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漫客1
如今野道人卫明,早已经惨死在赵希的神臂弩之下,三大道人也就剩下这位位居西楚国师位置的紫道人,还有带着一家老小住在临安希夷山的陈希夷二人了。
小道童连忙点头,转身一溜小跑,找到了正在丹室炼制参茸丸的陈希夷,躬身说道:“观主老爷,门外头有个叫做赵传禄的道长,说是您的故友,要见一见您。”
陈希夷从在北齐遭难之后,就再也不愿意收徒弟,现在希夷观的这些小道童,也是他看着可怜给口饭吃,因此这些道统都叫他“观主”。
希夷真人原本正在称量药材,被小道童这句话惊得手猛然一抖,手里的药材险些撒了下来,他连忙放下手里的小称,对着小道童吩咐了一句,迈步走出了丹室。
“你在这里看着火,不要让火灭了,也不要太大。”
小道童连连点头,跪坐在丹炉前面,仔细的照料炉火。
陈希夷擦了擦手,随手整了整头上的道髻,然后迈步走向希夷观门口。
他步伐极快,不过片刻之间就到了希夷观门口,开门就见到一个紫衣黑发的道人,正一脸笑意的看着自己。
陈希夷一言不发,三步上前,右手并拳缓缓击向赵传禄,身穿紫衣的赵传禄不慌不忙,右手出掌,挡住了陈希夷这一拳,两个真实年纪相若的老道士鼓荡气机,同时后退一步,然后相视而笑。
陈希夷拍了拍赵传禄的肩膀,显然很是开心。
“十数年不见,你这老家伙身子倒还算硬朗,走,带你去见识见识老道在临安挣下来的家业。”
说着,陈希夷拉着赵传禄走进了希夷观。
赵传禄并不反抗,任他把自己拉进道观里头,面带微笑。
“就你这寒酸的破道观,也好意思在贫道面前炫耀。”
陈希夷翻了个白眼
第一百六十四章 利害
临安紫心殿。
紫心殿是大启历代皇帝的寝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先皇帝成康帝不喜紫心殿酷爱凌虚阁,但是小皇帝赵寿平日里呆在紫心殿的时候就要比他父皇多得多了。
赵寿即位之后,原先的几个东宫讲师也就跟着荣升“帝师”,每日里也就跟着来紫心殿讲课,然后由萧太后考核小皇帝的功课。
这日晌午,萧太后听完赵寿背书之后,起身到了凌虚阁,开始跟陈静之等一众宰辅议事。
她跟先帝朝夕相处二十年,也已经习惯了在不起眼的凌虚阁里,商议政事。
此时,临安城里的四位辅臣只剩下陈静之跟王象二人,王象只负责禁军事务,并不会过多插手朝政,因此陈静之的权柄在这个时间段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基本在临安城里可以横着走。
可以说,现在的陈静之,就是一个没有兵权的“皇帝”。
凌虚阁里,几位辅臣和六部尚书各自落座,萧太后端坐在主位上,开口微笑:“诸卿,近来朝中可有事情要议”
陈静之出班抱拳,朗声道:“启禀太后,据前线军情回报,肃王显甫到西陲,就夺了萧都统的禁军兵权,并将禁军右营一众将官悉数软禁在夔州城里,将五万右营禁军纳入林青麾下,此举分明有独揽兵权之意,老臣以为当下旨申饬,以免肃王生出不轨之心。”
大都统王象静静的坐在右手,一言不发。
禁军右营兵权被夺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只不过右营禁军虽然名义上也归王象统辖,但是实际上已经是萧子俊一个人在打理,因此王象对于右营禁军并不上心。
萧太后也早已经知道自己弟弟被夺兵权的事情,不过她原本就不同意萧子俊跟着赵显一起西征,萧子俊被软禁在夔州城,反倒安全了不少,因此她一直没有就此事说话,此时陈静之把这件事摆在明面上,她也不得不表个态度。
想到这里,萧太后看向另外的几位宰辅,开口问道:“几位宰相以为呢”
李宴清跟陈廷玉都是陈静之的死忠,自然开口附议,而谢康则是紧皱眉头,开口说道:“太后娘娘,肃王殿下原本就是西陲总督,包括禁军右营之内的西陲大小军事他都可以一言而决,就算肃王殿下暂时停了萧都统等人的军职,也在他的职权之内,此时贸然下旨申饬,未免有伤士气,臣以为还是等肃王殿下班师回京之后,再做问话比较好。”
萧太后转脸看向王象。
王大都统语气沉闷。
“老臣觉得谢相说的不错,自古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士气尤为要紧,这个时候西陲局势未定,确实不宜在现在责问肃王殿下,无论如何,也该等他回京才是。”
在这个时候,王象总算记起了自己跟赵显同为武将的身份,帮着远在千里之外的赵显说了一句好话。
于是,申饬赵显的提议,就这么不了了之。
陈静之面色如常,继续主持朝议,约莫一个多时辰以后,这场朝议一如平常那样散去,左相陈静之并没有离开皇宫,而是对着萧太后拱手,语气低沉。
“太后娘娘,老臣有要事,要单独面陈太后娘娘。”
萧太后轻轻点头。
“陈相偏殿说话。”
谢康把这一幕看在眼里,这位年轻的宰辅微微皱眉,心里生出一股不详的预感,不过他对此毫无办法,只能跟着百官一起退出凌虚阁。
————
凌虚阁的偏殿,是成康帝以前用来接见亲近之人的地方,偏殿里头摆放了十几张矮桌,以前赵睿就经常把赵显喊到这里来喝酒,兄弟俩在这里这个偏殿里度过了不少夜晚。
当然,陈希夷也是这间偏殿的常客。
现在,萧太后跪坐在主位的矮桌上,陈希夷脸色平淡的跪在左首的矮桌上,面无表情。
萧太后轻笑道:“陈相,现在没有了旁人,有什么话,陈相不妨直说。”
陈静之抬头,不轻不重的看了一眼大宦官李怀。
李怀心里暗暗发怒。
就是当年先帝在朝的时候,跟你陈静之商议大事要事,也没有避开过咱家,如今你陈静之架子大了,说话连我李怀也听不得了
想是这么想,但是现在他也得罪不起陈静之这个权倾朝野的大宰相,只能行了一礼,声音尖细的说道:“既然陈相有大事要说,那么老奴告退。”
说罢,他踩着小碎步离开了凌虚阁。
萧太后心里有些犹豫,刚想开口唤住李怀,但是这名大内官已经退出了凌虚阁,萧太后只能放弃了心里的想法,对着陈静之微微一笑。
“这下陈相可以说了吧”
陈静之点了点头,从袖子里取出几张薄纸,起身亲手递在萧太后的桌子上,然后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nb
第一百六十五章 亲戚
陈静之离去之后,偌大的凌虚阁里,只剩下萧太后一人,这位启国当今最有权势的女人,呆呆的坐在主位上,望着远方发呆。
老实讲,萧太后并不是那种特别精明强干的女子,她比起她的丈夫成康皇帝,要差的很多。
所以她才会犹豫不决。
如果是赵睿坐在这里,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那位成康皇帝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控全局,哪怕赵显远在千里之外,一举一动也逃不过赵睿的遥控,可是萧太后不行。
她一来在朝中没有太大的威望,二来手中的权柄太少,唯一执掌禁军右营的胞弟,还被赵显关在了夔州城。
此时,这位皇太后心中万分纠结。
按照成康帝生前的嘱咐,她是不愿意跟赵显彻底撕破脸皮的,但是现在的局势来看,如果不对西征的肃王加以限制,恐怕那个年仅二十岁的堂弟,真的会带给临安一个天大的惊喜……
就在萧太后犹豫不决的时候,大内官李怀重新回到了凌虚阁,这位大宦官低着头,语气轻柔。
“启禀太后娘娘,有一个紫衣道人,持希夷真人的信荐而来,自称是西楚国师,在宫门外头求见娘娘…”
“希夷真人的信荐”
陈希夷去年到今年大半年的时间里,数次把赵睿从生死边缘拉回来,因此启国皇室上下,都对这位仙风道骨的老神仙极为尊重,即便是萧太后,对陈希夷也颇为感激。
“希夷真人说什么了”
李怀轻声道:“希夷真人倒没有说什么别的,只是帮着证明了这个紫衣道人的身份而已。”
“西楚国师……”
萧太后皱着眉头思考了片刻,有些疲惫的摆了摆手。
“罢了,既然是希夷真人的朋友,哀家就见上一见,你把他带到凌虚阁来。”
“是。”
李怀躬身退出了偏殿,没过多久就领着一个黑发紫衣的道人走进了凌虚阁里头,李怀在偏殿门口停住脚步,伸手虚引。
“这位道长,太后娘娘就在里头。”
赵传禄弯下身子,对着李怀打了个稽首。
“有劳这位公公了。”
李怀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了凌虚阁,去紫心殿陪伴小皇帝去了。
赵传禄微微一笑,迈步走进了凌虚阁的偏殿。
偏殿之中,萧太后已经不再是方才那种呆呆的表情,而是变成了面带淡淡的微笑,显得温和又不失威严。
赵传禄理了理自己宽大的紫色道袍,云淡风轻的拱了拱手,声音清朗:“郢都赵传禄,见过太后娘娘。”
萧太后微笑道:“赵真人多礼了,请坐。”
赵传禄也不客气,自己找了个矮桌跪坐下来,对着萧太后点了点头:“多谢太后娘娘。”
萧太后淡然道:“眼下贵我两国正在交战,不知道赵真人不远千里而来,有何贵干”
说到这里,萧太后似笑非笑:“贵国的韩当大将军,被我大启肃王打的大败,莫非赵真人此来,是替西楚求和的”
赵传禄摇头道:“太后误会了,老道只是借住在郢都,并不是楚国人。”
萧太后仍旧面带微笑。
“赵真人身为西楚国师,又是坊间流传的三大道人之一,事迹早已经流传甚广,哀家曾听说真人自小在郢都长大,怎么现在就突然不是楚国人了”
“自小在郢都长大不假,可未必就是楚国人了。”
赵传禄好整以暇的捋了捋自己的长须,颇有些感慨的说道:“老道今年七十六岁,是两岁那年家里遭逢大难,被家中长辈带到郢都城安家的,转眼七十多年过去了,家中长辈早已经不在尘世,只留下一句祖训,告诫我们这些赵家后辈,永远都是客居郢都。”
说到这里,老道士抬头看了一眼萧太后,笑了笑:“说起来老道还跟太后娘娘有些亲戚,太后娘娘如今在夫家当家做主,可否知道七十四年前赵家发生了什么”
“七十四年前……”
萧太后皱起了眉头,默默盘算了一番年号之后,这位赵家的媳妇骤然睁开眼睛,惊道:“你是当年世宗皇帝之时,十王之乱的余孽!”
如今的皇帝赵寿,是启国的第八代皇帝了,而世宗皇帝,则是第三代皇帝!七十四年前,世宗皇帝在位之时,赵家的藩王还有封地私兵,那时十王并起,要夺取临安,幸赖世宗皇帝英明神武,一一平定十王之乱,并且借此机会大肆削藩,把启国的藩王权柄,削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而当年的十王后人,也大多被世宗皇帝屠戮殆尽,只不过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不知去向,听这西楚国师的口气,他竟然是当年十王之乱之时,遗落在西楚的血嗣!
第一百六十六章 老贼陈静之
就在赵传禄刚刚离开皇宫没有多久,政事堂左相陈静之被火速召入宫中议事,大约一两个时辰之后,陈静之面沉如水,从凌虚阁中走了出来,踱步回到了政事堂之中。
当天夜里,一条又一条政令自政事堂而出。
第一条,就是经查现任户部尚书严靖,奶忠勇侯严门子嗣,依祖制勋贵不得科考入仕,故暂将户部尚书严靖停职,待朝廷议出结果之后再行启用。
对于这一条政令,严尚书哭笑不得,他的文官身份,成康帝的父亲亲自批准下来的,不过严靖并没有太多争权上位的心思,对于这一条加盖的玉玺的政令,他只是耸了耸肩,就收拾收拾东西回家抱孙子去了。
第二条政令,如今正是秋熟季节,着户部右侍郎萧安民前往西陲收纳赋税,临行之前政事堂刻意交待,如今京中备粮不足,要把西陲诸府的秋收粮草尽数收回临安备用。
第三条,命令禁军左营十五万大军分出十万,驻守在临安西边的于潜驿附近,就地警戒。
这三条政令一出,临安上下彻底炸锅!
这时候,赵显在西陲大胜的消息,只传到了临安高层手里,临安百姓并不知情,因此临安上下一片惶恐,有不少人甚至猜测那位年轻的肃王殿下在西边起兵造反了!
更让临安朝堂为之悚然的是,户部尚书严靖被停职以后,代行尚书事的左侍郎黄罄,悍然停止了西陲的粮草供应,这种在背后捅刀子的举动不止惹恼了临安的一众武官,就是一些文官也看不下去,有些正直一些的文官直接上书请辞,不愿意在这凉薄的临安朝堂继续供事!
大都统王象,更是勃然大怒,直接冲进了皇宫之中,要面见太后娘娘。
王象身上还有个辅臣的身份,没有他点头,临安的禁军就动弹不得,因此萧太后不得不见了这位权掌禁军的大都统。
王象被气的不轻,花白的短胡须上下抖动,他进了凌虚阁之后,还未行礼,就直接抬头直视萧太后。
“敢问太后娘娘,肃王殿下所犯何罪,朝廷竟要断去西征大军的粮草”
老将军显然气愤不已,他如果有一张桌子在他面前,估计他会毫不犹豫的跟萧太后拍桌子。
“太后娘娘知不知晓粮草对于一个军队的重要性老臣不管太后娘娘还有陈静之那老货对肃王殿下有什么意见,可眼下西征在外的不止他赵宗显一个人,还有五万江宁军,和五万禁军!”
王象声色俱厉:“老臣做了一辈子武将,还从未听说过有自断自家大将粮草的朝廷!”
一连几句话把萧太后说的哑口无声,她脸色发白,颤巍巍的走下主位,走到王象面前,咬咬牙,直接跪了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