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梁山庄园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玉苍闲人

    “我听说浦东有三个英雄好汉,叫做浦东三杰,里头有个叫做唐斌的,若此唐斌便是彼唐斌,便不该是个穷凶极恶之人,更何况这世道,官府定的案子又有几个分的清黑白。”

    “小官人说的甚是,世忠兄弟,便是你自己刚刚经历的事,官府可曾与你说甚么道理。”

    许贯忠见韩世忠还替官府操心,禁不住打趣他两句。

    “却是俺想差了,到如今还以为自己是官家的人呢!”

    韩世忠想着自己的遭遇,知道这两人讲的有理,便自嘲的说道。

    几个喝酒闲话,说的兴致勃勃,直到了未时中,方才出了酒楼,到客栈里收拾行李,往运河码头而去。

    且说古浩天等人下午在酒楼一番言语,却被边上的两个汉子听的明白,那两人当时便神色变幻,随后便跟着古浩天等出了酒楼。

    申时初,古浩天一行人到了运河码头,二、三十人分别登上了两条船,离岸正待,却见码头上匆匆过来两个汉子,只见他们立于岸边对着船只叫喊道:

    “船家,我兄弟俩想去住大名府,一时无船可坐,搭乘一程可是方便”

    古浩天立于船头,闻声便转身看去,却见是二个二十六、七左右的男子,虽是平凡的穿着,便藏不住一身的英气。

    “小官人,这两人方才似是在我们后头跟了许久。”时迁在一边悄悄的说道。

    “无妨,便让船家叫他们上来。”古浩天吩咐道。

    于是船又靠岸,两人上的船来,自说一个叫做谭兵,一个叫做郝文。古浩天听了突觉得有些怪异,细一思量便想到了什么,眼里暗暗闪过一丝笑意,也不说破,只让卞祥好生安排好客人。

    随后两只船儿便前后进入了永济渠,此渠挖掘于隋朝大业四年,在这个时代又称御河,它以卫河为源,下游与漳河、滹沱河汇合,仍然是河北地区与东京之间的航运要道。

    正是傍晚时分,众人用过晚餐,立于船头,欣赏着两岸美丽的田园风光,不觉天色已晚,便各自休息去了。

    夜色渐深,两只木船一前一后,悄然行进在星辉下的永济渠上。古浩天躺在床上,却没有入睡,他在复盘着京城的这些日子。

    正月底进京,四月底离开,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要说收获,应该是巨大的,他当初想到的人物,如




第二零零章 连得三将
    一夜无眠,但古浩天依然毫无睡意,反而隐隐有一种兴奋,昨晚许贯忠那一跪意味着什么,他非常清楚,对梁山的未来,他更添了一份信心。早餐吃了一碗热粥,古浩天回到自己的舱里,正想闭目养神一会,时迁悄悄的进来了。

    “小官人,昨天夜里你与许先生在船首说话时,那个叫做谭兵的竟暗潜在后面,俺盯了一宿,看他没啥举动,也就没出声。”“噢!”古浩天惊讶了一下,昨晚他倒也听到一点动静,原以为是卞祥出来看他,也没有在意,想不到是这个家伙,倒也有点意思了,不过这未必就是坏事。他笑了笑,却对时迁说:

    “休要惊动他们,且随他去。”

    时迁虽是满腹狐疑,但也只得去了。

    且说那个谭兵,昨天晚上也是一夜无眠,同样的是,此刻他也无法入睡,正与同伴郝文凑在舱里悄声的说话。

    昨天半夜他听到船舱里有响声,心里警觉便偷偷的跟了出去,发现是那个小官人与许先生在船头夜话,本想回头不料被他们的谈话内容深深吸引,不知不觉间听了一夜,直到舱里有人走动时,才醒悟过来退了回来。

    “那哥哥可曾暴露了行迹”那个郝文问道。

    “我后来听的投了,也没甚注意,只是早晨回转时,遇到了卞祥和时迁两人,总觉得眼神有些异样,应该是被察觉了。”

    “那便如何是好,岂不是把咱俩当做了坏人。”郝文听说,就有些急了。

    “当不至于,不然昨晚不动手,早上也该有说法了,再说这个小官人非同一般,不能以常人的眼光看他。”

    这郝文心里正对谭兵被那谈话迷了一宿的事情纳闷呢,这边又听他说那小官人非同一般,忍不住便问道:

    “这小官人三头六臂不成,惹的哥哥又着迷又称赞的。”

    “兄弟非是哥哥夸他,确实有异于常人之处,一个十几岁的小子,非但胸怀家国,而且还把天下大势看的这般通透,这等人物世所罕见啊!威胜那边那个叫甚田虎的,一个无赖猎户,如今也混的风生水起,据说还要称皇称帝的,依我看来,在这个小官人面前便是一坨狗屎。”

    谭兵感慨一番,便细细的说了昨晚所闻。那郝文也是有勇有谋之人,听了之后深思一会,已有了决断,便说道:

    “这小官人既是未出世的英雄,那我们还等什么,总比田虎那厮强上百倍,我俩这般藏头藏角、偷偷摸摸的,徒给人家增了笑话。不如过去当面说过明白,且看人家如何说道。”

    谭兵心里早有想法,见郝文与自己想到一处,便不再犹豫,两人离舱便朝古浩天那处走去。

    正是响午时分,古浩天困意上头,靠在床上正朦胧入睡,突听的门外有人求见,开门一看却是谭兵、郝文两人,立刻心有预感,顿时精神一振。

    “原来是两位贵客,请进,请进,且不知寻来何事”

    古浩天一边让进两人,一边开口问道。

    “我俩却是谢罪来了,在下原叫做唐斌,便是卫州府里官府张榜揖拿之人,这位是俺的兄弟郝思文,月前我于家乡杀了一个恶徒,这兄弟陪着我一起流浪江湖,昨日承蒙小官人大度让我俩同船,但我们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报了假名糊弄各位,想来惭愧,请小官人休怪。”

    这唐斌说了原由,却见对面的小官人只是了然一笑,心里一怔,莫非他早就知道。这时便听那小官人说道:

    “江湖险恶,人心叵测,谨慎一点总不会错的。也承两位兄弟信的过我,便斗胆一问,下一步可有可靠的去处”

    “在下如今背着人命,还连累了郝兄弟,这天下之大实无安心的去处,原也想着去威胜的田虎那里看看,可想着那厮一个破落猎户,又不甘自贱,若小官人愿意,便请给我兄弟一个落脚之处,日后风里来火里去,自不会推辞。”

    唐斌说完,便静候古浩天的回话,正在忐忑之时,却见其爽朗一笑,开口说道:

    “浦东三杰,天下英雄,要到梁山来,却是看的起我等,正是求之不及。”

    那两人一听“浦东三杰”四字,立时明白这小官人早已晓得他们底细,但一想到他竟坦然的让一个朝廷命犯同船,真是非一般人的胆识。两人对视一眼,均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震惊和信服,便不约而同扑身行礼。

    古浩天兴奋的把两人扶起,咋日看那两人立于岸上之时,他联想到城里揖捕文书,便有预感,待他们报了姓名,又是自露了马脚,所以早上时迁告他偷听时,他就想着未必坏事,料不到这么快就找上门来了。

    当下古浩天就把两人带到中舱,叫过许贯忠等人,一一向众人作了介绍。正好又到中午,便让船里的厨子做了几个小菜,众人围坐一块吃喝两杯,权作接风。

    酒过三巡,这唐斌与郝思文与众人也渐渐热络,这时古浩天想起“浦东三杰”中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来,便开口打听道:

    “两位兄弟,我听说‘浦东三杰’之中另有一位豪杰,叫做大刀关胜的,如今却在何处。”

    唐斌与郝思文两人对古浩天知道关胜也不奇怪,便回道:

    “也是我俩的兄弟,一身本事,如今却在浦东巡检的职位上蹉跎,这次我出了事,也幸亏他暗中帮忙,才顺利逃脱。”

    “却是一位好汉,可惜无缘见面。”古浩天叹息一声,便转到另一话题。

    “适才听两位兄弟说起,威胜



第二零一章 赵鼎与王禀
    数日行程,古浩天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大名府。

    大名府为周朝的北方重镇,鼎盛时人口达百余万,无论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又称作北京。

    《水浒传》里数次提到大名府,有多位英雄好汉也与此地有关,比如:卢俊义、杨志、索超、燕青等等。古浩天这次到大名府来,也想拜访一下大师兄卢俊义,联络一下感情,顺便打听一下师傅的去向。

    船靠运河码头后,便有情报处的人员前来接了。由于人手较多,又带有兵器,众人便在城外的一家客栈住了。随后从情报人员处得知,徐处仁和赵鼎等人昨天才到,那位徐大人似乎身体并无好转,如今正在城里继续延医治病。

    这老人家到底得的是什么病竟然久治不愈,该不会有大麻烦吧!古浩天心里不禁打鼓,他想着,得寻机与赵鼎见个面,探个虚实。

    一行人安顿下来之后,古浩天便带着许贯忠和卞祥随那情报处的人员进城而去。大名府作为大周的北京,各种繁华自不必讲,几个人在街巷里穿梭一阵,便到了一家昌盛客栈。

    “便是这处了。”那个情报处人员说道。

    古浩天抬头一看,前面却是一个两层三间的门面,看样子也不太上档次,心想这个使团在这大名府也不怎么受待见。他一时不便进去,便在附近找了一家茶楼,吩咐那个情报人员去叫赵鼎出来。

    时过不久,赵鼎便匆匆赶到,他一进来就惊讶的问道:

    “浩天怎的也到了此处”

    “我因记挂着林冲师兄的事,想往沧州走一遭,经过此地时,正好听说徐大人身体欠安,便寻过来打探一下。”

    古浩天一边回着话,一边起身请赵鼎坐了。

    “徐大人自离京之时,我看他精神头就不太好,到了黎阳县之时就开始身体发烧,使团便靠在黎阳,找了个大夫服用了两天药,看似有些好转,这才重新启程,想不到到了此处,又发烧了,而且似是更加利害了,又只得停泊于此请大夫治病。依我看来,徐大人这病却忧愁出来的,一边替着污滥的朝廷着急,一边又无计可施,还要逼着去做违心的事,不病才怪。”

    赵鼎仔细介绍了徐处仁的病情病因,未露出一脸嘲讽的神情。

    “那为何不见赵兄愁出病来”

    古浩天见赵鼎谈起朝廷一脸的冷漠,知其已死了心,便对他开起了玩笑。

    “我一个芝麻大的官儿,即便是愁死了,也没人知晓,徒增笑话而已。再说这样一个无药可治的朝廷,几个人忧愁又有何用。倒是真想学焕章、九成他们,到梁山庄园逍遥自在去。”

    赵鼎自嘲的回道,话里话外却透着对朝廷的冷淡。古浩天也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也不再遮俺,便直言道:

    “朝廷那些人让两位出使金国按的是什么心,你知我知不用多说,我担心的是,你们还对柴家怀着甚么忠义的心思,要以一腔热血换个忠臣的名头,有些话也不敢直讲……”

    “忠臣!哼!什么才叫忠臣我们这会去了金国,委曲求全签了那盟约算是忠臣还是搏出生命,毁了那盟约才是忠臣这样昏暗的朝廷,即便想做一个忠臣也是难了,不如归去。”

    赵鼎不待古浩天讲完,便激愤的把他打断了,金国之行的得失他已经想的很清楚,说的也无所顾忌。

    “赵兄既然说的这般坦诚,我若是再遮遮掩掩也不算是个兄弟,在下以为,使团出了海之后,立即转向到梁山庄园,若使团内部不能一致,便派一只船装作海匪把你们劫了,如此作为,不知赵兄以为妥否”

    古浩天见赵鼎已经不把朝廷上在心上,再说他家眷如今都在庄园里,也就开门见山的说了自己的安排。

    赵鼎听了之后,也没有觉得奇怪,他思考了一会,开口说道:

    “原本是担心徐大人会反对的,如今他病的不轻,再寻个由头让他去养病,也由不得他不同意。只是那个护送过来的禁军都头,不知其怎样想法,须得打探一番。不然他一个正派的人物,到时折在海里甚是可惜。”

    “这都头又是何人”

    古浩天见赵鼎对此人甚是看重,不由好奇的问道。

    “便叫做王禀,也是一个不得志的人物,不然也不会陪着我等去送死。”

    古浩天听了,心里暗忖了下,难道又遇到一位牛人,于是便小心翼翼的说:

    “我前些日子在京之时,偶有听说,有一个前朝宰相王传的后人,也叫做王禀的,可是此人”

    “不是他又是谁,若论家传,这厮却是无几人能及,出生琅琊王氏,祖上数代为相,到了他这里却在高俅的下头任一个可有可无的都头,着实辱没了先人。这两日我看他也是沉默寡言的,想必也是不痛快,或许可以和他谈谈。”

    原来就是此人,古浩天听了赵鼎答复之后,大为震动。这个王禀在《水浒传》里也有出现,却是作为反面人物来写的,他以童贯手下大将登场,征方腊之战时力斩敌将景德。后诬陷活阎罗阮小七谋反,使小七有功无赏,罢官回乡。

    而实际的历史是此人在金攻北宋之时,童贯弃城还京,他统领宣抚司兵,与太原知府张孝纯率全城军民死力护城,宗翰攻太原二百五十余日不破,“王总管”之名遂传遍太原。后因援兵久久不至,终至城破,王禀自率残兵与金军巷战,身中数十枪,携长子王荀投汾河死,以身殉城。

    想不到这样的人物,也在高俅的手下压制着,若非这次被抛出来随使团去送死,恐怕永远也见不上面。如今既是遇上了,倒



第二零二章 河北三绝
    安排好使团之事后,古浩天到河北来的最主要的任务便完成了,由于还要北上沧州,于是次日一早,便进城找师兄卢俊义去。卢俊义“河北三绝”名头甚响,大名府里无人不晓,不一会功夫,马车便到了一处高大的府第前头。车夫说是到了,众人下了车,去了门房询问,那守门的仆人见说是员外的师弟,不敢大意,连忙领进府里,请几人前厅坐了,自己跑进里头禀报去了。

    可是这一坐竟坐了半柱香的功夫,众人都想着这个“河北三绝”也太傲慢了吧,连师弟远道而来也这般怠慢,正在暗暗动怒之时。后头出来一个二十五、六年纪,清秀风流的男子来。

    “我家员外今日不在家里,诸位有事寻他下午再来。”

    那男子站在那儿,冷冷的说了句,便不再开口,满脸一副嫌弃的模样。

    古浩天看了他一眼,心里头突想起一号人物来,便淡淡的说道:

    “既是员外不在,我等便先告辞,只是到时烦告知一声,只说一位姓古的师弟前来拜访。”

    “记下了。”那男子应了句,便只管进去了。

    “这卢员外的架子也太大了,一个下人就这般的嚣张,徒有一个英雄的名头。”一出大门,卞祥便愤愤的说道。

    “未必就是卢员外的不是,谁说不是那个下人自己使坏。”

    许贯忠想的深一点,他不相信一个名满河北之人会是这样的德性,所以有些怀疑。

    古浩天只是笑笑,因为他知道这个人,说不定以后还的用到这个人。

    且说三个刚刚离去,便见一个二十左右的俊朗男子进了府门,只见他与看门的仆人说了两句什么,又疑惑的朝几人离去的方向看了一下,才迟疑的进去了。
1...7374757677...1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