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的誓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蝉鸣无声
“爹,你就别抱怨了,有些情不是咱的身份能扛得住的,一不小心就被拖进去了。别到时候没沾光,反倒说不清把自家的事给曝光了。您是生意人,知道闷声才能发大财。”冯锦飞真怕老岳丈跟人去辩去,那样就是肖成汉都会有疙瘩了。
“我就是…我就是……唉…你乐意这样就这样吧!亏的慌!”
北武当山
云松道长李锦时听着云慧师兄龚天豪发牢骚,这两年每天如此。开始是对公社征收的粮食数量不满,后来又对公社让道观提高产量不满,再后来也是最不满的,公社让道观建土窑炼钢!好吧,最气愤的是居然让道观把所有的铁器都融了炼钢!
尼玛呀!你说道观不该有刀剑,行,我们融了。可你不能说我们连香炉都得融了!那不是铁的呀大哥!您见过风吹雨淋这么多年还不锈的铁香炉吗
“云松,你说这世道怎么了刚吃了几天的稳当饭!就不能歇歇吗都尼玛有病!”云慧守在这道观里,待在这深山上,根本不如冯锦飞的消息全,就是他这个千门主将也是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这种事你比我懂!”云松啜着茶,头都不抬随口敷衍。这也算茶就山里的树叶子!这是云慧
第99章 路线
事物的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人的理念也一样。
肖成汉带着冯锦飞再次找地头遇到的那个老汉,这时候肖成汉感觉有了见的脸面。这两年的风调雨顺,公社生产热情高涨,不只是原来的生活改观,更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路走来,是一副真正的丰收画面,真如年画上画的,欣欣向荣,笑语欢声。
肖成汉的车已经换成了伏尔加,冯锦飞也觉得比吉普车舒服多了。开着车窗,微风带着稻谷的清香。其实没出来稻米根本没啥味儿,一旦看到这成片成片的稻田,脑海里仿佛看到了仓库里一摞摞成袋的大米,然后便感觉闻到了稻香。
各式各样的运输方式穿梭在田间地头,装载着满满的丰收的喜悦,从田间带回生产队。
肖成汉被老头热情的拽着,非让去他家里看看,也好说说这两年的变化,同时要诚心的感谢一下。听着感谢冯锦飞都冒汗了,自己当初确实做的冲动了,纰漏是明摆着的,因果关联太明显。这老头不傻,自然会想到帮助他们的是谁。
肖成汉心思到没想这茬,他认为的感谢是这两年休养生息的政策。
赶着公社干部陪肖成汉说话的档口,冯锦飞还是含蓄的点了点。意思就是:我说老头,那事你就别提了,当年那种情况,你们队受照顾你知道原因就行,这事摆明面上不是让领导犯错误吗千万不能说起!
生产队缠不过老头,也知道让领导吃大锅饭不太合适,就顺水推舟把接待领导的事交给老头了。
老头说早知道他俩不一般,当时没心情款待,这次不能再怠慢了。
老头姓张,肖成汉是真的才有心问起老头的姓氏,不像老头是看见公社的干部点头哈腰的样子才有点这番热情。
小门小户的大家也识相,没都挤着来。张老头就接待冯锦飞和肖成汉。
早年习惯的大铁锅没了,现在用的是小铝锅做饭。老张一直说没铁锅做的饭香。当米饭盛上来冯锦飞却不那么想,这米饭是真香!
“这是新米你们生产都已经脱了皮了”肖成汉端着碗,闻着米香就问了。
嘿!这老张也是个棒槌,光顾着兴奋了,又想着得好好接待,结果把最重要的茬给忘了。
“那个…那个…这是收割稻谷时随手搓下来,放裤兜里带回家的。生产队的新稻都还在大场子上堆着,没脱呢!”老张看这情况也是瞒不过了,越说越顺溜了。反正大家都这样做,又不是一家。
“还吃不饱吗”
“能吃饱,早能吃饱了,就是生产队的大锅饭做的实在不咋样。填肚子还行,吃多了总不是那个味儿。”老张头看肖成汉没有责怪他的意思,也就放开胆说了。遇到过几次,他觉得面前这人没什么架子,如其吞吞吐吐让人怀疑,还不如实话实说。反正自己跟他俩一直都是实话实说。
“都开小灶了还是少部分这样”
“全都这样,就是公社的干部也这样。不过生产队的大锅饭还是主要的,家里就是解个馋,尝个鲜。生产队的库房也就是个样子,粮食放进去虫吃鼠咬的。”老张见肖成汉认真听,就越说越来劲儿了。
“我说干部,你看家里放个粮食都当个宝,肯定不会让耗子给祸害了。可生产队不成呀,放粮食又不能跟家里一样,放柜里呀,缸里呀,只能堆库房里。那库房就是个房子,有个虫子耗子之类也正常。我可不是告状呀,公社干部都是好干部,这两年日子红火了,都是干部们带头干好了。”老张头说到最后又觉得自己这话反动了,赶紧给圆回来。
肖成汉根本没去想干部的事,而是被老张前面关于粮食储存的说法触动了。
饭后肖成汉真就去了生产队的粮库。搞的老张头嘴角不断的抽动,脸也是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的,那叫一个不自在。
生产队的粮食库房还真就是个大房子,虽然地面也做了处理,可
第100章 火苗
人的思想是最不可预判的事物。
农村的文化教育程度不高,这是事实。解放前接受教育的人基本属于富裕一些的家庭出生,这也是事实。所以农村的会计多数是原本家庭条件好些的人。即便是生产队长也不会是纯粹的文盲,出生也够不着纯粹。
清理工作从开始就意味着麻烦。一堆堆纸条,勾勾画画的名字,乱七八糟的手印,所谓清理根本就无从着手。工分如此,账目也如此。
冯锦飞随着肖成汉看过一些生产队的清理工作,面对杂七五八的条子、人名、手印以及可以随意涂抹的账册,冯锦飞是看着头大,不知道工作人员会有怎样的思路开展。
集体财物算是最清楚的一项,可物品和登记根本不相关,亦或是名称千奇百怪。本来最简单的一项也无法轻易完成。
仓库的库存和记录最为一致,可出库和分发,以及领取的账目就拎不起来。
“这任务不容易呀!”肖成汉发感慨。
“会重拿轻放”冯锦飞觉得这事就没法做,怕是既往不咎是最合适的处理方法。
“不可能,原本还不准备开展。毕竟大势很好,生活确实是提高了,人们即便有些不满,也该是少数人吧。可上面要防患于未然,总得拿下些手脚不干净的。也算是以儆效尤吧!”
一个市长,即便是分管也不可能整日盯着一个地方,纵然是巡视也很少过问具体的细节。
冯锦飞每日经手的文件甚至比下面上报的案件还要频繁,气氛是越来越紧张了。一次次的派遣干部下乡,机关里不管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都不断的下派。
没有好办法,任谁面对那样杂乱局面都束手无措。
事情终于变了样,办法总比困难多。但有一种方法打开缺口后,这种方法就会推广,甚至都不用倡议,口碑会让人借鉴。
“这是定了性的”肖成汉看着冯锦飞递过去的案件报告。
“算是吧!没有查证的,都是人证的。”冯锦飞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不用思量,也知道有很大程度的私怨。
“希望能适可而止吧!”肖成汉也无奈,这事再一次脱开了他的权限,已经上升到另外一个层面。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清理,更像是成分论和出生论。
肖成汉是个做事的人,他自己也清醒的认识到了。所以一旦事态转变,他基本上会避开,很多事情的处置方法他过不了眼,吃了太多的亏,总不会一点长进没有。
清理工作的困难被一种非常规手段突破。肖成汉便由原来的积极变成了消极,能不当面对抗,这已经算是他政治成熟的表现。
“有几成了”看到冯锦飞又递来工作进展报告时问。
“快三成了,基本上出生和成分都统一的。并且在报告时着重标注了出生。”
“杀鸡儆猴也好,以儆效尤也罢,就怕是这样的方法不止是咱们这里,就怕全国都如此。而这样的报告递上去会有一种导向,错误的信息会造成上层的错误决策!”
事情愈发激烈了。
原本城里的工厂并没有这项工作,现在也开始了。华中局成批的抽调干部开展清理工作,分布各行各业,包含了工、农、商几乎所有的行业。
被查单位的干部一个一个谈话,自建国以来的账目一页一页对照,然后随着的便是一群一群的揭露,最后甚至开始了推搡、捆绑、耳光甚至拳脚。
这已经不是在清理,已经转成了势不两立的批斗。
“我们厂的副厂长被斗下去了。解放前就在厂子里当技术员,上次我带来的那种布就是他鼓捣的!”裴青在讲她们棉纺厂的事儿。
“他什么出生”冯锦飞特想知道工业口是不是也和农业口一样。这方法和手段到底是谁教会了谁,又是谁把它发扬光大,并进一步强化了。
&
第101章 点燃
事情几次反转,让所有人都有些没有了方向。
越来越多的管理层被斗下去了,甚至影响了所有行业的运转。幸好村子里种庄稼的泥腿子没啥可斗的。土地改造已经让一些人不敢胡说乱动了,再加上这一拨,把一切可能会产生歪心思的通通踩地下了。
生产队推出了贫下中农代表,这代表的标准相当出奇,基本找村子里谁家最穷,最没文化,追溯上三五代没一个有能耐的,历代被人欺负的。嗯,就这家人出一个代表!这代表有几乎等同于生产队队长的权利,甚至可以否决有些他认为不公平不合理的决定。
这算是公平吗或许是吧,最起码让任何人都看到希望了。冯锦飞想着这代表到底用来做什么是监督吗那也太扯淡了!谁相信一个连自己名字都画叉叉的人,可以监督生产队的账目。或许可以看护粮库吧,可问题是出库出多少又记录多少,这代表能知道吗最为关键的是谁能确定这代表更能抵挡住利益的诱惑
这就是在制造一种现象,没人任何阶层的现象。
上面派工作组下来了,调阅了所有的卷宗。
工作组没有对前期工作评价,没说过了也没说不足。
刚刚被打倒的人又有部分被启用了,特别是卷宗中存在明显成分论、出生论却被以莫须有批斗的。
比如说,棉纺厂裴青提到过的那个,只知道埋头做技术革新的副厂长。他除了这个副厂长的名头,在很多方面他甚至比不上一般的一线女工,更别提他接触库房和账目了。就是裴青他们挂着验证新产品的名头,瓜分第一批新花纹的棉布时,这位副厂长也没分到一寸。
还比如,富源学校那位新任校长,那就是只听见拉弓都哆嗦的鸟。即便曾经是老校长的家奴,即便上次他也有过不当言辞,可随后老校长带走后,他整日是战战兢兢,就担心翻历史旧账。平时跟着书记,连句忤逆的话都不敢说,即便是教学方面,他也是畏畏缩缩的建议。哪轮得着他当家
赵锦成他们厂子里倒下的那个倒是没回来,毕竟是学着大家也给亲近的鼓捣了几辆自行车。说实话,赵锦成他们厂的自行车就是唬唬人,没一定的维修技术根本不敢用。可惜,下面的职工做什么都看不见,就看见他鼓捣了,谁让他有一个能让人逮着往死整的出生了!
肖成汉看到这样的结论是很振奋的。这就是上面的方向,务实和发展。并且他也看到了,这次几清几不清算是告一段落了。虽然大的路线没动,存在的问题也没动,毕竟没有继续折腾。稳定才是最重要的,那怕整个前进的过程有一些磕磕绊绊,总比停下来强。
肖成汉带着冯锦飞再一次走遍了几乎所有的公社,安定人心,鼓励生产。劝慰干部们放下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并要以这次倒下的人,被查处的行为为戒,要一心为公,清正廉明……总则,往好处想,往好处干。
“你看看,我又有点看不透了,这又是为哪般”肖成汉把报纸扔给冯锦飞,就这动作足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的烦躁。
这还没过半年呢,难道又有啥变化
报纸是传达室直接送进来的,可能是等不及冯锦飞过去拿,也可能是有人交代了。这也不是第一次这种情况,有时候上面吹的风大了,市委那边会让传达尽快将报纸送到每位领导办公桌上。
“这不是以前有过定论吗我记得还有批示让传达学习了。怎么这又反转了”冯锦飞很快浏览了肖成汉圈住的社论。“是那里的宣传口漏了还是……”
“不确定!希望是他们宣传口漏了吧!可这……唉,漏的可能性不大呀。毕竟这报纸的份量不轻,看看吧。随后看社论的方向吧!”肖成汉心里也没谱。
“写文章的这人是谁”冯锦飞很奇怪一家政治风向标式的刊物,还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怎么可能
第102章 火焰
旧社会人民是无从知晓政府做什么了,或者将要做什么。闪舞www一切信息的来源,均出于他们的村长、里长。工友也无从知晓他们跟国家有何关联,只需要知道他们的东家是谁,让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就够了。甚至学生也如此,就只能在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做特定人让他们做的事。
现在不同了,新政府在这几年建立了一个独特的通道:大喇叭。它具备了组织、宣传等诸多功能,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最底层的人们,从开始就得到上面的指令,从而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执行。没必要去在意直接管他的人怎样想,因为他有了最高指令。
武汉市政厅大楼里统一的思想,并没有如设想的那样让整个武汉的事态冷下来。
唐建国一直坚持在上学,虽然每天都受人白眼,也还继续上学。只有来学校才能吃饱饭。
他爹被带走了,送去了乡下,他娘和弟弟们也跟着走了。他没去,他知道乡下的样子,曾回去看过他爷爷奶奶。即便没有土地改造之前也没有城市生活好,更何况现在他家里的土地都归集体了,房子也被分了。他爷爷奶奶虽然还住在老宅,可老宅没多少是他家的了。
唐建国原来有自行车的,是他爹给他鼓捣的,虽然时不常的掉链子,可他还是很喜欢。可现在没了。他不觉得他爹做的不对,因为厂子里的人都这样干。可偏偏他爹被带走了!
赵仁锋的自行车跟他的一样,现在还骑着吆五喝六的。www唐建国有怨气,可听说赵仁锋会打架,也不敢随便找茬。说起来早年赵锦成就一辆黄包车,还是跟着唐建国他爹混日子,毕竟他爹当初是有个车队,很多拉车的都租他家的车。可现在翻天了!
唐建国现在正在听广播,他听到了领袖在号召夺权,他有心了。
厂子里的大喇叭广播不止是唐建国听到了,所有人都听到了。
是啊,凭什么他们都可以给自己家鼓捣自行车,而自己给孩子做个车链子手枪还得赔笑脸说好话凭什么他们就该当组长,当主任,当厂长听广播的意思自己也行呀!嗯,能这么干!徐二平听了如此想!一下子仿佛看到了他家三小子都有了自行车。
棉纺厂的广播也一样。包括钢厂、制药厂、面粉厂等等。所有的厂子、村子、学校都在听广播。
这个时间一直就是传达上面精神的时间,多年一贯如此。武汉市政厅大楼里此时也放着同样的广播内容。整个武汉都播放着同样的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