环,有的直接被木星引力撕碎,变成木星环的一部分,也有的毫发无损,直接切入木星环,随着木星环一道公转的同时,渐渐向木星靠近。
其中的大型碎块不下数百,这些碎块长宽最小都有几十公里,碎片穿越木星环的过程中,以自身微弱的引力将沿途的星环尘埃吸附在碎片之上,硬是在木星环里犁出上百道宽度不等的窄缝,把好好的木星环变成了旋涡形。
然而天文学家的目光却集体忽略撞击事件,集中到重返原有公转轨道的木卫零身上!
无论怎么看,木卫零都没有脱离木星引力的可能,可它偏偏就这么干了,而且经过计算,以木卫零目前的方向和速度,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归原有轨道,即不远离分毫,也不靠近点滴,就像之前发生的一切都不是真的。
可数量众多的碎片仍在飞向木星,木卫零斑驳的表面历历在目,这些总不会是假的吧?
地球上的天文学家目瞪口呆,继而一片哗然,这颗卫星怎么能不按常理出牌?它突然靠近木星,又重新回归公转轨道的原因又是什么?
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密度疏松论,认为木卫零的表面物质质地疏松,地表剥离时,木卫零实际上已经进入洛希极限,因此卫星表面在木星引力的作用下剥离。
由于损失了巨大的质量,壮士断腕的木卫零得以重新拉远距离,避免了坠入木星的下场。
这个理论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可是稍微懂点宇宙常识人就知道,木卫零的轨道不可能毫无缘由地升高,只会在洛希极限的边缘绕木星公转。
而且大型碎片在木星环中吸引星环尘埃,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碎片的质量,经过缜密计算得出结论,木耳零不仅不疏松,反而十分紧密。
那么,木卫零回归原有轨道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侦探小说里常说一句话:排除所有不可能之后,剩下的答案即使再不可思议,那也是事实真相。
木卫零发生的情况,在自然状态下根本不可能发生,排除所有外来因素的影响之后,唯一的答案就是变轨动力来自于本卫零本身!
木卫零的出现原本就十分突兀,众多天文学家不约而同地意识到,木卫零本身很可能拥有足以推动木卫零在宇宙中移动的超强动力!
木卫零很可能是一颗行星级星舰,进入太阳系靠近木星都是有意为之!
这类情节在科幻小说里十分常见,可是再现在现实里却半点没有戏剧性,反而像座大山一般压在众人的心头,压得人心头沉甸甸的喘不过气来。
对人类而言,任何一个能够建造行星级星舰的文明都是不可匹敌的巨人,而人类最多是巨人脚下的蚂蚁。
想到这一点的天文学家数量众多,但是敢把猜测公之于众的寥寥无几,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将自己的猜测告诉无关的人,绝大多数天文学家,选择将消息通报本国政府。
各国政府有的重视有的无视,还有的半信半疑,
然而米国的木星探测器早已失效,短时间内没有任何一台探测器能够靠近木星,人类得到的所有画面,都是通过地面和宇宙中的望远镜取得,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空间望远镜,也无法拍到木卫零表面的高清照片。
无图无真相,看不清木卫零的情况,就没办法获得木卫零的第一手资料,也无从判断木卫零是否具备动力系统。
天文学界的探测手段远远不止光学这一种,不过首次撞击不过刚刚过去十几分钟,而其他手段需要更多的时间分析数据,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出结果。
撞击发生后十四分钟,北都国家天文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发现光谱分析仪上记录的数据有点不大对劲,通过细致认真的光谱分析发现,撞击木星的碎片中含有比例极高的有机物和蛋白质,比例之高甚至超过地球表面!
谨慎起见,天文台又进行了详细比对,这时撞击已经连续发生三次,而三次撞击的光谱中,均有类似的发现。
为了避免误判,国家天文台通过各种渠道,拿到了国内国外十余座天文台的光谱记录,分析表明,已知的所有光谱,都能找到有机物和蛋白质的谱线。
虽然这些谱线具体代表什么物质还在分析之中,但通过光谱分析已经可以确定,木卫零绝对不是看上去那样简单,与地外文明有关的可能性极高!
消息第一时间通报中楠海,接到消息的一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哥对天文方面的了解十分有限,但这并不影响他做出正确的判断,仅仅考虑了几秒钟,一哥就拿起电话,拨通了米国总统的热线。
电话接通,一哥开门见山,请米国总统马上通知nasa,分析木星撞击时记录下来的光谱,有结果后再进行进一步的磋商。
米国总统好一阵莫名其妙,但他很清楚,一哥身为大国元首,绝不会在外交问题上胡乱开玩笑,于是他立刻联系nasa,询问光谱分析结果。
米国总统安排的人还没联系上nasa,一份来nasa的报告就送到了米国总统面前,报告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木星撞击事件的研究结果,最终得出木卫零很可能是外星人基地的结论。
米国总统的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马上联系一哥通报情况,当他得知中方也做出了类似的判断之后,两位元首同时沉默下来。
虽然证据不多,但科学的严肃性不容置疑,两个人心里都像压着万吨巨石。
395 秘密磋商
两位元首都觉得外星人之类的判断很不靠谱,但两国天文学界在互不知情的前提下,分别做出了相似的判断,足以证明结论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