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军方代表抿着嘴看了徐家业一眼:好,我会把意见报告上级,但这件事属于外交范畴,究竟行不行很难说还有,据我所知,毛子很有可能用核弹对付巨虫!

    那感情好,赶紧让他们用核弹把巨蝗轰死得了。一位专家如是说道。

    军方代表扯扯嘴角没说话,徐家业大声道:别扯没用的,毛子用不用核弹跟咱们没关系!谁再歪楼别说我不客气!

    会议室中瞬间冷场,军事代表想了想说:我们军方现在能做的,就是向边境增兵严防死守,一旦巨蝗越境,第一时间予以重创,为此不惜代价。

    徐家业点点头:我相信军方的决心,虽然我不怎么了解昆虫,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蝗虫的习性和生理特点出发,找到一种遏制蝗虫,甚至进一步遏制其它巨虫的有效方法,而不是每一次出现蝗灾,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军队!

    徐家业叹了口气:不瞒大家,巨虫这玩意真不是什么好东西,从镜湖事件开始,全国各地的巨虫事件层出不穷,虽然单次巨虫事件造成的破坏并不严重,但是全国的巨虫事件加在一起,已经严重影响了各地的生产生活。

    毫不夸张地说,今年的经济下滑已经是铁打的定局,不同的只是下滑多少而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巨虫全靠军方应付,今年的军费至少要番上几番,再加上灾民的安置,粮食的减产我不是很懂经济,但我知道,国家几十年的发展,才有了全国人民的安居乐业,如果按照目前的形势继续发展下去,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果极有可能毁于一旦形势严峻啊我的同志们!

    说到这里徐家业抽出一支烟点上,深深吸上一口吐出烟雾,他那张微胖的脸庞立即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这是一场战争,一场人和巨虫之间的战争,不死不休的战争!

    会议室中再次陷入尴尬的沉默,与会专家绞尽脑汁,可是一时半刻哪想得出合适的办法?

    角落里的秦教授突然抬起头来: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为什么不以虫治虫?

    众人的目光一齐投向秦教授,徐家业立即问道:怎么个治法?

    秦教授笑了笑说:大家都知道我在镜江呆过一阵子,我曾亲眼看到不可一世的巨螳螂,在蚁群面前不堪一击夺路而逃。

    徐家业激动地站了起来:你是说,用巨蚁对付巨蝗?

    秦教授点点头:我就是随便想想,能不能行还得大家再讨论。

    理论上确实可行!一位权威专家评价,镜江蚁是肉食性昆虫,可是说是所有动物的天敌!蚁占区内的自然资源有限,无法维持现有的蚁群规模。维持蚁群需要大量的食物,除了人类之外,同样呈现爆发式发展的蝗群是最好的食物来源。




115 争执不下
    另一位专家振奋地说:如果能把巨蚁引向边境,巨蚁很可能因为发现大量食物而集体北迁,乐观地推测,甚至有可能全部迁离我国境内。一位专家异想天开地说。

    徐家业双眼一亮:有这种可能吗?

    有,但是很小。专家老老实实地承认。

    徐家业顿时泄气:我不想听你们扯淡,到底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蚁群引向边境?总不能等巨蝗越境吧?

    一位专家不紧不慢地淡然道:要说消灭巨蚁,我确实想不出什么办法,但是指挥巨蚁并不是做不到。

    噢?怎么做?徐家业立即追问。

    信息素,通过信息素误导巨蚁的感观,吸引巨蚁按我们的指挥行动。专家说。

    我反对!会议室中突然冒出另一种声音,镜江蚁群目前已经非常强大,确实有消灭蝗群的可能,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蚁群有了充足的食物,种群数量就会像行军蚁那样膨胀式发展,非洲什么情况还用我说么?万一镜江蚁种群失控,我们怎么对付壮大的蚁群?

    我们本来就没办法对付蚁群,既然没有消灭巨蚁的手段,还不如把蚁群送出边境,让老毛子头疼去呢。

    两种不同的观点令与会者分成两派,七嘴八舌你来我往,各持己见捍卫己方观点,激烈的争吵顿时引爆会议室。

    徐家业笑眯眯地听着两派打嘴仗,一点也没有插嘴的意思。

    双方的争论属于良性竞争,正所谓理不辩不明,争论到了最后,办法也就差不多出来了。

    一位持反对态度的专家旗帜鲜明:信息素确实可以吸引巨蚁,但是你能保证所有巨蚁都被信息素吸引吗?投放的信息素太多,只会让信息素在同一个位置长时间起作用,投放的太少,又吸引不到多少巨蚁,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实验,当然是实验!我们必须首先提取镜江蚁的信息素,然后用实验数据说话停,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每一窝蚂蚁身上的气味儿都不一样,这种基础知识用不着你来提醒我!

    徐家业的笑容登时一僵,每一窝都有不同的气味,那岂不是说每一窝蚂蚁,都需要不同的信息素?

    这个问题令他心头乱成一团,可是会议室里的专家们此时正在争论不休,压根儿找不到人回答。

    只听一个高亢的声音说道:蚁占区那么大,蚁群那么多,你们能把几支巨蚁引到边境?剩下的巨蚁还不是得想办法控制住?

    徐家业不禁点头,这话说的很有道理,蚁占区的面积保守估计超过三个之一个省,而且绝大多数蚁占区都在黑山山脉深处,把所有巨蚁引向边境根本不现实。

    眼下巨蚁的扩散速度已经十分惊人,若是不想办法对巨蚁加以控制,用不了多久镜江蚁就会变成行军蚁的翻版。

    即便军方的实力超强,不是非洲那些连三流都算不上的军队可比,但是对付滚雪球般壮大的巨蚁,也要费不少力气,万一形势变化,搞不好还真得用核弹才能歼灭蚁群。

    动核弹这事儿外界一直有猜测,但官方从未有半点消息泄露,而实际上,北都高层早有人提出动用核弹的提议,只是因为多方掣肘,始终未能获得高层的支持。

    在自家的国土上动核武器,还是在人烟稠密的省份,干系实在太大,搁谁都得好好考虑一番得失。

    让徐家业意外的是,原本激烈的讨论竟然在这里戛然而止,好一会儿才有个中气不足的声音说道:灌水,喷烟,病毒,基因,毒气,总能想出合适的办法来!

    你这是敷衍了事,是推卸责任!高亢的嗓音怒气冲冲,等你想出办法,地球已经是蚂蚁的了。

    有什么话说什么话,抬杠的不要!徐家业适时提醒道。

    现有的蚁占区,就算再扩大,应该也不会大到哪儿去了。秦教授突然发言道。

    噢?为什么?徐家业心中有些不悦,这话是随便说的么?这话能随便说么?

    能坐在这个屋子里的人,十个倒有九个是专家,其中还有好几个是权威专家,徐家业并不认识秦教授,但是从秦教授所在的位置,就能看出秦教授在学界的尴尬地位。

    我需要一份地图,蚁占区的。秦教授答非所问。

    主持人递给徐家业一个询问的眼神,徐家业微微点头,主持人这才将地图调出来放在大屏幕上。

    秦教授不紧不慢地走到大屏幕前,指着地图上代表江河的线条说:各位,这几条是蚁占区中的主要河流,这些水系在蚁占区内形成了广泛的水网,将完整的蚁占区分割成片,只要控制住这几条大江大河,限制蚁群扩张不是问题——必须说明的是,那些水浅流量较少的江河挡不住蚁群,只有水深流量大的江河,才有阻挡蚁群的潜力。

    怎么可能,蚂蚁抱团过河这是常识!高亢的声音反驳道。

    确实如此。秦教授点头,但是不能忽略蚂蚁体积增加后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不是很了解蚁球过河的原理,但是普通蚂蚁体积小,应该和水面张力有不小的关系。巨蚁的体积不用我说了,掉水里能不能爬上来目前还没有巨蚁落水的记录吧?

    没有!徐家业摇了摇头,但是同样没有巨蚁溺水的记录。

    我提醒你!高亢的声音再次出现,几丁质比水轻得多!

    秦教授被高亢的声音连续针对,老爷子脾气再好也生出了怒火:用不着你提醒!

    安静,请不要打断正常发言!徐家业不满地敲了敲桌子,教授,请继续。

    秦教授点了点头:我对巨蚁能否像普通蚂蚁那样聚集成球表示怀疑,因为体积的增大,巨蚁的力量明显达不到普通蚂蚁的水平,而蚁球的体积与蚂蚁的力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巨蚁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结成蚁球,一团蚂蚁的数量也不会太多。



116 驱逐计划
    徐家业的表情有点不自然:这不还是能过去吗!

    秦教的目光转向军方代表:我不了解现在的军事手段,不过监视几条河不成问题吧?

    军方代表迟疑片刻点了点头:多派些人手,再增加一些技术手段,没问题。

    秦教授授笑了:只要发现蚁球,一发炮弹完全可以解决问题。

    徐家业脑中浮现巨大的蚁球被一炮轰散的影像,不由地点了点头。

    他的军事知识有限,但是看守河道好歹有个明确的任务目标,总比跑到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到处找蚂蚁窝简单。

    无知,肤浅!高亢的声音再次出现,你还以为巨蚁是小蚂蚁吗?小蚂蚁挖的洞再深再广也占不了多大面积,可是巨蚁那么大,一个蚁巢至少占地几平方公里,深度说不定有几百米,完全可以从河底挖洞穿过河道!

    从河底挖过河道?挖几百米深还不早让地下水淹死了?秦教授不禁愕然,随即露出不屑的冷笑,我不是学地质的,但是我知道地下水和地表水可以相互补给,想从河底下挖过去不是不可以,不过必须先教会巨蚁潜水!无知肤浅?这几个字还是你自己留着吧。

    与会诸人大多露出迷惑神色,秦教授看在眼里却丝毫没有解释的意思。

    他确实不了解地质方面的知识,但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秦教授一家还住在一间普通的砖瓦房里,屋后有一眼两米多深的污水井,家里的生活污水,全都通过下水道流进这眼污水井,井中的污水通过大地的过滤自然净化,水面常年保持一米多深。

    井中的污水日积月累,时间久了变得腐臭非常,臭不可闻。

    有一年连下三天大雨,秦家所在的县城涨了洪水,由于屋高院低,院子里积水齐膝,秦教授还茫然不知,直至闻到一股刺鼻的污臭,疑惑地寻找臭气来源,才发现下水道里居然泛出黑绿色的污水。

    秦教授直到这个时候仍然没意识到污水倒灌的真正原因,打算到后院看看污水井,开门看到院子里浑浊的水流,才知道水已经涨到了院子里。

    秦教授突然意识到,污水倒灌的原因不是污水井出了问题,而是污水井中的水位高过了屋中的下水道口!

    恍然间,他意识到了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某种关联。

    如今说出这番话,不是秦教授懂得地下地上两种水体之间的联系,而是数十年生活经验的厚积薄发。(:这一段是我本人的真实经历改编,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我再提醒一遍,就事论事,谁再人身攻击,别说我不客气!徐家业第二次敲了桌子,秦老,您是说河水会灌进河床下的蚁洞,对吧?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秦教授说。

    徐家业凝神片刻:就是说,巨蚁无法越过大江大河,我们只要控制住江河上的桥梁,就能有效遏制巨蚁的扩张

    徐家业突然闭上嘴巴,愣愣地看着地图。

    地图上水网纵横不假,但仔细观察,江河之间怎么也能找出几处空当,若是不挡住这些漏洞,巨蚁早晚会从江河组成的围栏中跳出来。

    唯一的好消息是,大部分空隙都位于黑山山脉南麓的邻国境内,就算巨蚁通过这些空隙逃出去,也用不着自己来操这份闲心。

    怎么都不说话了?徐家业放缓语气,都分析分析秦教授的提议!

    话说到这份儿上,但凡有点眼力价的人,都看得出徐家业对秦教授的建议很感兴趣,不过搞研究的最不缺没眼力价的硬脾气,众人又是一通七嘴八舌的讨论,最后会议达成了几点意见。

    一是加大投入,尽快研究灭杀巨蚁的有效方法。

    二是严防死守,严密监视蝗群的动向。

    三是竭尽全力,实施北赶蚁群的计划,重点封锁桥梁,确保蚁群按既定计划迁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旦发现蚁群有失控迹象,必须立即予以灭杀。

    然而北驱巨蚁的计划,前提是必须掌握蚁群的信息素语言,国内虽然有信息素方面的研究,却没人有机会研究巨蚁的信息素。

    徐家业当场拍板,由权威专家牵头,组建信息素研究中心,为尽快拿出实用成果,拟将该中心暂时安置于蚁占区附近,由军方保证研究中心的安全,并担负捕捉巨蚁的重任。

    会议结束后,徐家业迅速上报计划,北都高层以战时效率,一路绿灯批准了这个计划。

    这个计划看上去确实有些不可思议,北都高层也确实对这个计划心存疑虑,但是北都方面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既然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专家学者最终赞同这个计划,就说明计划有其可行的一面。

    反正实施这个计划也不需要多少资源,总归是以小博大,如果计划成功,不光能为国家节约大量资金资源,还有可能为今后的巨虫防治开拓新的方向!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昆虫的巨型化打破了旧有的食物链,但新的食物链也会在这场变革中重新建立起来,通过技术手段引导昆虫本身的习性,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

    消息传回防治中心,秦教授的地位随之水涨船高。

    年过古稀的老教授对自己的位置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不擅长和人打交道,不适合继续留在防治中心这种人际关系复杂的地方,思考一番之后,干脆主动请缨加入信息素研究组。

    北都在研究组的组建上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会议结束后两小时,便将两台车载移动实验室拨付研究组,相当的实验器材陆续拨付到位,不到二十四小时,两辆比集装箱车还要大些的移动实验室率先出发,随行的还有各种野外保障车辆,并由军方派出的装甲车队沿途保护,一路换人不换车,预计十四个小时抵达蚁占区。

    研究组专家配属的研究员和实验人员,将分批次乘坐专机赶往林州省与车队汇合,尽快展开研究工作。



117 身不由己
    半梦半醒中,叶涵陡然被一股极度的饥饿感惊醒,他睁开眼睛愣愣地望着天花板,脑子里一片空白。

    摸摸身下柔软的陌生床铺,掀开温暖的被子坐起来,借助窗外的些许微光看清房间中的摆设,叶涵凝滞的思绪终于开始运转:昨天晚上,到底是怎么回来的?

    拍拍晕涨的额头,脑子里能记起的最后一个镜头,就是自己干掉半杯二锅头,后面发生了什么半点印象也没留下。

    捂着肚皮慢慢站起来,先倒了杯水灌进肚子里,压住野火般的饥饿,叶涵从自己简单的行李中翻出一块压缩饼干,撕开铝箔包装小心地咬下一点,用唾液浸湿后一点点抿开,一股格外的香甜在舌尖弥散。
1...4849505152...8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