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冥界当大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沃土789
司马承当然明白,元帝这么做是为了牵制王敦,便答应下来。不过他提醒元帝:“湘州经过杜弢之乱,现在已经非常困难,至少三年,才有出兵平叛的能力。如果这三年中有人谋反,就是我司马承粉身碎骨,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
所谓的杜弢之乱,是指永嘉年间,巴蜀流民分布在荆、湘之间,屡为官吏、土民所侵害。永嘉五年(312年)春,晋湘州刺史荀眺欲以造反罪杀尽流民,流民四、五万家被迫起义反晋,共推蜀中才子,时任晋醴陵令的杜弢为首领的农民大起义。
到了此时,司马睿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安抚司马承说:“湘州这个地方,如果叔父不去,就成王敦的了。到时候再想拿掉,更加棘手。”便任命司马承为监湘州诸军事,南中郎将,湘州刺史。
为了麻痹王敦,司马承上任路过武昌的时候,脱下戎装去见王敦。王敦在酒席上对司马承说:“您是一个素雅的文人,怕不是将帅之才。”意思是司马承就是位执笔弄墨的文人,岂能担任方镇之选。
司马承一听,这不是试探我吗,但又不能回答得太窝囊。只得引用东汉班超的名言,笑着说:“公未见知耳铅刀岂不能一割乎”意思是,我虽然不是将帅之才,但是也可以领兵作战。
散席后,王敦对自己的心腹钱凤说起此事:“这个司马承啊,不知道害怕,就知道学古人的豪言壮语。从这一点就知道,他纸上谈兵,没有什么才能,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王敦并没对司马承出什么难题,任由他到湘州上任去了。
司马承到了湘州以后,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各方面挺有成色,当地士绅平民对他看法挺好。王敦担心对自己不利,假称北伐,征召湘州境内所有船只。司马承明白王敦的用意,但是如果不给,很可能王敦就会利用这点借口,出兵攻打湘州或者给自己出难题。
当时元帝任命司马承为湘州刺史时,就有人预感到战争将要来临,这个司马承怎会处理好和王敦的关系呢湘州官员有人曾给司马睿写密信说:“任用如此的文人,怕是湘州的灾难来到了。”
没想到司马承给了王敦一半的船只,也叫王敦大大为难给司马承亮肌肉吧,他已经给了自己一半船只,如果不治他吧,怕是将来终成祸患。然而思忖再三,还是避免了和湘州的刀兵。
大兴四年(321年),司马睿采用刁协的建议,下诏从中原迁到江
东各郡沦落为大族“僮客”的人,免除其僮客身份。所谓僮客,也就是家奴。对于这些来自北方依附于世家大族的人,曾引起下级官吏屡屡上奏:“这些僮仆不种地,不纳税,不服兵役,数以十万计,严重地干扰了地方的秩序。”
政府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措施,当然不是为僮客着想,而是把他们从世族手里抢过来,用于服兵役,劳役,为国家服务。此时,王敦身为侍中、大将军,都督荆州、江州、扬
第352回 叶枫出兵(一)
御史中丞周嵩对司马睿上书,说:“王导素来忠诚,帮助陛下成就大业。不能听个别人的话,互相猜疑,怕招来将来之祸。”
司马睿看完周嵩的奏疏,有所感悟,也没有对王导进行下一步的迫害。
消息传到冀州,对江东情况一向关注的叶枫岂能无动于衷,立刻召开紧急会议,研究东晋北伐的种种情况。
在邺城的办公大厅里,众人齐聚一堂。此时的叶龙、叶虎、王勇猛已经恢复好了,生龙活虎一般,成为了冀州的新生代。作为老一辈的叶枫五兄弟,有了后辈的充实,没了后顾之忧,自然心里十分畅快。所以颜面上,话语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不过,叶枫在叶龙恢复好了的时候,狠狠地给他们上了一课。叶枫威严地把他兄弟三人叫到一起,训斥叶龙:“叶龙啊,你曾身居高位,又是老大,知罪吧”
叶龙早就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罪不可赦,赶紧低下头,对父亲一拜:
“首先感谢父亲救命之恩,至于所犯的错误,早就有心向父亲忏悔。那就是无视父帅的一再警告,深入险地,中了埋伏,被石勒所俘。致使为了搭救我们三人,冀州出动了5万兵马,牺牲无数兵卒,耗费大量财力,才救得我们。也可以说,是我们拖累了冀州,死罪免了,活罪难逃,请求父亲治罪!”
叶枫点了点头,看来大儿子说得还算诚恳,可是国法军法,总得有人买单。叶枫和钟馗、王甲、李铁刚等人商量后,对叶龙三人说:“从今以后,免去你仨全部军职,好好在家反省。什么时候反省好了,再由政府、司法做出决定。”
从此,叶龙三人,在家好好反省自己的错误。当然,这三人非等闲之辈,哪能闲得住,大部分时间,在研究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情况,表面上是处分,实际却使三人的知识面大大拓展。
此次召开的紧急会议,三人只是邀来旁听。这个旁听,不言而喻,恐怕谁心里也明白。
叶枫对大家说:“司马睿在建康新建了王朝,洛阳、长安沦陷,我们就叫做东晋王朝吧。内部矛盾大家也都知道,不用我再多说。此次建康又派出两支大军北伐,一支是戴渊大军,一支是刘隗大军,我们冀州何去何从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畅所欲言,不必顾虑。”
钟馗身为大哥,说起话来自然一言九鼎,但是他生性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也无话可说。
李玉那是老资格了,排为老二,自然要抢着发言。他哈哈一笑,满面春风,对大家说道:“东晋一立,我中原汉人又有希望矣!我的意思呢,早早归顺到元帝司马睿的麾下。协助他们大举北伐,把刘聪、石勒这些异族统统赶出中原,成就我晋朝天下。”
王甲是后时代的人,当然有着和李玉截
然不同的思想,摇了摇头:“此话差矣!现在东晋王朝矛盾重重,如果我们归顺东晋,必然要裹胁到他们的矛盾之中。司马睿一方,王导王敦一方,我们加入到哪一伙呢如果盲目掺杂进去,岂不是引火烧身,把冀州也拖累到战乱之中。”
李铁刚的思想比王甲更为细腻,想得更远,插嘴道:“何止是引火烧身,简直就是水火不容。东晋王朝是什么社
第353回 叶枫出兵(二)
这时候,李铁刚的一些话,引起大家的忧虑。李铁刚是这样说的:“原来我们和祖逖联手,打了许多胜仗,取得不小的胜利,收复大片领土。可是东晋又派出两支大军,一个是合肥的戴渊,一个是淮阴的刘隗,实际上是祖逖的上司,我们到底和谁联手”
叶枫只能这样说:“具体和谁联手,在这里只是纸上谈兵。我的意见呢,先出兵封丘,再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冀州的作风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叶枫当即点起5000精兵,奔赴封丘,所率将领,自然是钟馗、王甲、叶龙、叶虎、王勇猛,留下李玉和李铁刚在家看守冀州。
路上,叶枫研究着另外两支北伐大军的位置。合肥在哪里,在雍丘东南400多公里,建康往西100公里。淮阴在哪,在雍丘东南500公里,建康的北部200公里。这哪里是北伐啊,实际上就是建康西部与北部的两道屏障。
真要是北伐的话,干脆把大军直接开到雍丘前线,那多近啊!
不过,戴渊也好,刘隗也好,不得不派人联系,说出冀州助力北伐的意图,免得二人小心眼。封丘离着邺城不算太远,往南140公里,不到三天也就到了。
干儿子谢浮见了叶枫当然分外高兴,亲爹长亲爹短地叫个不停,叫得叶枫的心里恣个挠的。招待得叶枫真和个亲爹似的,更叫叶枫心里喜欢。当晚休息一晚,第二天,叶枫再领着叶龙、叶虎、王勇猛三位小将,带着500人,直插雍丘大营。
谢浮不乐意了,问:“亲爹啊,为何不带我去”叶枫哄他:“你的任务是防守封丘,不要忘了自己的职责。”
谢浮摇了摇头:“我和亲爹还没有待够呢,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再说,王大将军来了,这个封丘还用我吗”
叶枫一想也对,只好带走谢浮。
雍丘离着封丘更近,过了黄河,往南偏东一点,也就有60公里。叶枫这些人都是骑兵,很快到了雍丘大营。听说叶枫来了,祖逖亲自5里地之外迎接。叶枫也早早地下马,快速地向祖逖迎去。
两个老朋友见了面,早已去除了拱手的旧习,直接拥抱在一起,好久没有撒手。互相安抚着脊背,叶枫说:“好久未见,想你啊!”祖逖也说:“我们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我也好想你啊!”
说了一番亲热话,然后二人手拉手,向大营走去。两军的将领,早已在一起战斗过多次,互相知根知底,所以熟人见面,自然是亲热万分,根本不用介绍。
叶枫见祖逖,面相不好,十分苍老,提醒他:“祖帅啊,还得注意身体,没有好身体,一切谈不上。”
祖逖叹了一口气:“今年已五十有六,按说也该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但是北虏不除,我心不甘。特别有些事,烦心啊
!我看叶帅虽然比我年纪大,但是身体还算硬朗,你之福,既是冀州之福,也是祖逖之福!不像我,怕是没有几年的活头了。”
叶枫摇了摇头,赶紧劝道:“我今年已经六十有七,你和我相比,还是小青年,哪能说如此之话。有你在,北伐就在,你不在,还指望哪个北伐愿祖帅以北伐为重,切切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两人的话里虽然有点虚,但是身体是本钱,没有好身体一切都玩完,却是实话。
进了祖逖大营,筵席早已摆好,只要沾点官气的,统统入座就席。至于别的士卒,那也有好酒好菜,随便吃随便喝,足见祖逖对叶枫军队的高度重视。
主席上,叶枫和祖逖相邻而坐,推杯换盏,好不痛快。喝了一阵子,祖逖已有
第354回 叶枫出兵(三)
从此,祖逖忧愤成疾,病倒了。那时候缺医少药,对这些病没有有效的疗法,只能用中医慢慢调养。然而,豫州的情况,仍然向好的方面发展。
祖逖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祖逖在黄河南岸,秣马厉兵,时刻准备着,杀过河去。对于新归队的部众,不论贵贱,祖逖都一视同仁。
面对祖逖的强大压力,石勒也十分忌惮,为了示好,命令幽州的官府重修祖逖的祖坟,并让当地农民守护好祖逖家的墓园,护墓农民可以不向石勒政府缴税,而是以赋税作为祭祀和护墓的费用。
石勒还写信给祖逖,要求在成皋通商。虽然祖逖怕叫人抓住把柄,没有给石勒回信,但是在成皋通商已成为事实。这一举措,使豫州的税收超过了田赋的10倍,使北伐大军获得了大量的金钱和物资。
当然,叶枫的冀州也获利颇丰。就算石勒的襄国,也占到了不少便宜。
有一次祖逖的牙门将军童建杀了新蔡郡的太守周密,怯于受处分,向北投靠了石勒。石勒本来想重用童建,而张宾却对他说:“现在祖逖的势力忒大,刚把他维好,又把他得罪了。”
石勒想想也对,就把童建斩首,人头送给了祖逖。还捎信说自己最痛恨的就是那些叛官和逃将,将军所痛恨的就是石勒所痛恨的。
祖逖也想到西晋名将羊祜和陆抗的故事,那就是战争除了刀兵之外,还有怀柔政策。因此,对石勒所部叛逃的人,也没有收留,并下令边境的将领没有命令不可随意进攻,掳掠石勒境内的居民。
在双方的努力下,边境一带百姓得到暂时的和平,稳定了南北的局势,使石勒不敢南下。司马睿看到祖逖的功绩,封祖逖为镇西将军。
但是,人难抗天,祖逖在忧国忧民中,于321年终于病死,终年56岁。豫州的老百姓听到祖逖病逝的消息,无不如丧考妣,痛哭流涕。谯郡、南中郡的百姓也自发地为祖逖建立祠堂祭祀。
司马睿也下诏追赠祖逖为车骑将军,并以祖逖的同母弟弟祖约为平西将军,豫州刺史,代领祖逖之众。
石勒死了这么一个强硬的对手,丝毫没有感到高兴,反而暗暗有些怅然若失,焚香暗自祭祀,并呼:“这个敌人啊,不该,不该……”
祖逖死了谁高兴呢最高兴的倒是王敦。原来王敦最忌讳的两个人,一个是周访,一个是祖逖,两人都死了,怎不叫他兴灾乐祸。他认为,自己在江东一带,已经是天下无敌,谁也不怕了。此时不弄出点动静来,还待何时
要想造反,先拿谁开刀呢,他就想到了刘隗,谁让我看着你不顺眼呢。明着是对刘隗,暗中刀剑所指,就是傻瓜也看出来了,那就是司马睿的东晋王朝。
师出总得有名,王敦于永昌元年
(322年),对元帝司马睿奏本说:“刘隗是个奸邪小人,作威作福,劳扰百姓,赋役繁重,怨声载道。臣下作为宰辅,不能坐视不管,我这就进军讨伐他,以清君侧。只要刘隗的头早晨挂上,晚上诸军就退兵。愿陛下三思恩准,则四海安定,社稷永固。”
王敦在起兵前,也作过试探,要求将自己部下在扬州的家属接到荆州。司马睿接到王敦的要求后,不知道怎么办就和刘隗、刁协商量。最后商定,既然王敦已经决
第355回 王敦造反(一)
因为王敦的老巢在武昌,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早在起兵之前,王敦就派人与镇守襄阳的甘卓联系。甘卓也答应与王敦一道,跟随他去“清君侧”。而在武昌南面的湘州,虽然荒破,王敦也预先将湘州的船只征调一半到武昌,但还是对司马承不放心,就派人说服他,让他跟着自己一块去造反。
司马承对王敦的使者说:“我已经是半死的人了,哪还有此心。此地荒僻,老百姓又少,势力不行,又没有援兵,拿什么去支援将军。就是死也死得忠义,哪有什么别的要求!”坚决拒绝了王敦。
王敦见司马承态度坚决,恨得牙根痒痒,但是没有办法,只得派自己的表弟,南蛮校尉魏义率两万精兵进攻长沙,牵制司马承。岭南的陶侃虽然有实力,但是因为离建康较远,鞭长莫及,王敦也没挂在心上。
一切准备就绪,王敦遂起兵东下,沈充也在吴兴响应王敦。王敦任沈充为大都督,督护东吴诸军事。王敦的哥哥,王含听说王敦起兵,就逃出建康,投奔王敦。
元帝司马睿得到王敦叛乱的奏疏大怒,立刻下诏:“王敦仗着宠幸,放肆狂妄,意在幽禁朕躬。是可忍,孰不可忍!今亲率六军以诛大逆!”于是征召戴渊、刘隗率兵入卫建康。封周处之孙、周札侄儿周筵为冠军将军,都督会稽、吴兴、义兴、晋陵、东阳军事,率水军3000人去讨伐沈充。
这时候,先前依附王敦的甘卓看到东晋王朝的势力依然强大,又有些犹豫了。当年陈敏之乱时,甘卓与陈敏曾是儿女亲家,可是在顾荣等人的劝说下,背叛陈敏,使亲家被杀。王敦出兵前,曾经派人和甘卓联络,甘卓本来答应得好好的。
可是等王敦发布了讨伐刘隗的文书,甘卓却派参军孙双,劝说王敦不要东下。
王敦听说甘卓要往后出溜,大怒,但是又没有办法,只好对孙双说:“此行只是除掉奸臣刘隗,并不会对陛下不利。你赶紧回去跟甘卓说,等事成之后,保他做三公!”
孙双快马回到襄阳,转达了王敦的意思,甘卓思来想去,还是举棋不定。有人向甘卓献计:“不如先同意王敦,等王敦起兵到建康的时候,再起兵讨伐他。”
甘卓摇摇头:“过去在陈敏之乱的时候,我就是先追随,再相图,人们就说我反复无常。如果再这样,谁还相信我啊!”
孙双劝他说:“司马承是元帝的叔叔,不如去问问他,怎样才对。再说,也好探探湘州的底细,看他怎样做”
于是,甘卓马上派人去司马承那里探探情况。
司马承看到甘卓犹豫不决,觉得这是个机会,立刻派主簿邓骞前来游说甘卓。邓骞见到甘卓,对他说:
“刘隗虽然失去人心,但他还不是祸害天下的罪魁祸首。王敦因为一点私人恩怨
,就欲向京师举兵,这不是叛乱是什么现在正是忠义之士尽忠报国的时候,你身为封疆大吏,如果讨伐叛逆,就可以立下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功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