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有没有懂行的,出来说几句,有没有办法解决远航问题。
报告首长,可以用大型火箭助推,也可以借鉴美国人的猎户座计划。一位少将站了起来,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电磁引擎飞船从地球飞到木星需要两年半到三年时间,但是增加火箭助推后,初始速度增加,可以大幅度缩短航行时间,具体节约多少时间取决于火箭,如果使用猎户座方案,应该可以把飞行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一哥皱眉:猎户座计划是什么?
在飞船尾部引爆小型核弹,用推进盘吸引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从而推动飞船快速前进。
一哥倒吸一口凉气,以核弹为动力?美国佬的脑洞还真不小:你确定这个办法安全有效?虽然觉得这个办法很是荒谬,可是能把航行时间缩短一半儿,由不得一哥不心动。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577 秘密计划(二)
少将重重点头:大胆假设精密计算,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
那好,技术方面有没有问题,有问题马上联系美国人索取资料。
没有问题,但是我们没有那么多核弹,现在生产根本来不及。少将颇为失望地说。
一哥想了想说:老邱,回去组织人手论证一下哪一种方案最有效,我不想看效费比,想知道结果!
明白!
北月洲那边再督促一下,务必加快建造度。
是。邱天宁答应一声。
新战舰的情况怎么样了?
龙骨已经铺完了是不是集中一下资源?
一哥点头:防御靠o11,远征是不是得靠新舰?
我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o11级太小了,新舰是唯一合适的平台其实新舰也小了一点,但是咱们没有建造大型太空战舰的经验,缺乏必要的技术储备,现在就上马大型战舰太仓促了。再就是动力方面也有不足,新舰排水量必须限定在五千吨以下,不然解决不了动力问题。
这些我都不管,你回去组织人解决,船台上只有一艘新舰吧?
对。
一艘够用吗?
远远不够邱天宁看了一眼海军司令。
伍胜龙会意道:长,至少需要四艘。
时间来不及了吧?一哥无意识地敲了敲桌子。
按正常顺序建造定型确实来不及。
战舰不是造出来就行,还要对新战舰进行必要的测试,动力系统武器系统电路管线,雷达探测等等都要进行全面评测,某个舱室的隔墙位置不合理,都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这在海军的历史上是有过经验教训的。
那就打破常规,马上开始建造,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慢慢改进。一哥当场拍板,非常时间非常办法,咱们已经被外星人逼到了墙角,没时间慢慢展老邱,通知北月洲,所有资源向新舰倾斜,问问北月洲有什么困难,该给人给人,该给资源给资源,如果有短缺,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送上去。还有,通知外事部门,跟美国人的谈判不用继续了,咱们自家的资源都不够用,没多余的分给美国佬,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不管是谁都没资格让咱们让步。
倾斜资源的话,o11级的建造肯定受影响。
新舰又不是一直不下水,等新舰造完了再继续造o11也来得及咱们总能先把新舰建好了,才有远征木星的资本。
您说的对,我回去就通知北月洲修改计划。
建造四艘新舰需要多长时间?
全力以赴的话三个月,最多四个月。
一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时间紧迫啊告诉咱们的战士,请他们无论如何再坚持几个月,我代全国的老百姓谢谢他们。
是,我一定把话带到。
一哥点头:总之一句话,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竭尽全力,我建议,成立攻坚指挥小组,我亲自来当这个组长,邱天宁同志担任副组长,全力攻克这个堡垒!
会议室中立刻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哥平静一下心绪压了压手,待掌声中止,才感慨地说:掌声还是留给拼搏在一线的战士们吧,和他们比起来,我和你们又算得了什么?动嘴的能和拼命的比吗?老邱啊,后勤方面的工作也要抓起来,绝对不能再出现流血又流泪的情况。
是,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一直在做。
但是做的还不够,别等出了问题再想办法解决,困难一直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咱们的战士都能克服,所以才没人往外说,你们不能因为战士们能克服困难就当困难不存在啊,让同志们把眼界放宽,积极一点主动一点,多了解了解战士们的想法,把困难解决在爆之前,懂我的意思没有?
懂,我一定安排好。
我的话完了,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有问题都可以当场提出来,咱们现场讨论现场解决!
与会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先说话。
一哥无奈地叹了口气:你看看你们,这是等什么呢?我一个人一个脑袋,能把所有问题都想到吗?根本不可能的事,这么严重的问题这么复杂的计划,光是我说几句就能解决吗?有话直说,说错了没关系,有则加勉无则改之。但是明知道有问题却不敢提出来,将来出了事你们是要负责任的。
邱天宁轻咳一声:我先抛砖引玉吧,讲讲人员的问题,一是乘坐飞船之前必须接受航天训练,年龄偏大,心理条件和身体条件不适合上太空的人员就别往天上送了,再缺人也要做到宁缺勿滥。二是o11和新战舰都是核动力,保养维护专业性强伍胜龙,这方面的人员储备有没有问题?
没有,可以从核潜艇上抽调现成的轮机组。
光从核潜艇抽人远远不够,海军技术岗位多,培训时间长,就算召回老兵也不能马上解决人员缺口,我的意见是必须马上把人员的培训问题抓起来,先在地面培训,升空后优先配备新舰,先把新舰武装起来,o11级的人员统配可以延后一段时间。
是!伍胜龙点头,潜艇兵的身体素质和飞行员相同,他们是目前最合适的候选队伍,而且潜艇的环境也跟太空战舰的环境相似,适应起来更容易。
可以这么办。一哥说,但是不能把人抽空,特别是值班的战略核潜艇,太空舰队必须充实,国家的核盾牌也不能放松。
请长放心!伍胜龙大声表态。
坐吧。一哥点头。
邱天宁又道:长,我还有一点建议。
讲。
远征计划一来一回就是四五年,这么长的时间,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非常严峻的挑战,新舰的指挥员更是重中之重,足以影响远征的成败我的意见是舰长人选不能马虎,最好用培训的名义召集一批候选人。
578 秘密计划(三)
一哥好奇地问:你想怎么做?
很简单。 邱天宁说,通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指挥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条件逐步淘汰人员,最后留下最合适的。
就这么办吧。一哥点头,内部竞争内部淘汰,最好的送去指挥新舰,其他人也别浪费,都给我指挥011去。
空军司令突然说道:首长,我也有一点想法。
讲吧,集思广益,不用这么拘束。一哥说。
太空战舰不同于水面战舰,虽然二者有相通的地方,但是我认为,太空战有战舰对抗的因素,同样也有空战的因素。海军在大洋上作战,面对的是平面战场,而太空是立体战场,最适应立体战场的是我们空军才对。
你也想替空军争一争舰长的位置?
那倒不是,指挥战舰确实不是我们空军的强项,但是除了海军航空兵,海军的指挥员同样不适应立体空间的战斗,所以我想建议,是不是给每一位舰长都配上一位空军出身的作战参谋?
一哥问道:老邱,有这方面的计划吗?
有,按我们制定的培训计划,除非是飞行员舰长,否则太空战舰的候选舰长必须学习空战战术,但是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搞培训。还是那句话,计划不如变化快。
那就是有这方面的需要喽?
确实有。
那就再抽一批飞行员参加培训,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远征舰队只能先这么应付一下,但是其他战舰不能这么应付,所有候选舰长必须严格培训。
是!邱天宁答应。
空军司令员又道:首长,我还听说空天战斗机已经设计定型,是不是给远征舰队配一批?
一哥扭头问道:新舰能带飞机吗?
可以。邱天宁点头,新舰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过战斗机的问题,虽然舰内没有机库,但是可以像挂导弹一样把飞机挂在舰外。
有把握吗?
在飞机外面罩一层护板,完全没有问题。
那就研究一下,能带就带上一批,炮舰和航母的争论还没解决吧?
还没有。邱天宁苦笑。
正好解决一下。一哥说,就连我都知道,太空战是我军从来没接触过的领域,这条路如何走,怎么才能走得通就看你们的了。
报告,首长,没我们陆军什么事么?舰队需不需要陆战队?
一哥看邱天宁,邱天宁想了想道:我个人觉得,带陆战队没什么必要,但是咱们对外星人的了解太少,远征舰队指不定遇上什么事,万一碰上需要陆战队情况就不好办了,跑到那么远的地方执行任务,准备充分一点没有坏处。
呵呵,这下陆海空三军都全了!一哥微笑,谁还有问题?
邱天宁道:首长,眼下的形势对我们很不利,是不是把派出去的部队收回来?
作战目标达成了吗?
基本完成预定作战目标,眼看就十二月了,西伯利亚一天比一天冷,现在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三十几度,咱们没有那么寒区部队,再不撤回来,有可能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
唉,虫子还没解决了,外星人又来捣乱,真是个多事之秋让外事部发个声明,然后把部队撤回来吧。
是还有一个事,咱们前一段时间不是发了个声明吗,就是越境消灭虫巢那个,最近有几家非洲流亡政府希望咱们能出兵非洲帮他们恢复国土。
好事啊,条件呢?一哥惊喜地问。
刚有个意向,细节还没谈。
让外事部派人参与,无论如何不能手软。一哥咬牙切齿,咱们不行的时候人家殖民,咱们行的时候没那个条件,这个机会可不能再错过了。
这个是不是先缓一缓,咱们现在的情况不适合出兵海外吧?
先跟他们接触着,出不出兵再说打不赢外星舰队,说什么都是虚的。一哥无奈地叹了口气。
出兵西伯利亚的目的已经达到,就算明年虫灾卷土重来,规模也肯定会缩水,国内确实用不着上千万军队,把一部分部队派出去,即能剿灭巨虫锻炼部队,又能为国家获取利益,堪称一举两得。
也不能这么说吧?邱天宁有不同意见,外星人毁掉地球容易,想占领地球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如果外星人在亚洲登陆,我们可是首当其冲,如果能在非洲搞一块飞地,相当于找到一条退路啊!
一哥郑重点头:你这是未虑胜先虑败啊,不过确实有道理,你这个建议好啊,提前布局提前打基础,如果将来真发展到那一步梁秘书,让外事部门跟那些流亡政府好好谈谈,搞清楚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是!梁君生赶紧答应,隐藏在无框眼镜下的双眼寒光闪闪。
所谓流亡政府不过是几个无家可归的可怜虫罢了,如今整个非洲都在巨虫的统治下瑟瑟发抖,非洲人口绝大多数命丧虫口,只有极少数人逃亡海外。
所有非洲国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就算北都肯帮忙把这些国家的领土全部打下来,流亡政府也找不到那么多人填充空旷的国土。
流亡政府里就那么几只猫鼠,即使能拿到自家的国土,难道整个国家就靠那么三五十人支撑?
所谓的复国就是个笑话。
有机会逃往国外的非洲人大多是国家精英,他们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所以,这些流亡政府的请求绝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很有可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待价而沽绝对不要高估流亡政府的节操,一个国家好几个流亡政府的现象普遍得很,许多流亡政府中的许多成员往往与该国政府毫不相干,只是该国普通的国人而已。
许多人明面上打着流亡政府旗号,实际上却根本不在乎什么国家不国家,只想顶着个名号为自家谋取利益。
反正他们头上的国家名义来的简单,卖掉自然也不觉得心疼明白了这些内情,一哥话里的意思自然不难理解。
579 机会
会后,国防部立刻将命令传达到所有相关部门,军方就像一台始终处于怠速状态的发动机突然开足马力,所有部门全速运转。
北月洲接到命令后,高凯立刻向基地下达全面动员令,所有人员加班加点,全力保障战舰建造,升空的飞船数量增加一倍!
短短几天之内,轨道工厂陆续为三艘新舰铺设龙骨,仅有的四个船坞全部进入造舰阶段。
轨道工厂的自动化程度极高,船坞钢架采用轨道式焊接设备,焊头可以在整个船坞范围内任意移动,技术人员可以足不出舱地完成焊接工作。
可自动化程度再高的设备也要由人来操作,轨道工厂现有的人员数量满足不了造舰需要。
北月洲基地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以最快速度向轨道工厂输送十余人的技术队伍,令轨道工厂的常驻人数达到三十余人。
三十多人的队伍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个船坞,人休息设备不休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施工。
尽管人手增加了一倍,可是仍未解决人员缺口,而且轨道工厂的维生系统已然不堪重负,继续加派人手,连人员的生活都不能保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地面第一时间向北月洲基地派出专家组。
专家组的任务不是加入轨道工厂,而是为轨道工厂加装遥控设备,设备安装到位后,技术人员可以呆在北月洲基地遥控船坞中的焊头施工,轨道工厂中的大部分技术人员撤回北月洲,只保留管理冶炼设备的工作人员就可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