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好女婿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国成

    济尔哈朗和代善相顾着,均长叹口气,博洛的话让他们心中无比的灰暗。

    原本心中还打着守住北京城的注意,毕竟北京城内还能凑上几万军队,现在来看,那不过是妄想罢了。

    太后,看来这北京城是守不住了,咱们得早做打算。济尔哈朗苦笑着对孝庄太后道。

    辅政王,礼亲王,难道形势已经险恶如此吗?难道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孝庄太后颤抖着道。

    济尔哈朗痛苦的说道:包括博洛带回的一万余骑兵,现在北京城中能用的军队也不过三四万人,这几乎已经是所有能拿武器的旗丁了。若是再败,咱满洲恐怕真的要亡了。

    一直沉默的礼亲王代善也道:现在连征募的蒙古兵都逃了,这北京已经不能再呆了。明军很快会继续北上,若是其围了上来,咱们再想退出关外恐怕都不可能。

    退出关外,孝庄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在北京,她儿子顺治是大清的皇帝,退出关外大清哪里还会存在,退兵的途中这些八旗悍将会不会生变,济尔哈朗和代善还会不会拥护自己的儿子?

    我,我可以给科尔沁王爷写信,再借更多的蒙古兵。孝庄太后不甘的道。

    代善怒道:太后您糊涂啊,借更多的蒙古兵,即便能够借来,蒙古兵的实力比咱们八旗还要强大,这大清是满人的还是蒙古人的?

    趁着明军还未攻来,咱们撤出关外,还能保住现在手中这点实力。然后再慢慢发展,总有一天大清会重新振作起来。

    若是留恋这北京的繁华继续恋栈不去,等待咱们大清的恐怕会是灭族!

    这种时候,代善再也不顾及孝庄太后的身份,声色俱厉的训斥着,而孝庄太后只能默默垂泪,无话可说。

    太后莫急,咱们即便退回辽东,凭借咱们积攒的财富,咱们大清数十万子民也能撑几年。几年后,有一批小崽子又大了,咱们的实力便会恢复过来。即便咱们不能再占据中原,保住辽东还是不成问题。

    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女人伤心,济尔哈朗温言劝慰道。

    看着这一对狗男女的样子,代善忍不住撇起了嘴,现在还是商议一下该怎么撤吧。

    孝庄太后收住了眼泪,看向济尔哈朗道:辅政王,你说说咱们该怎么撤吧。

    这个时候,她和她的儿子顺治唯一的指望只有济尔哈朗了。

    济尔哈朗冲孝庄太后微笑了一下以示安慰:太后,礼亲王,从北京撤往关外的途径一是经过山海关从辽西走廊撤退,再就是从北京向北经蓟州翻越长城,经蒙古撤往辽东。

    从辽西走廊路途最近也最好走,可是咱们都知道,现在宁远被明军攻占,辽西走廊控制在明军手里,咱们恐怕无法经辽西撤退。

    所以,唯一能撤退的路径,便是从蓟州翻越边墙经蒙古撤兵了。

    从蓟州翻越边墙撤兵,代善和站着的博洛都苦笑了起来。他们都知道,这条路线太过难走,从蓟州翻越边墙要经过重重山脉才能到达蒙古,而从蒙古到辽东又需要翻越群山,路途遥远不说还十分难走。

    若是只有军队也就罢了,可这北京城中还有几十万的妇孺,还有太多需要携带的财物。明军又岂会任由自己安然带着妇孺带着财物撤退?

    而且,翻越边墙需要经过蒙古人的地盘,在以前满清势大的时候,蒙古人不得不屈服,整个蒙古任由八旗兵驰骋。

    可是现在,大败之后大清的声势落到了低谷,蒙古人还会不会像以前那样温顺?会不会生出异心来试图取代大清在草原上的霸主地位?这可难说!

    想一想,几十万妇孺艰难的翻越群山行走在蒙古草原,若是遭到大批的蒙古骑兵突然袭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想想就让人心中颤栗!

    人心最是难测的,蒙古人以前也不过是伏于八旗兵无敌的淫威之下罢了,现在八旗兵损失惨重,哪里还会庸服,博洛和济尔哈朗属下的蒙古骑兵私自逃跑便是明证。

    所以,对济尔哈朗所说的经翻越边墙经蒙古撤退,老奸巨猾的代善和久经沙场的博洛都不敢苟同。

    太后,辅政王,礼亲王,奴才以为,还是出山海关经辽西走廊撤退最为方便。犹豫了一下,博洛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大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时,他也顾不了太多。

    :两章合一。天气骤然降温,下起了雪,再次感冒了,强撑着写了四千字。不过大家放心,我会坚持不再断更。




第910章 撤退
    博洛的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可孝庄太后心中很不舒服,毕竟她出自科尔沁蒙古,蒙古是她娘家。

    博洛,你是否危言耸听了一些,蒙古和咱们大清是盟友,怎么可能攻击咱们?没影的事不要乱猜测!孝庄太后不悦的道。

    太后,不是奴才危言耸听,实在是人心难测。博洛苦笑道,蒙古人之所以和大清结盟并自认下属,那是因为咱们八旗兵无敌,而现在咱们实力折损严重。蒙古人会不会有其他想法很难说,数十万妇孺,携带着无数的金银财富,行走在草原行走在蒙古人的地盘,其起歹心谁也说不准。

    草原之上都是实力为尊,哪里有什么仁义道德,蒙古人崇拜狼神,向来都是弱肉强食,看大清势弱狠狠咬上一口也说不准,这都是很显然的事。数十万妇孺的性命岂能寄托在蒙古人的仁义之上?这个道理不难明白。

    经博洛解说之后,除了出身蒙古的孝庄太后因心中不舒服不置可否,代善和济尔哈朗都赞同博洛的分析。

    博洛,你要知道,现在辽西被明军占着,宁远及附近的城堡都在明军手中,明军的实力不弱,穆尔察带领四千八旗几乎被明军全歼,咱们想打下宁远打通辽西走廊恐怕太难。济尔哈朗摇头道。

    博洛自信道:我已经仔细盘算过,明军在宁远不过是一支偏师,并非明军主力,也就两三万的军队,靠着火器厉害才能击败穆尔察。

    可是现在山海关还在咱们手里,宁远城虽然卡在通往辽东的要道上,可咱们也没必要强行攻下宁远城。辽西走廊宽二三十里,岂是一座小小的宁远城所能阻挡?只要咱们以主力围住宁远,使得明军无法出城,老幼妇孺自然可以从容通过。

    济尔哈朗细细思考着博洛的计策,心中犹豫不定。毕竟从明军占据的区域强行通过,即便能够过去,也必然会付出极大的牺牲。数十万老幼妇孺,还不知道有多少会死在三四百里的辽西走廊!

    多尔衮因罪下狱,皇帝年幼,身为辅政叔王的济尔哈朗便是大清实际掌权者,他必须为大清数十万子民负责。

    以本王看,博洛说的有道理,时间紧急,不能在犹豫了,明军随时都会攻打北京,等到明军主力到来,咱们想安然撤离都不可能。

    礼亲王代善发话了,却是支持博洛的。

    代善虽然年老,在满清的地位极高,手中又握着不俗的实力,对他的话济尔哈朗不得不尊重。

    随着多尔衮的战败,满清宗室将领折损严重,博洛是年轻一代仅剩的几个悍将,必定以后大清领兵的重将,现在代善和博洛意见一致,济尔哈朗也不得不听。

    于是,便决定了下来,从山海关经辽西走廊撤出北京。

    据哨探来报,明军前锋即将到达天津,留给大清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要想安然撤退,山海关是关键,明军得知消息以后必然会追击,必须要有人死守山海关阻挡明军。济尔哈朗道,不知谁守山海关合适?

    代善长叹口气:我来吧,一把老骨头没多少年好活了。

    王爷!博洛惊叫道。

    万万不可,孝庄太后也道,礼亲王,你是我大清的重臣,岂能做如此危险之事?

    谁都知道,明军肯定不会看着清军安然撤退,必定猛攻山海关,镇守山海关太过危险简直是九死一生!

    代善摇头道:不要再说了,山海关太过重要,必须得由重将把守,别人守我不放心。

    博洛急道:王爷放心,把山海关交给我就行,我必定不使明军越过山海关一步!

    代善微微摇头:我知道你能守住,可你又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你得和宁远的明军作战,你得保护几十万子民撤离,你身上肩负着中兴大清的希望!

    博洛还要说话,济尔哈朗抬手制止,他知道这是最好的选择:好了,就这样定吧。年龄四十以上的旗丁都留下来,由礼亲王统领,死守山海关。

    博洛,我给你两万军队,你的任务是寻宁远的明军作战,威势宁远,不使一个明军出城!

    是,辅政王!博洛领令道。

    勒克德浑快回来了吧,有他带领骑兵封锁消息,不使明军发现我军撤退的方向。济尔哈朗继续道。

    随着济尔哈朗井井有条的安排,撤退的事情迅速定了下来。济尔哈朗下令准备一日,后日正式从北京撤出。

    此时,追赶蒙古兵未果的勒克德浑返回了北京,立刻授命带着五千骑兵出发,向着天津方向滚滚而去,他的任务是消灭明军哨探,遮掩明军视线,掩护数十万大清子民的撤退。

    撤退的消息立刻传了出来,整个北京立刻动作了起来,旗人老弱妇孺们默默的收拾财物,做着撤退的准备。

    入关占据北京三年来,每个旗人家庭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金银玉器,绸缎瓷器各种财物应有尽有,只是一天的时间,实在太过仓促,想带走自己的所有的财富基本不可能,无奈之下只能把最贵重的金银玉器等等打包带走。

    可是看着满屋子的财富,很多旗人无比的痛苦,千里退回关外,路途实在遥远,根本带不了太多东西,大部分物品不得不抛弃

    崇祯二十年五月五日,北京东面的朝阳门东直门北面的安定门德胜门打开,城内的满清百姓正式开始撤离,一辆辆载着大量财富的马车驶出城门,一个个背着沉重包裹的旗人妇女和老人跟在马车旁。

    队伍出城之后毫不停留,向着山海关的方向迤逦而去。整个北京城内所有的旗丁家属加起来三十余万人,算上汉奴包衣有五六十万之多,人数如此众多,前面的队伍已经出城数十里,后面的百姓还未出城

    而博洛带着两万主力走在队伍最前,他们要威逼宁远,保护数十万百姓安然通过辽西走廊。

    顺治皇帝孝庄太后和济尔哈朗随着博洛一起行军,礼亲王代善则留在了北京城中,带着数千八旗老兵负责断后。



第911章 金鑫率兵抵天津
    金鑫带着本部士兵迅速向北进攻,一路攻城略地,接连收复东光南皮沧州青县等城,兵力直逼天津卫。

    天津是北京东南重镇,历来都有重兵把守,守卫天津的是三千余绿营兵,原本天津有一千八旗兵驻守,但大战起时,满清兵力空虚,不得不把这一千八旗抽调到了前线。

    临清之战八旗大败,消息当然传到了天津,天津城内的绿营兵立刻人心惶惶起来。

    最近这短时间以来,先是山东暴乱迟迟无法平定,然后又是陕西山西,北方处在满清统治下的各省处处烽火,然后便是明军挥师北伐,满清搜集最后的兵力和明军决战。然而一场大战以清军败退而告终,五万八旗兵葬身疆场,消息传到北方,满清统治下的各个城池早就人心动摇。

    这也是金鑫快速攻城略地的原因,因为根本不用攻城,明军抵达城下之时,城池便会投降。若是满清委任的官员不愿投降,便有有义民杀官造反打开城门,简直是兵不血刃。

    就在金鑫率部开开心心的行到天津城南,他以为天津会像以往那样轻易打下时,天津的绿营兵却没有轻易投降,因为八旗骑兵已经到了。

    对北京来说,天津是拱卫东南的重镇,万万不容有失。

    现在北京城内的几十万满清百姓正在撤退,只有把明军阻挡在北京南方,数十万百姓才能安然后撤。

    所以勒克德浑接到命令以后,立刻带着五千骑兵南下,抵达了天津城。

    看着铺天盖地而来的清军骑兵,金鑫脸上露出了苦涩,到底还是来晚了。

    他手下只有两万多步兵,这两万多人还是胶东兵和投降的绿营兵整编后的军队,战斗力实在一般,野战未必是八旗骑兵的对手,而现在的问题是先要渡河,然后才能战斗。

    勒克德浑也没有主动进攻,因为他的骑兵同样无法渡过面前的河流。

    当然,对勒克德浑来说,他的任务是阻止明军进兵,即便击败了面前这支明军,也于大势无补。而且对现在的大清来说,根本承受不住兵力的折损。所以,他根本也没有渡河与明军作战的想法。

    八旗骑兵到了,天津城内的绿营兵自然不敢再生出投降的心思。勒克德浑派了五百八旗兵入城,便把城防牢牢控制在手里,开始动员城内城内百姓,布置起防守事宜。

    运河和海河在天津交汇,天津卫城处在海河北岸运河以东。

    金鑫的两万多人位于海河南岸,北面有大批清军骑兵在,想渡过海河抵达天津卫城下很是困难。

    当然,金鑫随军有数十条运载粮食器械的漕船,靠着漕船渡过海河问题不大,可怕就怕渡河的时候遭到清军突击。

    派人往中军传送消息的同时,金鑫也不愿甘等着,以他闻战则喜的性格,哪怕兵力不多,肯定也要战上一番。

    漕船上的粮食物质被卸了下来,五十条漕船停在运河岸边,金鑫指挥着军队开始上船。一只漕船能装载五六十人,五十余条漕船能装载三千的兵力,金鑫决定派出三千兵力顺着运河抵达海河北岸,试探一下八旗骑兵的虚实。

    临清之战的时候,明军靠着漕船封锁住了运河,给清兵骑兵很大杀伤,金鑫也决定试上一试。

    五十余条漕船首尾相连,迤逦行驶在运河上,很快便驶过了海河,抵达天津卫城以西。

    站在漕船上,能够看到天津卫城墙上站着的清军士兵。

    天津是漕运重地,北方有数的繁华之所,城外运河边有着众多的房屋宅院,并不是什么一望无际的旷野,地形根本不利于满清骑兵驰骋,这也是金鑫敢于以三千军队渡河的原因。

    杨小磊站在船头,紧张的看着运河东岸。加入平南军开始算起,杨小磊在陈越下已经将近三年时间,军职已经升到了副将,现在受命指挥此次战斗。

    运河东岸房屋林立,不过却没有多少人气,明朝朝廷南迁,漕运停了三年多,靠漕运吃饭的漕帮人士大都改了行,因漕运而繁华的天津也不可避免的没落。明清大战,明军即将北伐到达天津,居住在天津城外的百姓早就抛弃房屋产业逃离,以躲避兵灾。

    看着东岸的情景,杨小磊知道这里不是清军骑兵发挥的地方,遂开始指挥手下弃船上岸。

    一个个士兵拿着武器紧张的上了岸,在军官的指挥下迅速列队,防备着清军可能的进攻。然而直到三千人全部上岸,也没有清军攻来。杨小磊原本以为近处的房屋宅院里藏着清军,会在明军上岸时攻击,现在看来根本没有。

    放空了士兵的船队驶回海河南面,得知清军竟然没有阻止明军上岸,金鑫心中大喜的同时,也很是纳闷,他弄不懂清军到底想干啥,明明半渡而击是挡住明军的最好时刻,为何清军却没有动静?难道有阴谋不成?

    不过不管清军有没有阴谋,他都要继续进军。于是在金鑫的命令下,又一批明军士兵乘船到了河的对岸。
1...370371372373374...4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