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三国之蜀汉中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寒塘鸦影
曹爽也同意郭奕的观点,结合二人之计吩咐道,“先散步流言,待雨停之后佯装撤退,先命夏侯霸出动巢县兵力攻打羡溪,再伺机调兵取潜山险要,直攻石亭。”
“遵命!”
三人抱拳答应,郭奕先去安排士兵散布流言。
曹爽又对韩综吩咐道:“舒城之事,还要小心打探,注意城中之人,若是吴军有诈,可早来报知于某,本将自有安排。”
韩综走后,辛敞才笑道:“将军其实无需嘱咐于他,若舒城有诈,东吴用诱兵之计,正好可将计就计,东吴此乃自断其臂也!”
曹爽一怔,皱眉道:“如何将计就计?”
辛敞笑道:“若孙权痛恨韩综,想借此除之,必诱其领兵去舒城以北烧粮,如此潜山守军必定薄弱,或稍作抵挡便退,让韩综人马通过,再分兵把守;此时将军可分一部人马留于潜山之中,叫韩综去取舒城,那时候进兵取潜山,吴军来防,先前人马却从背后fǎn gong,两下夹击,必可大破吴军,夺得此险要之地也!”
“哈哈哈,妙,果然妙!”
曹爽闻言大喜,抚掌笑道,“如此说来,某倒更愿东吴这是诱兵之计,反倒简单痛快,不必花费许多心思。”
“正是!”
辛敞点头附和着,心中却暗自高兴,此次设谋成功,他将得到曹爽的认可,证明自己不必那阮籍差,成为军中首席军师。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282章 天现异象
江北阴雨绵延,江南之地却艳阳高照,不过北面战事正紧,魏军大军压境,百姓们却心头布满阴霾,惶恐不安,每日打听着前线消息。
中午时分的建邺,烈日当头,闷热无风,大街上空无一人,茶肆酒楼,屋檐树荫之下,百姓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处,喝茶乘凉,偷偷议论着当下的局势。
孩童们穿梭在小巷之中,嬉笑玩闹,为这燥闷的天气带来些许生气,他们不知大乱将至,更不知魏和吴有何不同,吃饱喝足,便玩耍游戏。
巡逻的士兵无精打采,在阴凉处缓步而行,烈日之下则快步通过,城上的守军也尽量躲在角楼之下,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目光呆滞无神。
轰——就在此时,忽然一声沉沉的闷响从头顶传来,令人耳膜发木。
全城百姓纷纷抬头,连同守军也是如此,房中的还以为楼顶出现震动,但在外面的人却莫名所以,茫然望着天空。
只见晴空万里,湛蓝的天空不见一丝云彩,烈日当头照下来,有些人被阳光刺目,流下泪水,赶忙低头。
轰隆隆——就在大家以为方才只是错觉的时候,这一声闷响再次响起来,比方才更加悠长厚重。
所有人都心中一沉,再次仰头,天空青冥,不见任何变化,但这一声响却确确实实是从天上传来。
“这是打雷之声?”
有人愕然。
另一人摇头道:“晴空万里,不见黑云,何来的雷鸣?”
“这声音究竟从何而来?”
众人惊疑不定,凝望着天空。
轰——咔嚓——猛然间,又一声闷响之后,突然如同炸裂一般的爆响,震得所有人浑身战栗,脸色大变,个个惊恐地仰头张望。
这声响如同推磨一般,时而大,时而小,一会如在天边,转眼又在头顶出现,但晴空之上却仿佛静止了一般,不见有任何动静。
胆小的百姓已经吓得跪地哭泣,祈求上天,有人奔走在大街上,冲回家中,一时间乱成了一团。
咔嚓嚓——又一声剧烈的雷鸣之后,倾盆大雨毫无征兆的落下来,就在湛蓝的天空之下,烈日照耀,光芒四射,但雨倾如注,雷鸣不断。
这等诡异的现象,实在闻所未闻,建邺城中百姓们惶恐不安,纷纷跪地,大街之上尽是趴伏的百姓,不顾大雨降下,哀告上苍,祈求平安。
建邺城内外,文武将官和士兵护卫们也都纷纷跪地,惊恐地瞪大眼睛看着这诡异的天象,浑身颤立。
无风无云,烈日高照,雷声滚滚,大雨倾盆,真如同末日来临一般。
一刻钟的时间,对建邺城的百姓如同度过漫长的一年,雷声不知何时停止,大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不是满地水渍,浑身湿透,仿佛刚才的一切不曾发生一般。
见大家都相安无事,百姓们才略微放心,等了一阵不见动静之后,个个长出一口气,纷纷起身议论着刚才的这一幕,凭空打雷降雨,天有异象,也不知道是吉兆还是凶兆。
就在此时,忽然东门处有人惊呼,传来哭嚎之声,众人赶去一看,原来这里的一棵老槐树起了火,树干断裂,掉落在桥下,正好砸中几个躲藏的孩童,有三人竟被烧死。
一时间众人静默,神色各异,暴雨之中大树起火,实在怪异,而且还有孩童丧生,恐怕不是吉兆了。
最重要的,是两月前孙权御驾亲征,见槐树冠盖亭亭,极为茂盛,便在此折枝赐予出征大将,豪言击退魏兵之后,将封这棵树为得胜槐,官兵为此还小心保护,加了围栏,不让百姓靠近,没想到竟起火烧光了,只剩黑黢黢的狰狞枯枝。
承乾宫内,太子孙亮躲在潘皇后的怀中瑟瑟发抖,直到外面怪异之声消失,才在金甲侍卫的保护之下来到宫外,园内草叶花木水珠点点,在阳光下泛着光芒,一切如常。
潘皇后余悸尚存,马上命近侍传令太傅诸葛恪、丞相朱据等到御花园来见驾,发生此等大事,他们母子已经六神无主了。
侍从还未出门,又回来禀告,正是诸葛恪等大臣在宫外求见,潘皇后马上让孙亮到御花园接见群臣,她则在房中旁听。
孙亮来不及坐下,见诸葛恪先走进来,便主动跑过去问道:“老师,刚才晴空响雷,无云而雨,却是为何?”
诸葛恪神色凝重,拉着孙亮的手来到亭台让他坐下,众人行礼完毕之后,才叹道:“无形有声,谓之妖鼓;无云而雨,谓之天泣。”
“妖鼓,天泣?”
孙亮抬头看了看天空,天色依旧湛蓝,阳光刺目,大眼睛看向了宫殿方向。
“太傅,此等天象,是吉兆,还是凶兆?”
潘皇后的声音从房间里传来。
“回皇后,妖鼓响动,境内必有妖孽,乃是乱象,”诸葛恪看了一眼朱据等人,见众人低头,只好自己解释,“天者,民心也,天泣实为民泣,恐百姓对朝廷有所怨言。”
“这便是凶兆了?”
潘皇后声音微冷。
“倒也不算凶兆,只是警示!”
诸葛恪抱拳道,“妖鼓稍停,大雨过境,皆是转眼即逝,若有乱起,大可平定,民心有怨,亦可安抚。”
“嗯,既然如此,便不算大事了!”
潘皇后松了一口气,轻声道,“城中之事,还是要尽快禀告陛下才是。”
“遵命!”
诸葛恪和朱据等人安抚孙亮,叫他大放宽心,孙亮才不过五六岁,片刻间便将刚才之事忘怀,拉着诸葛恪陪他叙话,将其余人赶出了御花园。
皇宫外,太常滕胤一脸凝重,问吕据道:“丞相,如此异相,不知有何警示。”
吕据目光深邃,面色忧虑,叹道:“陛下执意出征,民心不顺,江东如危巢之卵,只恐有大难呐!”
滕胤惊问道:“这该如何是好?”
吕据沉默片刻,言道:“老朽只好再次上书,劝陛下退兵,但愿陛下能够因此明悟,留存兵力余锐,保我江东一线生机。”
滕胤抱拳道:“吾愿与丞相一同联名上书。”
吕据欣慰笑道:“如此甚好!”
“丞相,大事不好!”
就在此时,一名文官匆匆而来,满头大汗。
吕据见是丞相府的人,皱眉道:“何事惊慌?”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283章 童谣预兆
那人言道:“丞相,方才晴天降雨,东门处那棵老槐树起火,烧死了三名躲雨的孩童。”
“竟有此事?”
吕据吃了一惊,眉头紧皱,他此时心中想着国家存亡,哪里还顾得上三个小孩的生死,只是这棵槐树为孙权封赐,转眼却毁于天灾,实在不祥。
滕胤言道:“陛下出征之时,全城百姓皆见证此事,又有孩童丧生,恐有好事者借机生事,叫民心不安,丞相当速派人稳定治安。”
朱据点点头,马上吩咐道:“命孙太守尽快处理此事,加强巡逻,城中但有散布谣言者,蛊惑是非者,一律抓捕审问。”
“是!”
侍从匆匆而去,吕据和滕胤也转回府中去准备奏折,虽然他们知道劝谏孙权风险极大,甚至可能惹来杀身之祸,但当此存亡之际,却不得不勉力一试了。
诸葛恪从皇宫出来的时候,已经天至傍晚,回到府中,见诸葛融也在,有些意外,自从中原败兵之后,孙权拜诸葛融为少府,叫他回了建邺,并未留在军中听用。
诸葛融回城之后,羞于见人,怪怨群臣只看到他的失败,却不见他先前取兖州和豫州之时的妙计,愤愤不已,几乎从不出门,没想到竟主动来见他。
诸葛融一脸凝重,叹道:“兄长,今日天现异象,实为不祥之兆啊!”
诸葛恪坐下来,为二人倒上一杯酒,笑道:“二弟此来,莫非是要与我讨论天象不成?”
“我已拜见过刘公了,此天象实为凶兆,于江东大为不利!”
诸葛融眉头微皱,低声道,“或是亡国之兆啊!”
“放肆!”
诸葛恪一声沉喝,将酒杯顿在桌上,酒水洒了出来,吓得诸葛融一个激灵。
虽然二人为亲兄弟,但诸葛恪性情高傲,诸葛融却偏于温和,从小便敬畏这个兄长,加之两年前鲁王之争,因为长子诸葛绰与鲁王串通获罪,诸葛恪为了避嫌,亲手将其毒杀,诸葛融便对他更加畏惧。
“兄长,我……我并非胡言乱语,”诸葛融脸色发白,急忙解释道,“城中已有童谣传唱了。”
“童谣?”
诸葛恪眉头一皱,“歌词如何?”
诸葛融咽了口唾沫,小声吟道:“妖鼓响,天口裂,天泣晴,衡器倾,小子扑,烈焰覆。”
诸葛恪静静地听着,又让诸葛融念了一遍,最后写在纸上,将其拿在手中,观看许久,沉默不语。
半晌之后,诸葛恪才抬头问道:“刘公此番有何预言?”
“此乃大凶之兆也,童谣之中,提及东吴将灭,陛下,陛下恐怕也……”诸葛融紧张地看了一眼门外,此时天色已黑,门外一片昏暗,走廊上已经掌灯,这间房里却没人敢进来打扰。
“刘子仁好大胆,俺敢口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诸葛恪一声冷哼,缓缓道,“难道他就不怕招来杀身之祸么?”
刘子仁名惇,本是平原人,因战乱而避难各地,客游庐陵,通晓天文、懂得占卜之术,尤竟太乙占星之术,江南人称“神明”,朝中大臣每有疑难之事,都去请教于他。
诸葛瑾与刘敦原先私交甚厚,诸葛融少年好为章句,精多技艺,曾向刘敦求学一年之久,刘惇十分珍惜自己的方术,不肯教授他人,唯独对诸葛融破例,可惜诸葛融却只是学了一些皮毛而已。
“兄长!”
诸葛融吃了一惊,连忙站起身来,“此乃天意,千万不可牵连刘公,刘公也是为你我着想,劝我们,劝我等尽快筹划脱身之计。”
“只怕这刘子仁又要逃走了吧?”
诸葛恪闻言反而冷笑数声,挑眉道,“这童谣,他作何解释?”
诸葛融看了看兄长,见他神色平静,才解释道:“天口乃是吴字,天口裂,吴有破败之兆头;权,衡器也,衡器倾,陛下恐有危难;小子为孙,小子扑,应孙氏败亡也!烈焰覆,这是……”诸葛恪不动声色,见诸葛融不语,淡淡道:“说吧!”
“烈焰为火,火德应汉。
烈焰覆,这江东,恐怕会被汉军所灭——”诸葛融说到后来,声音渐小,拿眼瞟着诸葛恪,小心翼翼,这等大逆不道之言,也就是在兄长面前说说,其他人跟前可是绝不敢提半句的。
“好一个孙亡吴灭,汉覆江东,”诸葛恪双目微缩,缓缓站起身来,冷笑道,“此童谣半日便出,定是有心人所作,看来这建邺城中,还有不少蜀军细作呐!”
诸葛融忙道:“自古童谣大都应兆,昔日董卓进京,童谣便有预兆,此乃天意,恐非人力所能控制。”
“此皆蛊惑人心之言耳!”
诸葛恪却不以为意,摆摆手,转身对诸葛融嘱咐道,“此事不可再对他人说起,否则惹来祸端,还会连累家族。”
诸葛融凛然道:“吾自知轻重,除兄长之外,绝不再言半句。
只是,只是事关重大,为诸葛家计,兄长还要早做打算才是。”
诸葛恪点头道:“此事我自有主张,你早些回去吧,今日天象之事,不可再提。”
“是!”
诸葛融点点头,起身出门,脚步微微一顿,还是迈步离开了,他知道诸葛恪比自己更有主张,多言无益。
“妖鼓响,天口裂,天泣晴,衡器倾,小子扑,烈焰覆……”诸葛融走后,诸葛恪在昏暗的房间里念着童谣,脸色愈发凝重,孙权此次北征,他和朱据等人都极力劝阻,反被孙权留在了建邺,留守后方。
如今东吴精锐齐出,江东空虚,蜀军虽然全力剿灭魏延叛军,但在诸葛恪看来,仅仅调动荆州兵力便足矣,更何况还是刘封亲自统兵。
除此之外还有豫章、庐陵的兵力,甚至可以抽调益州兵马,照此算来,蜀军绝对有余力分兵来攻打江东,却偏偏全军压上,连柴桑的水军都调去乌林,细想起来,确实有些反常了。
先前诸葛恪心中存疑,但没有仔细想过这些关窍,此时被童谣再次提醒,才心中凛然,如果真是汉灭江东,那必定就是趁这一次机会发动进攻了。
想到此处,诸葛恪快步出门,对门口的亲信吩咐道:“速到江北查探军情,报来吾知。”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284章 身份转变
江北之地,孙权调濡须坞水军进入巢湖以挡魏军,亲领中军至石亭与曹爽对战,庐江则由江夏太守孙奂留守。
自从独守江夏以来,孙奂恪尽职守,虽然城池远离江东,近乎自立,但保住江夏不失,孙奂自认为无过有功,不料从江夏回到庐江面圣之后,孙权只是勉励一番,却不见任何升赏,心中忧闷不已。
鲁淑交割完江夏之事后回城,见孙奂颇有不忿,劝道:“今江东危及,陛下常思国之大事,寝食难安,升赏之事,当在回朝之后表奏。
吾等为臣,当为陛下分忧才是,将军为孙氏之后,更当身为表率,保江东乃是保孙氏基业,同为家族之事,将军何其愚也?”
孙奂猛然醒悟,遂请命将鲁淑暂留庐江拜为军师,镇守后方,调度粮草,保证前线大军能够安心作战。
这一日正在差点府库军器,忽然士兵来报,有蜀兵水军出现在江上,攻打皖口港,孙奂大惊,急忙请鲁淑前来议事。
孙奂问道:“军师,蜀军不去攻夏口,却来攻皖口,其莫非有意庐江不成?”
“楚军屯兵江夏,有舟船万余,足以与蜀军周旋,其焉有余力来攻皖口?”
鲁淑也有些意外,皱眉不语。
孙奂也道,“江上早被铁锁铁椎封锁,荆州水军从何而来?”
“原来如此!”
鲁淑忽然点头笑道:“这一月大雨不断,江河湍急,吾料这些水军定是从上游被水冲下来,能越过大锁铁椎,必定为轻舟艨艟之类,其无力返回夏口,便只好来攻皖口。”
孙奂眼睛一亮,忙问来人:“共有多少人马攻打港口?”
那士兵答道:“不见大船,皆是小舟,共有两千人左右。”
“哈哈哈,果然如军师所料也!”
孙奂放下心来,大笑一阵,挺胸言道,“这可是送上门来的功劳,本将自当笑纳。”
鲁淑皱眉道:“不过一些散兵游勇,只派偏将扫平即可,将军何必亲自出动?”
孙奂叹道:“军师呐,吾虽为孙氏之人,却屡被陛下疏远,此次出兵,取些功劳,回朝之后论功行赏,才能在朝中一官半职啊!”
鲁淑欲言又止,他也能理解孙奂的心情,想当年孙皎在世之时,还能统领精锐御敌,孙奂接替其位之后,孙权明显疏远了他这一脉,想必是见孙奂平庸,不加重用。
只好言道:“如此便请将军速去速回。”
孙奂笑道:“嘿嘿,区区两千流兵,吾视之若鱼虾耳,明日变回。
城中之事,便暂时交由军师打理。”
鲁淑点头答应,孙奂马上命人准备披挂,召副将张梁、吴硕等副将领兵出城去救皖口。
皖口是庐江郡在大江之上的重要港口,从江东到淮南共有三个紧要之处,分别是广陵、濡须和皖口三个港口,都设下水寨布防。
皖口与江夏夏口、柴桑九江口三处隔江相望,呈三角之势互为江东防线,如今柴桑已失,江夏让于楚军,皖口变成了西面唯一重要的港口了。
虽然蜀军只有两千多散兵游勇顺江而来,但还是要小心应付,江东的一半粮草辎重都是从皖口港运输,若被蜀军攻陷,必定会蒙受不少损失,这也是鲁淑没有再劝孙奂的原因。
天气阴沉,微雨如雾,渐湿人衣,看着人马出城,消失在蒙蒙雾气之中,鲁淑的心头之上仿佛也升起了阴云,总觉得有些不踏实。
随时仲夏,但阴天天黑较早,申时才过,城中便开始掌灯,整个庐江城被大雾笼罩,三丈之外不见人影。
鲁淑正准备点灯,便见一名士兵神色匆慌冲了进来:“先生,大事不好,蜀军,蜀军到了城下,直言要见先生。”
“什么?”
鲁淑吃了一惊,转头问道:“你说蜀军?”
“正是,千真万确!”
吧嗒——鲁淑手指一颤,蜡烛掉落在地上,赶忙撩袍向外走去:“可知何人领兵?”
“是……是一名老将军。”
鲁淑背后冒出一层冷汗,一路小跑直奔西城门,见守军张弓搭箭,如临大敌,副将都随孙皎出城去了,只有两名军校正在城垛口小心张望。
看到鲁淑到来,众人纷纷让开一条路,快步来到城墙垛口,两手扶着城墙,鲁淑探头张望,只见城下雾蒙蒙一片,黑压压的人马隐没其中,看不清到底有多少人人马,一颗心沉到了谷底。
“来人可是鲁伯文乎?”
城下一名武将策马而立,见城头人头攒动,就知道主事者已经来了。
鲁淑看不清来人面目,但听其声音虽苍老却中气十足,觉得有些耳熟,皱眉喝道:“在下鲁淑,来者何人?”
那人大笑道:“哈哈哈,鲁先生,数月前先生为使,与某在襄阳会面,如今故人前来,先生莫非便不认识了么?”
“啊?
你是——”鲁淑闻言大吃一惊,浑身震动,用手颤颤巍巍指着城下之人,“你是楚……魏延?”
“哈哈哈,正是本将!”
魏延仰头大笑,昏暗的天色之下看不清鲁淑的模样,但猜测他一定十分震惊,大声道,“先生,故人来访,你却将某拒之门外,此岂是待客之道?”
“你,你,你……”鲁淑在城头上说不出话来,半晌之后才问道,“你究竟是蜀军还是楚军?”
“既非蜀军,亦非楚军!”
魏延用刀指着城上的吴军,停顿片刻,才朗声大喝道:“尔等听清了,某乃大汉骠骑将军魏延是也!”
“啊?
魏延不是楚王么?”
“他怎么又归顺蜀军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时间,城上的吴军面面相觑,真正如坠云雾之中,望着迷蒙雾气中的敌军,名副其实的一头雾水,脑内脑外都是。
鲁淑微张着嘴巴,愕然看着眼前的一切,他亲自去过洛阳,也到过襄阳,甚至与魏延当面商谈,交割江夏,先前的一切还历历在目,如今魏延却自称汉将,这是怎么回事?
夜色渐浓,雾气之下全军隐没,只剩魏延狂傲的身姿微侧,提刀斜睥着城上的吴兵,在雨雾之下若隐若现,如同神祗一般。
只他一人一马,就已把庐江守军给震晕了!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285章 全城发懵
魏延骤至城下,本就让吴军大为震惊,又自称汉将,更让守军全体发懵,正在呆愣沉默之时,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喊杀之声。
鲁淑吃了一惊,回头看时,却见一名士兵从城墙上跌跌撞撞跑来:“军师,蜀军已经杀进城了……”“啊?”
鲁淑连退两步,靠在城墙之上,双目无神,只觉得脑海中一片空白,没有了主张。
“军师,四面城门都被蜀军围住,这该如何是好?”
“军师快走,蜀军杀进来了!”
……一时间,南门和北门也同时急报,庐江本就没有剩下多少人马,又被孙奂带走了精锐,连守城将领都没有,哪里能挡得住蜀军的攻击。
未过多时,便听到城楼上脚步声响动,喊杀声偶尔传来,大部分守军或逃或降,根本没有抵抗之力,蜀军已经控制了庐江城。
“来人,打开城门,迎魏将军进城!”
城楼之下,听到几声粗豪的喊叫,紧接着脚下便传来震动之声,城门已经从里面打开了。
“军师……”看到蜀军从两侧的城楼走上来,西城的吴军纷纷簇拥在一起,围拢着鲁淑,神色紧张。
1...316317318319320...5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