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有警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醉深梦思
“还是让阿娇打理吧,西洋商行账目混乱,也需要大力整顿改用方格记账,人事方面也会做出调整,其余嫔妃娘家也会入股。”陈瀚也对西洋商行蛋糕越做越大,涉及的各方利益也越来越复杂深感头疼:“让她去操持管理西洋商行繁杂事务”
“果然是她煽风点火,殿下回来就将西洋商行大权交给了她,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沈月小脸微变,当下揭发道:“殿下怕是不知林家商队也打着西洋商行旗号在南洋多有不法之事,听说林家还常往来于吕宋,林家在海中北部还占了一座与台海大小的大岛,就算林家未与朝廷分道扬镳,日后也怕是尾大不掉。”
陈瀚听着沈月以牙还牙报复林阿娇,当下规劝道:“林家在吕宋有旧部,林家之事我自会处理,东洋商行还是由你打理,东洋商行才是我们自家的。”
“林家在吕宋还有旧部”沈月一脸惊讶,原本以为林家不过是移居魍港的贱民,哪知林家居然还在吕宋还有部众,林家绝非表面这般简单,立花誾千代更有家臣军队领地,沈月深感压力山大,娘家是没法跟她们二人相比。
“此事你无需知道”陈瀚随即看向沈月陈婉钰吩咐道:“婉钰与你们都相处融洽,就由婉钰执掌宫中事务,还得你帮衬着她些。”陈瀚看着一脸吃惊的陈婉钰叮嘱道:“你执掌后宫,首要任务是让嫔妃们相处融洽,我希望看到后宫和睦,不是祸起萧墙。”
沈月欣然赞同道:“妾身会助妹妹打理好宫中之事,为殿下分忧。”
陈婉钰原本是不愿管吃力不讨好之事,见沈月向自己使眼色,忙道:“妾身愿为殿下分忧”
第三八四章 殿前会议 上
中都台海城王宫海兴宫前身是东番守备府、台海游击将军改造而成。旭日东升,春寒料峭,海兴宫大殿大门纷纷打开,一众海东朝廷文武在殿外朝房中等候已久。
刚升任殿前御林军指挥的秦勇一身戎装站在大殿外高呼唱报道:“殿下视朝,文武百官早朝。”
文武百官纷纷整肃仪容官袍,紫绯两色官袍分列前后沿着十六步石阶而上,纷纷鱼贯而入海兴宫大殿。大殿内有十二座暖炉加热异常温暖,地上铺有地毯,整个海兴宫装潢并不奢华。
今日举行殿前会议,大殿左右排列着六排书案,书案上备有文房四宝,书案后有软椅,殿前会议举行时间较长,陈瀚很人性化安排了桌椅,准备了文房四宝。
文武百官看着大殿中的陈设,纷纷深感惊讶,至宋朝以来文武百官都只有站着议事的份,早起加上年纪大的大臣站久了还会腿脚发麻,大明北京天气还很寒冷,上朝令皇帝大臣都感到头疼,但又不能不举行早朝。
文武百官纷纷按照朝礼于大殿中分列四排恭候,殿前指挥秦勇带着十几名殿前御林军向文武百官交代着各自座次排列,军政两院文武分坐左右前两排,法务院、监察司官员分坐左右后排。
秦勇忙上到大殿下方台阶侧目候着主公陈瀚第一次在海兴宫早朝,满朝文武都在不断学习演练上朝礼仪,秦勇见一袭紫色蟒袍冕服的主公陈瀚正从宫中大步流星出来,忙高呼唱报道:“殿下驾到”
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参礼高呼道:“臣等恭迎殿下,吾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陈瀚今日早起视朝,端坐铺上柔软皮毛的王位上虎视着朝拜的文武百官挥手示意道:“众卿平身,今日举行殿前会议,赐座与会众臣。”
“臣等谢殿下赐座”文武百官起身相谢后纷纷按照各院座次找座位,桌椅上都有各自牌号,一目了然。
秦勇高呼道:“文武百官奏事”
坐在右边最前排的徐光启和赵明朗、王平安等对视一眼后起身出列奏道:“政务院有本启奏”
陈瀚问道:“政务院所奏何事”
徐光启双手捧着奏书奏道:“启奏殿下,我海东初立,官制、礼制、税制等皆未制定完善,政务院已拟奏一份官制、礼制、税制奏书,请殿下过目。”
秦勇下殿上前接过奏书上殿呈上,陈瀚接过奏书打开看着,政务院官员目光纷纷注视着殿下,以文官为首的政务院官员对海东国初立还按照以前东番守备府、台海游击将军府三院一司治国多有不满,海东国更是存在重武轻文,文官们很憋屈,想效仿大明由文官统领朝廷大权。
陈瀚建立的海东国就是个三不像,但又有仿效大明、朝鲜、日本三国的政治制度,大明政治制度自永乐朝后形成文官独大,文官集团开始独揽朝中大权,出现君臣争权相互仇视,又互相依赖的怪现象,大明君臣忙着争权夺利,对于治国是得过且过,也只有张居正完全独揽朝政大权才能进行改革,张居正改革人息政亡,昙花一现。
朝鲜王朝就是大明缩小版,逐渐形成文武两班制度,两班独揽大权后,又形成党争,造成文武两班无心治国,已至朝鲜王朝腐朽不堪一击。
天武天皇篡夺大和国建立日本国,朝政大权落入帮助天武天皇夺取政权的心腹得力助手外戚藤原氏(中臣镰足)家族手中,天皇逐渐形同傀儡,院政继藤原氏掌权,武士执政建立幕府,形成武人强权政治。
宋明文官独揽朝廷大权造成国家衰落被异族政权灭亡,陈瀚充分吸取国内外政权前车之鉴,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仿效秦汉三公九卿制度建立三院一司--军政法监,实行权力分化,不至于出现宋明两朝君弱臣强互相撕逼内斗现象。
陈瀚虎视着一众政务院官员声如洪钟道:“三院一司乃我海东国立国之根本,岂能仿效大明文官独大制度,此乃亡国之道,宋何以亡国,正是重文轻武,方才有靖康之耻、崖山亡国之惨祸。”
军务院武将一听政务院文官居然还存着这份心思,难怪昨日政务院紧急召开了院务会议,挂着处理院政牛头卖的是想一院独大狗头,军务院武将们素来心直口快,纷纷怒目以示,更是有人直接爆粗口骂道:“赛林木,你们这帮文官还想学大明那帮文官骑在我们武将头上瞎指挥打仗不成。”
刘阿杰也跟着怒骂道:“娘希匹,没有我们武将开疆拓土,你们文官还不知道在那当小吏落第穷困潦倒呢”
“中”陈冲也跟着怒骂道:“俺说你们昨日干啥来着,原来是想独揽大权啊。”
林江也跟着附和道:“我们军务院武将虽是不及你们文官花花肠子多,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粗鄙不堪的莽夫,有辱斯文。”有几名政务院官员也忍不住骂出了口,不过没有那帮武夫骂得难听。王平安、赵明朗、李阿岚、熊廷弼等人都没有开口,直到林江那句名联一出口就忍不住了:“岂有此理,我辈苦读圣贤书还要你们这帮莽夫来教训吗”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真是一语中的啊!”坐在左边军务院最前方的徐渭念着从未听过的对联非常认同问道:“这首对联是何人所作”
一旁的林江正要回答,却听陈瀚出声怒斥打断道:“都给我住口,看看你们一个个指桑骂槐成何体统,这里是朝堂,不是菜市场。”
军务院武将狠狠地羞辱了政务院官员一番甚是解气,面对殿下的责备声反倒听着很舒服,反正军务院武将都是直来直去惯了,连带着政务院官员也跟着挨骂。
文武百官纷纷起身伏地跪拜请罪道:“殿下息怒,臣等知罪,请殿下恕罪。”
陈瀚沉声道:“下不为例,都平身吧。”
“臣等谢殿下”
“国家初立,三院一司各项制度得需继续制定完善。”陈瀚拿起政务院奏书虎视着一众文武道:“我海东当效仿中外各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为我所用。
我海东文武并用,我希望满朝文武都能做到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朝廷给予你们展示文治武功机会,文官武将都要以为国开疆拓土,封侯拜相为荣。”
文武百官纷纷拜服在地高呼道:“臣等谨遵殿下教诲,当以为国开疆拓土封侯拜相为荣。”
陈瀚看向文武百官吩咐道:“众卿都准备拟写一份治国策略,可以互相讨论治国政策制度,集思广益,当庭献上。”随即吩咐道:“众卿平身”
“臣等遵命,谢殿下。”文武百官纷纷起身回坐,开始构思自己心中的理想治国政策制度。
第三八五章 殿前会议 中
一众文武百官纷纷议论着治国之策,军务院武将们多是讨论着军队编制统管和开疆拓土,政务院文官们讨论着治国之道,各种政策,法务院官员则讨论着制定完善律法,监察司官员重点讨论如何监察文官武将贪污受贿渎职等问题。
文官武将们将自己所思所想治国之策草拟在纸上,再与同僚讨论一番后提笔拟定上奏,政务院文官们原本是想殿下接受大明朝廷制度,被否决后只能转而求其次,在治国政绩上一定要做得比军务院那帮武夫出色。
“军务院必须加强对军队控制,防范再有松田晴政那等反贼蛊惑军心作乱,军权必须牢牢掌控在朝廷手中。”林江看向身边一众武将道:“加强驻军大营统管,边军更得加强军权控制。”
黄阿有赞同道:“林督师所言甚是”
陈冲也出声道:“依俺看来军将士首先得有忠心”
“陈督师所言极是”武将们纷纷附议道:“林督师言之有理”
文官们对制定国策、律法集思广益探讨一番后纷纷开始提笔草拟上奏,十几名殿前御林军负责收上奏国策,秦勇接过收上来的十几份草拟国策上殿呈上。
陈瀚接过文官们率先草拟的国策看着,对比较合适的国策提笔划红线标注。军务院武将们见政务院、法务院、监察司官员纷纷开始上交草拟国策,也纷纷将涂鸦之作上交。
陈瀚看着一份涂鸦国策漫画眉头一皱,这是哪个王八蛋草拟的,如此敷衍了事,除了军务院那帮大字不识几个的武将还能是谁。
陈瀚不断划红线标注比较满意的国策制度,满朝文武都希望自己的国策能被接受,能参与制定国策制度,与有荣焉,文武百官对殿前会议人性化安排深感欣慰。
一袭绯袍官服的中书熊廷弼端坐在右下方书案前接过秦勇递上的草拟国策,熊廷弼接替徐光启负责起草诏谕,正忙着将殿下划红线的国策草拟整理出来。
殿前会议召开举行到正午,早已有宫人送来茶水、水果、点心,一众文武百官当殿吃喝起来,陈瀚注重人性化,自是不会让自己和文武百官饿着肚子开会。
熊廷弼将整理出来的国策先交由文武百官传阅提出建言补充完善,再拟写上呈。陈瀚看完后用玺盖印看向秦勇吩咐道:“宣读吧”
秦勇接过诏谕宣读道:“奉天承运国王,制曰:吾惟海东之主,戡乱以武,亲率诸将校浮海征伐海外,戡定四方,威加海内。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吾海东初立,江山万里,四海宾服,万国来朝,仰贺圣主,一统华夷。
…………
于朝廷设三院一司,即军务院、政务院、法务院、监察司,三院下设各司,军务院下设:军司、户司、兵司、工司、吏司、礼司。政务院下设:吏司、农司、兵司、户司、工司、礼司。法务院下设:法司、刑司、宗司、兵司、吏司、户司。
三院一司官职效秦汉官制,军务院以丞相、大司马为主辅官。政务院以相国、大司徒为主辅官。法务院以相邦、大司寇为主辅官。监察司以中丞、司士为主辅官。军谍司以统领、指挥为主辅官。
命军师徐渭为军务院丞相,林江为大司马。命赵明朗为政务院相国,王平安为大司徒。命黄阿有为法务院相邦,郑月娘为大司寇。命李毅为监察司中丞、胡祥为司士。命刘阿杰为军谍司统领,郑海涛为指挥。
任命各有司官职如下:军务院军司司马陈冲,户司司士陈阿信,兵司司马金千镒,工司司空李阿岚,吏司司士刘庆,礼司司士沈惟敬。
政务院吏司司士赵明朗,农司司农陈振龙,兵司司马陈寅,户司司士王平安,工司司空陈阿清,礼司司士金时敏。法务院法司司寇郑月娘,刑司司寇陈经纶,宗司司士徐渭,兵司司马花雪下(由布惟信又名雪下,随家督花誾改姓),吏司司士黄阿有,户司司士高因厚。
另设太医署,命许仪后为太医署太医令,建医学院推行医术,救治臣民。三院一司都将建学院授学,培养人才。殿前禁卫仪仗设三军:御林军、禁卫军、虎贲军,命秦勇为御林军指挥,王旭为禁卫军指挥,刘雄为虎贲军指挥。
军队征兵制分募兵制、府兵制、民兵制,募兵为正规驻军,负责驻守边境及镇守各地。府兵平时耕种操练,战时出征。民兵平时耕种,农闲操练,战时出征。
军务院治州县,统管驻军、边军。政务院治府县,统管府兵。法务院治州府县刑法,统管民兵、官差。监察司监察州府县文武,监察官民军队。军务院驻军边、军兵力定额十五万,政务院府兵兵力定额十万,法务院民兵、官差兵力定额十万。
军队编制改编如下:水师改编为海军,陆师改编为陆军,炮营改编为炮军,特战团改编为特战营。海军下辖东洋海军、南洋海军,东海海军,每支海军下设三大编队。
东洋海军督军赵有麟,提督木忠海(木山六郎),军长何崇奇,分别统率第一、二、三编队,分别驻守海东城、瀛州府、北都九州府。
南洋海军督军王安海,提督萧浪,军长陈阿靖。分别统率第一、二、三编队,分别驻守海市府、古晋府、椰城府。东海海军督军陈阿信,提督陆启航,军长黄阿旺,分别统率第一、二、三编队,分别驻守基隆县、仁川县、台湾县。
海军兵力定额为十万,设督军、提督、军长各一人,海军以下设三编队,每支编队兵力定额一万人,包括陆战队,设督师、师长、参将各一人。另设补给编队一万人,编队以下设三舰队,每支舰队三千三百人,设游击、守备、千总各一人。
舰队以下设三大队,每大队一千人,设旅帅、旅长、把总各一人,大队以下设三分队,每分队三百三十人,设队长、队正、总旗各一人。分队下设三小队,每小队一百人,设小队长、小队正、小旗各一人。小队下设三班,每班三十人,设班长、班头、班副各一人,班下设三组,每组十人,设组长、副组长、小组长各一人。
陆军驻军分别设:南山、谷山、忠州、瀛州、本州、九州、西贡、古晋、汉山、爪哇十大营,陆军兵力定额为二十万,分别设八大战区:平壤战区、九州战区、瀛州战区、中都战区、爪哇战区、海市战区、勃泥战区、西贡战区。
平壤战区督军沈有容,九州战区督军王阿忠,瀛州战区督军骆尚志,中都战区督军陈冲,爪哇战区督军张那督,海市战区督军刘庆,渤泥战区督军童龙,西贡战区督军刘忠信(秋月忠信)。
第三八六章 殿前会议 下
陆军设六军,每军三万人,设督军、军长各一人,另设辎重军两万人。军以下设三师,每师一万人,设督师、师长各一人。师以下设三营,每营三千三百人,设营帅、营长各一人。营以下设三团,每团一千人,设守备、千总各一人。
团以下设三旅,每旅三百三十人,设旅帅、旅长各一人。旅以下设三连,每连百人,设连长、把总各一人。连以下设三队,每队三十余人,队设队长、队正各一人。队下设三班,每班十人,设班长、班头各一人。
炮军定额为两万人,与陆军统一编制。海军、陆军、炮军兵力包括正规驻军、府兵、民兵。其余兵力为禁卫仪仗三军,后勤官差治安团。”
秦勇扯着嗓子接连念完部分重要的朝廷军政制度及官职任命诏谕,还有更多繁杂制度及下级官员任命诏谕则另行颁布。
文武百官认真听着朝廷新制度及任命朝中重臣诏谕颁布,自己的官职及三院一司各有司官职职能变化,各司其职。军政法三院各有司衙门名称相同,但分管事务却又大相庭径。
陈瀚君臣制定的朝廷官职、国策等制度有别于明朝,海东国名义上还是尊大明为正统,陈瀚也不想与大明闹翻脸,沈惟敬主持与大明外交工作采用拖延办法很有成效,西班牙大举入侵大明,给了海东国绝佳机会,明廷不得不承认海东国对朝鲜的实际统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