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瀛寰:逍遥一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烟散序

    梁云梵对李云泽道:“这人名叫赵云良,是云字辈第一届的弟子。马上就要筑基了。那位罗师兄么,没有见过。既然和何云同师兄在一起,八成是南部的。”

    李云泽奇道:“你们同门弟子,还分个东南西北不成”梁云梵笑道:“这是我们私下里的称呼。练气弟子数万,自然无法安置在一处。所以门中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建了一院。弟子入门之后,先入北院,十年考评一次,过关则进入西院。而后依次入南院、东院。同在一个方位的,自然更熟悉些。我们都习惯以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称呼彼此。”

    罗师兄道:“是赵师兄,久仰大名。我是罗云九。”名字一报上来,观战的修士倒有不少人知道,不过反应都不大好,笑话的人居多。间歇能听到“罗痴子”的称呼。

    梁云梵听到这个名字,也惊咦一声,道:“原来是他。”看李云泽望过来,介绍道:“这位罗师兄是第三届的。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他入门到如今近四十年的时间,只练了一门灵术,就是那定山拳。第三届的师兄现在都已进入东院修行,只有他因为术法一科不过关,犹在南院。门中好事的师兄,给他起了个诨号‘罗痴子’。他也不与人争辩,一个人默默苦练,极少抛头露面。今日这番架势,想必是修行有成,为自己正名来了。”

    李云泽听了对此人大感兴趣。他因修行道法的原因,苦练五门五行基础术法,以期操控灵元更为精准。为了应急防身,也学过其他几个术法,但学会了就都丢在一旁。这人竟比他还要纯粹,从头到尾,只学一术。

    在大多数人看来,把时间精力都花在一门灵术上,时间越久,收益越少。事实上,也是如此,越到后面,灵术长进越难,反不如多学几个,用处更多。但也不是全无好处,依李云泽的体会,熟不止能生巧,若是潜泳玩索,于悟道也极有好处。

    赵云良心念电转,一看罗云九的架势,也猜到今日必为正名而来。收起轻视之心,道:“罗师弟,怎么个比法”罗云九道:“拳脚身法,看着花哨漂亮,其实没啥意思。就向师兄讨教讨教灵术。”

    赵云良心道果然,面上笑道:“定山拳是本门数得着的灵术,自刘愿仁祖师之后,定山拳沉寂了近千年,世人已经不大记得它的威名。罗师弟浸淫其中数十载,专心诚意,别人不明就里,多有戏讪。师兄听闻此事后,极为佩服。这门灵术定能在师弟手中发扬光大。”语气极为诚恳。

    罗云九心中感动,数十年来被人笑痴笑傻,心中岂无块垒赵云良这一番话可谓说到他的心坎里。收起嘻嘻哈哈的表情,郑重地道:“多谢师兄勉励。还请赐教!”赵云良道:“师兄痴长几岁,多修行了几年。师弟先请。”

    罗云九道一声“得罪了”,右拳举胸,以示尊重,而后缓缓向前击出。一道拳影出现在拳端,慢慢推向赵云良。赵云良心头一凛,不意罗云九竟有了如此火候。一般而言,灵术使出,都是尽可能的快,慢反而难以做到。若要操控灵术的速度,需要极高的造诣。心里想着日后定要与此人好好结交,手中却没有闲着,两道穿云刺,一前一后,第一记击在拳影之上,拳影暗淡了些,紧接着第二记碰触上,穿云刺与拳影一起消散。

    罗云九手下不停,一拳一拳次第击出,有急有缓,有快有慢。相比罗云九翻来覆去只是定山拳,赵云良所习灵术颇杂,穿云刺、金光箭、大金锤、金刚盾、千金针、乌旋环等等,各样金行术法层数不穷,前后十余种。不管使用哪一种灵术,都恰到好处,双方灵术“同归于尽”。引得周围的修士赞叹不已。这些灵术不少修士都曾修习,但十几种灵术同修,且都能达到这般水准的,盖未曾有。

    一众修士既佩服又自愧弗如,甚至以为赵师兄大度,刻意操控灵元的威力,营造势均力敌的假象。这番交手,虽然没有什么花哨可言,但凶险却只多不少。这等灵术挨上一记,比拳脚要严重多了。周围的修士个个敛息屏气,生怕惊扰到两人。

    &n




第一百四十章 节候语
    李云泽一愣,看来看去,觉得张书歌最有可能,道:“以前就知道你小子会折腾人,没想到做买卖也有一套。”张书歌道:“你看错了,店主可不是我。”李云泽奇怪了,目光转向梁云梵,梁云梵也笑着摇头。

    李云洛“咯咯”一笑,指着李云津道:“店主在那呢。”李云泽初以为李云洛在开玩笑,看到所有人都笑吟吟地看他,反应过来妹妹所说属实。弟弟是店主,这个信息着实让他惊讶。一直以为妹妹弟弟还是当年不懂事的小孩子,没想到现在已经能够自立做生意了,而且还做得如此之大。对弟弟举起酒杯,玩笑道:“李店主,祝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李云津松了口气,因为做生意的缘故,他的修行进境落后同批入门的师兄妹许多。生怕李云泽说他不务正业。

    他的担忧没错,李云泽心里的确有些担心与责怪,李云津经营这家店,肯定花费了不少时间与精力,怪不得连身法的考核都没有过。在他看来,修行才是主业。寻思要找个机会,好好说道说道李云津。

    第二日,张书歌便回山去了,要李云泽日后随时找他去玩。李云泽在弟弟妹妹陪伴下,在天川城里逛了四天。据李云津说,这才逛了天川城一个角。若要逛遍全城,没有个月余光阴,根本不够。

    返回风来竹海前,李云泽把最后一份九情茶交给李云津,让他送给师傅。想了想,叮嘱道:“你年纪大了,哥哥也不好再说教你。爹娘不在身边,哥哥还是得嘱咐你几句。赚钱不是坏事,喜欢做生意也不是坏事,但事情总有个主次之分。门派之中,不比咱们家里,从小到大,不管什么东西都是咱们兄妹三个平分。可在门派里,那么多人争抢,落后一分,你所能得到的关注就会少一分,你所能得到的资源自然也会减少。这是金钱、灵石、财富弥补不回来的。这里头的轻重,你自己要仔细衡量。再者说了,修为高了,生意才能做得更长久。你若是不能过筑基一关,不过两百寿命,生意能做到几何若是五百寿元,就有大把的时间去做大你的生意。”李云津连连点头,连着说了好几个“哥哥放心”。

    风来竹海,李云泽看着院子里的几堆物事。一堆杂乱的书籍,一堆齐整的竹子,一堆各种各样的灵材矿石。余书元去主持本届“集经除弊”事,约去半年。临走前交代他,这半年内就在风来竹海住,一是把杂乱的书籍整理清楚,全部阅读一遍,写出摘要梗概与心得;二是用这些竹子做成兵器模型,要足三千之数。并且在每种兵器模型上纹刻适宜的阵法图;三是用体内的琉璃火把所有的灵材矿石全部炼化提纯。并着重叮嘱,他安排的这三件事最多只能用三个时辰,其余的时间他自行安排。

    李云泽没急着动手,一个人呆呆坐了一天。他要想清楚余书元的用意,也要想清楚自己的需要,然后考虑如何安排时间。

    余书元让他把功法暂缓一缓,除去这个,仍有不少事要做。大观算经、太初天文剑、风行水上身法、五识得一术、五行术法,这些都是不能不学的本事。特别是来到东华派后,所闻所见,让他心中着实警惕。

    东华派新建折冲院,训练以战为业的修士,扩充各城的营卫,又鼓励弟子争斗,营造尚武之风。九成是在准备什么大事。虽然无法猜测的出,但肯定极需要武力的支撑。他已非昔日不知世事的毛头小子,懂得了要观大势所在,顺大势而行。所以,提升战力,决不能落下。

    匆匆半年过去。这一日冬雪急下,风气劲爽。李云泽一边抚摸泓光剑,一边体察节候的意蕴,任雪花飘落满身。半年来,太初天文剑又学会了大暑、立秋、白露、秋分、霜降、立冬、小雪七剑。原本悟剑之时,一味紧依物候特征,去体会天文的变化。有时能得其大意,有时则茫然无头绪。后来在霜降时,猛然间想到,物候不过是节候的语言,以植物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之物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这些某一时段的特征候应时间、季节、天气的变化。非是绝对在白露一日鸿雁来、玄鸟归,在秋分一日雷始收声、蛰虫坯户,关键是在变化的过程,而非候应的特征。如此打破了桎梏,悟剑之时,突飞猛进,霜降、立冬、小雪连续三剑,毫无障碍,目前的大雪剑也已胸有成竹。

    蓦然,李云泽拔剑跃起,身随雪动,剑和风鸣。一开始忽动忽静,一剑挥出,想来不对,闭目思索半日,又发一剑。慢



第一百四十一章 集经事
    李云泽刚开始制作兵器模型的时候,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在心中可以模拟,脑中已有的模型用尽之后,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新的东西来。直到偶然间一直鸟儿落在身旁,惹得他灵机一动,天地间万物皆可以师法,每一种植物的枝叶,每一种野兽的爪牙,每一种飞禽的羽喙,都是适应天地而成之形态,植物凭借抗风雨、争雨露,禽兽凭借斗天敌、捕猎获,皆可以为灵器的蓝本。

    此念一起,灵感迸发,源源不断造出新的灵器模样来。随后又根据这些灵器模型的来源,确定其用途与特性,刻上同类的阵法,如:似飞禽羽翼的则使之轻便,似猛兽犬齿的则使之尖锐,似野草叶片的则使之柔韧,各具其形,各有其用。三千数目,一个不少。

    余书元认真地数了数,三千件灵器模型上面共计有七十六个不同的阵法。惊奇地问道:“这半年内你学会了六十多个阵法”李云泽点头,六十多个阵法,算下来每月十个,三天一个。搁在旁人身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李云泽能做到,全得益于《大观算经》的增益与辅助。自从发现了《大观算经》对增进推演之力极为有益,李云泽就花了大量的功夫研学揣摩,现在不过学了四分之一,而且只学了个梗概,谈不上深学,就感觉妙用无穷。他所制作出来的灵器模型,无论是什么形状,总能依据器物的形状,测算出最佳的纹刻位点、灵弦的位置,很轻易地就完成阵法的刻画。

    而且,《大观算经》之益还不止此。每次去张书歌那里,看到成千上万的人马对战,战事每每进行到一半,他就能目测算出哪方胜、哪方输。而且时间久了,听张书歌唠叨的多了,学了一些战法战术,还能判断出从哪一边攻击损耗最小,从哪一边攻击得益最大。有时让张书歌都刮目相看。

    余书元命李云泽将所有的东西都收起来,道:“你这段时日进步良多。看来得给你多加些课业。”李云泽躬身应是。余书元沉吟良久,问道:“若有一件事,收益极大,危险极大,你愿不愿意去做”李云泽想也不想,道:“只要真人吩咐,不管多危险,晚辈都全力以赴。”余书元摆手道:“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有一个这样的机会,去一个特别的地方,很凶险,也有很多机缘。看你想不想冒险”李云泽没有丝毫犹豫,道:“真人,晚辈愿意去。”这种情况是他在过入道桥的时候,就想明白了的。

    余书元瞧了他一眼,道:“不急着做决定,还有一段时间。而且,你想去,还不一定能去成呢。”又问李云泽修行中可有什么疑难。李云泽问了几个问题后,想了想,道:“真人,不知晚辈能否进守藏院读书”余书元疑惑地道:“为何会有此念”李云泽将端木听雷指点他的修行路径说了。余书元听了也连连点头,道:“正该如此。”接着道:“若要进入守藏院读书,我也没有办法。守藏院乃是门派根本之地。昔年曾有一位大能前辈想进守藏院读书一日,都被门中拒绝了。何况你一个炼气期的毛头小子。”李云泽听了,心中失望,这次彻底死心了。

    谁料余书元话锋一转,道:“虽然进不去,但有办法能让你在外面读几本书。只不过要出些苦力,耗费些时间,你愿不愿意”李云泽听了,心中欢喜,道:“愿意,当然愿意。”余书元道:“你先别高兴。我交给你的课业也不能拉下。”李云泽道:“真人尽管放心,晚辈一定不会耽误。”余书元看他听到能读书,劲头如此之大,也是欣慰,道:“你可听说过‘集经除弊’的事”李云泽点头。

    余书元道:“现在适逢门中‘集经除弊’之际,需要一些弟子抄录典籍副本。”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接着道:“这事门中弟子不愿意做,都是百般推脱。最后,就把各地‘送经’之人扣下,抄抄写写。久而久之,成了陋习。”李云泽奇道:“这么好的机缘,为何大家反而不愿意做呢”余书元道:“有师长可供咨询,不劳而获,谁还会花功夫、费脑子读书呢似你这般以书为师,博览典籍,东获一鳞,西取半爪,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独一无二。”

    李云泽听了,道:“以前听到‘集经除弊’的说法,晚辈还时常艳羡,心里想,单是这几万年积累下的经典,就为门派弟子提供了不知多少机缘。没想到想看书的读不到,藏书万卷的人压根就没读书的必要。”余书元听了,笑道:“书非借不能读,古人也曾多次批评过。你也不必牢骚,门派大兴‘集经除弊’之事,说是为了集聚天下修士的智慧,除去五行修行道法中的积弊。其实是别有用心。”李云泽一脸惊讶,不是为了这个,那为的是什么涉及到门派的私密,心中虽然好奇,强压住没有问出口。

    余书元看李云泽这般表现,笑道:“不错,知道进退。这件事



第一百四十二章 弊难除
    余书元道:“一个筑基修士所需就如此之多,金丹修士、元婴修士乃至于化神大能所需又有多少有几个人想过,这天下供不供得起这亿兆人的索求。”李云泽和梁云梵面面相觑,这个问题压根就没在他们心中存在过。

    从出生起,被告知的都是要快快修行,早日炼气,尽快筑基,从来没有人说过灵气会有不够用的一日。但就像十亩地只能养活六口人一样,云洲虽大,能够提供的灵气终有限量,能够供应的修士也终有限量。

    梁云梵读书更多,见识更广,想得更深一些。每隔数千年,都会有一场大的天灾,如洪水,如大旱。或者是席卷天下的,如战乱,如瘟疫。这些,是不是天地不堪其重,用这种手段来减轻自己的负担只不知这云洲能养活多少的修士。想到以前看到的一些传说,问道:“师伯,传闻远古时代,道法极盛,通天彻地的大能数不胜数,是不是因为修道者少,每个人能够分到更多灵气的缘故”

    这一问令余书元颇感惊讶,点头答道:“不错。怪不得淳于师妹经常夸你举一反三,往后还得夸你一句见识广博。”梁云梵羞道:“师伯取笑了。”余书元道:“这是实话。这些远古传说因为太过遥远,不管是口耳相传的故事,还是记载在器物上的文字,大多都已经消散了。只有一些典籍中偶有只鳞片爪的记载。你能知道这些,可见读书之深。”看李云泽听得入迷,对李云泽道:“小子,考考你。你可知道古今的变化源自于何时何故”

    这个问题并不难答,李云泽道:“十万年前,九祖结经。”余书元点头,道:“不错。九组结经之后,普世修仙,人人都能踏足仙途。对天下人来说,是个大好事。但正如先哲所言,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凡事皆弊利不可分。若只念其福,不闻其祸,必成大害。当初,就是否公布五行道法、开启普世修仙的世局,九祖也是顾虑重重,颇有一番争论。一方说,人人皆是天地生养之子,应该平等享有修仙的机会,不能只有极少的一拨人享受修行带来的长久的生命。一方说,若放任天下修士肆意修行,金丹元婴必然层出不穷,初时尚可。后世人口滋生,也许万年,也许十万年,云洲就难堪其负。轻则灵气荒芜,无法修仙;重则天崩地摧,万物灭绝。等于断了子孙之路。双方僵持不下,最后,采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公布五行道法,让人人都能踏进修仙的门槛。但要限制晋升高阶修行层次的人数。这其实类似于刚才你说的,粮食不够,大家都半饥半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采用的办法,就是‘集经除弊’。你们可知为何用这个法子”

    李云泽见识不及,转头望向梁云梵,梁云梵的聪明智慧他在靖安城就领教过。余书元叙述之时,梁云梵一直在想,心里头已经有些明白,道:“九祖可是欲借‘集经除弊’之名,收拢天下修士的智慧,藏之于宗门,使天下修行的灼见真解,不能累进相乘。后人不能借鉴到前人的智慧,修行的速度、晋阶的机会都会减少,以此来控制进阶高阶修士的数量。”余书元点头,道:“正是此意。”

    梁云梵想了想道:“师伯,我有一事不解。”看余书元点头允许,道:“为了激励天下的修士贡献自己的论著,门派定下了“换经”的制度,每一位筑基修士只要论著水准够格,就能够凭之换阅门中金丹前辈的秘笈,金丹修士则可以换阅元婴祖师的手札。以我这半年来所见,各城送来的经书,世间也许视作珍宝珠玉,可与门中长辈相比,只能算作土石瓦砾。为何要将珠玉换瓦砾,貌似这样反而助长了智慧的开通,这岂不与‘集经’初衷背道而驰”

    余书元道:“你这是小算盘,九祖用的是大谋略。你觉得天下最具智慧的物事是什么”梁云梵想了想答“制度”,余书元摇头,又答“思索”,余书元又摇头。看向李云泽,李云泽答先答“道法”,被否,又答“书籍”。余书元道:“沾边,但不确切。天下最智慧的物事是文字。文字从何而来,从结绳契刻,到会意象形,绝不是一人之功,而是万千大众使用演化,方至今日这般便利。你可明白了。”

    梁云梵豁然开朗,道:“明白些了。师伯是说,散修的论著虽然品质一般,但数量宏大,积累碰撞之下,正是产生大智慧的土壤。”

    余书元点头称许,郑重地道:“千万不要小看普通人的智慧。其实,放出基本门派的典籍,就好像在设定好路径,让人沿着路走,而因为走的路大致相近,竞争就会更加激烈,便会只有一部分人走到终点。”

    梁云梵道:“凡俗之中,不缺大智慧之人,难道就没有人看出来么若有人不甘心就范怎么办”

    余书元笑道:“看出来又能怎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知年
    梁云梵见李云泽只顾走路,没话找话道:“你看看余师伯列的书单,都是这次收集来的珍品。师伯对你真好,对我和云洛虽然也上心,从来没像这样手把手的教导过。”

    李云泽接过来一看,上面的书名都很陌生。梁云梵说珍贵,定然不是相欺。道:“哪里。是因为我太笨了,余真人才多指点了些。你和云洛都聪明,余真人向来以智慧称誉云洲,连他都赞你能举一反三,便知一二了。”梁云梵听了很受用,心道你还知道本姑娘聪明,不算无药可救。
1...2829303132...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