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为了延长行驶距离,每辆装甲车上都背着两个硕大的油桶,直接向车内供油叶涵从前只听说飞机坦克上有这种速抛式外挂副油箱,没想到装甲车上也能装这玩意,直接把装甲车的续航能力提高几倍不止。
不过私下里听虎牙吐槽,这东西并不是装甲车上的标配,而是机修班在龙建国的示意下临时鼓捣出来的代用品,对付巨虫搞搞侦察还凑和,要是真打起仗来,相当于车上背了两个超大号燃烧弹,挨上一炮必死无疑。
吃住不是问题,有问题战士们也能克服,但拉撒的问题绝对要了人命。
这种问题乍一看似乎上不得台面,却是与所有人的利益休戚相关想想看,车外保不准有什么样的巨虫潜伏,离开装甲车必须冒生命危险,所以拉屎撒尿都要在车上解决。
在有限的空间内出恭,不仅是气味的问题,还涉及卫生和清洗方面的麻烦。
最后的解决方案,居然是每辆车带一批麻醉剂,抛到车外建立临时安全区,需要方便的战士们戴着防毒面具快速解决,不需要方便的战士留在车上掩护战友。
战士们纷纷笑谈,咱们当兵的地位越来越高了,连拉个屎都得先安排警戒哨。
不过几天时间,部队在宽三十公里的侦察面上向山区推进四十余公里,侦察面积达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
部队的侦察速度不算快,这是因为森林内地形复杂,哪怕是半山腰都能找到水塘泥坑,除非履带式装甲车才能通告无阻,大八轮若是陷进去,自己爬出来的几率真心不高。
既然不能离开公路,就只能想别的办法。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战士们还真想出了一些简单实用的好办法。
比如停驻观察法,就是将装甲车停在相对开阔,视野较好的地方,观察四周的情况,看有没有巨蜂出没——这个办法适合附近花比较多的环境。
再比如登高望远法,是将装甲车开到位置较高的道路上,清除阻碍视线的植被,居高临下地观察低谷山坳——这种方法观察面积广,但山区林木茂密,除非巨蜂飞出树冠层,否则观察效果有限。
还比如花圃蹲守法其实就是找一片花多的地方呆着,看有没有巨蜂过来采蜜。
再有就是种群竞争法,这个说起来有点无厘头,大意就是看附近有没有蚁群,巨蚁有跳跃捕食的能力,二者之间是猎手与猎物的关系,因此有蚁群出没的地区就不会有巨蜂。
推论有些武断,听起来也有些道理,但所有人都对这个理论表示怀疑,只有在找不到其它方法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信息素勾引巨蚁,间接判断附近是否存在巨蜂。
战士们一心扑在如何寻找巨蜂上,龙建国却一直想搞清楚,上面为什么更改命令,不允许消灭巨蜂。
他找了团里几个熟识的战友打听消息,回答却无一例外,都是不清楚。
师里虽然也能找到熟人,可是部队和外界的联系全靠无线电,在团里找个人不算什么,越过团里直接跟师部联系,不论公事私事都犯了大忌,搞不好要被团里某些人在心里记上一笔,实在得不偿失。
龙建国再次把主意打到叶涵身上,单独开了一个通讯频道:动动幺呼叫动幺两,听到请回答!
动幺两收到,请讲!叶涵在电台中回话。
报告你现在的位置!
东经xxx,北纬xxx。
龙建国在地图上找到叶涵的位置,手指沿着道路向前挪动一点:动幺两,立即中止搜索,向东南方向前进。
东南方向?叶涵一愣,动动幺,东南方向有什么发现?
东南方向没有发现。龙建国说,沿路行进二十公里后上高速,转道向东四十公里抵达涌河县城。
涌河县?
叶涵脑子转了半天,也只想起地图上有这么个地方,似乎是黑山支脉中的一座小城,不禁疑惑地问:涌河怎么了?
龙建国道:涌河县还有一些人坚守,那里可以打电话,你马上赶过去,跟你那个小女朋友联系一下,打听打听情况嗯,巨蜂的情况。
噢!明白了!叶涵恍然大悟。
注意保密,别让无关的人知道。龙建国叮嘱道。
切断通讯,老兵打开地图瞅了好一会儿才赞叹道:叶排,怪不得涌河这地方没事,你看!
地图上的涌河县赫然在蚁占区内,但涌河县东北西南各有一条大河,两条河自县城外围流过,最终在县城西北方向汇聚成江。
三面环水的涌河县就像一座半岛,不用问,肯定是河水将巨蚁阻挡在县城之外,令这座山中小城逃过一劫。
生活在黑山山脉里人口确实稀少,但那是跟平原上的大城市比,实际上,整个黑山地区城市乡村密布,平均海拔六百米左右,部分乡镇的海拔甚至高达八百到九百米,就算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地区也不乏村镇。
叶涵直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为什么巨蚁巨螳螂个个卯足了劲往镜江跑,镜江都因为巨虫的逼迫不得不放弃,山里却没几个城镇遭到巨虫袭击!
按已知的公开资料,直到放弃镜江后两天,才发现第一个被巨蚁袭击的村子。
之所以是发现而不是出现,是因为没有任何人知道巨蚁何时袭击那个偏僻的小村,十余户人家的百十口革村民,就那么悄无声息地消失不见。
事后传言,事发当天,当地警察局曾接到一个奇怪的报警电话,可是因为信号不佳,电话接通后警方没能听到一句完整的信息,接线员疏忽大意,直接当做骚扰电话处理。
156 路见路闻
虽然成功接警也不可能及时赶到,这件事仍然被北都当作反面教材明发全国。
从那时开始,黑山地区的巨虫袭击事件愈演愈烈,传言好似一阵狂风吹乱城镇乡村,无数村镇居民逃离家园,无数县城居民仓皇抛弃家业,通往山外的公路上,各种车辆日夜不停川流不息。
卡车轿车suv摩托车拖拉机,甚至自行车还有徒步
尽管政府的动作非常快,几乎在消息扩散的同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可行政部门的反应速度还是慢了一步,洪流般的难民大军已经踏上了离乡的远征,政府能做的,只有全力搜索偏远地区的乡村,将尚未得到消息的民众撤出危险地带。
尽管各地全力施为,可还是有数百个村庄,百余个乡镇,七县两市遭到蚁群的侵袭,百余万难民撤离家园,受难民众超过十万,无论受灾规模还是受难人数,都远远超过镜江。
镜江事件是人类与巨虫开战的导火索,黑山大撤退却是北都决心全力消灭蚁群的主因。
那段时间,叶涵一直跟着龙建国对付巨蚁,直到找出对抗巨蚁的有效手段,巨蚁扩张的脚步才在军方的反击下中止。
每一个地处蚁占区的市县,都有不愿意离开的民众滞留,涌河县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滞留人数为七县之冠,涌河大坝上的电站甚至一直都在正常运行,超过三分之二的电力用来维持架设在两河之间长三公里有余的防御电网。
那道电网堵住了涌河县没有河流的东南方向,挡住了肆虐的蚁群,使留在县城中的绝大多数人在蚁灾中幸免于难。
装甲车风驰电掣,十几分钟后,虎牙再也沉不住气:叶排,咱们都开出三十公里了,高速公路到底在哪儿?
叶涵猛然惊醒:营长说是多远?
二十公里。
不会吧?叶涵调出电子地图,没等他看出问题所在,老兵已经嘿了一声,叶排,营长说的好像是直线距离!
叶涵找到对话时的位置坐标,再找到高速公路,数数两地之间的方格,果然是二十多个。
重新测量图上这条县道,最后的结果是六十一公里,几乎是直线距离的三倍!
叶涵豁然抬头,与老兵对视一眼后马上低头测量高速公路,这一次总算没搞错,确实是四十多公里。
继续开吧。叶涵说,营长肯定是疏忽了。
又过了半个小时,虎牙总算看到了前面的高速公路,兴奋地一脚油门冲过去。
随着距离的接近,高速公路上的情况也越来越清晰,叶涵看到路面上横七竖八地停着数以百计的各型车辆,许多车已经烧得只剩骨架;公路两侧的护栏残破不堪,路基下到处都是翻倒的汽车,路肩上下还能找到几处烧灼的痕迹。
叶涵的目光透过破碎的车窗,在翻倒的车里看到了隐约的人影。
他算不出,也不想计算黑山大撤退至今的时间,只知道车里的遇难者早已变成一具具无人认领的腐尸,公路上的情况,或许还要更加严重。
装甲车开近高速公路,离着还有几百米,就看到乡道与高速交界处的桥洞。
虎牙沮丧不已:叶排,咱这条路也不通高速啊!
老兵,最近的入口在哪儿?
老兵的手指在地图上挪动:西边两公里,或者东边五公里。
哪边离咱们这条路近?
西边!老兵回道。
虎牙,往西走!
好咧!虎牙答应一声,驾车继续前进,钻过高速公路下的桥洞后,不过二三百米就开上另一条与高速公路甚至平行的三级公路。
老兵回头望了一眼:叶排,这边的路上也有车!
叶涵将摄像机对准公路,果然看到许多被抛弃的车辆:这条高速公路通向哪里?
镜江!
怪不得呢。叶涵长叹,虎牙,别往西走了,调头向东。
通向镜江的公路?镜江是最早和巨虫开战的地方,自顾尚且不暇,哪有精力照顾难民?
虽然这些难民的遭遇十分悲惨,可是叶涵觉得,他们的行为一点也不值得同情——镜江遭遇虫灾是全国皆知的事情,他们却还一股脑地往镜江跑,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不作死就不会死,大难临头更要沉着冷静,而不是见到一条路就挤上去,看公路上的车辆数量,就算那些人意识到镜江是条不归路,怕是也没有调头返回的空间,搞不好就是因为无路可走,才有那么车遗留路上。
咱们不上高速了?虎牙疑惑地问。
不上了,就走这条路。叶涵说。
这条三级公路上虽然也有些废弃的车辆,但数量远逊高速公路,而且都是车头冲着涌河县,车里更看不到遗留的尸体。
落满了灰尘的车身告诉叶涵,它们留在这里的时间已经不短了,而且这些失去了主人的车辆,还要一直留在这里,直到一切恢复正常,才有可能被清出道路。
装甲车渐渐前行,高速公路上遗留的车辆由密集到稀疏,最终消失不见,叶涵估计要么是再没人逃往这个方向,要么是后面的人意识到不能走这条路,后面大概不会再出现车群堵路的情况,于是嘱咐虎牙找个地方开上高速,以近百公里的时速驶往涌江县。
虽然路上还有一些车辆,不过统统难不倒虎牙,实在避不开就一头撞上去,反正私家车的机械强度远远比不上装甲车,撞八百回也奈何不了装甲车。
就是撞击时的震动太厉害,响声也震得耳朵很不舒服,叶涵和老兵不得不用安全带把自己绑在座位上,又找了点东西塞耳朵里。
为了尽快赶到涌江,虎牙也是拼了。
四十公里的实际距离跑了四十多分钟,叶涵总算看到了涌江市,他立即命令虎牙减速慢行。
涌江至今未被巨蚁攻破,两条河起了极大的作用,横跨河面的高速公路,怎么可能畅通无阻?
157 秦教授的猜测
果然不出所料,进入涌江的高速公路桥上架着一道高三米有余铁架,铁架横跨大桥左右,上面焊满了削尖的钢筋,远看就像一只拉长的超级刺猬。
这样的刺墙在整个桥面上一共布置了五道,刺墙之间的路面上还拉着一层挨一层的铁丝网,层层铁丝网间,还挂着几只身上开着碗大弹洞的巨蚁。
那些巨蚁早已死透,看模样,似乎是先陷入铁丝网间动弹不得,之后才被守卫开枪击毙。
这一点从至今仍然屹立在公路桥另一端的碉堡上看出一二,似乎是听到装甲车轰鸣的引擎声,两个身穿迷彩服的战士匆匆冲出碉堡,又蹦又跳地冲着装甲车挥手。
只是他们俩无论如何也没有挪开铁丝网和刺墙的能力,就连喊声都隐隐约约,挥挥手打个招呼就是极限了。
目睹这一幕的叶涵忍不住笑了:老兵,你出去打个招呼,虎牙,你也去。说罢掏出手机开机,期待地盯着屏幕一角的信号格。
老兵钻出车外,张开双臂用力挥舞,那两个人跳得更起劲了,大声喊着什么,老兵却一个字也没听清。
虎牙只是腼腆地钻出去挥了挥手,很快就缩回车里,小声嘟囔道:外面太危险了,还是车里安全。
叶涵险些笑出声,手机信号格一跳,找到两格信号,他赶紧收住笑意,拨出白晓婷的电话。
听筒里的拨号音只响了一声,就变成了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叶涵狐疑地瞅了瞅电话,拒接?这什么情况?
他的心里突然生出几分忐忑,正准备再打一次,手机一震收到一条短信:开会呢,什么事?
叶涵不安的心立刻恢复正常,回道:没事,开你的会吧。之后直接把电话打到秦教授那里。
白晓婷究竟在做什么叶涵并不清楚,似乎是保密性质的工作,总之与秦教授不在一个部门——直到现在,叶涵都不知道秦教授就在信息素研究所工作。
电话拨通,只响了两声就被秦教授接起来,听筒里传来有些疲惫,却十分高兴的声音:小叶,怎么有空给我这个老头子打电话?跟晓婷闹别扭了?
叶涵真心想反驳几句,可他的头一个电话还真是打给白晓婷的,这事儿根本就瞒不住人,索性避重就轻:秦老,我是找您帮忙来了!
喔?帮什么忙?
是这样,我们发现了一只比足球还大一圈的巨蜂,巨型蜜蜂!叶涵下意识地压低声音。
秦教授眉头一皱,冲身边的研究员打了个手势,示意他们继续,自己转向离开实验室。
几个研究员收回视线,继续操作负压箱里的实验。
秦教授回到办公室后才对着电话说道:小叶,你继续。
嗯,我们打算消灭巨蜂,毕竟这东西跟巨蚁一样有社会性,非常危险的社会性,但是上级不允许,让我们找到巨蜂,还不让开火消灭。叶涵像个告状的孩子,秦老,您在北都听没听到什么风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