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目前还不清楚。徐家业说。

    冬眠素的效果呢?

    效果很好,二十只小白鼠注射后全部进入冬眠状态,但是安全剂量还需要进一步实验。

    一哥深深吸了口气,抽出一支烟叼在唇间:冬眠素是研究出来了,但是晚了啊。

    是啊,晚了。徐家业附和道。

    营救行动已经是半年多前的事了,当时救出来的受害者中,绝大多数都被长期静置伤害了身体,虽然国家安排人手进行了救治,可是受害者的新陈代谢的速度十分缓慢,药物起效的速度也慢得惊人,就算只是简单的划伤,也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长好。

    数量众多的受害者难以恢复,半年来已经陆续死亡三分之二,剩余三分之一的情况也很不好。

    要知道,实验室目前只是找到了冬眠素,而不是找到了对付冬眠素的办法,等找到了解除冬眠效果的方法,才有救回受害者的可能。

    想到这里一哥突然抬说道:小徐,有个任务交给你。

    是!徐家业赶紧打起精神仔细倾听,不敢错过任何一个字。

    一哥下意识地压低声音:你回去通知秦教授单独通知,就说是我的意思,让他研究一下,怎么才能安全应用冬眠素。

    首长,您的意思是,长期处于冬眠状态但是不出问题?徐家业问。

    也可以是冬眠的最长时限。一哥说罢又强调道,这个任务非常重要,懂吗?

    我不是很明白。徐家业坦诚道。

    你也知道现在粮食不足,如果能大量应用冬眠素就可以减少大量人口。一哥说到这里闭上嘴巴,目光炯炯地看着徐家业。

    徐家业一惊,重重地点头道:我明白了!

    明白就好,目光放长远一点,别总想着从冬眠素下手,也要研究明白使用冬眠素的人为什么会损害健康,有针对性的搞一点研究,也可以研究一下如何才能延长安全冬眠期,比如应用仪器设备或者外在环境之类。

    我明白!徐家业重重点头,我听秦教授提过,冬眠出问题是因为长期静置,血液流动速度慢,不光影响免疫能力,还会因为重力在身下淤积,应该有办法解决。

    我明白!徐家业重重点头,我听秦教授提过,冬眠出问题是因为长期静置,血液流动速度慢,不光影响免疫能力,还会因为重力在身下淤积,应该有办法解决。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458 命令
    看看吧,刚收到的命令。瞿姜把一份文件送到叶涵面前,表情颇为唏嘘。

    叶涵接过文件,随口说道:呦呦,难得啊,什么命令?

    如今全球的抗虫形势都不怎么样,虽然军方采取守势,可动装院还是一日三惊,每天都要接到几份作战命令,战斗警报每天都会响上几次,叶涵甚至记不起多长时间没有过一整天没响过警报的日子。

    若不是动装兵的数量已经扩大到两个营,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应付如此密集的任务。

    自己不会看?瞿姜没好气地说。

    叶涵的眼睛早就盯在文件上,这份文件只有一张纸,内容也很简单:命令叶涵接到通知后尽快赶到北都报到。

    叶涵将这张纸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也只看到这么一个意思,不禁诧异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只调我一个人?

    他执行过的任务不少,可是动装兵什么时候一个人执行过任务?

    别跟我说你不识字,文件上都写着呢。

    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让我一个人到北都我的装甲呢?带是不带?叶涵无奈地问。

    对一个动装兵来说,动力装甲几处就是身体的延伸,虽然动装兵只有装甲车的使用权,可是量身订做的装甲根本不可能交给其他人使用。

    按现行的规定,动装兵执行任务的时候必须尽可能甲不离身,即使脱下动力装甲,也要保证脱下来的装甲随时都能穿上。

    可是这份命令根本没提这事儿,叶涵吃不准赶赴北都算不算执行任务。

    瞿姜想了想说:带上吧,没准备用得着。

    那行,我现在就回去准备。叶涵说。

    瞿姜点头,忧心忡忡地目送叶涵离去。

    这份文件没头没脑,但是瞿姜身在军中多年,隐约感觉这种命令的背后绝对没那么简单。

    叶涵返回宿舍,向同袍交待一下去向,很快就在大家的帮助下收拾好行装。

    行李什么的很容易收拾,关键是动力装甲要从支援车上拆下来,再装到定制的行李箱里。

    专门为动力装甲装备的行李箱也不简单,除了能放装甲,还能把配套的武器弹药和电池一齐放进去,由于装甲的体积和重量,行李箱的体积和重量都不小,即没法拎也没法提,只能用箱子下面的几个轮子推着走。

    因为箱子的体积有些大,里面又有一身盔甲,以至于许多战士把这种箱子戏称为圣衣箱。

    叶涵收拾好行李,可暂时还不能出发,必须等院里的通知。

    那份文件并不是作战命令,所以动装院不可能单独安排飞机。

    午后,叶涵终于等来了院里的通知,推着装箱的动力装甲赶往机场,跟随一支出任务的动装兵分队一齐出发,总算赶到了机场,并在第一时间联系机场的协调部门。

    如今抗虫形势严峻,没有任何一家民航公司还能盈利经营,全球各地的机场全部实施军事化管理,乘坐飞机的不是军人就是官员。

    机场的协调部门,职能相当于问事处。

    叶涵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目的之后,被告知目前没有直飞北都的飞机,而且三天之内没有直飞北都的计划,会不会有临时飞行任务也很难说。

    那别的机场呢?叶涵退而求次,能不能帮我查一查,有没有转机方案?

    工作人员迅速查找友邻机场的飞行计划,递给叶涵一个抱歉的眼神:邻近几个省份的机场都没有飞北都的计划诶,有了,我们有一架飞北方军区的飞机,你可以从北方军区转道北都!

    叶涵一听,顿时傻了眼。

    好么,用这个方案,他得坐飞机横跨半个国家,抵达北方军区后再转机飞向北都,这圈子绕的可真不小。

    但是有方案总比留在机场等飞机强,绕圈子就绕圈子吧。

    就这么办法吧!叶涵说。

    工作人员马上为叶涵办理手续——别以为军方的机场就不用办登机手续,这么大的机场,这么多的飞机,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还不乱套?

    当然了,军方机场的登机手续与民用机场没什么关联,只是一张写了起飞时间和飞机编号的热敏纸。

    这玩意的作用很简单,一是为了让空乘人员知道详细的乘机人员数量,二是为了防止乘机人员上错了飞机。

    叶涵拿着小纸条进入机场,抓了几个路过的工作人员询问一番之后,顺利找到了飞机。

    飞机尾舱门大开,一队战士正在登机,叶涵拖着装动力装甲的箱子打了声招呼,询问这架飞机是不是纸条上的那一架。

    带队的上尉从飞机上下来,与叶涵互相敬礼后接过纸条,看了一眼笑道:欢迎你,中校。说着客气地想帮叶涵拖行李。

    叶涵侧身挡住,礼貌地笑笑:不好意思,这个必须我自己来!

    装动力装甲的箱子体积不小,而且一看就是军方使用的制式箱体,上尉闻言立刻意识到箱子里装的东西不简单,

    他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猜测叶涵的身份,觉得叶涵很可能是携带秘密文件或者保密设备执行机密任务。

    这种情况在军中十分常见,上尉马上露出歉意的笑容,把叶涵请上飞机。

    直到上尉看到叶涵手臂上的动装兵标志,才恍然大悟地意识到箱子里是什么。

    不过上尉虽然很好奇,但同样很识趣地没有打扰叶涵。

    不该问的秘密不问,上尉不会因为好奇就随便打听其他人的情况,哪怕不是机密也不多嘴。

    不久之后物资装载完毕,飞机腾空而起,穿过云层后进入平流层,飞机渐渐稳定下来,叶涵松了口气,扭头望着舷窗外的明媚的阳光和蓝天白云。

    上尉拿着两份野战食品凑到叶涵身边,将其中一份递给叶涵:首长,吃过了吗?

    谢谢。叶涵笑了笑接在手里,一点也没有客气地意思。

    他的行李箱里备有三天份的应急食品,但是那玩意是用来应付意外的,能不动就不动。



459 猜测
    叶涵一点也不客气地开吃,上尉陪在叶涵身边有一口没一口吃的没滋没味儿,脸上写满了犹豫不决。

    叶涵放下餐盒叹了口气,直言道: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别这么吞吞吐吐的影响食欲。

    上尉不好意思地笑了,干脆放下餐盒问道:首长,我就是想打听打听,怎么才能当上动装兵。

    叶涵了然地笑了,于是上尉更加不好意思。

    脸红什么,这又不是什么坏事。叶涵安慰一句,重新端起餐盒,这么和你说吧,动装院暂时只接受推荐,如果你能说服你的上级,就有进动装院的机会。

    真的?上尉两眼放光,一副中了头奖的模样。

    真的。叶涵挖了一勺子炒饭塞进嘴里,一边嚼一边强调,但是假设你精明强干,我觉得你的上级八成不会放人,反之,如果你水平太次,就算进了动装院,也有可能淘汰。

    夏收缓解了全国的粮食紧张,军方的食品供应也松缓许多,不像前几个月那样动不动就是水煮压缩饼干。

    应该不会吧能问问动装院教什么吗?上尉忍不住问道。

    就是强化训练,首先你必须有足够好的军事素质;其次,你还要有良好的判断能力配合能力和一定的指挥能力,具体的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你要是有这个心,就跟你的上级好好谈谈吧。叶涵建议道。

    上尉点了点头:淘汰率高吗?

    还行,动装兵最近一直扩编,机会难得。

    上尉没说话,似乎在犹豫着什么。

    叶涵也不多说,自顾自地大口吃饭。

    之前动装院招收学员一直以特种兵侦察兵为主。

    但是抗虫形势的恶化,凸显了动装兵的巨大作用,北都因而加快动装兵的建议步伐,甚至不惜降低招收动装兵的标准,所以最近一段时期是进入动装院的好机会。

    不过不仅是动装兵的招收标准有所下降,就连动力装甲的制造标准都在下调,大规模装备的动力装甲已不再是量身定制,而是使用新式设计,将大部分装甲零件标准化,以足够的设计冗余配合使用者的体型。

    截止目前为止,除手甲必须量身定制之外,其他部位的装甲都可以使用标准件组合,也就是按身高腿长等身体数据选择合适的型号。

    根据院里的研究,手甲的定量身定制恐怕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好在只有一双手,对装甲的性能没有太大影响——装甲步枪的后坐力很高,但射击时都是通过枪托抵肩吸收后坐力,只要使用正确的射击姿势,就不必担心后坐力伤手。

    手枪也可以设计相应的缓冲设备,以臂甲承受射击时的后坐力,不过目前还没能拿出合适的设计方案。

    一方面是设计确实有难度,另一方面是现役动装兵一致反对赤手装甲方案。

    动装院不仅有赤手装甲方案,还有更加简化的外骨骼方案。

    叶涵想到这里突然冒出个想法:上级要求他上北都报到,会不会和军方的改制有关系!

    由于对抗生化巨虫的严峻形势,北都已经针对军方的改编方案进行了数轮讨论,其中一项议案,就是进行外骨骼试点,评估外骨骼在对抗巨虫的战斗中能起到多大作用。

    说句老实话,军方有动力装甲,委实看不上简陋的外骨骼,问题是国家在财政和工业生产上都有困难,根本不可能大面积普及动力装甲,退而求次普及外骨骼反倒是个适合国情的方案。

    军方计划普及外骨骼的原因很简单,127毫米的装甲步枪已经被证明是对付巨虫的有效武器,可是这东西自重高,后坐力强,普通战士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如果能装备外骨骼,军方只要在外骨骼的右肩加一块衬板,就可以让外骨骼吸收大部分后坐力,而不是由战士的身体承受后坐力。

    但是这样做也有一些的缺点,外骨骼没有手甲,必须凭战士的手指控制武器,这样一来,装备的武器就不能太重。

    装甲步枪自重十余公斤,如果装备普通战士,连续射击会是什么结果?

    要知道,127毫米的大口径机枪,自重也不过二十公斤左右,而机枪是架在三角架上用的,没听说过有谁端着127毫米重机枪抵肩射击——不是不行,而是控制不好精度!

    装甲步枪的重量不是降不下来,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军方完全有把握将装甲步枪的自重降到十公斤以下,只是步枪的自重并非越轻越好,必须考虑到子弹的威力,子弹威力越大后坐力越强,若是枪械自重太低会导致射击精度下降。

    十几公斤重的装甲步枪自重已经非常低了,如果装甲上没有辅助动力,即便是动装兵也没法控制连射时的精度。

    外骨骼配装甲步枪,精度是个大问题,单发射击虽然可以解决精度问题,但是和巨虫作战的时候只能打单发有什么意义?

    或者说,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三角架,需要射击的时候把枪架起来?

    要不然,直接用穿了外骨骼的战士充当支架这倒也是个办法。

    再不然,直接放弃传统类型的步枪,换装激光枪之类的高科技武器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叶涵记得在哪里看到过,国内的激光武器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不比美国佬差到哪儿去,甚至还有超越。

    不过那都是指激光炮,他本能地觉得,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激光枪的威力肯定达不到科幻电影里的水准。

    如果激光枪射出的光束,能像刀切豆腐一样切碎巨虫就好了。

    机舱中的嗡嗡声好似催眠曲,叶涵的眼皮慢慢开始打架,他干脆换了个舒服点的姿势闭目养神,然而运输机内的座位都是镶嵌在舱壁上,又小又不舒服,没多一会儿就让叶涵混身不对劲儿。
1...192193194195196...8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