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之大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河行者
她轻启朱唇,道:“自打昔年相别,媚娘一直思念老神仙,却恨自己福薄,无缘再次相见。本欲行走天下寻觅仙踪,却被各种红尘俗世牵绊,无法成行。
今日终于得见仙颜,媚娘幸矣,此生无憾!”
孙老神仙手捋长须,半眯着眼睛睇着武后,神色却复杂,良久,长叹道:“小武啊,你本是一个好孩子,可却生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生生被逼成……
哎,一切皆是天意,也怪不得你。
世间事,何为对、何为错,谁能说得清就如同这杯茶汤,甘中带苦,苦尽甘又来,苦与甘纠缠不清。
老夫只愿你能心存善念,给天下人一条活路,也给自己一条活路,其余……就随缘吧!”
“谨受教!老神仙字字如天音,振聋发聩,媚娘不敢忘记。”武后正色道。
二人叙谈良久,俱都是平常事,就如同一个孙女同祖父久别重逢,只有亲情弥漫,哪里还有心情管那天下大事
接着武后设宴,亲自执壶,百般逢迎,陪孙老神仙饮了几杯。
孙老神仙将赵无敌的奏章拿出,交付于武后,直言其人其事,劝武后成全他一份孝心,放他归去。
武后看罢奏章,迟疑道:“老神仙之言,媚娘不敢不听,只是他……罢了,待媚娘斟酌一二,明日再给老神仙答复。”
孙老神仙听武后的口气,虽略有不愿,但却没有回绝,也不好过于逼迫。于是,起身告辞,不顾武后苦苦挽留,执意要走。
在临行之际,孙老神仙忽然乜了屏风后一眼,自顾自地叹息:“柔伊那孩子心里也很苦,这些年不仅要操持家族事务,还将闺女拉扯大,真不容易。好在星乐小丫头不仅乖巧可爱,也很懂事,只是小丫头大了,对父亲很是思念,久而久之,未曾不是一个心结,对她不好。
哎,人老了,就容易走神,絮絮叨叨,不知说些啥子,小武啊,老夫走了,你也要擅自珍重!”
武后垂泪,将孙老神仙送去宫城,立于宫门外,直到孙老神仙的车驾远去,再也看不见了,方才回到武成殿。
铁面先生已现身,看不见他的神色,可武后依然能从他的身影上看到一股子落寞和萧瑟的意味。
“赵无敌要辞归乡里,为其父结庐守墓,此本是人之常情,可问题是他的老父已亡故近三年,过了守孝之期,他如此做却是所为何来难不成是不想为朕效命”武后问道。
铁面先生思索片刻,摇摇头道:“以臣推测,恐与日前晕厥有关。此子是个至孝之人,当日闻老夫亡故,悲怆之下竟差点以身相殉,此大孝也,天后当为之欣慰才是。
自古忠孝不分家,试问一个大孝之人会是一个大奸巨恶之徒吗
臣听说那日赵无敌缴天之幸,得以苏醒,可却伤了心神。对于一个武者来说,心神的伤比起肉身的伤害,要严重百倍,若不能及时修补和消弭,恐将滋生心魔,轻者荒废一生,重者将身死道消。”
“那……可有医治之法”武后急忙问道。
铁面先生摇摇头,无奈地说道:“心神之伤痕,只有靠他自己慢慢打磨,别人无能为力。不过,天后也不必
第548章与女帝相对
太平公主道:“姑姑当日失散后,年纪尚幼,并不记得自己的出身。后被人相救,带去扬州,待长大后嫁人生子,有了一双儿女,可惜天妒红颜,竟然早逝。
可女儿以为,在姑姑的心中,定然是牵挂着姑父和一双儿女,哪怕是故去了,英灵也留在扬州,只为了能看上家人一眼。阿母若是将姑姑遗骨迁入长安,可曾想过姑姑是否愿意她能舍下相濡以沫的姑父,还有一双儿女吗
也许,在姑姑心中,世间的繁华都不及家人的平安,只要一家子在一起,一碗清粥也是香甜的……”
武后蹙眉,心中略有不悦,不知自家闺女今日是受了什么刺激,感慨连连,还带着些许颠三倒四。
不过,她还是妥协了,不为孙老神仙的面子,也不为太平公主的求情,而只为了那个粉嫩可爱的小妞妞。
安儿于亡故后,滞留这天地间,不肯离去,却也因此觉醒了幼年的记忆,曾进入武后的梦中,哀求她的媚娘姐姐救救她的孩子,可从头到尾,却没有提过要归乡的意思。
既然如此,朕就遂了你的心愿,让你长留扬州,得享子孙的祭祀。
只是,安儿,你的英灵还在吗若有闲暇,可要记得来看看你的媚娘姐姐……
武后虽答应了赵无敌的请求,允他请辞归乡替老父守孝三年,不过,却要见上他一面。
翌日,武成殿中,武后端坐于御案后,并没有着盛装,只是一袭燕居常服,且面带微笑,凤眼中流露着慈详和爱惜,宛如一个母亲,在看着自家最出色的幼子,将亲情展露无遗。
赵无敌可不敢怠慢,面对这个传说中的奇女子,准确地说自打进入武成殿开始就一直低着头,不敢有丝毫僭越和失礼。
他在上官婉儿的引导下,规规矩矩地行过陛见之礼,随即被上官婉儿引到一旁的一张卷耳长几后,跪坐在厚厚的绒毯上,等待着武后的问询。
武后挥挥手,让大殿中的宫娥、内侍和内卫全都离去,就连上官婉儿都不例外,在替赵无敌奉上一碗茶汤后倒退着出去了。
偌大的武成殿中,只剩下武后和赵无敌君臣二人,余者尽皆离去。就连一向隐于屏风后的铁面先生,也破天荒地没有现身,对此赵无敌自然很清楚,以他强大的神念,若有人隐藏在方圆三十丈以内,是不可能不被发现的。
对此,宫中负责守卫武后安危的内卫曾有异议,称赵无敌是当世绝代高手,只手击败了吐蕃使臣大自在。对这样一个极度危险的人物,任其和天后独处,若其突然发难,后果简直就是难以想象。
有黑袍人从黑暗中浮现,用苍老的声音劝告武后,称防人之心不可无,若是天后觉得内卫不可大用,无法躲过赵无敌的神念,那么他们这些老不死的倒是可以效力。
想那赵无敌不过是一十七岁的娃娃,能有多少道行世人对其的传言,未必没有浮夸和炒作。
可武后却一口拒绝,坚持与赵无敌独处,不想要任何人靠近。
“赵无敌,字千里,扬州折冲府府军,年十七岁,家中有一妻、一妹……”武后随口叙述着赵无敌的履历,内容极为详尽,乃是铁面先生从扬州折冲府的案宗中摘录,结合了兵部中秦怀玉的奏章和文书内容,以及各方走访,最后归纳在一起,方才有了武后手中的这份案卷。
武后突然停顿,凝视赵无敌,柔声道:“赵卿,且抬起头来,不必拘束,让朕好好看看。”
赵无敌倏然心惊,暗自警觉,心道莫非
第549章不一样的武后
一个小女孩手里紧紧攥着并不富裕的钱袋子,满怀憧憬地想给自己添置一家好看的首饰,可当她步入珠宝铺子,看到手工精致、造型美妙的首饰,却没有喜出望外,反而一颗心被失落填满,不得不一步三回头地离去。
她的希望破碎了,钱袋子里那不多的钱财,根本就不足以支付昂贵的价格。
那一刻,她低着头,大眼中噙着泪,紧紧咬着嘴唇,就连指甲深深刺进了肉里,都没有感觉到疼痛。
她本是豪门的贵女,却没有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就连想给自己添置一件漂亮的衣裳、一副精美的簪环都难以如愿以偿。
这种心情赵无敌并不经历,想他前世生为古武世家的嫡子,打小起就不曾为钱财烦心,整日里追求武道巅峰,心无旁骛。
不过,眼下这具身体遗留给他的记忆却截然不同,除了苦难还是苦难,所有的记忆都指向怎样填饱肚子,哪里有闲心去想换一件光鲜的衣物
他思及这一切,回味着渐渐与他融为一体的记忆,再想想当日再苍白空间中魅影的绝望,不由得心中黯然。
武后却不知道他想的是肉身的经历,还以为是在为她童年的遭遇而伤心,不由得心中甚为宽慰,眸光也更加柔和,继续说道:“朕失望之余,在坊市中漫无目的地四处闲逛,不知不觉中步入坊市的偏僻处,哪里是一群穷苦人为养家糊口而倒腾一些简单物件,都是一些粗制滥造的货色,搁在平日里朕看都不会看。
可当日朕却津津有味地看了个够,忽然觉得这些做工粗鄙而简陋的物件也有一种异样的美,几近返璞归真,毫无矫揉造作,让朕竟有了几分明悟。
朕从中挑了一枚玉珏,就是朕手中的这一枚,它虽非绝世美玉,但却是朕凭借自己的双手换来的,并且一直陪伴着朕,度过了苦涩的童年。”
武后摩挲着玉珏,那份神情就像是一个慈母抚摸着最疼爱的幼子,神情专注而又小心翼翼,好似怕手法重了些许,弄疼了那娇嫩的肌肤。
在赵无敌的心中,亲眼目睹此情此景,不由得将那段古史给扔到了九霄云外。
什么心如蛇蝎的毒妇,什么六亲不认的天煞孤星,什么为了权利而不择手段,都只不过是后人言,不足为凭。
此时的武后,不似一个君王,更不像是一个枭雄,更多的像一个慈母,一个历经磨难却心有柔情的女人。
武后的眼神越发得柔和了,声音也充满了磁性:“朕一直佩戴着它,就连与先帝成婚之日都不曾解下,直到安儿的出现,朕方才将它亲手戴在安儿的脖子上。
哦,对了,安儿是太宗皇帝的幼女,她母亲是朕的同族,童年时就与朕交好,可惜天妒红颜,不幸早逝。
当时安儿尚在襁褓中,而太宗皇帝年岁已高,又知宫中不平静,不忍见安儿孤苦无依,遂托付于朕代为抚养。
安儿与朕名为姑嫂,却情同母女,可惜在她两岁时,与朕和先帝外出时,突遭刺客,与慌乱中竟失散了,再无音讯。
她当时才那么点大,如何能在刺客的重围中逃生朕以为她已不幸了,虽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她在长安建造了偌大的安陵,可朕心中却一直难以心安,总觉得失去了最心爱的人,任世间的繁华都无法弥补。”
她说到这里,凤目中流下两行清泪,凝视着赵无敌,脸上却浮现欣慰的笑意,道:“
第550章辅国大将军
赵无敌决意不受封赏,主动辞去了平步青云的机会,一门心思要回扬州老家为老父结庐守墓,弥补他内心的愧疚。
其父已逝去近三年时间,此时提出丁忧颇有些不妥,可既然武后都没有异议,难得一口应承,那么政事堂诸位宰相和满朝文武又何必从中作梗、枉做小人
朝堂内外的诸位公卿对此各有说道,有人慨叹、有人惋惜,可叹一朵惊艳万古的花方才绽放就隐去了,一别三年,谁知道再相逢会不会依然如故
而有些人则暗暗庆幸,长出一口气,甚至背地里以手抚额、继而忍不住呼朋唤友举杯相庆。
在他们心中,赵无敌主动淡出朝堂,也远离军中,无疑给他们让出了道路,腾出了位置。
让他们有了钻营的机会,可以为自己人谋划,从而借机抢占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将心腹安插进去,为己所用。
就连一直看赵无敌不顺眼,一个劲地找他麻烦的武承嗣,在得知赵无敌主动奏请丁忧的消息后,也长叹复长笑,畅饮了一壶葡萄酿,喝下一副虎狼药,将一个小妾、三个婢女蹂躏了大半夜,酣畅淋漓之后一觉睡到翌日日暮时分,甫一睁眼,大叫道:“赵无敌,你果真是个妙人,知进退,明事理,不仅与太平那个贱蹄子断了来往,还不贪功、主动辞归乡里……
就冲你这一点,本相决定……以往的一切恩怨和过节都随那寒风而逝,不再计较。
啊哈,从今往后,你最好就幽居于扬州,没事可以买舟东去,看看海天深处,说不定还能寻到海外仙山,求得长生之法。
桀桀……若真有那一天,赵无敌,你可不能忘了本相的点拨之恩。”
武承嗣对于一个即将消失的人,也变得大度了起来,不曾发挥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反而主动“一笑泯恩仇”,在心中将赵无敌的各种不好给抹去。
一个即将要离开的人,从此以后将远离朝堂,隐居于扬州乡下,不再碍事,那么作为一位宰相,何不顺水推舟,扮演一回肚子里撑船的高义
武后和政事堂允了赵无敌所请,许他丁忧,那么他就是戴孝之身,自然不宜出现在喜庆的场合,免得给别人添堵。
因此,他不仅没有去神都城外迎接秦大将军等人,就连封赏大典都没有现身。整个人差不多消失在世人眼中,提前进入了隐居生涯,不再过问和关注世事的变化。
他虽不曾露面,可以常山赵氏的能力,没费什么劲就把封赏大典的实情给打探得一清二楚。
武后没有食言,亲自率领皇帝等李唐宗室、满朝公卿和勋戚权贵到定鼎门前迎接朔方边军将士的凯旋,并与秦怀玉同乘她的御辇,一同回到了则天门。
迎接的仪式,以及接下来的封赏大典,可谓是极尽奢华和隆重,其规模可谓是有唐以来不曾有,其间更是有诸多逾制的地方,不合祖宗之法,可如今武后权柄在握、一手遮天,那个臣子的脑门让门户给夹扁了,才会干出那大煞风景的举止。
在封赏大典上,武后开口,给朔方大捷的诸位功臣诸多赏赐,大多符合魏文常呈上的功劳簿所记载,可谓是皆大欢喜。
所有阵亡将士在抚恤的惯例基础上加了一倍,而活着的将士们每人赐万钱,绢帛五匹,家中免一年赋税。
这是对所有朔方边军将士的赏赐,无论死活,不谈功劳,人人有份。
接
第551章三国鼎立
刺史与县令治理地方,将军治军,甚至一个大家族的家主治家,都离不开一个赏罚分明,否则,因不公而心生怨愤,一日日积累下去,就如同被放在烈日下的轻絮和炉膛口的干柴,天长日久,总有被点燃的时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况是熊熊的烈焰连成一片最后必然是火光滔天,烈焰焚城,将所有人都困在火焰中烧为灰烬。
一个帝王管理一个皇朝和帝国,同样离不开赏罚分明。手中一碗水,哪怕是再艰难,也要尽量保持大体上的水平。
秦怀玉给大唐带来了朔方大捷,那可是功在社稷、恩泽天下,将载入史书流传千古,任何人都无法抹去。
而今,罢去他左卫大将军和朔方都督,加以辅国大将军,从一个实权领兵的大将成为大唐军职最高的人。
辅国大将军一职看似尊荣无比,以后参加大朝会的时候,除了对天后和皇帝以为,想给人行个礼都找不到。就是满朝文武对他行礼时都不用还礼,大可挺着腰杆斜眼看人,高兴时就点点头,不高兴则在鼻孔中发出一声轻微的冷哼即可,反正在朝堂中站着的就算他个大。
可话说回来了,作为一个没有实权、混吃等死的辅国大将军,恐怕也没有兴致参加大朝会,与其在万象神宫中做泥菩萨,不如待在府中晒晒太阳、含饴弄孙,慢慢将光阴熬过去,等待着死神的召唤。
武后对秦怀玉的封赏若只到此,那么就是对秦怀玉极大的不公,将寒了大唐所有军伍人的心,也将遭到整个天下人的诟病。
如此败笔,武后不屑为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