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老兵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不由地迟疑了起来:叶排,还用打吗?

    叶涵也有些错愕,迟疑片刻回道:暂时不用,先看看再说。他想等一等,评估一下燃烧弹里的杀虫剂,究竟像不像厂家说的那样有效,以便根据使用效果,决定接下来的行动方案。

    几分钟后,兵蚁仍然没有任何动静,以叶涵对巨蚁的了解,这种生物绝不会在洞口安安静静地呆上这么长时间。

    他架起步枪朝兵蚁开了一枪,子弹击中兵蚁的复眼,兵蚁却没有任何反应。

    再掏出一瓶信息素砸到兵蚁身边,仍然没有任何效果。

    叶涵终于放下心来:不错不错,效果很不错!

    人类以肺呼吸,通过鼻孔交换体内外的空气,碰上到兵蚁遭遇的情况,只要把脑袋探出洞外,马上就能逃出升天。

    而蚂蚁之类的昆虫,是以腹部的呼吸囊交换空气,只要腹部还在洞里呼吸杀虫剂,脑袋甭管伸到什么地方都没用处。

    白磷燃烧弹的首次实战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战果,从叶涵本人到参与行动的战士,都对燃烧弹非常满意。

    车队立即开赴新的蚁巢,并通过无线电将情况通报列车营地,请龙建国把剩下的战士全部派出来。

    龙建国从善如流,马上组织人手展开行动,在随后展开的行动里,龙建国麾下的战士们一日内摧毁蚁巢十四处,若是不为了确定战果必须守着蚁巢等待燃烧弹爆炸,这个数量再翻一倍也没问题。

    叶涵突然发现,不久之前还是心腹之患的巨蚁,短短几天时间就变成了无足轻重的癣疥之疾,彻底消灭巨蚁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白磷燃烧弹刚刚开始生产,短时间内产量有限,只能限量供应围剿蚁占区的部队,不过这一点半不影响围剿的效率,没有燃烧弹的部队依旧可以使用灌油法摧毁蚁巢,只是点火之前必须将蚁巢附近的植被清理干净,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火灾。

    拥有燃烧弹的部队行动起来则简单得多,短短两天时间,收复蚁占区的行动再次全面告捷,一直向东前进的叶涵,甚至与一支来自蚁占区东侧的部队成功会师。

    这代表军方已把蚁占区拦腰切断,将蚁占区正式分隔为南区和北区。

    南区的任务不必赘言,无非是继续主动出击,直到将所有蚁群全部剿灭。

    北区的任务依旧是向北驱赶蚁群,不过蚁群正式与蝗群接触后,北线的巨蚁一直积极向北迁移,根本不必军方插手,只要控制好巨蝗,就能有效遏制巨蚁扩散。

    与蝗群接触的蚁群获得了大量食物,种群发展异常迅速,已经不再需要后续的蚁群支持,因此北区南侧的蚁群同样在清除计划之中,军方甚至制定了凿穿北区,将北区一分为二的计划。

    来自阜云的部队全部分配到南区,为了缩短补给线,必须将列车营地前移,可是巨蚁挖空路基并不是独立事件,装甲列车又比普通列车重得多,若开至掏空的铁路之上,唯一的结果就是当场倾覆。

    为此,军方调集了一批探地雷达,将蚁占区内的铁路沿线全部探测一遍,查出十七处列车无法通过的地下空洞。




146 战前会议
    现代战争高度依赖后勤补给,针对巨蚁的战争也不能例外。

    军方为推进补给线调集了大批工兵,以最快的速度加固危险地段,然而回填蚁洞不是修复铁轨那样简单,尽管工兵日以继夜地展开施工,工程进度还是大大落后于部队的推进速度。

    军方的决策层并不死板,为了尽快将补给送至前线,采取了一系列临时措施,比如并不装满车厢,而是只装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比如直接用平板列车堆放物资,再比如直接在危险地段打地桩托住路基。

    除铁路外,公路运输也是运送补给的重要手段,而且巨蚁对沥青路基本不感兴趣,就算挖塌路面,修补起来也比铁路容易得多。哪怕是捕捉蚁后时炸成几截的高架桥也不在话下,几辆架桥车开上去,不过个把小时,就在断桥上架起几座跨越缺口的钢架桥,满打满算耽误的时间也不到一个小时,回填高架桥两侧的弹坑倒是用了小半天。

    种种手段施展下去,总算将补给及时送至参战部队手中。

    数日后,一列装甲列车缓缓开至黑山山脉边缘,在一处无名小站的站台前停下。

    这里是平原的尽头,山脉的边缘,列车后方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沿着铁路向前几公里,就正式进入黑山山脉,层层叠叠的茫茫大山拔地而起。

    叶涵爬上车顶极目远眺,清楚地看到前方的铁路进入山区后,直接接入两山之间的山谷,山谷左右郁郁葱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乔木灌木,一眼望去满眼苍翠。两山之间的谷底,一条清澈的小河静静流淌。

    铁轨就铺在山谷一侧的半山腰上。路基右侧是高高耸立的山体;另一侧是险峻非常,直坠山谷的险坡。

    车下突然传来虎牙的喊声:叶排,龙营找!

    知道了,马上就来!叶涵回应一句,攀着铁梯离开车顶。

    站台上的虎牙好奇地问:叶排,你看什么呢?

    叶涵笑笑:没什么,看看前面的山。

    叶排也没见过这么多树吧?虎牙立即露出兴奋的模样。叶排,咱们什么时候走?我能出去看看么?

    这里虽然还没进入山区,野外的植被却很好,车站外就有一片规模不小的树林。

    看什么看!老兵怒斥,这鬼地方山高林密又是蚂蚁老巢,指不定道边上就藏着几只蚂蚁,你小子出去简单,有没有命回来就不一定了。

    车站里都是水泥地面,巨蚁再夸张也抠不穿钢筋混凝土,站外就不一样了,到处都是泥土城面,藏几只巨蚁一点也不奇怪。

    虎牙讪笑:老兵,没那么夸张吧!

    老兵冷哼一声:命是你自己的,不信你就试试。

    虎牙失望地扁扁嘴:还是算了吧,我还没娶媳妇呢,可不能英年早逝。

    叶涵呵呵一笑,安慰道:等肃清了蚂蚁,你爱玩多长时间玩多长时间,睡林子里都没问题。

    那感情好!虎牙又乐开了。

    也不怕蚊子咬死你!老兵恨铁不成钢地怒目而视。

    虎牙赶紧躲开,心里偷偷地嘀咕,老兵今天怎么跟吃了枪药似的,说起话来一句比一句冲?

    目视虎牙跑开,老兵无奈地说:叶排,这小子太皮了,再不管管非上天不可。

    非常任务非常思绪,皮点没什么不好。叶涵似有所指,挥挥手登上列车。

    老兵不禁一怔,这句话好像在哪儿听过啊!

    叶涵赶到龙建国的宿舍外,却没找到龙建国,问过站岗的战士才知道,龙建国去了指挥部。

    指挥部设在一节客运车厢的前端,叶涵赶到的时候,营里其他几位军官已经到齐——剿蚁任务进入正轨之后,龙建国隔三差五地找上级诉苦,终于把兄弟部队借走的军官要回来一部分。

    叶涵正要喊报告,龙建国已经冲他摆了摆手:过来过来,咱们开个碰头会。

    叶涵答应一声,凑到龙建国身边坐下。

    龙建国在桌子上铺开地图,眉心拧成了一个大疙瘩,指着图上的标识说道:你们看,目前参战部队目前已全线推进至黑山山脉边缘,即将进入山区执行清剿任务,这里是进山之前的最后一站,我打算把营部设在这里,等任务取得一定的进展之后,营部再向前挪,大家有什么意见?说罢他的目光掠过众人的脸庞。

    没意见。鲁庆之第一个表态,山里情况太复杂,营部还是放山外边好。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赞同,就连叶涵都赞成几句。

    龙建国满意地点点头:那好,营部的位置就这么定了,下面我们讨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此言一出,众人默契地同时沉默下来。

    怎么都不说话了?龙建国质问,那好,你们不说,我来讲!

    龙建国的手指点在地图上的山脉边缘:目前我们的位置在这里,再向前几公里就正式进入黑山山脉,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山区对装甲部队的机动力有多大影响不用我多说了吧?形势严峻啊同志们!

    叶涵抿了抿嘴唇:据我所知,黑山山脉是巨蚁的发源地,说是巨蚁的老巢也不过分,这地方山陡岭峭森林密布,原始森林里大树参天,桂冠遮天蔽日,大晴天都难得见一回太阳,就算是航空侦察,也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准确情况。

    龙建国沉着脸点点头:还有吗?

    叶涵犹豫片刻,艰难地说:有!

    讲!

    叶涵深吸一口气:刚才我上车顶看了一下,森林里不光有高大的乔木,还长满了茂密的灌木丛,灌木丛至少有半人多高,蚁巢要是藏在一人多高的灌木丛里,离着稍远一些就会忽略过去,这一点对下一步的行动非常不利。

    有道理!鲁庆之难得地赞同一句,我认为,用什么办法安全进入原始林区,顺利找到蚁巢才是重中之重,只要找到蚁巢,还怕没办法消灭它们?



147 战前会议(二)
    说罢鲁庆之不动声色地斜了叶涵一眼,颇有别别苗头的想法。

    从叶涵被龙建国领回来,鲁庆之就一直和叶涵不对盘,没成想被兄弟部队借走几天,本来无足轻重的小家伙,居然已经特招入伍,成了同一个锅里搅食的中尉军官!

    对此鲁庆之非常不满,他的连里,还有其他几个连长的手下都有一批政治可靠,军事也过硬的老兵,在鲁庆之眼里,随便从哪个连拽出一个老兵,都比叶涵这个半路出家的野和尚强出百倍。

    限于编制员额,多少老兵不得不含着眼泪离开部队,他叶涵凭什么当这个中尉?

    关键就在怎么才能把蚁巢翻出来!叶涵似有所指地说,植被是小问题,了不起反复拉网搜索,总能把蚂蚁窝找出来。山区复杂的地形才是大问题,龙营,这一点上级是不是有所考虑?

    龙建国点点头,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上面的意思是以公路铁路和其它交通干线为依托,渐次向周边扩散辐射,分区分块啃下这块硬骨头。他的拳头在地图上不轻不重地砸了一下。

    几个人瞅着地图,眉头一齐皱紧。

    参与剿灭巨蚁的都是机械化部队,装备着数量众多的军用车辆,轮式装甲车履带式装甲车在平原地区完全不受地型限制,完全可以任意驰骋,而山区的地形异常复杂,轮式装甲车的施展空间非常有限。

    叶涵已经可以想象,剿灭巨蚁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车辆无法前进的地段,给任务带来诸多不可预见的困难。

    如何在山区追踪巨蚁如何在山区安置燃烧弹,对部队来说都是新的课题和挑战。

    鲁庆之的目光在密集的等高线上转了又转,心里默默盘算了好一会儿才嘬了嘬牙花子:营长,不好办哪,咱们这一片到处都是陡坡,就咱们那几辆装甲车要不跟上级提一提,调一批履带式装甲车过来?

    叶涵诧异地看了鲁庆之一眼,貌似无意地问道:鲁连长,轮式步站爬坡角度是多少?

    鲁庆之眼底掠过一丝轻视:三十度!连这个都不知道,还敢来当装甲步兵的军官?

    叶涵扭头看着龙建国说:履带步战也是这个角度,高也高不多少

    在场的都是职业军人,地图的比例尺和等高线密度,已经告诉大家这里的山坡有多么的陡峭,山坡动辄五六十度,七八十度的陡坡遍地都是,三十度以下的坡地寥寥无几。

    鲁庆之只熟悉轮式装甲车的数据,还真不知道履带式装甲车的爬坡能力,他十分怀疑地看了叶涵一眼:履带步战也爬不上去?总不能调一批主战坦克过来吧?那还不如把咱们撤回去,换个坦克团过来呢!

    履带式车辆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于轮式,但凡对军事有一点了解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常识。

    叶涵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现代坦克不重视爬坡能力,底盘重心偏高,爬坡角度也是三十来度,有些型号还不到三十度。

    你确定?鲁庆之眼底怒火隐现,你当过坦克兵?

    没有。叶涵老老实实地回答。

    那你怎么知道是三十度?不是从哪本杂志上看来的吧?鲁庆之质问。

    叶涵叹了口气:我没当过坦克兵,但我开过坦克。他真心不想陷入这种无意义的内斗,可是有些时候,退缩就等于怯懦,只会让对方更加得寸进尺,必须进行适当的反击。

    如何掌握反击的深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开过?鲁庆之露出戏谑的笑容,你不是在游戏上开的吧

    龙建国屈指敲击桌面,严厉的目光扫过,鲁庆之的笑容立马变成了尴尬的讪笑。

    龙建国大声道:我再强调一遍,我们是一个集体,集体懂不懂?你自己无知不可怕,可怕是的明知道自己无知,还没头没脑的怀疑战友,你们是战友懂不懂!

    营长,我错了。鲁庆之赶紧站起来,蔫头搭脑的模样好像一只霜打的鹌鹑。

    叶涵站起来想揽个不是圆圆场,龙建国一挥手阻止道:这件事就就么过去了,今后再让我听到一句不利于团结的话,别怪我姓龙的不客气!

    所有人腾地一齐站起来,规规矩矩地立正:是!

    坐,叶涵,你继续说。龙建国递给叶涵一个鼓励的眼神。

    别人不清楚叶涵的底细,他龙建国还能不知道吗?虽然龙建国知道的也不算多,可是和平年代有机会执行作战任务的部队,能是普通的部队吗?

    别说是坦克,就算叶涵说自己会开宇宙飞船开宇宙飞船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小子搞不好连飞机都能开走!

    叶涵回了个无辜的眼神:我说完了。

    龙建国差点没气死:就没有爬坡能力强一点的车型?

    有!叶涵马上回答,伞兵突击车强一点,但是那玩意全是钢管根本没装甲,也不适合在植被茂密的原始林区使用。

    车辆的爬坡能力,受底盘高度重心高度动力水平轮胎好坏路面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四十五度即被称为百分之百坡度。

    许多人误把坡度与角度混为一谈,说某款车型爬上六十度的陡坡,其实是爬上百分之六十的坡度,即三十度的斜坡,闹出了爬坡六十度的笑话。

    也有些人将冲坡与爬坡混为一谈,甚至拿之字型冲坡说事,爬坡不是冲坡,能在坡上驻车启动才叫爬坡,通过平地加速利用惯性上坡叫冲坡!

    通过最简单的物理常识就可以知道,底盘底的车辆附着力强,但不能在路况太差的地面行驶,因而不能在山区行驶;底盘高的车辆重心高,爬坡角度必然受限。

    有些车辆确实可以攀爬四十五度的陡坡,但那是在理想路面上开出来的成绩,把那些车开到四十五度的泥水路和山坡上试试?
1...6162636465...8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