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的誓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蝉鸣无声
“老庞,别尼玛不知好歹!你看看你分的那块地盘是不是富裕不识好人心!”
“老庞,估计就你跟我的地盘小,所以他们觉得你出人比较公平。是吧这位孙老兄!”
“是这么个意思!不占你便宜。”
“还说不占便宜你们都出最拿手的手艺跟我们爷比,还不占便宜不要脸!”
“黄三儿,这可是你们挑阵,不是我们!”
“黄三儿,不用担心!随他们!”冯迪真的很无所谓,相对于打架,他更喜欢这种方式解决事儿。好歹是技术活儿不是。
十个人很好找,藏钱也都是行家里手,毕竟他们都是做这行当的。
“等等!孙鬼子,这人从谁哪儿先过谁占便宜呀。”
“一边五个,分开,交叉转!”
黄三儿站冯迪身后,想出手帮忙来着,结果孙鬼子那边有人过来拉开了黄三儿,这才让人转圈。
冯迪不知道这孙鬼子手艺怎样,但他敢保证从他身边过去的人,身上不会再有一分钱。
黄三儿一直盯着冯迪,根本没看见冯迪出手,可人已经都过去了。心想:完蛋了!连老根据地也输出去了。实在不行跟车吧,反正那也是冯爷的地儿,那也能混口饭吃。
那边的五个过来了。冯迪放心了,还有三个留有钱,一个人一分没丢。这孙子把钱塞鞋底了!冯迪听声辩位,才听出他两只脚落下的声音不同。顺个屁呀!
冯迪弯了一下腰,指刀快速在鞋底的位置划了一下,然后指刀挑着钱直接拔进袖口。这算是冯迪遇到最难的了,一样划拉光了。
“冯爷,一百八十四块九毛。孙鬼子一百零三块。冯爷赢!”老庞喊的那个声高!算是给他出了气了!
“冯爷,我想知道倒数第二位的钱在什么地方你怎样顺了的”
&nb
第170章
冯迪知道高买的那位会跟来,他也是难得遇到一个真的江湖人。
解放后所有民国时期的社团都解散了,不再有任何一个有组织的江湖社团。冯迪不信高买这种高调的组织还能存续。
冯迪不介意带着他回家。说真的,他现在能当朋友去相处的,应该只剩下早年的那些江湖人的传承人了。
有时候冯迪是孤独的,他不再属于这个社会,或者说被整个主流社会排斥。他特别理解当初祖师爷的遗愿:后辈子孙不得再从事这个行当!这是真正的忠言!
冯迪的路有一定的迫不得已,也同样有对祖师爷那种江湖的好奇。现在他真正有了体会。
今天,终于能有个机会跟真正的江湖人交流。
两人就这样一前一后的走着,即便是过路的也不会把他俩联系起来。冯迪很享受这种感觉,从来没体会过这种默契,这是独属于江湖人的默契。
“淑芳,沏茶!来了个朋友,出来见见。”冯迪这次什么都没有忌讳。
申淑芳从来没见冯迪这样隆重介绍过她,懵懂着出来沏茶,还好奇的看着来人。
看起来很普通,模样都是那种大众面孔,扔人群中根本不会有人注意。不过,他的气质跟冯迪很像。申淑芳对来人笑笑,很自然的沏茶。
这些年申淑芳也锻炼的越来越大气。人常说,钱壮人胆,钱涨体面,这说法在申淑芳身上最能体现。现在在她身上已经看不到一点胆怯和不自信,反倒带出来淡淡的贵气。
“是嫂子吧兄弟姓牛。”来人抱拳施礼。
“牛大哥甭客气。她不是行内人,是内人。呵呵……”冯迪难得爽朗,还带着调皮的介绍。
两人坐定,先是啜茶,都没说话。估计都有种吾道不孤的感悟,都想静静的体会。
“你是冯锦飞的后人”
“你知道我爹”
“嗯,我听祖师爷说过。今天看你用听声辩位,再联系你姓冯,就大概明白了。当年祖师爷跟你们师门上辈的三兄弟都有交集。”
“还知道我大伯”
“嗯,在见过你父亲以后,这边的据点出事了。祖师爷来这边处理,见着你大伯了!好像叫李锦时,对吧”
“嗯,是的。你知道我大伯的消息吗”
“不清楚。那还是抗战时期,祖师爷跟你大伯有过交集。好像你大伯当初是。祖师爷怀疑你大伯估计去海岛那边了。”
“嗯,我爹也这样说的。听我爹说,这边你们据点出事后再没来过人。不是放弃了吗”
“是当初是时局不得不放弃。”
“后来解放后不是都让解散了吗你们做事一直高调,都是大场面。居然还在,果然是底蕴深厚。”
“不是那么回事。解放后是解散了。下面人都散了,可以说核心也都散了,只是联络还在。这两年感觉大时代要来了,家里就让我来这边重支摊子。还望兄弟以后多照顾。”
“牛大哥您这是损我!我是没办法才出这个头。以后牛哥多帮衬,我先谢了。这江湖道不好走,我单人匹马,太吃力。”
两人就这样,从攀交情说到江湖道,再感慨现在行当些新手没了规矩,又畅想这时局改变对他们这行当的影响。
好吧,没想到一个时代的来临居然让这行当的也有了畅想。别奇怪,其实一个时代的好坏不止属于常人,很多古老的行业也能反应时代。
棉纺厂那个几次被打倒,又一次次回来的副厂长又回来了。肖成汉亲自到棉纺厂,为这位一心专研棉纺技术的专家摘帽子,正名。
看到这何子民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裴青也唏嘘不已。也算是多灾多难了,可人家硬是熬过来了,挺过来了。现在好了,肖市长都来给正名了!帽子摘掉了,切切实实的技术副厂长。
“可惜了苗老师一家子好人了!要是熬过来,挺过来,现在冯大哥怕是也会在主席台上了。”裴青老了,却有点粘人,也爱凑热闹了。
“唉……各人各命!走吧,瞧这
第171章 日常
市面上是真的活了。自从第一个个体户合法经营开始,市面就活了。各式各样的物质开始冲击武汉人的生活。
冯迪骑着嘉陵5摩托车,带着申淑芳兜风。
今天才刚刚从上海那边运过来,为这个费了老劲儿。不过冯迪可不管这些,只是告诉下面人,自己想搞辆嘉陵摩托车,然后就不管了。
话是黄三儿传出去的。现在黄三儿几乎是冯迪的代言人,冯爷有什么要求都是黄三儿操办。
为这摩托车,黄三儿亲自跑上海去了。其实没多少钱,还不如冯爷整条线半个月的收益,这还是带上运费。关键这是冯爷第一次要求下面人为自己做事,整条线上都尽力做到极致。
摩托车回来,连包装都没碰破。黄三儿几乎是抱着这玩意儿回来的,别看在货运车厢,黄三儿一样进去了。他就把摩托车当自己脑袋了,就是睡着了,也手脚跟摩托车栓一起。
前些日子冯迪带着申淑芳去了趟广州,虽然也有几年没去了,可还是让他很惊讶,变化很大。申淑芳在那里烫了头,没用介绍信。买了一堆衣服,也不要介绍信。
在广州的日常生活已经跟武汉有了区别。冯迪终于可以带着申淑芳正大光明的住进酒店,终于可以吃酒店的自助餐,可以在酒店的大厅里坐坐,喝茶。
“冯迪,咱们武汉什么时候和广州那样就好了。”申淑芳很享受那种自由的的生活,特别希望武汉也和那里一样。
“快了,应该用不了多久。武汉也会是这样。”毕竟这样很方便,冯迪总觉得谁也能分辨其中的差距。不是说实践检验真理吗他就觉得这样的生活就是真理。
“淑芳,你学学骑摩托吧。”
“你带着我不好吗”
“不是,以后等有孩子了,你可以骑摩托接送孩子上下学,还可以骑摩托去买菜。毕竟咱家离市中心有点远。”
“冯迪…你真的让我给你生孩子”申淑芳等这句话六七年了。
她一直以为冯迪不会让她生孩子,不想让孩子有这样一位母亲。申淑芳这几年过来,已经不再敢去想和冯迪有个结晶。
其实这一直是申淑芳心里的结。她跟冯迪没结婚证,因为她俩都没地方开介绍信。虽然冯迪对她很好,她也很珍惜这份好,不敢有丝毫的过份,生怕失去了她唯一的情感寄托,她觉得冯迪就是他的命。可她是真想给冯迪生个孩子,只有那样这才是个家!
申淑芳以前提过,冯迪推脱了,理由很飘渺。从那以后申淑芳再没提过,她是个聪明的女人,也是个有经历的女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此刻,申淑芳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幸福。
这几年她也接触过以前的同学,都回城了。比起她们的遭遇,她真的很幸运。不说她们回城的艰难,就是回城了,过的也一样撩到。有的在这件事上丢开了人性,甚至还有抛开当地家庭孤身回来的。
“冯迪,你对我真好!我跟你是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冯迪,我爱你!”申淑芳抱紧冯迪的腰,轻声的呢喃。
赵仁锋的婚礼冯迪一个人去的。他知道三叔一家对申淑芳的印象都一般,很扯淡。只是隔着自己,没人多说。
赵锦成来通知冯迪时也有这方面的意思。申淑芳无所谓,可冯迪很窝心。
本来还想送赵仁锋一辆摩托车。这对冯迪来说不算事,可看出赵锦成的意思后,冯迪就打消了念头。
送辆自行车算了,也算是对这份交情的了结。
赵仁锋最终还是没拗过裴青,晃荡了几年,最后还是娶了个棉纺厂的女工。
这女工也是回城知青,也是顶了她母亲的班,也是在棉纺厂家属区住。虽然比赵仁锋小几岁,但还是太熟了
第172章 混乱
冯迪不记得自己多久没进城溜达了,也没关注过整个时局和社会动态。
申淑芳怀孕开始就很粘人,干什么也要跟着冯迪,做什么也要冯迪一起。然后冯迪就一直陪着她,直到她把女儿生下来。
结果,冯迪又开始做奶爸了。家里就他们两人,连个长辈都没有,只能自力更生了。
生孩子时赵锦成带着裴青过来过。没办法,他一个大男人,也是啥求不懂。遇到这种事,也只能靠裴青了,隐晦啥的不说了。反正裴青也是个大脾气,随便支应几句就过去了。
裴青交代了一堆,冯迪就用小本子记了一堆。然后遵照着小本子,不折不扣的执行。
还好现在的市面物质丰富多了,对于各种附带的物质票也要求不严格了。否则,就是光乱七八糟的票也能把他忙死。说不定都得采用特殊手段了。
女儿六七个月了,申淑芳的奶水不够,孩子总是吃不饱。
开始他俩不懂,见孩子哼唧,就抱起来,可总是不见好。
邻居大妈平时也走窜,听着声过来才告诉他,媳妇奶水不够,得补。最好是能有牛奶、羊奶什么的,早些年遇到这情况,家里都要雇奶娘的。
这时候谁敢雇什么奶娘虽然政策是松宽了,可对于这种剥削人的事儿,恐怕还是忌讳。就是冯迪也受不了别人喂养自家孩子。
“冯迪,为什么呀这些年咱生活很好的,没有营养跟不上呀怎么会奶水不够呢”申淑芳看着闺女小脸,还真没有画画里婴儿的那种胖嘟嘟的样。真是缺了孩子奶水了!自己不算瘦弱,也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身材,可怎么就会奶水不够呢
“别管什么了,我一会儿进城看看。在广州咱俩见过那个什么奶粉,或许就是让孩子喝的。不行咱买点麦乳精,添加些饼干啥的。”冯迪也不懂呀。他咋能知道申淑芳看着红彤彤的面色,饱满的身体,怎么就会没奶呢!
“天都快黑了。明天吧!”
“没事。不然今天晚上又哼哼一晚上。熬倒是不怕,可闺女这样看着心疼。”
冯迪赶在下班前还是到了供销社。奶粉有,但需要批条。
冯迪又跑去新开的百货商场,还是一样。由于奶粉紧缺,暂时没放开供应,需要有批条。
去尼玛的!这天这么晚了,到那去办批条再说了,物质局人家认得冯迪是谁等托关系办下批条来,闺女都能自己吃饭了。
冯迪干脆不准备花钱了。不卖给爷,爷自己顺!
天还没黑下来,冯迪也不想来回跑了,就转悠到黄三儿家里了。
“爷,您怎么来了”
“闺女吃不饱,我来买奶粉,结果人家还得用票。没办法,等半夜我去拿点。”
“啥奶粉”黄三儿真想不到,堂堂的武汉贼王,整个江湖道的扛把子,居然准备晚上撬商店就为了几袋奶粉!说出去真会让人笑话。
“嗯,邻居大娘说需要羊奶、牛奶或者奶娘。咱这不是内蒙,那有新鲜的羊奶牛奶”
“爷,这事您甭管了。我一准给你办了。”
“算了,不想让闺女再哭一晚。一会儿我去转转,先拿点回去。等完了再想办法。”
“今晚”黄三儿停顿了一会儿。“爷您等会儿还是跟我一块去可能那地方会有。”
“跟你去吧!”
黄三儿现在也很少出手了,时不时得冯迪会扔给他三五百,再加上下面人给冯迪面子,总是在交收益时,给他也带点零头,日子过得挺滋润。
前几年又找了个同行的寡妇,两人就这样搭伴过日子。
黄三儿说的地儿不远,就穿了几个巷子。
黄三儿长短变化的敲了七八声门,大门终于打开了。
“要什么”开门的是个小年轻人,边领着往里走边问。
“奶粉,有没有”
“您还别说,真有。除了我们这地儿,全武汉你未必能搞到
第173章 严打
一个小孩子让两个年轻的爹娘根本没时间干其他,每天就尽忙乎这孩子了。
小嘉陵摩托车是真管用了,突突的一直往城里跑,不断的光顾那家地下的百货店。到后来连黄三儿都不用去了,别说开门的暗号,就是巷子里传来突突声,那大门就开了。这是财神爷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