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叶涵依稀觉得这个场面有些熟悉,仔细回想一番又哑然失笑。

    他在这里接过多少次飞船已经记不清了,总之次数极多,觉得熟悉又有什么奇怪?

    几十艘飞船的降落,早就把降落场上的月尘吹得一干二净,叶涵看见新到的航天员下船,马上加速赶过去。

    船上下来的航天员足有三十多人,没等叶涵赶到,他们就自行排成三列横队。

    由于不适应月球的低重力,航天员们轻飘飘的整队动作起来充满子喜感,不过叶涵赶到队列附近时队列已经勉强排好,负责整队的军官大喊一声立正,猛然转身面对叶涵,却因为用力过猛直接原地转了一大圈,落下来时恰好背对叶涵。

    叶涵差点没笑出来,急忙咳嗽了一声提醒道:动作轻点,这不是地球。

    带队军官放轻动作,好像电影里的慢放一样缓缓转过来,举起右手敬礼,却又因为宇航服太过厚重,令敬礼的动作走形严重,指头压根儿顶不到太阳上。

    动力装甲比宇航服厚实多了,叶涵的动作也好不到哪儿去,两个人互相敬礼后,带队军官大声吼道:首长同志,北月洲集训队应到三十六人,实到三十六人,请指示!

    入列!

    是!带队军官转身面对队列,大吼一声稍息,这才离开指挥位置入列。

    他吸取了刚才的教训,没再用激烈的动作走动,而是用跳芭蕾一样轻盈的动作飘回队列之中。

    叶涵则用再正常不过的步伐走到队列正前方:同志们!

    所有人一齐立正,由于动作过于激烈而飘起来的不下三分之一。

    好了,不用这么激动。叶涵忍着笑安慰一句,欢迎来到北月洲基地,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叶涵,基地的临时军事主管,你们在基地期间的工作生活都由我来负责,有什么问题和困难也都可以来找我,我会尽最大努力帮你们解决。现在听我口令,向右转,一路纵队跟我走初来乍到,都随意一点,等正式开始训练再紧张也不晚。

    叶涵的话让队员们放松了一点,就这样,叶涵领着三十多位航天员返回二号基地,把这些人安排进早就准备好的宿舍之中。

    换下动力装甲之后,叶涵以最快速度赶到队员的宿舍之中,向队员们详细介绍北月洲基地中的生活特点和注意事项,要求所有人尽快掌握这里的生活方式,适应月球的低重力环境。

    叶涵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他提前把段志阳和袁羽抽过来帮忙,暂时负责队员们的生活安置。当他们俩看到所有新队员列队时都换上了全套的白色军装,不禁为之目瞪口呆。




572 011级
    段志阳失望地问:海军的?

    嗯。叶涵点头,先在基地训练一段时间,过阵子负责开飞船。

    轨道工厂那个?段志阳再问。

    对。

    段志阳默然不语,袁羽恍然道:怪不得,我就说嘛,战舰就应该是海军开。说完还冲段志阳挑了挑眉。

    从轨道工厂那艘战舰开建,关于这艘战舰的消息就始终没断过。

    段志阳是空军的人,他始终坚信太空是天空的一部分,太空战舰就应该交给空军驾驶。

    袁羽出身海军陆战队,他坚持认为,太空战舰与水面战舰有一定的共通之处,而且海军即有航空兵又有陆战队,按兵种配置而言,是所有军兵种之中最齐全的,将太空战舰交给海军指挥顺理成章。

    两个人为这事儿没少争论,其他人多多少少也参与了几次,但是哪怕袁羽嘴里说出了花,也没法说服段志阳。

    其实段志阳心里明白袁羽说的对,可是道理归道理,感情归感情,他心里真没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叶涵呵呵一笑:以后是不是海军还不一定呢。

    袁羽眼睛一亮:有内部消息?

    没有,我猜的。叶涵说。

    小气。袁羽咧嘴,星辰大海也是海,没准真能继续叫海军呢。

    就算还叫海军也不是原来的意思,叫什么名字都变不了这是个新军种的本质。叶涵说,上面怎么安排又不是你我这种小人物能决定的,何必操这份闲心?

    这是情怀,情怀懂不懂!袁羽抗议。

    那你跟上面打报告吧,没准能上战舰继续当厨子。叶涵调侃道。

    算了吧。袁羽泄气,战舰上肯定吃太空食品,要厨子干嘛?

    将来的事,谁知道呢!叶涵叹了口气,整队吧,先带他们熟悉熟悉环境,明天开始训练。

    好!袁羽答应一声整队去了。

    叶涵拍拍段志阳的肩膀:至于么你?

    我没事,就是觉得心里有点难受。段志阳勉强笑笑,空军没落了啊!

    扯淡,照你这么说,我们这些陆军的还没法活了呢!叶涵捶了段志阳一拳,早先陆军才是老大,后来大力发展空军,再后来优先发展海军,陆军都成垫底的了,找谁说理去?

    军种地位的变化是时代的需要

    你这不是知道么?还说那么多没用的?叶涵叹了口气,将来啊,一艘太空战舰就能灭掉半拉地球,甭管什么兵种都是路边的电线杆子——靠边站。

    段志阳默不作声,叶涵捶了他一拳说:别想那么多了,干活吧。

    常驻月球的航天员,必须在身上添负重增加身体的负担,避免长时间生活在低重力环境下产生不良影响,如今常驻北月洲的航天员们早就适应了这里的重力,除了重力加速度低一点,几乎和在地面上的生活没什么区别。

    集训队的目的则是让队员们尽快适应低重力环境,所有人必须在不带半点负重的情况下进行大量运动。

    叶涵的工作除了领导集训队,就是为集训队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于是叶涵召集了一批军事组成员,根据大家抵达月球后的实际经历,编制了一整套适应低重力环境的训练方案。

    比如耍杂技一样的障碍训练场突然增加负重或降低负重的接力跑身穿各种宇航服的月面行动等等。

    留给训练队的时间很少,叶涵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不能有半点耽搁训练队抵达基地之后,叶涵回家的时间明显延后,可是究竟为什么早出晚归叶涵又不肯说。若不是知道北月洲女性稀少,白晓婷非当叶涵有了外遇不可。

    幸好情况很快就得到了改善。

    十一月上旬,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建设,轨道工厂建造的第一艘太空战舰舾装完毕,开出船坞后绕月飞行四圈,顺利完成首航并交付使用。

    刚刚适应月球引力的训练队提前结业,乘坐七号基地的飞船发射升空,自轨道工厂手中接收太空战舰,开始对战舰进行全面评测。

    该型战舰长五十二米,电磁动力推进,可外挂火箭助推装置。

    标准排水量七百三十吨,载员十二人,满载自给能力三十天。装备一门舰艏激光主炮,四门1020近程防空炮和四门激光近防炮,除此之外,还可以装备十二枚远程导弹或三十六枚中程序导弹,亦或九十六枚近程导弹,也可以将导弹替换为数门激光炮,还可以携带四到六架太空战机。

    总之,该型战舰的武器装备十分灵活,可以按任务要求对武器进行优化选择。若是不考虑超载导致的加减速问题,携带的武器总量可以提高百分之五十。

    能源方面,该舰装备一座小型金属反应堆,十二台电磁推进引擎,设计推进能力可在十四周左右抵达火星轨道。

    从该舰的舰体数据来看,这一型战舰与其说是太空战舰,还不如说是太空快艇,不管怎么看,都达不到军方的要求,只能用来守卫地球,用于地球的近空防御。

    不过军方经过十天的试用之后,对该型战舰的性能表示满意。

    毕竟只是实验性质的战舰,后续舰还要根据军方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改进,可不管怎么看,这一型都不具备升级为真正太空战舰的能力。

    十一月底,该型战舰的第二艘在北月洲基地开始建造,并将该战舰正式定名为011级——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011级首战于十一月十八日离开轨道工厂,舷号定为1118,舰名歧山号。

    很多人对011级的后续舰不在轨道工厂建造表示惊讶,不明白地面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其实原因一点也不复杂,其一是因为月球引力小,以人类现有的宇航技术,千吨以下的飞船战舰,完全可以通过火箭助推的方式直接从月球表面飞上太空,只是这么做不怎么经济而已。

    其二,是因为歧山号离港四天后,轨道工厂就铺设了新的龙骨,一艘真正的太空战舰开始建造。



573 惊爆消息
    轨道工厂建造的第二艘战舰目前还是个谜,没有人知道这艘战舰的详细数据,哪怕北月洲基地也找不到几个知情者,而且所有人都对这艘战舰的数据守口如瓶,只知道新战舰的排水量数倍于011级。

    新战舰的建造还引起了军方的又一讨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新型战舰的作战定位。

    一方面认为,太空战舰应该以传统的战列舰为蓝本,设计成多炮塔结构,装备激光炮电磁炮以及其他类型的舰炮,作战方式以炮战为主,辅之以导弹。

    另一方面认为,多炮塔早就是湮灭在历史浪潮中的过去式,以空天战机为主力的航空母舰,才是最适合太空战舰的作战形式。

    炮塔派并不是狂热的bb党,这一观点来自于实际的作战考虑,他们认为,纯战舰模式才是太空战的主要方式,因为战舰体积大,装甲厚,生存能力强,而且战舰装备核反应堆,阳电子炮那种扯淡的玩意没法装备,但除了激光炮,还可以装备x光炮伽马射线炮高能微波炮凡是能用电发射的武器都不是问题,综合而言,纯战舰在真空环境下更有优势。

    与此同时,炮塔派也承认战舰模式的综合作战能力弱于航母模式,但是航母的作战能力太过依赖舰载机,战机必须依靠过人的机动力作战,在真空环境下,舰载机不可能使用推力较弱的电磁推进模式,动力必须使用传统的化学反冲方式才能获得强大的机动能力,如此一来就必须携带大量燃料,占用巨大的舰内空间,对战舰的作战能力起到不利影响。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建造太空战机在技术上是个极大的挑战,为了保证空天战机的性能,其体积肯定不能太小,设计方面也是个不小的难题,短期内完成设计并且大量制造太不现实。

    最最重要的是,航母携带的战机越多,作战能力就越强,而每一架战机都需要一位飞行员,这一点决定了航母必须带上足够的人手;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将战舰需要的人手降到最低。

    同样的吨位,战舰需要的人手只有航母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意味着同等条件下,战舰的续航力和自给能力是航母的四到五倍!

    这一点才是炮塔派坚持己见的根本原因。

    对此航母派嗤之以鼻,以人类现有的技术,就算造出了太空战舰,也只能在地球附近活动,三五天时间足够绕地球飞上几十圈,十天的续航力和五十天的续航力有什么区别?

    战舰就应该最大限度发挥作战能力,以战机为作战主体的航母更加机动灵活,如果携带加装核弹头的导弹,每一架战机都能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其破坏能力远超战舰模式。

    为了增强说服力,航母派甚至拿出了太空战机的设计草图,然而也只是草图而已,技术上的问题必须靠技术人员解决,这样的草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尽管不肯让步,不过航母派同样承认,以战机为主的作战方式对后勤依赖性过高,必须建立完善的后勤供给体系,还需要伴随航母出行的专用补给舰,不然单纯以航母携带的燃料补给数量,舰队的作战半径将直接影响综合作战能力,而且是个难以补足的短板。

    双方各执一词,说的又都有那么点道理,就连军方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才好,毕竟太空战对全人类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没有人知道什么样的作战方式才是太空战的主流,而且太空战怎么打不仅取决于人类的作战模式,还要看外星人的作战方法,眼下无论说什么都是纸上谈兵。

    问题是纸上谈兵也要谈,总不能等外星人打过来再决定造什么样的战舰。考虑到人类在这场战争中的劣势,人类舰队在地球附近作战的可能性高远离境作战,因此军方最终决定套用海军的作战模式,建造航天母舰战斗群。

    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掌握的最有威力的战斗模式,在没有更佳选择的情况下,套用海军的成熟作战模式无疑是军方的最佳选择。

    可炮塔派和航母派的争辩却远远没有结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两派的争论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一场真正的太空战以事实彻底压倒其中一派。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一场战斗会来得那么快。

    十一月底,天文学界再次爆出重磅消息,据多家天文台的观测结果综合分析,天文界确信,一支外星舰队已经离开木卫零,正在向地球方向前进。

    这本是个应该被各国严密封锁的消息,但是知道木卫零存在的普通民众数不胜数,不仅各国的天文台始终关注木卫零,全球各地的无数天文爱好者,同样时时刻刻关注着木卫零的动向。

    天文爱好者手中的设备自然远远比不上天文台,可是看清木卫零并不是件多么困难的事。加之外星飞船都是显眼的冰白色,想不发现外星舰队的动向都难。

    于是与外星舰队有关的消息立刻惊爆媒体,全球各界一片哗然。

    因为外星人的出现,如今的普通民众都懂一点基础天文知识,知道无论向哪一颗行星发射飞行器,都要赶在两颗行星靠近的窗口期进行,如此一来,才能用最短时间,最近路程完成使命。

    可眼下这个时间,地球和木星中间还隔着太阳呢,外星舰队在这个时间出发,是不是太笨了?

    当然不是,天文界很快就站出来澄清,木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2个天文单位,与地球距离最近时大约是42个天文单位,也就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42倍,约六亿三千万公里。

    这个距离太远了,哪怕是目前最先近的人类飞行器,飞到木星也需要两年半到三年时间,所谓的空窗期根本不是普通人理解的概念,必须提前计算好木星的位置,在合适的时间地点释放飞行器,而不是两颗行星距离最近时发射飞船。



574 北都记者会
    根据外星舰队的速度,在目前这个时间发射是最好的时机,这支外星舰队将在二十个月后抵达地球轨道,到那时,地球的位置恰好与外星舰队的飞行轨迹重合!

    全球又是一片哗然,之前光是扔小行星,就闹得地球鸡犬不宁,要是外星舰队直接杀过来,又会是什么结果?

    于是刚刚稳定不久的人类社会再次动荡起来,末日论四处横行,无数流言满天乱飞,各种极端思潮此起彼伏,数不清的邪恶宗教如同雨后春笋,搅得整个人类社会一片乌烟瘴气。r?an?r?a?n??e?n?`?

    人类的劣根性在这一刻显现无遗。

    人心浮动严重影响了各国的社会稳定,各国政府立刻采取严厉措施稳定社会形势,一片忙乱之中,北都高调召开新闻发布会,军方发言人在会上公开了北月洲基地的部分细节,并且郑重宣布:北月洲基地将全力打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太空舰队,军方有信心,有实力,有能力在外星舰队抵达前完成这支舰队,誓死保卫人类家园。发言人直接将舰队职责上升到保卫人类到保卫人类的高度,却没有任何人觉得不对,更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1...240241242243244...8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