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地球号就位后,马上开始调整位置,将电磁炮对准远处的太空,而不是迎面飞来的小行星群!

    小行星群正在三千多万公里外高速飞向地球,每一天的飞行距离高达一百三十八万公里,电磁炮的炮弹速度远远低于小行星的飞行速度,瞄准小行星目前所在的位置什么也打不着,必须瞄准小行星轨道前方的某一点,并以精确的方位和速度实施发射,才有接近小行星的可能。

    注意,是接近而不是命中!

    实际上,地面上的几大国和空中的宇航员都很清楚,无论电磁炮多么精确,在动辄以千万公里计算距离的太空里,弹药的散布面积都会非常的大,甚至所有炮弹都有可能落空的地步。

    别说是小行星群,就是打二百七十万公里外的地球,究竟有几发炮弹能命中都难说,之所以将普通弹丸换成导弹,就是考虑到命中精度问题。

    这批导弹都是紧急赶制的特殊型号,弹体极短,携带的燃料也很少,导弹中安装的弹头经过特殊设计,可以抵达电磁炮发射过程中的超高加速度,而且不会在发射过程误炸。

    其中几枚导弹并不携带核弹头,而是携带引爆需要的仪器设备。

    地球号上的空间有限,携带的导弹只有三百余枚,两位宇航员在几天的时间里,用电磁炮将飞船上的导弹一一发射出去,每一次发射,都要仔细调校射击角度。

    所有弹药全部打空的时候,飞船的速度也因为后坐力下降了一大截,不过由于惯性,飞船仍然迎头飞向小行星群,(不要跟我说电磁炮没后坐力,不懂的自行百度。)

    当然飞船并不是一定要减速返航,如果金星的位置合适,也可以飞到金星,利用金星的引力调头返航。

    做到这一点对宇航员来说并不难,实在不行还可以寻求地面的支援,由地面计算好相关数据,宇航员只负责实施。

    随后人类号就位,同样向小行星群发射二百多枚特制的导弹。

    两群导弹在宇宙中飞向小行星群,就像两群扑向篝火的飞蛾,不过这两群飞蛾的位置每时每刻都在地球的监测之下,地面每天都要对导弹群的位置进行微调,确保导弹群继续飞向小行星群。

    普通弹头发射后无法调整方向,而宇宙中又充满各种难以预测的干扰因素,这两点也是各国放弃普通弹头,改用导弹的重要原因,哪怕要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

    导弹发射后第八天,第一波导弹即将与迎面飞来的小行星群遭遇,此时的小行星群仍然保持着每秒十六公里的高速,导弹群的飞行速度则是每秒十一公里,相对速度高达每秒二十七公里,即便以方遭遇,相会的一瞬间也只有区区0037秒,短到不能在人类眼睛里留下哪怕一瞬间的影像。

    双方的相对速度虽快,却快不过雷达的探测速度,导弹群里那几枚特殊的导弹,已经在地球的控制下提前开机,释放的雷达波迅速确定了小行星群的方位,并向其他导弹释放了延时引爆信号。

    小行星群飞驰而来,地球号发射的第一枚导弹即将接触小行星群,却在与小行星群遭遇前接到引爆信号,弹体中的核弹头在遭遇前四秒提前引爆,黑暗的宇宙间骤然爆开一团炽烈的光芒,爆炸的能量瞬间向四百八方扩展,加料的弹体在高温中产生大量气体,并在爆炸能量的支持下化为了圈冲击波。

    一颗小行星以极商的速度自光团附近掠过,原本的飞行轨道遭到冲击波的影响,小行星的飞行方向发生了本不该出现的偏移。

    核弹爆炸持续的时间极短,然而区区数秒的时间,已经可以对十数颗甚至数十颗小行产生影响。

    随后,第二枚导弹,第三枚导弹二百多枚导弹以三到五分钟的间隔爆炸,持续影响着小行星的飞行轨道。

    核爆产生的冲击波,就像一个弹性超低的皮球,路过的小行星在爆炸消散之前,多少都会被冲击波弹一下,虽然弹动的力量很小,对小行星轨道的影响也不大,可是当不住弹动的次数一次次叠加,最终撬动了小行星的飞行方向。

    爆炸的画面经由空间望远镜传回地面,目睹这一切的各国元首和相关人员,却没发出半点欢呼。

    这个方法究竟有没有效果需要时间验证,现在庆祝太早了点。

    在随后的几天里,两艘飞船发射的导弹陆续引爆,空间望远镜和小行星雷达也终于确定小行星群的飞行轨道出现偏差,百分之六十的小行星轨道已经偏离地球,元首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些许笑容,可是还剩下百分之四十的小行星呢!

    这个时候,终于轮到胜利号上场。

    在地球号和人类号迎面飞向小行星群的二十多天里,胜利号已经安装了赶造出来的电磁推进器,这时正好派上用场。

    不仅如此,后续还会以卫星为载体,将更多的导弹送上太空,形成以击碎小行星为目的的近地防御网,各国的洲际导弹也进入了全面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发射升空,迎击冲向地球的小行星。




401 不是小行星
    胜利号带着全人类的希望和嘱托飞离地球,即将迎击威胁地球的小行星群,武装卫星也由各国陆续发射。

    虽然各国想尽一切办法控制运载火箭的质量,然而运载火箭毕竟不是随处可见的大白菜,各国相继发生发射事故后,持续近月的发射潮戛然而止。

    与此同时,建设电磁发射轨道的计划提上日程,只是刚刚提出来,这个耗费巨大的项目就被各国一致中止。

    开玩笑,对付虫灾和小行星群已经榨干了几大国的血,各国国内经济几近崩溃,若不是实施军事管制,那几个民选政府恐怕都换好几遍了。

    再说了,电磁轨道哪是那么好建设的?光是选扯就需要不短的时间,主轨道的铺设,各种辅助设备的建造安装,还有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哪一样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与其把精力和资源耗费在虚无缥缈的电磁轨道上,还不如继续制造成熟可靠的运载火箭。

    胜利号启航后第四天,初步构建的天基预警体系突然发出警报,不明所以的技术人员立刻展开调查,发现之前偏离轨道的小行星,正在缓慢修正轨道,重新回到撞击地球的绝路上来!

    技术人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重复验证了十几数数据,甚至重新检查预警系统的代码,又调用空间望远镜进行实时观测,最终确定数据确凿无误。

    所有参与复查的技术人员都惊呆了,稍候,接到消息的各国元首也惊呆了,再稍候,消息灵通的媒体同样惊呆,随即消息扩散,全球但凡有点常识的人类全部惊呆。

    小行星不可能自动修正航线,只有飞船才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飞向地球的小行星群,实际上是来自木星方向的外星人舰队!

    这个消息在人类世界中引起的震动不亚于十八级地震,消息刚刚扩散,就出现了数十起自杀事件。

    之前科学界和民间还在争论木卫零上究竟有没有外星人,消息传出之后,所有争论瞬间平息,旋即被研究外星人形貌的争论取而代之。

    各大媒体纷纷惊呼,虫灾还没了解,外星人就来了,难道真是世界末日来临?

    很快就有人将木卫零出现的时间和虫灾的出现联系起来。

    木卫零早不出现晚不出现,非赶在虫灾之前出现,而且早灾出现之前那一轮陨石雨也来自于木星方向,说二者之间没有联系,谁相信?

    无论原因怎样过程如何,小行星群不,外星战舰群的降临已经不可避免。

    一时间,凡是接到消息的国家,无不风声鹤唳,各国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难民潮,小国国民涌向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大国,大国国民则涌向军事基地附近,或者干脆逃进山区。

    各国的全面动员,实际上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各国高层并没有放弃阻止小行星群的努力。

    五大国第一时间终止胜利号的行动,命令胜利号返回地球,空间站和武装卫星开始向更高轨道变轨,做好迎击小行星群的准备。

    一哥以最快速度召集高层商议对策,并以最高效率确定一系列应对方案。

    民事方面,西进计划即刻起无限期中止,所有城市进入军管状态,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马上安排疏散,各地立即安排人员,对人防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维护,已经做好搬迁准备的工厂企业,以最快速度向三线山区迁移。

    治安方面,马上进行全面动员,各地实施军管的同时严厉打击犯罪,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对证据确凿的犯罪分子,可在一定前提下直接予以击毙。

    所谓一定前提,即有两个以上的执法人员在场。

    在这种时候,任何一点微小的犯罪,都有可能无限放大,最终被处以极刑,各地的治安问题刚刚抬头,就遭到军警及其他执法部门的强力打压,虽然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量刑过重以权谋私等问题,却及时稳定了全国的局势,避免形势进一步恶化,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军事方面,全国十八周岁以上,六十周岁以下,服过兵役的男性公民全部编入作战部队,为区别作战能力,所有人员全部按年龄区间组编。

    没服过兵役的犯罪记录的男性公民必须立刻向兵役部门报道,突击接受军事训练。

    原则上,适龄女性及儿童也应接受军事训练,但是时间紧任务重,军方人员不足以训练如此多的人员,只能优先训练成年男性。

    对中方而言,从来都不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但是武器方面却不得不考虑。

    好在为对付虫灾,全国各地的军工厂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加班加点,虽然做不到全国人手一支枪,但是库存武器弹药装备几千万人还是没问题的,若是几千万人的部队还抵抗不了外星人的入侵,那么武装更多部队也没有什么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全国动员似乎没什么必要,实际上也确实没这个必要,之所以这样做,是想给适龄男性找点事做,避免无所身强力壮的社会主体无所事事引起社会问题。

    全国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外星人,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全国各地的剿虫行动,以至于各地的虫灾有所抬头。

    针对这一问题,第一批完成编组的部队以最快速度发放武器,以剿灭巨虫的方式展开练兵,锻炼部队的同时磨合战斗力。

    与此同时,军方重点建设防空部队,各种车载舰载防空导弹,单兵防空导弹火箭筒高射炮高射机枪,凡是可以对空射击的武器全部下发,组成各种防空部队。

    甭管这样的防空部队有多少战斗力,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再说,实在不行,防空武器放平了打也是很有威力的。

    此外,全国各地的城市防御体系并未停止,反而加紧建设,希望城市外围的壕沟和铁丝网能在外星人进攻时起到一点作用。

    一片混乱中,小行星群步步紧逼。



402 死亡焰火
    黑暗的宇宙中,一群不起眼的小行星飞驰而过,小行星群的正前方,一颗蓝色的行星渐渐清晰。

    一道电波自地面直冲苍穹,严阵以待的胜利号接收电波,相关设备瞬间将电波转换为声音:休斯顿呼叫胜利号,小行星群已经进入十万公里内等等,小行星群正在加速,每秒十八公里二十公里,二十四公里,速度还在上升,我的上帝,胜利号,请立刻做好拦截准备!

    胜利号收到!

    iss,休斯顿呼叫iss,请立刻做好拦截准备!

    iss收到!

    天宫,休斯顿呼叫天宫,这里是休斯顿,我知道休斯顿没有指挥你们的权力,看在上帝的份儿上,请你们做好拦截准备我的天哪,四十公里了,小行星群的秒速突破四十公里了,还在继续上升!

    无线电中沉默依旧,半分钟后,休斯顿响起来自天宫的声音:休斯顿,我方已做好拦截准备。

    太好了,天宫,小行星群的速度还在增加,请你们协助胜利号!

    尽力而为。

    休斯顿,胜利号随时准备开火!

    胜利号,进入射程不必请示,立即发射导弹!

    胜利号明白,小行星即将进入射程,导弹舱开启——锁定目标——发射!

    挂在胜利号外部的垂直发射模块立即启动,舱盖向两侧开启,发射程序启动,舱内排列整齐的十二枚导弹好像节日里的烟火,一枚接一枚地蹿出发射舱,奔向飞来的小行星群。

    接着是第二个个导弹舱,第三个导弹舱,不过几分钟时间,胜利号就打光了携带的四十八枚导弹——四个导弹舱是胜利号的运载极限。

    冲向小行星群的导弹,根据小行星反射的雷达波,不断调整飞行的方位,几颗卫星也在同一时间将激光速射向小行星群,为飞行中的激光制导导弹指引目标。

    近了,更近了,导弹群刹那间钻入疾驰的小行星群,一枚导弹正中目标,虚空中陡然爆开一团炫目的无声无息的光团,伪装成小行星的水滴状外星飞船,当场被大当量核爆震碎。

    这枚导弹的爆炸拉开了拦截的序幕,导弹一枚接一枚地爆炸,虚空中连续爆开十几团炽烈的白色光团,就连太阳的光芒也在这一瞬间黯然失色。

    一艘外星飞船躲闪不及,一头撞在友舰的碎片上,崩碎半边舰体。

    又是一枚导弹爆炸,成功击中外星飞船,然而又一艘飞船蓦然穿过炽热的光团,固执地继续飞向地球。

    第二波拦截导弹抵达,又是连续十几次核爆。

    转眼间四轮拦截结束,四十八枚导弹炸碎了十七颗小行星,拦截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五。

    在拦截中炸碎的小行星,并没有停在原地,而是以碎块的形式跟随小行星群,继续向地球飞来。

    胜利号来不及躲闪,被飞散的小行星碎片击穿,航天飞机当场解体。

    画面传到地面,休斯顿一片寂静,只有一个声音仍未放弃:胜利号,这里是休斯顿,收到请回话

    失联位置距离地面六万四千公里,地面没有能力对这个高度上的宇航员实施救援,就算宇航员在撞击中生还,太空服上的无线电,也没有直接与地面通讯的功率。

    休斯顿的呼叫注定永远也得不到回答。

    这一刻,所有目睹这一幕的地球人都沉默了,无数人默默祈祷,祈祷小行星碎片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

    后续的外星飞船还有许多,人类有能力继续拦截外星人的舰队吗?

    奇怪的是,外星飞船对来袭的导弹不闻不问,即没用舰载武器反击,也没实施机动进行规避,就像它们的战舰没有远程武器一样。

    开玩笑,拥有星际航行能力的外星人,怎么可能没有远程武器?外星人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突破第一波拦截的外星舰队继续前进,地球外空,数十颗武装卫星在同一时间调整姿态,将卫星上的导弹对准小行星群,只等外星舰队靠近地球。

    三万五千公里,小行星群突破地球同步轨道。

    四十余颗武装卫星同时发射导弹,第二轮导弹拦截正式开始——除了导弹,人类真的拿不出更有效的拦截手段,核弹也是人类目前唯一可以对抗外星人的武器。

    就算轰不死外星人,也能毁掉地球!
1...168169170171172...8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