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路传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呐蚪
大东家夫人一把将百里轩扶住,含泪仔细看着百里轩,嘴唇抖动,硬是说不出话来。一旁的大东家见状,对百里轩轻声说道:“小轩,你的恩情,老汉此生绝不敢忘,看不到你和月娥结婚生子,老汉死不瞑目。”
百里轩当然知道大东家的意思,闻言也轻声笑道:“东家言重了!在下自小被东家收留,承蒙东家一向关爱,还学了不少本事,为东家出力办事,份所当为。在下就是去那沙场,自信也能保得自身周全,不劳东家挂心!呵呵……”
百里轩喜气洋洋的骑上红马,身后跟着一队人,除了大东家夫妇和钱宅的下人、使女外,还有回春堂的十二位伙计,代表男方家的送礼人。他们抬着聘礼,拿着乐器,一路鸣锣敲鼓,吹吹打打,前往钱家大宅。
订婚又称作文定,百里轩此次订婚,完全按完聘规格进行,聘礼包括:吹班礼帖、婚书聘金、大饼蜜糖、桔饼柿粿、福丸猪脚、面线糖果、阉鸡母鸭、大烛礼香、未来新娘彩衣手环、金银铜戒等等。完聘所需的所有聘礼,大东家全部为百里轩准备了。
下聘队伍至钱家大宅,门前早有人放起了炮仗,围观的镇民们,都朝高头大马上的百里轩大声欢呼:“百里郎中万喜!”,场面很是热闹。
百里轩笑容满面,朝周围的人群连连拱手称谢。之后大少爷钱仕领着一帮钱家的亲朋好友,热情的将百里轩和送聘的队伍请进钱宅大门。
第二十六章 滴水涌泉
傍晚时分,百里轩终于辞出了钱家大宅,脱了身上红绸衣帽,向回春堂走去。
才来到回春堂门外,百里轩就听见药铺内传出说话声:“二位郎中行行好!救救我家小虎吧!我可怜的孩儿,多年来一直恶病缠身,多次求医抓药,可是乡下郎中治不好。唉!眼看孩子日渐消瘦,再拖怕是不行了。求求两位郎中!”
接着就是钱小六的声音:“这位大爷,不是我们不给孩子医治,我们都不是坐堂郎中,况且你的诊金也不够啊,我们就是想给孩子看看,也作不了主的,还望大爷包涵。”钱小六说到这里,见百里轩走了进来,忙对身边站着的两人说道,“这是我们坐堂郎中。”
回春堂内,钱小六脚旁矮榻上,躺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孩,约八、九岁的样子,看上去病得不轻。那病孩脸色腊黄,眼窝深陷,双眼无神。站在钱小六跟前的两人,一个是头发花白的老汉,另一个倒是身高体壮的青年人。看二人衣着就知道是从乡下来的平民百姓,一身不太干净的灰布衣服上还打着补丁。
百里轩当然知道先前出声求人的是那老汉,进门后看到两人,觉得那老汉很是眼熟。老汉三两步抢到自己跟前,双膝跪地,悲声说道:“求求百里郎中,救救我的孩儿。”
“是你呀!大叔。”百里轩忙将那老汉一把扶起,朝他含笑点了点头,“大叔且稍待,我先看看病人。”说罢蹲到矮榻边,替那病孩扶腕把脉,接着又行望诊、闻诊。
老汉一脸惊喜,双眼透着无限感激的看着百里轩,小心翼翼的站在一旁。
“大叔请宽心,这位小兄弟患了消竭之症,需半年的药石温补调理,定会见好。”说罢,百里轩取纸笔,开了一方,并让钱小六照方抓药。
做完这一切,百里轩才转过身来,对仍在连连作揖的老汉笑着说道:“大叔无须如此见外,大叔不认识在下了想当年,在下流落街头,幸亏有大叔救助啊!”
原来,这个老汉就是百里轩初到通川镇时,施舍过他铜板的那位樵夫,百里轩后来以求助书札行乞,这个心善的樵夫每次见到他都会施舍。
老汉仍是一脸感激的连连拱手:“百里郎中如今远近闻名,老汉怎会不认识说来惭愧,当年老汉一家人也只是勉强度日,谈不上救助你。百里郎中仁德,如今已是贵人,还记得老汉当年那点小事。”说罢拉了拉身边那个身高体壮的青年人,“大虎,快快见过百里郎中。”接着也向百里轩介绍,“这是我儿大虎,今年刚二十岁。”
“马大虎见过百里郎中!”青年一脸憨厚,双手作揖,深施一礼,“多谢救治小虎弟弟。只是……只是……,我们带的诊金不够,还请百里郎中能宽限时日,以后父亲定会将诊金送来。”
“马大哥不用见外。”百里轩还了一礼,“不收你们诊金,马大叔当年对在下有恩,在下理应有所回报。”
青年马大虎听了,神情轻松起来,眼里透着感激,露出真诚的微笑。
那病孩消竭症拖延日久,已至阴阳两虚。百里轩开了一纸医方,方剂有三:地黄饮、承气汤,人参白虎汤。这三个方剂,每一样都要配上几十剂,整整几个疗程,半年的用药剂量,全配出来,足足两箩筐,需要一个人挑走。这些方剂中有许多味药材都比较名贵,所需的诊金药费很是不菲。钱小六见百里轩开口,自然照方抓药,将药剂全部配齐。
其时天色已晚,百里轩将马氏父子三人留在回春堂住宿一晚,夜间与他们闲谈,从中了解了这一家人的生活概况。
老汉叫马年,川山村人氏,现年五十四岁,长年以打柴为生,是个地地道道的樵夫。马老汉育有三子三女六个儿女,以前还有老母在堂,一大家人,靠他一人打柴度日,生活很是清苦,直到其长子马大虎渐渐长大,分担一点生活压力,马老汉一家人日子才好过了一点。
马大虎生得长眉细眼,相貌平平,但为人憨直、忠厚。他自七岁开始,便在邻里间学练桩功。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马大虎从小练桩十分用功,自十四岁开始,便拜邻村一个猎人为师,学习捕猎技巧。二年出师后,他已十六岁,生得身高马大,孔武有力,马大虎在捕猎上很有天份,自此一人进山捕猎,从来都不会空手而回。马老汉一家的生活才算好过了一点。不想却好景不长,也是在这一年,马老汉的小儿子马小虎病倒,就是得了这消竭之症。
马老汉说起往事时有点惭愧:“唉!老汉是穷苦人,百里郎中初到通川镇,老汉家里上有高堂卧病在床,下有幼子嗷嗷待哺,哪有余力帮助你啊!百里郎中仁德,至今还能记得老汉,真是老汉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在下后来在回春堂学徒,未见大叔带老太太来回春堂看病”
“唉!我等贫苦之人,命薄如纸,日子才勉强过得,哪有余钱看病老母恶疾沉疴,挨了几年就病故了,虽然无奈,可老母毕竟年事已高,辞世不算夭寿。小虎孩儿今年才九岁,还未偿人世酸甜,老汉就算再为难,也要厚着脸皮来找百里郎中碰碰运气啊。”马老汉说得很无奈。原来他就是专程来找百里轩的。
百里轩听了心里泛酸,遂拿出当初郭郎中送的银票和以前积攒的银两,硬塞进马老汉手中:“一点银两,对在下可有可无,就送与大叔,聊表心意。”
&nbs
第二十七章 军中校场
投军的兵丁到齐之后,衙役们便将前来送别的人群驱散。
近午时分,衙门提供吃食,投军的兵丁们饱餐一顿,便被那位武官和二十多个官差带领,离开通川镇,朝大马川府进发。
来通川镇迎接兵丁的那位武官,叫于峥,在军中任队尉之职,随行的官差都称呼他为队尉大人。一出通川镇,这些府卫军的人,便将所有投军兵丁的随身包,裹统统集中存放到几辆马车上,要求那些兵丁徒步疾行,一天要赶一百五十多里以上。稍有落后者,便有马鞭加身,受皮肉之苦。
马大虎长年奔走于山林捕猎,桩功扎实,赶这点路程自不会太吃力。一开始时,他倒是替百里轩担心,哪知一程下来,百里轩一直健步如飞,往往一吃气就能跑出十多里远,连他都难以跟上。马大虎见此情形,心下对百里轩更加敬佩。
那队尉于峥,约四十左右,面色黝黑,一脸络腮短须,身材也很魁梧,配着一身黑盔亮甲,显得很是雄壮。其外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严厉苛刻,不太容易说话。哪知接触之后,百里轩才发现,这个队尉,并非如表象那样不近人情。他对手下的官差相当和气,而且也很健谈,只是对兵丁训练比较严格,甚至有点苛求。
听说这个队尉于峥,曾两度赴南疆战场,戍边多年。他先后亲身经历三次与蛮民大战,于两年前才回到后方,从事兵丁训练。按这个队尉大人说法:沙场征战非同儿戏,平时训练不流汗,战时就会流血,甚至丢掉性命。
一连几天跑下来,这帮投军的兵丁,个人功底强弱就显而易见了。一直跑在队伍后数的,多是那些富家子弟。百里轩内息绵长,功力深厚,始终与何再公子遥遥领先,将队伍远远的抛在后头。马大虎也非常不错,虽然赶不上前面二人,但也落得不远。队伍前面的几人,有时能提前一个多时辰就赶到歇脚地点。
队尉大人见百里轩、何再功底深厚,对二人客气许多,每当二人提前赶到歇脚地点,便与二人说起军中之事。
大虞队,编制严谨。最基层的武官就是队尉,一般其手下都领有五十名官差,有官有职,若不统领官差,就是有官阶而无官职;比队尉高一级别的武官是营尉,手下有十个队尉,五百个官差;再高一级的叫刀统,手下有十个营尉,一百个队尉,五千名官差;再上面就是镇府使了,府监曹厉大人就是一名镇府使,镇府使是正式的武官官阶,而府监是主一府兵事的职务官名。
由于长年有征战,军中很重视对新兵训练。一般新投军的,就称作兵丁,需在校场内训练两年,才会被派往沙场打仗。那时,兵丁归入编制,称作兵士,就是平民百姓口中所说的官差。
因民间尚武,那些兵丁,十有都会几手武技,所以投军之初,大校场内会举行一次大试比,也称验丁试比。设若干个验丁台和一个验丁擂,每一个兵丁,不要求走上验丁擂,但必须要走上验丁台。
验丁台上有两项试验,一个试验是举石锁,有大小轻重不等的石锁,要求兵丁从轻到重一个个试举,检验兵丁的力气;二个试验是过鞭桥,有一条很长的独木桥,既狭窄又曲折,桥的两边每隔一段距离便站着一个手拿长鞭的官差,以长鞭抽打身前过桥的兵丁,过桥的兵丁挨鞭子越少,成绩越好,这是检验兵丁的敏捷度。
至于那验丁擂,其实是考取武官官阶的擂台比武。擂台上站着一位武官,若这位武官是队尉,你上台打败他,你就会被晋升为队尉官阶,类似,如这位武官是个营尉,你打败他就升为营尉官阶。
兵丁经两年训练,变成兵士后,并不是全被派往边疆战场,其中有一小部分,则被派去保护官府里一些主要官员。此时,这些兵士的身份又变了,被称为护从,有正式武官官阶的,则被称作护卫。被称作护卫的武官之间,也会有尊卑之分,那是因为官阶有别。
百里轩这一行兵丁,从通川镇出发,第八天就赶到大马川府城外的府卫军校场。
兵营里忌拉帮结派,不好管理,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兵丁,初到校场,很少被安排住在同一个营帐里。百里轩取了自己的包裹,在一位姓王的兵士长带领下,领了军中配发的被褥、戎装等用品,来到一处营帐歇息。
这处营帐内,一共住有十位兵丁,暂时都由那姓王的兵士长管理,这些兵丁们都称其为王士长。兵丁初到军营,照例休息五天,五天之后方参加大试比。
兵丁初到军营,行动受诸多限制。大试比之前,兵丁们几乎都在营帐内度过,养精蓄锐。他们唯一的乐趣,无非是将戎装穿戴一番。
军中配发的戎装都一样,而立有特殊战功之人,会得到朝庭奖赏,配发品质更好的盔甲和武器。新到兵丁也可以自备戎装,可以自己掏钱请工匠打造,只要样式与朝庭配发的戎装出入不大,军中并不禁止。
统一配发的戎装,有黑色的铁盔,真正穿戴起来并不露出整个脸面,前面还有两叶可随时摘下的护面,戴上护面后,头部只露出两只眼睛、两只鼻孔和部分嘴巴;有暗青色铜甲,铜甲并非一个整体,是由一对护腕、一对护肩、一对护腿、一只圆型护胸、一只方型护背和一根较宽的条状护腰组成,穿戴起来特别显得威武,既起到防护作用,也不影响活动;有一双特制的军靴,靴底前后各包着半截薄铁,既耐磨,也有利于攻击敌人。待两年训练期满,兵士才会配发私
第二十八章 兵营演武
验丁擂持续到最后一天,新来的六千多兵丁中,上台打擂的一共不到四十人,过关获得队尉官阶的只有十一人。
擂主曹峰与府监曹厉大人的关系,上台打擂的兵丁事先都知道,打擂时,出手过招不免有点畏首畏尾,气势先弱了一截,难以把握先机。那过关的十一人中,尽管也有武技高强之辈,却没有一人敢击败擂主曹峰,去争取营尉官阶。
类似这种验丁擂,在两年后,亦即兵丁训练期满之时,还会举行。百里轩本不想上台打擂,但听说尚武署内对武官甚是关照,这才改变了主意。在尚武署,武官可以参阅这里任何技典,可以挑选学习武技,而普通兵丁,则要经过这里教头考验,教头根据考验情况,选择合适的武技传授。
验丁擂最后一天下午,由于长时间没人打擂,台下观众大大减少。百里轩这时悠悠走上台来,先去赛事官那里通了姓名,再到擂台之上,拱手对着营尉曹峰,俯首一揖:“请大人指教!”
长时间没有人上台比试,营尉曹峰感觉无聊,此时见到有人上台挑战,兴致大起。他用手扶了扶两只护腕,向百里轩微笑点头:“小心一点。本官出手多是攻招,注意防守,别伤着了。”说罢一蹬双脚,身形拔地而起,向百里轩扑了过来。
曹峰如此进攻,百里轩已见过多次。这种近身击技,甚是凌厉,攻击距离较远,若闪身避让,除了快速后退拉开距离,很难不招架就能避开。而且,一旦招架,近身相搏,曹峰后续进攻招式会接二连三,很是猛烈,使招架之人先机全失,被动挨打。之前许多上台打擂的兵丁,就是在这种攻势下,多者能招架二、三十招,少者只扛几招,就被打下擂台。
曹峰身体飞扑攻来,百里轩也猛的冲上前去。二人交错之时,曹峰扭身踢出双脚的霎那,百里轩猛的抬头,身体后仰,几乎贴着地面,从曹峰的脚下滑了过去,有惊无险的避开。紧接着,他一个撑地翻身,便已站到曹峰身后。
曹峰双脚落地,立势未稳。百里轩一记弓步冲拳,招式极其普通,但此际使来却是恰到好处。
曹峰急转身形,举臂抵挡。“呯”的一声,百里轩一拳正中曹峰护腕。曹峰因立足未稳,借不得地势,拳臂相交,传过来的力道对他虽没有丝毫威胁,却不由得一连后退数步。
百里轩出拳,内劲蓄而不吐,不与对方比力较劲,主要以护身为主。他此时占了先机,自要出手抢攻。按他的想法,只要过了百招即可,就算能够战胜曹峰,他也不会去争那营尉官阶。
百里轩使出的击技,都是民间极为常见的招式,因其内息绵长,功深力厚,这些寻常的招式使将出来,攻守兼备,有着不俗的效果。曹峰的技击,相对明显要高明得多。二人拳来脚往,近身搏击,没过多久,他便慢慢扳回劣势,不再是一味招架防守,渐渐占着主动,攻击多了起来。
多数时候,百里轩都在凝神防守,同时观察曹峰进攻招式。偶尔之间,他也会来个现学现卖,以攻对攻。如此这般,竟然起到出其不意之效,往往能打断曹峰连续的攻击,维持一个勉强不败的局面。
曹峰的武技确实不弱,静息内功颇具火候,手脚上的劲力非同寻常。百里轩与其交手,倒不是刻意有太多保留,除了尽量避免与曹峰对拼劲力外,他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全力以赴的招架。尽管这样,多数时候,他都是被动挨打,勉强招架,左支右绌。
擂台之上,二人越打越快,百里轩的劣势越来越明显。最终,他还是没有躲过曹峰妙招,被一拳击中右肩,摔下台去,引起台下一片惊呼。
不想,台下呼声才歇,就听到那位赛事官大声宣布:“一百零四招分出胜负。通川镇百里轩过关——。请百里轩稍后上台领取队尉战袍和腰牌,授与队尉官阶,即刻起,百里队尉便享受朝庭俸禄。本次验丁擂到此结束——”
百里轩上台受奖时才知道,与他同来自通川镇的何再公子,就名列在他之前的十一人中。正当他看到新晋升队尉的名单时,那营尉曹峰满脸笑容的走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子机灵,过招之时还能学得本官击技,很不错。兵营是演武之地,也是我等有为男儿大展拳脚,精忠报国的地方。好好训练,两年后本官再来找你。”
“多谢大人垂爱!小人紧记大人教诲,不敢懈怠。”百里轩俯身揖首。
兵丁操练,标准高,要求严,有时近乎到了残酷的地步。尤其是队尉于峥负责教训的那一组,每一个操练项目,都有着残酷的要求,而百里轩,恰恰就被安排在队尉于峥的带领之下。
百里轩虽取得了队尉官阶,只是有官无职,毕竟初到兵营,不可能就让他带领兵丁。他每天也要和兵丁们一起,流血流汗、艰苦训练。非但如此,在不多的休息日,作为新晋武官,百里轩还要去行兵署,学习行兵打战的战法、策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