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军婚似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桃渔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林老太撩起衣襟擦擦眼泪:“好了,先吃饭哇,皇帝还不差使吃饭人了,有甚事吃完饭再说。”
林家兄妹几个向林香久问好,林香久脸上挤出笑容,一一回应。
炕桌不算太大,坐十个人有些坐不下,三个孩子一向是在地上摆个小破炕桌吃饭,林卫国兄妹俩因为是客人,也被拉着坐在炕边上。
林子矜正坐在林香久的对面,一边吃饭,偶尔借着夹咸菜的机会,暗搓搓地打量着这个年轻版的姑姑。
自家这位姑姑最后的结果……似乎还算不错
前世的姑夫赵二赖,完美地诠释了“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一令无数人赞美的“美好品质”。
他在五十大几快六十岁的时候,带着一身的债务和病痛回归家庭,和姑姑过起了家常日子。
关键这位包子姑姑除了替他把债还清,还将赵二赖伺候
第五十章高明的“克扣”
白如意也僵了一下,强笑道:“没事,给你准备着呢,大哥给送来二十斤白面,二十斤大米,嫂子准备给你拿……”
林如意犹豫一下,把心里计划的大米数减掉三斤:“……拿十斤白面,五斤大米吧,爹和娘爱喝大米稀饭,我们就多留点大米。”
说着话白如意心疼得嘴角直抽,她倒不全是心疼给林香久的大米白面,而是觉得好好的粮食,给赵二赖那种“二流子”吃了可惜。
好好的粮食,喂猪还能长膘,喂狗还能看门呢,赵二赖吃了细米白面,除了会说几句好听的哄着自家的傻小姑子,还会干啥。
听丈夫说,赵二赖在外面,还跟些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
那二流子懒得狗屎里面戳不进手指头,回家里横草不拣,竖草不动,还有脸在外面鬼混!
也就是为了不让小姑子的两个孩子有后爹后妈,不然的话,她都想鼓动小姑子离婚别过了!
闭着眼睛随便划拉一个也比赵二赖强!
林香久倒没嫌少,闻言脸上立即露出了进门以来最舒心真诚的笑:“谢谢嫂子了,要不我再少拿点白面吧,毕竟爹娘还跟着你们过哩。”
林家亮放下筷子,严肃了脸:“对,这次你就拿五斤白面,一斤大米回去。”
所有人都是一怔,一下子扣掉这么多,这扣得也太狠了吧
“剩下的粮食,等过完年过了二月二,春耕的时候再来取,你放心,我也不克扣你的,让你嫂子给你留着。”林家亮说完,也不看林香久的反应,埋下头喝糊糊。
林香久神情一滞,赵家人神情复杂。
林子矜毫不掩饰满脸的崇拜,两眼亮晶晶地看着林家亮。
自家老爹真是厉害,怪不得人家能当生产队长呢!
看看这事办得多上道!
每年春节,赵二赖最多在家里过完正月十五,就收拾东西出门倒腾,走之前要把家里细粮和孩子收到的压岁钱都搜刮出来拿走。
细粮放在赵家若是过年没吃完,肯定要被赵二赖带走,可放在林家就不同了,等赵二赖滚蛋后再拿回去,至少赵家老小还能再吃上一口细粮。
林香久自然也想到了这茬,事实上她也正在计划着,要想办法把白面存下些,等丈夫出门的时候,给他烙几张白面饼带上。
如今被哥哥揭破心事,想想丈夫这些年的所做所为,林香久倒也难免有几分心虚,便没敢提出异议。
对这个当生产队长的二哥,她的心里还是很有几分惧怕的。
如果不是二嫂的成份不好拖累了二哥,二哥怕是早就进了公社当领导,说不定去了县上当干部也有可能。
而且这些年来,爹娘可是一直跟着二哥二嫂,大哥虽然离得远,可人家逢年过节总是往家捎粮食捎布,也算是尽了孝。
只有她自己,出嫁以后只顾着赵家一大家子人,再也没管过爹娘,隔三岔五还要回来拿粮食和布等东西,林香久嘴上不说,心里其实也很愧疚。
唉,熬着吧,等她的二赖挣了大钱,她就能拿钱回来孝敬爹娘了。这么想着,林香久也释然了。
林子矜冷眼瞧着林香久的神情变化,突然觉得查计英那人也不错,比起自家姑姑这个没脑子来,查计英奸滑归奸滑,还算是个明白人。
至少人家查计英是被生活逼迫的,是给自己的儿子拨拉细粮。
不像林香久,今天和以后的一切都完全是她自愿的,而且她连她的儿女父母也不顾,全心全意就惦记着给渣男碗里拨拉。
林子矜前世就看明白了,林香久对赵二赖,那是妥妥的真爱啊,十足真金,真的不能再真了!
“还有你那小叔子,”林家亮
第五十一章小屁孩的性别歧视
林老太絮絮叨叨地叮嘱了又叮嘱,让女儿一定要把这鞋穿在自己脚上,林老头磕了磕烟袋锅,哼了一声:“算了吧,这底子最后也是穿在那个二流子脚上,又厚又防水还不容易磨破,正好他穿着去投机捣把还不冻脚!”
做为老丈人,这么刻薄地说女婿,其实有些不合适,可林老头说的都是实话。
林香久低着头不反驳,偷眼看着那块轮带底,眼里却是闪起了亮光。
林老太其实也知道林香久的秉性,叹了一声,还是给女儿拿上了。
说不定这一次,女儿忽然开窍了呢
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林香久走的时候悄无声息,并没跟大哥家的两个侄儿侄女打声招呼。
……
送走林香久,眼看着也就要过小年了,林卫国提出想要回家,林家两老难得见到他们,坚持留他们多住几天,等过完小年再走。
对林子矜来说,她倒是很想在这儿多住些日子,这些天在村里呆得久了,她慢慢地回忆起了前世的许多事情,对这个上一世曾经陪伴她长大的山村,生出了别样的感情。
而且她还有很重要的事情没做呢。
妹妹林子佼的婚姻悲剧倒还好,前世的她和冯谦是通过亲戚介绍认识的,那时她已经二十多岁了,这事至少得十几年之后才会发生。
相比之下弟弟的事情才真正关系到全家的命运,林子矜一心想要提前制止弟弟的悲剧,在林家的这两天以来,逮着机会就拼命地给林子维洗脑。
一大早,光着胳膊腿儿的林子维满院子乱窜没一会儿,就被林子矜逮着押回屋里去:“穿衣服!还有,以后不许去海子上滑冰!”
小屁孩梗着脖子:“我不冷,我不穿,我就要去!”
林卫国打着呵欠从西屋出来,冲林子维招手,林子维嗖的一声挣开林子矜,冲了过去,跳起来用冻得冰凉的小胳膊扒住林卫国的肩膀:“哥你起来了,我要听你讲故事!”
林子矜无语,这熊孩子不喜欢听她讲的童话故事,却喜欢听哥哥讲草原上的故事和各地的风土人情。
她攒了一肚子的故事,却没有用武之地怎么办。
晚上睡觉前,油灯的光昏黄摇晃。
“维维,姐姐和你商量个事,不管冬天夏天,千万千万不能去海子里玩!嗯,最好是连海子那边也别去!你能做到的话,姐每年都给你买新文具盒和新铅笔,还给你买圆珠笔和钢笔。”
林子矜盯着林子维,满脸的严肃认真,语气也是郑重得不行。
林子维兴奋地将文具盒一开一合,从打开的缝隙中偷瞄一眼九九乘法表,再闭着眼睛念一遍,一边还心不在焉地点头表示答应。
看他那副样子,估计连林子矜说了什么都没听清。
“……”
林子矜无语:“维维,咱们真的说好了,不管什么时候,你都不能去海子那边玩,只要你听话,姐就给你买好多的故事书。”
林子维点头:“五九四十五……好,我听话,六九五十四,姐你准备给我买啥书”
“只要你不去海子边玩,你想要什么书就给你买什么书。”
“七十二,九九八十一……好了我背会了,姐你说话算数,我想要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林子维合上文具盒,抬头望着屋顶,嘴里小声地再次背了一遍乘法表。
林子矜心里充满了一百万个为什么,根本不敢相信:“这就背会了”
读了几遍就背会了
林子维翻个白眼:“要不要我背给你听”
旁观的林子佼和林子矜异口同声:“背!”
“……七十二,九九八十一,背完了。”
&nb
第五十二章投胎是个技术活
不像于村后的海子那么小那么浅,林卫国所说的大海是无边无际的。
无边无际的海上行驶着能够装载几百上千人的大船,海上的风暴特别可怕,当风暴来临的时候,会吞噬掉海面上的任何东西。
林子维试图想像那船该有多大,整个罗布村也就只有几百个村民吧,能容得下罗布村所有的村民,还能在上面吃饭跳舞,那得多大的船啊!
还有,在船上生火吃饭,确定不会把船烧个大窟窿
不过,子路哥说不会,那就是不会了,子路哥还说,海底有火山,有各种奇怪的生物,还有会放电的大蛇。
别说放电的大蛇了,林子维长这么大,和电有关的事物都没见过几样,他只在公社的供销社见过电灯的样子,因为去的时候是白天,也没见着电灯亮起来是啥样。
他很想看看大海,感觉一下被那种名叫电鳗的生物攻击的感觉,可他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走出这个小村庄。
林子维曾经问过林卫国,可不可以把大海移到罗布村来。
罗布村后面的沙窝很大很大,大得同样看不见边际,大概能装得下大海吧到时候罗布村里就也有海螺和虾蟹了。
就像子矜姐讲的故事里,秦始皇不是有赶山鞭么,说不定也有能够移海的法宝呢
然而林卫国的回答是不能。
林卫国不知道后世南水北调的工程,更不知后世的袁老已经可以在沙漠中种出水稻。
“海是不能移到罗布村来的,”林卫国笑着说,看着林子维严肃的小脸和亮晶晶的眼睛。
这个堂弟非常的聪明和坚毅,林卫国不愿敷衍他,认真答道:“但是可以让沙窝变成绿洲啊,让沙窝里到处都是绿树和花草。”
林子维严肃脸:“嗯,哥哥,我要让我爹带着村里人种树,等我长大了,也要种很多树和草。”
沙窝里的海子虽然好玩,可沙窝并不好玩,夏天的时候玩水,无遮无挡晒得要命,如果海子周围都是树林和草地,耍完水出来往树荫下一躺该有多舒服。
林子维觉得堂哥很有见识,而且堂哥的很多想法都与众不同。
就拿知青来说吧,村里的几个知青整天做梦都想着回城里去。
他们当着村里人的面不敢说,可林子维知道,他们背地里经常抱怨农村的生活太苦条件太差,他们来农村当知青好像都是被迫的,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就算个别知青来的时候不是被逼的,来了以后也后悔了,成天说他们是被骗来的。
可堂哥林子路却是自己申请当知青,看模样也没什么后悔的,而且他说的一句话,让林子维觉得很有道理。
林卫国说:“知青们下乡是很苦,可是本地的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祖祖辈辈以这种方式生活着。
他们的生存状态难道不苦吗他们生来就该受苦吗”
这话是林卫国和林家亮谈起知青问题时说的。
林家亮听了沉默不语,旁听的林子维勉强听懂了这段话的意思——似乎哥哥是在打抱不平,为他们这些生下来就是农民的人
小小年纪的林子维陷入了沉思。
他也知道,从生下来,人就分了三六九等。
投胎是个技术活,那些知青也不过是生在城里,才能对农村指手划脚,嫌农村条件艰苦。
如果他们也生在农村,不也得照样跟农村人一样在土里刨食
“那要怎么办”
他和他的伙伴们已经生在农村了,小少年林子维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怎么办,仰着头问林卫国和父亲。
林家亮沉默以对,半晌忽然说了句:“这是命啊,你没投个好胎。”
“子路哥哥,是这样的吗”
&nbs
第五十三章提前见到少年冯谦
在n省的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三很是重要,这一天要祭灶王爷。
民间传说中,灶王爷要在腊月二十三那天的晚上回天庭述职,顺便向天帝报告这一年来民间的情况。
一个家庭里,只要开伙做饭,就有灶王爷的存在,因此这位灶王爷可谓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一位神仙。
灶王爷在天庭的地位和官职,类似于城里的街道居委会大妈,同样也类似于农村的生产队长。
这么接地气的神仙,自然也是看多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通晓人间的龌龊和伎俩。
普通的百姓人家,哪家里没点儿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也不知灶王爷将这些事报上天庭,会不会引得玉帝他老人家不喜。
是以不知从何时起,民间便沿袭下来一个风俗,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祭灶王爷,用糖糊住灶王爷的嘴,让这位基层老神仙上天庭之后嘴甜一些,多说好话少说坏话,保得来年风调雨顺,万事顺遂。
以往的十年来,祭灶这件事被当做“四旧”大力破除,好多人家只敢在二十三一大早,悄悄地往炉坑里放一颗麻糖。
更有许多日子过得困难的人家,就连这颗麻糖也拿不出来,只能悄悄地给灶王爷磕几个头表示一下,念叨几句求他老人家保个平安顺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