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唐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肥皂快乐水
侍女们端着盘子,将盘子里面放着的几个小碟子,一一摆在客商们的面前。小碟子里面分别装着白砂糖、绵白糖还有冰糖。
周乾等侍女们离开后,说道:“各位贵客,请你们品尝一下盘子里面的东西。”
在来之前,客商们已经品尝过了周乾带去的白砂糖,看到其它两个盘子里的东西,知道也是糖,就都品尝了起来。
&
第四十五章 义商个屁
陕州刺史府。
魏征和黄素新从乡间巡视回来,心情很压抑。他们巡视了几个县,都发现旱灾已经开始产生了影响。很多田地里麦子开始枯黄,百姓们叫苦不迭,人心开始浮动。
陕州的地势高,打井困难,工部派来的打井指导员,已经尽力了,可是整个陕州能够打井地方很少,大约可以打1700口井。要想基本上消除旱灾的影响至少要打出5400口井,差距很大。
这天上午,陕州各县官员都来到了刺史府,商议赈灾的对策。
陕州刺史魏洪亮望着县令们一张张期盼的面孔,摊开手说道:“你们要粮食,我没有啊。我已经上报了朝廷,可是朝廷也没有粮食啊。”
盂县县令说道:“那怎么办老天再不下雨,我只好让百姓们逃荒去了。”
“是啊,是啊。”县令们纷纷说道。
正在犯愁的父母官们,听说魏征来了,急忙出去迎接。
魏征站在刺史府门口,却不进去,他说道:“你们都随我再此等待,粮食马上就到。”
刺史魏洪亮好奇地问道:“我派人去户部问过了,不是说没有粮食吗”
齐王府长史黄素新笃定地说道:“别急,马上就会有了。”
陕州的官员们将信将疑,随着魏征等人的目光一起张望。
“来了,来了。”这时,一个士兵骑马过来说道:“粮车已经进城了,好几百辆大车呢。”
果然,远处不久就出现了一面旗子,上面写着太原王家,后面是望不到边际的载满粮食的大车。
官员们都激动起来了,议论纷纷。
有人说道:“这怎么是太原王家的粮食,他们是来卖给咱们的吗”
“是啊,朝廷要在商人手中买粮食,不定多贵呢我手里可没钱啊。”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太原王家的商队负责人来到刺史府门前。见到魏征行礼商队:“魏大人,我家主人让小人送粮食来陕州,一共是30万担,请您接收。”
“哇,这么多粮食,陕州有救了。”官员们都十分惊喜。
魏征说道:“魏刺史,你派人接收吧。”
魏洪亮大喜,赶紧招呼人接收。不过,他还有些担忧地问道:“多少钱啊,户部没有下拨赈灾款,我们付不起啊。”
太原王家的负责人大义凌然地说道:“抗旱赈灾义不容辞,不要钱,您尽管派人接收就是了。”
“哇,义商、义商啊。太原王家了不起啊,难怪人家名望那么大,到底是世家大族啊。”官员们赞叹不已。
不久以后,送粮食的太原王家负责人交割完毕,带人离开了。
官员们回到了刺史府。
刺史魏洪亮说道:“想不到啊,咱们大唐民风淳朴,就连商人也这么仗义。义商啊。”
“是啊,是啊。”官员们一阵赞叹。
魏征哭笑不得,摇摇头没有说话。
黄素新忍不住说道:“义商,义商个屁。义商是有,可不是这些家伙。”
刺史魏洪亮惊诧地问道:“怎么回事这些粮食难道另有原因”
魏征点点头说道:“不错,这些粮食是齐王殿下跟他们换的。这些商人们啊。”说着,他摇摇头。
“齐王殿下,不是那个……”作为刺史一级的官员,对朝廷中的人事关系,都是有一定了解的。宜阳王、现在叫齐王了,那名声魏洪亮也是知道的。他差点说出来李佑的不堪。
黄素新得意地说道:“不错,正是我家殿下,不仅仅是你们陕州,整个关内道打井的资金和赈灾的粮
第四十六章 李世民的感慨
阎立本赶紧悄悄地扯了一下王聪的衣袖,担心李泰不高兴。
果然,李泰用眼睛斜了一下王聪,眼神中明显的有些恼怒。不过,王聪是自己的心腹,此时正值用人之际,他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翻脸的。
阎立本说道:“臣以为,这次旱灾事件圆满解决,齐王应该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是,陛下只是嘉奖了齐王府的一些官员,却没有提到齐王殿下。臣认为,这里面有两种可能。
其一,齐王殿下和陛下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导致陛下只奖赏齐王府的一般官员,却没有奖励齐王殿下,这可能是对他的一种警告。
其二,陛下和齐王殿下达成了某种默契,责成齐王殿下从事什么秘密的事情。”
李泰琢磨了一下说道:“你认为是什么情况呢”他心里希望是前者,也觉得前者的可能性大一些。毕竟,李世民向来是不喜欢李佑的。
阎立本明白李泰的心思,他心里感觉应该是后者,毕竟最近李佑的表现太抢眼了。不过,他心眼比王聪要多,不会说令李泰沮丧的话。他说道:“这个不好说,还需要观察一下。”
王聪也发现自己刚才说话太莽撞了,赶紧说道:“殿下,中秋快到了,赶紧准备赛事会的事情吧。臣有个建议,能否扩大范围,请长安以外的才子们也来参加,将赛事会变成全国性的活动”
李泰眼前一亮,说道:“好,这个建议好啊,到时候,我去请父皇和母后也来参加。”
阎立本赞道:“太好了,这个赛事会举办下来,殿下在全国的士子中间的名望就大了。臣建议,请殿下在赛事会上遴选部分年轻才子,进入文学馆学习,参加科举考试,举荐他们官职。”
李泰兴奋起来,说道:“好,英雄所见略同。就是这样。”
立政殿。
长孙无忌有点郁闷,历来李世民都对自己知无不言,可是这次赈灾的事情,李世民连自己都瞒着,他不由得有些失落感。
他对长孙皇后说道:“妹妹,陛下是不是不信任我了,这次赈灾活动,齐王、魏征、高静明和皇甫睿都参加了,却没有告诉我啊。”
长孙皇后说道:“哥哥,你别想那么多,陛下对咱们兄妹恩深似海。他不告诉你自然有他的道理,房大人不是也没有得到消息吗上次远征军的事情,陛下一再强调要保密,结果还是走漏了消息,闹得沸沸扬扬的。陛下一定是从这方面考虑的。”
李承乾说道:“母后,上次远征军的事情,真不是儿臣泄露出去的。”
长孙皇后说道:“这个我是相信你的。乾儿,以前佑儿不是和你走动的挺近的吗,多和他走动走动。佑儿这孩子还是很不错的。”
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对望了一眼,心中有点懊悔,觉得不该赶李佑离开长安。他刚要说话,长孙无忌先开口了。他说道:“妹妹,齐王这次立下了大功,陛下可能不会让他离开长安了。他要是不离开长安,其他皇子也不会离开的,这件事,你还要在陛下面前争取一下。”
长孙皇后点点头说道:“哥哥,我知道了。”
长孙无忌问道:“殿下,前一阵子不是让你去找齐王了吗,你怎么没去呢”
李承乾不满地说道:“他受到父皇重用,也不跟我说,我上赶着去找他好吗”
长孙皇后说道:“乾儿,佑儿和你父皇秘密商议的事情,一定会让他保密的,这不能怪他。不过,这不妨碍你和他来往啊你是太子,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身份,主动亲近一下兄弟,难道不好吗”她对自己对这个儿子,总是感到有些不满。
李承乾是个孝子,心地善良,可是作为一个太子,却缺少相应的政治智慧和手段。
“好吧,儿臣这就去拜访一下五弟。”李承乾说道。
宜阳王府。
黄素新、田敏、周乾、主食王寮、主膳高志明、医官牛满贵和监作赵富,这次都立功了,也都受到了奖励。
黄素新和田敏有功,是因为他们参与了赈灾。周乾、王寮、高志明、牛满贵和赵富等人,李佑上报他们参与了甜菜的种植和制糖技术的研究。大家都清楚,这是王爷将功劳都给了他们了。
受到封赏后,这些人一起来见李佑谢恩。
黄素新激动地说道:“殿下,臣做梦都没有想到,臣还能够被封为一等子爵,还晋升为正四品官职,真是太感谢殿下了。”
田敏十分兴奋,说道:“殿下,您当初说给臣争取一个爵位,这才没多久,就真的做到了,臣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殿下您啊。”
“是啊,是啊。谢谢王爷了。”周乾等人一起称谢。
田敏有些不满地说道:“殿下,这次赈灾您的功劳最大,为什么没有给您嘉奖”
“是啊,王爷,这不公平啊。”众人纷纷说道。
&n
第四十七章 落花生
李佑从衣袖里掏出了几粒糖包花生,去掉糖外壳,露出了里面的花生果。说道:“父皇,吃这个。”
李世民问道:“这不是落花生吗,吃这个行吗”
唐朝在山东和河北地区有少量的花生种植,市面上也有少量的销售。不过,大部分人不敢吃花生。
在唐朝,花生还有一个别称,叫做“毒果”。花花生发生霉变后,是致癌的高危食品,在花生种植地区,很多人因为食用花生而患病和死亡。
李佑笑道:“花生是好东西啊,它本身就是好食材,油炸、水煮、干炒、用作各种食物的辅料,都是好东西。食用花生有促进脑部发育、延缓衰老、润肺止咳、预防冠心病等功效。
这还不是最大的用处,花生油才是花生对饮食最大的贡献。儿臣平日食用的主要油料就是花生油。”
李世民问道:“那个毒果的说法是怎么回事儿”
“花生如果产生了霉变,的确容易产生致病的作用,而且死亡率很高。不过,只要去除霉变的花生,食用起来十分安全。
这里面主要是一个花生储存的问题。
儿臣研究出了一套储存花生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避免花生发生霉变。父皇,您看,这就是儿臣总结的花生储存方法。”
李佑说完,拿出一个小册子,上面写着花生的食用功效、食谱以及储存方法等。
李世民打开翻看了一下,翻到储存方法部分,仔细地看了几条,上面写着:“一、是贮藏前要将花生米充分晒干,贮藏十分安全。二、是要提高花生米净度,清除杂质及没有发育成熟的秕果、病果和破伤的荚果……
七、留种花生米应带荚壳贮藏……”
李世民看到储存花生的细节撰写得十分细致,赞道:“很好,做学问就应该有这样的态度。”
李佑说道:“关中地区很多地方适合种植花生,儿臣建议,今年夏季,在受灾地区种植一季花生,足以补偿该地区百姓因为旱灾造成的损失。明年按照计划种植甜菜。”
李世民问道:“百姓不了解花生,不愿意种植怎么办”
李佑说道:“第一,派人到灾区宣传花生的功效以及经济效益。第二,所有种植的花生,儿臣负责收购。”
李世民说道:“还是有些问题。百姓接受一项新事物需要较长的时间,你收购了那么多花生,如何处理”
李佑笑道:“父皇,这就需要咱们一起努力了。儿臣将会编写出介绍花生的相关知识,由朝廷颁发到各个州县,张贴布告宣传。皇宫带头食用花生油,还怕花生不能够推广码?”
李世民笑道:“你个臭小子,让我替你做宣传,你闷声发大财啊。”
李佑笑道:“父皇,您这话就不对了。其一,为了百姓的福祉,您是皇帝,就该起带头作用嘛。其二,儿臣负责收购,这里面的风险也很大哦。所谓风险和机遇并存,儿臣赚钱是应该的。”
“哈哈,你个小子。好了,朕准了。”李世民笑道。
接着,他有些不解地问道:“你那个制糖可以拍卖经销权,这个花生油可以吗”
李佑说道:“不行。花生油压榨技术简单,百姓们很快就可以自己生产。制糖技术不同,只有儿臣自己掌握,这叫做技术垄断。”
李世民点头说道:“这里面的学问还真是不少,今天,你就多讲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吧……”
李佑就选择了一些通俗易懂的商业知识,给李世民进行讲解。
最后,李佑看到李世民有些疲倦了,就提出告辞,他说道:“父皇,儿臣在离开长安之前,一定会将旱灾灾区的事情安排好的。”
李世民此刻心里产生了一些冲动,差点说出让李佑留在长安的话来。可是……他想了想皇子们之间的争斗,叹了口气,说道:“好,你专心去做吧,朕支持你。”
宜阳王府。
李佑正准备将种植花生的事情,交给黄素新和田敏去办,太子李承乾来访。
“臣弟参见太子哥哥。”李佑恭敬地行礼说道。
 
第四十八章 波斯吃货
长安城流行一段民谣,叫做不相称。“穷波斯、病医人、瘦人相扑、肥大新妇。”
字面意思是波斯人有钱,不可能穷;医生不可能病歪歪的;相扑选手没有瘦子;新媳妇要操持家务,没有肥胖的。所以说是不相称。
这里的波斯人是泛指大食人、波斯人、突厥人等凡是来自丝绸之路的商人,统称波斯人,也叫胡商。
长安西市里面有一条街,叫做波斯邸,是胡商的聚集地。里面最有名的一个胡商叫阿卜杜拉.哈米德,是个正经的波斯人,主要贩卖大食、波斯等地的金银器皿、象牙、犀牛角等高档奢侈品,从唐朝购买茶叶、瓷器、丝绸等物品回去贩卖。
哈米德今年18岁,高个子,高鼻深目,留着八字胡,长相英俊。他出身高贵,他的祖父是波斯萨珊王朝的宰相,他原本可以凭借着祖上的地位从政,可是他性格豪爽,生性不喜欢拘束,宁愿做一名闲散的富家翁,于是他选择了经商,来到了长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