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我在冥界当大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沃土789

    甘卓听后大笑:“刘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我的能力是达不到的。火烧眉毛顾眼前,还是想想现在怎么办吧”

    &nb




第356回 王敦造反(二)
    武昌的守军听到甘卓即将南下的消息大为惊慌,一方面仓促加强城防,一方面急报前线王敦。王敦听到消息后,也是心惊肉跳,立即命令王含固守武昌。

    司马睿听到此个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即下诏加封甘卓为镇南大将军,侍中,都督荆州、梁州诸军事,荆州牧。陶侃为广州刺史、平南将军,都督交、广二州军事,兼领江州刺史。形势朝着朝廷的方面好转。

    此时身在建康的王导,又怎么样呢真是如坐针毡,命悬一线。只能领着自己的堂弟,中领军王邃、右卫将军王廙,王廙的弟弟王彬,被王敦所害王棱的弟弟王侃等王氏家族20多人,每天早晨站在皇宫外面等候处罚。

    顾荣很关心王导,但又怕说错话受到牵连,就对司马睿说道:“王光禄远避流言,陛下处在灰尘蒙眼,路不好走的道上,臣下感到不安,不知道陛下起居怎么样”这是他间接地给王导说好话。

    有天早上,尚书周岂入朝办事,王导在宫前向他呼喊:“伯仁,我一家老小100余口的性命,都交给你了。”周岂连看都不看王导一眼,径直进宫。

    周岂进宫以后,竭力在元帝面前说王导的忠诚。此时的司马睿也很纠结,是与王氏彻底决裂斩尽杀绝呢还是对王氏家族分别对待周岂在宫中与司马睿喝得酩酊大醉,摇摇晃晃地出了宫门。

    而此时的王导一家还在宫门外苦苦等待,心如油煎。王导再次可怜地向周岂问询:“伯仁啊,不知我家的事怎么样了”

    然而,周岂还像没有听见,不予理睬。王导看到原来要好的朋友,竟然翻脸不认人,暗暗咬牙切齿。周岂回到家中,仍然担心元帝对王氏的态度会动摇,于是又给司马睿写上奏疏,言辞恳切地说明王导的无辜,请求司马睿在王敦与王导之间划清界限,不要牵连所有的王氏子弟。

    司马睿这才打消对王导的疑虑,命人送还王导的官服,并于宫中召见。

    王导跪地叩首,流着泪说道:“逆臣贼子,有何面目来见陛下。实在没有想到,王家竟出如此的逆臣。”

    司马睿急忙下座,光着脚走到王导身边,扶起王导,安抚道:“王敦是王敦,你是你,我相信你和我永远是兄弟。”

    永昌元年(312年)四月,元帝下诏,以王导为前部大都督,以戴渊为车骑将军,共讨王敦。同时,又下令征虏将军周札守建康石头城,以刘隗统兵守金城。元帝身穿甲胄,亲自出城巡视诸军,表示御驾亲征的决心。

    王敦这边,他所派遣的南蛮校尉魏乂已经逼近了湘州刺史司马承的治所——长沙。当时长沙的城墙修建尚未完工,粮草也十分缺乏。听到王敦大军所至,人心惶惶。司马承的手下建议不如南逃到零陵郡或者桂阳郡,好避魏乂的锐

    气。

    司马承大声答道:“我奉天子命令举起义旗,就是要以死报国,怎能苟且偷生,做望风而逃的败将即使不能成功,也要让天下人知道我的忠心。”

    司马承令手下绕城修筑堡垒,严密防守。魏乂虽然兵多势众,但一时也攻不下长沙。

    甘卓本来想



第357回 王敦造反(三)
    石头城失陷后,元帝惊慌失措,乱了阵脚,命令京城的所有军队全部出动,发誓要夺回石头城。于是,各路大军对石头城发起猛攻,但是战争毕竟要实力说话,刁协、刘隗、戴渊各自率领军队与王敦激战,均被打得大败,难以攻下石头城。

    接着,王导、周岂、郭逸、虞潭等悉数出战,也没有打过王敦,均遭败绩,使建康城能用之兵损失殆尽。

    刁协、刘隗被王敦打败后,狼狈逃回,与司马睿在太极殿相见。司马睿见到二人痛哭流涕,并劝二人:“势危矣,王敦最恨的是你二位,还是赶紧逃命去吧!”

    二人哭着表示:“臣只有一死,不敢有二心。”

    司马睿命令手下给刁协与刘隗备好马匹,叫他俩速速逃命。刁协年事已高,骑不了马,招募来的随从走到半道,一哄而散,只剩下刁协一人。走到江乘时,被人杀死,头颅献于王敦。

    王敦还算有点良心,叫刁协的家人将其收葬。司马睿对刁协之死十分痛惜,后来秘密派人将杀死刁协之人捕获杀死。

    刘隗则逃到了淮阴防地,遭到北中郎将,充州刺史刘遐的袭击。刘隗无奈之下只得带领家属、亲随200多人,向北投奔石勒。石勒任命他为从事中郎、太子太傅。

    元帝司马睿与王敦在对决中彻底失败,王敦既然占领了东晋的中枢,本该入宫面见圣君才对。但是胜者王侯败者贼,王敦哪把司马睿放在眼里,任士卒随意劫掠,使宫廷百官、后宫嫔妃每天惊慌不已,逃跑的也不占少数。

    元帝身边只有安东将军刘超率领部下宿卫宫中,和两位侍中陪伴左右。

    司马睿看到京畿之地,王敦和他的属下为所欲为,既愤怒又无可奈何,对左右说道:“他王敦想得到皇位,何不早说,何苦这样残害百姓。”司马睿脱掉戎装,身着便服,派人向王敦传话:“公若不忘本朝,则天下可以安定。如果你还不满意,朕当归琅邪,以免堵塞贤路。”

    司马睿已经做好了离开皇帝位子的准备。

    元帝司马睿既然已经表达了可以退位的意思,王敦这时候一手掌握着京城,一手驾驭着军队,完全可以废掉司马睿。但是王敦也算个奇人,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不搭理司马睿。司马睿无奈,只得命公卿百官去石头城拜见王敦。

    王敦与众臣施礼已毕,居于上座,完全是一副主子的样子。他戏问手下败将戴渊:“前日之战,还有力气吗”

    戴渊坦率直言:“哪里还敢再战啊,实在是气力不足了!”

    王敦又问:“吾现在的举动,天下以为如何”

    戴渊不卑不亢,略带讥讽地回道:“看见的都说大逆不道,老实的都说是忠臣。”

    王敦笑了:“卿可谓是能说会道之人。”

    问完戴渊,王敦又扭头向周岂埋怨:“伯仁,你对

    不起我!”

    周岂满脸的不在乎:“公沿江而下,太顺了,实在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来到建康。下官亲率六军,作战不能成功,使朝廷军队溃败,真是对不起圣上。”

    这话说得王敦也无法回答。

    王敦见了王导,埋怨说:“过去你不听我的话,非要立这个司马睿做皇帝,你看看,咱们王家差点儿遭到灭门之灾。”

    王导回道:“要不是元帝手下留情,我王氏宗族在京城之人,怕是早已没有一人。”

    元帝没有办法,此时已是寄人篱下,只能下诏,任命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司马睿知道王敦历来对太常荀崧十分敬重,所以就派荀崧去石头城拜见王敦。

    &n



第358回 王敦造反(四)
    王敦大怒,骂道:“他们都是前朝重臣,和我们不是一个心眼,吃我的饭,怎么尽向着他们说话。来人,把王峤杀了!”

    一时间没人敢站出来替王峤说话,还是谢鲲站出来劝说:“王峤一时糊涂,说了错话,还是看在以前有功的份上,免了他的罪吧!”

    王敦这才哼哼唧唧,此事罢修。

    司马睿还是要和王敦打交道呀,他想到王彬是王敦的堂弟,就派他去慰劳王敦。王彬一向与周岂关系很好,他先去城外吊唁周岂,恸哭一番,才进城去见王敦。王敦看到王彬眼睛红红的,感到奇怪,问:“兄弟呀,出了什么事”

    王彬说:“我这是为好友周岂而伤心啊!王敦大哥,你不该这样,领兵冒犯建康,知道这是什么罪吗,这是犯上作乱,满门抄斩的大罪。亏着大哥王导领着我们求元帝网开一面,亏着周岂给我们说好话,才免于灭族之灾。要不是周岂,怕是王家人早就绝了,你现在却杀了恩人周岂,怎不叫我伤心万分。”

    王敦闻言大怒,大骂道:“好你个王彬,本是我的兄弟,却帮着外人说话。来人,推下去斩了!”

    王导生怕王敦盛怒之下斩了王彬,赶紧过来解劝:“兄弟息怒,王彬年轻,难免说了错话,还是看在兄弟的份上,免了他的罪吧!王彬啊,快给王敦哥哥赔个礼,认个错。”

    王彬却不理这一套,气哼哼地说道:“自从我患了脚病以后,见到天子都不想下跪,还能给你跪下。况且,我说这话,都是为了王家,有什么好道歉的。”

    王敦冷冷地说:“你跪下来脚痛,总比脖子痛要好些。”

    再说镇守襄阳的甘卓,本来在乐道融和邓骞的劝说下,率兵东下,他的军队一直前进到睹口。但是就在这时候,甘卓却命令军队停在此地,等待大军会合后,再领兵东下。可是,来自荆州各地的军队有远有近,一时间无法全部到齐,甘卓就在睹口停留了几十天。

    而这时候,王敦已攻破石头城,进驻建康。

    睹口离着沔口(湖北汉口)不远,王敦的老巢武昌感到压力很大,急忙向王敦告急。王敦就让参军甘卬前去劝说甘卓。甘卬是甘卓的侄子,见到甘卓后传达了王敦的意思。甘卓又一次动摇了,乐道融苦苦相劝:“此正是你立下千秋功业的时候,以我优势兵力,攻下武昌,就断了王敦的后路。既可以面对元帝,又可以不愧天下百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也”

    而甘卓就是不听:“以我目前之势,还不是和王敦决战的时候。况且建康已被他占领,挟天子而令诸侯,我们更不得势。”

    乐道融既回不是王敦身边,甘卓又不听他的,不久忧愤而死。

    甘卓的数万大军集结在武昌附近,这一点让王敦仍然不放心。等他完全控制了建康后,就派人

    从皇宫中取出了“驺虞幡”,命令甘卓退兵。

    驺虞幡,是一种绘有驺虞图形的旗帜,代表皇帝的旨意,或用以传旨,或用以止兵。

    甘卓已经听到了周岂和戴渊被害的消息,向甘卬哭着说道:“自己所忧虑的,正是今日之事。过去每次得到朝中人的书信,都关注着胡人的进犯,不料朝中竟然出了如此内乱。好在皇帝和太



第359回 叶枫研究是否支援东晋
    这场内乱让东晋丧失了短期内北伐的基础,让偏安江东逐渐成为现实。荆州作为扬州的上游,又是北伐的出发点,重兵多集结于此。后世的世族常仿效王敦,先掌握荆州的权力,然后与东晋朝廷分庭抗礼。

    元帝司马睿内迫叛臣,外逼强寇,虽然名为江东天子,实际上号令不出宫门。面对跋扈的王敦,元帝无可奈何,遂忧愤成疾,卧床不起,在弥留之际召入王导,嘱授遗诏,叫他辅佐太子司马绍即位。元帝在位5年,年仅47岁(323年)。

    元帝的太子司马绍即皇帝位,是为明帝,当时司马绍年仅24岁。司马绍被立为太子,还是有一番曲折的。司马睿还是琅邪王的时候,纳妃虞孟氏,没有生下儿子,而司马睿一个地位低下的宫人荀氏却为司马睿生下司马绍和司马裒,兄弟二人都由虞孟母抚养。

    司马绍在年少的时候,深得司马睿的喜爱。有一次司马绍坐在司马睿的膝前,正巧长安来了使者,司马睿问儿子,太阳与长安哪个距离远。司马绍回答长安近,因为没有听说过人从太阳那里来。

    第二天,司马睿与大臣宴饮,司马睿为了显示自己儿子的才能,当众又问司马绍同样的问题,这次司马绍却回答太阳近。听到与昨天截然相反的回答,司马睿不禁大惊,忙问怎么和昨天的不一样呢

    司马绍回答:“抬起头来就能看到太阳,却看不到长安,所以说太阳近。”

    但是过了几年,司马绍逐渐失去了对司马睿的宠爱,更想立同母的弟弟司马裒,只是在王导的劝说下,才勉强立司马绍为太子。

    司马睿登基之后,宠爱郑夫人,因而十分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司马昱,打算废掉司马绍另立司马昱为太子。以周岂和王导为首的朝廷大臣都认为废长立少是错误的,况且司马绍聪明睿智,绝不能换。而刁协却迎合司马睿的意思,支持立司马昱。

    司马睿本来想直接下诏改立太子,却又担心周岂和王导反对,于是就以商量军国大事为由,将王导、周岂、刁协等重臣召入宫中。

    当王导、周岂刚进宫门的时候,有宦官传话,先到东厢房休息。原来司马睿想趁着二位滞留宫中之机,让刁协传达诏书。周岂还不明白,正准备走下台阶休息,可王导却猜透司马睿打的什么算盘。他一把推开传达命令的宦官,直接走到司马睿的御床前质问司马睿。

    司马睿心里有鬼,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从怀中取出写好的诏书,狠狠地掷到一边。自此,司马睿才不再提另立储君的事了。周岂称赞王导说:“我经常说比你能力强,经过今天这事,才知道真不如你。”

    历经种种曲折,方才继承大统之位的年轻君主,一即位,就面临着强臣王敦在自己肘腑的危险情形。司马绍却采

    取了一种让别人匪夷所思的办法,特许王敦上表奏章的时候,不用署名,入朝晋见皇帝的时候,不用快步小跑,上殿的时候,不用解下佩剑,脱下木屐。另外,还给王敦加黄钺、班剑,这些都是皇家依仗,只有皇帝才能享有的待遇。

    王敦一看,明帝不但没有对自己不利,还给予自己这么多的特权,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觉得在皇帝身边也没有多大意思,于是这个四月出



第360回 叶枫出使建康
    叶龙想了想,不慌不忙地说:“是否可以这样派一能臣,出使建康,探探司马绍的底细。如果还不算太窝囊,可以通过别的形式帮助他,如派军事顾问、训练军队,暗中派私人武装支持司马绍政府。总之,一切灵活机动,根据现实情况而定。”

    叶龙的话,说到叶枫的心坎里了,欲要抗衡襄国和平阳,那就要建立强大的反战联盟,能指望的只有东晋了,所以东晋的强大与安定,符合冀州的最大利益。

    叶枫点了点头:“好,这个出使建康的使命,就由我承当了。”

    一听这话,王甲不乐意了:“三哥呀,不能什么事情,都由你包办。出使这个事,还是由别人办为好。”

    李铁刚也说:“我去就行啊,何必三哥亲自出马呢!”

    叶枫这样安排道:“冀州呢自有五弟坐镇,封丘前线呢由王甲大军压阵,其余人各司其职,我哪能不放心。就我是个闲人,我不去谁去啊!”

    钟馗本来要劝,可是自己去了建康不知道怎么办啊,只好闭嘴。李玉也想劝说叶枫不要去,可是自己去了,怕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只好不再相劝。

    叶枫就这样定下了,自己亲自出使,前往建康。并带着叶龙、叶虎、王勇猛和谢浮,点起一千精兵,往建康而去。

    邺城离着建康有850公里,可谓路途遥远。如果自己不亲自去,别人大事决断不了,再往来传递书信,那得耽误多少功夫啊!一路所见,到处是战争遗留下的痕迹,田地荒芜,村庄破败,流民到处奔走,无数的老百姓,扶老携幼,舍家撇业,出外逃荒。

    本来西晋的战乱,还保留了江南半壁江山,但是在东晋内乱的过程中,这半壁江山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思来想去,叶枫好不难过,问叶龙:“说说,国家如此的残破,到底是谁害的”

    叶龙答道:“个别人为了自己的权利,根本就不顾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说到底,还是封建**的弊端。我们的冀州,如果想得到权利,那就竞选呗,还用得着损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吗军队和政权不是某个人的,是全民的,不可动摇的。”
1...7677787980...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