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是不是种病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零度风楼
不仅仅因为需要,更因为刚刚完美收官《光》的发布的青雨文化,最适合趁热打铁。
既然如此。
那么问题就来了。
要拿哪一部作品,去填补这个空档期呢
白安皱了皱眉,以他现在的年龄,要选合适,并且一定会火的题材,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实体出版并不能走网络文学纯粹故事性的路子,这下一部书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性,但又不能太过高深。
没有文学性的作品,在实体圈子里是不会受到认可的,就像电影界的商业电影,纯粹为了捞钱的意思做的太明显了,就算叫座也不叫好。
这不管对于青雨文化的名誉,还是对于白安这个刚入文学界,正在打基础的新人而且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甚至会让圈里圈外的群众,先入为主的留下格调低的印象。
而文学性太高了。
先不说那些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一类的外国文学名著并不是他这个年龄可以写得出来的,单就是翻译问题,他都不可能做到毫无缺憾。
况且,纯粹文学的伟大是基于其感染心灵的神性,即精神力量,而另一个世界的文学所渲染出的精神,往往配合着时代和历史才能震撼人心,那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时地利人和所构造的奇迹。
而那些作品放在这个世界,这个历史时代思维都不尽相同的世界……文学的影响力尚有国界和地区之分,那么民众口味不同的两个世界,就算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也真不一定讨得到好。
更别谈现实情况——
青雨文化需要的是具备商业价值的畅销小说,用来撑起销售渠道,而不是一本需要长时间沉淀,依靠口碑多年以后才获得某些文艺奖的纯文学作品。
甚至只基于白小少爷刚刚开始的路途,写书这一门学问,他只有先学会了从众,之后才能与众不同。
最重要的一点是……
白安他不想做文抄公啊!
所以他得自己写。
还要保证写出来的是具备一定文学性,放在他这个年龄又不太显得违和的畅销作品……
这些都不说,时间还挺紧急,本来就是用来填补空档期的作品,也就是说要在《光》的热度散去之前赶完工。
对于作者来说,写书就像生孩子,做的都是创造新生命的大事。
生孩子是艰难的。
可现实迫人——
压根没那个十月怀胎的时间去给他酝酿。
这种苛刻条件,简直像是未婚先孕的小姑娘,要在无照行医还不卫生的私人小诊所去接生。
搞不好就是“一尸两命”。
然而,自己多出来的事,含着血泪也要走完;自己作出来的孽,炸锅卖铁也要还债。
秋日常来老虎,几日淅淅沥沥的连绵雨后,这秋老虎便露了点儿獠牙,恍恍惚惚的光笼下来,晕得窗外的四季竹影影瞳瞳。
白安一只手揽着布艺的沙发靠背,整个人都没骨头般摊在软垫里,这种葛大爷式躺法,极其具有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性……咳咳,那些画里的神都知道,这个poss相当的省力气。
他的大脑此时正在飞速运转,一件件前世所阅览过的书籍甚至影视作品的记忆,都在他精密如电脑般的逻辑网中他甄别过滤。
白安没有时间去自己创作一个题材,在没有经过市场考验的情况下,如赌徒般用这本书的成功或者失败,盲目的去赌博青雨甚至于他自己的未来。
他不想照搬原世界的作品,又要保证一鸣惊
第一百零四章 新书准备
第一百零四章新书准备
谈起风靡一时的盗墓流,就不得不谈《鬼吹灯》和《盗墓笔记》。
盗墓小说兴于《鬼吹灯》,火于《盗墓笔记》。
相较于游戏影视多面开花的《盗墓笔记》,白安印象更深刻的却是《鬼吹灯》。
他前世接触《鬼吹灯》的时候,还是二零零七年,当时的李维七,孩子是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伙儿,一腔热血,正在读高中,也算得上是比较早看盗墓小说的那一批人。
那个时候,微博和贴吧还没有现在全民在线的火热,人们习惯于纸质的读物。
那个时候,创世和纵横都没出生,看小说基本都在起点。
那个时候,日漫和还没有兴起,腐女和伪娘还未泛滥成灾。
至于《盗墓笔记》,他却是在这本书真正火起之后才看的,看完了是看完了,但只觉得不太符合口味。
零七年和《鬼吹灯》同一时期的火爆小说,白安看过的,还有《明朝那些事儿》和《藏地密码》。
这三部,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三个领域的开篇立祖。
《明朝那些事儿》是用小说传记的写法,用一种轻松幽默的形式去刻画一个朝代历代君王忠奸,以讲故事的形式戏说历史。
《藏地密码》是以一只獒为切入点,从它的身上,进入一段探索被遗忘的历史,关于西藏,关于玛雅,关于狼,并特立独行的讲述了一种类似于人类进化史的狼类进化史。
有些东西,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埋葬于历史的洪流,反而会因为不断的沉积,而像优酿的酒一般,变得更有味道,乃至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鬼吹灯》作为盗墓小说的鼻祖,当年却是以网络小说但形式出现的,主要内容便是盗墓寻宝,天下霸唱开一派之先河,完成了这部极为经典的悬疑盗墓小说,这部小说也迅速成为了图书销售排行榜的榜首。
《盗墓笔记》系列是南派三叔的代表作,其堪称近年来中国出版界的经典之作,获得百万读者狂热追捧。南派三叔也凭此作名满天下,跻身中国超级畅销书作家行列。
说实在的,白安若是真要做文抄公,在他这个年纪,可以抄《盗墓笔记》,但不能抄《鬼吹灯》。
莫言说过,文学最大的用处,就是它没有用。
文学作品的价值,便是基于它本身的内涵,它们往往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小说也在这个范围之内。
要写一本小说,你没了解,没有经历,或者没详细去体会过的生活,只单单靠想象,那么这样一部小说,就是没有灵魂的。
但凡创造伟大的小说,都或多或少有作者自己或者身边的人的影子,正因为如此,才看起来真实,感染并且吸引人。
而天下霸唱此人的文化底蕴,不得不让人佩服,这是个真正有经历的人。
《鬼吹灯》这本书,无论从文学历史,还是民俗逻辑的考量上,都是足够慎密的。
从一个墓到另一个墓,《鬼吹灯》为了解在精绝染上的蛊,环环相扣的牵扯出了关于张三链子、雪莉杨外公及胡八一祖上的故事。
可所谓越看后面越豁然开朗,连成一线,自圆其说。
从莫名其妙的开始盗墓,到后面完整的结束盗墓,这本书都具备优秀悬疑小说的慎密合理。
而这些东西,放在白安身上没法解释。
《盗墓笔记》就简单一些,三叔自己也亲口说过,这本书借鉴了《鬼吹灯》。而它的全文线索,就是讲述吴邪的身世,从他的身世上讲盗墓,这就是小哥的身世之谜……重点放在一个家族在勾心斗角中的兴衰上,符合现代人的喜好,漏洞也多。
可以畅销,并且符合年龄。
然而白小少爷不太想干这事儿,所以只能自己写,作为《鬼吹灯》的死忠粉,把这部书来来回回看了六七遍的白安,对于这方面算是很有些了解的。
又有《盗墓笔记》这个商业成功典范的参考,加上因为
第一百零五章 人点烛,鬼吹灯
第一百零五章人点烛,鬼吹灯
言盗墓,有谚云:
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
人点烛,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
水银斑,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
窨沉棺,青铜椁,八字不硬莫近前。
竖葬坑,匣子坟,搬山卸岭绕着走;
赤衣凶,笑面尸,鬼笑莫如听鬼哭。
看过《鬼吹灯》的人,估计会对这首谚语印象深刻。
这一首,白安却是准备直接照搬。
还有那些让人感到身临其境逼真感的,比较专业的黑话行话,以及鬼吹灯完整的能够自圆其说的盗墓系统,他都准备直接套用。
天下霸唱的书里,谚语、俗语、歇后语、成语无数,他便犹如老酒馆里的说书人,一口顺溜儿的土腔,一杯润口的茶,一块儿烂渣渣的惊堂木,开腔就是满满的故事,嗓子里带着泥土的腥辣味儿,嬉笑怒骂,活泼贴切。
直到听完散场,客人仍旧舍不得离去,品嚼着故事和字眼,回味无穷。
这对于白安前世出生东北农家大院儿的李唯七来说,就算不懂那些个所谓的文学价值、艺术手法,也显然是亲切到极点的享受。
因为喜欢,所以深刻印象。
白小少爷确实是不想直接抄袭,但现成的体系设定却是不用白不用。
即使在原地球,有了《鬼吹灯》的情况下,治用设定也是被允许的。
秋老虎未去,随着午时临近,天气微微变得燥热起来。
钢笔精致的笔尖在纸上游动,黑色的笔墨漫延下,伴着嘁嘁沙沙的书写声,半个树状图已经显出了形。
在思考的时候,白安并不喜欢用电脑去打字,纸张摩擦的真实触感,会传达给他宁静的氛围。
这个时候,离他拿起笔,才刚刚过了一个小时,大纲却已经完成了一半。
效率很是惊人,却建立在心中有数的基础上。
但要目前的白安仿造出鬼吹灯的风格水平,却是没有可能的,因为无论是丰富的民俗知识,丰富的盗墓行业专业知识,有真实的空间感,有合理的地理知识,还是对一民间文学和民间故事的研究,游刃有余的引用与穿插,都不是能速成的东西。
过目不忘也没用。
不说别的,就是书里那种时代特有的人物对白和语言,都需要时间和深入探索的沉淀。
所以白安向三叔致敬,直接以家族门派为线索。
在他的大纲里,主角越玉设定为盗墓世家从百年前便只能一代单传了的唯一后人,摸金一系大派,地龙门最小的嫡系弟子。←【x书?阅ぁ屋】
在一次倒斗中,越玉因初生牛犊不怕虎,深入墓穴,导致沾染上了不详之物。
而在他寻找解决办法的途中,不详之物与越家血脉中百年的神秘诅咒发生反应,在他身上形成了怪异的血色曼陀罗印记。
其师多方寻找线索,从古册中得知,越玉若不消除印记,活不过一年。
越玉同师兄与家仆跟着线索一路探穴寻暮,途中却遇到了不止一个有着同样血色印记的人……
很多人喜欢把《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不断的互相比较,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
这两本书即使有雷同的东西,也压根不是一个类型的。
《鬼吹灯》环环相扣间令人毛骨悚然的阴森感,《盗墓笔记》有些缺失;
《盗墓笔记》人设情节的商业亮点,《鬼吹灯》也整不来。
在《鬼吹灯》里,这么一段读者都会比较印响深刻的情节。
雪莉杨的外公“鹧鸪哨”,一边赶在鸡鸣之前脱下随时可能尸变的女尸的外衣,一面还要阻止成群的野猫将蜡烛扑灭的场景。
霸唱文笔十足精彩、功底扎实、节奏紧促,只这么一段,生生看的人头皮发麻。
然后。
我们试着把这场景换到盗墓笔记里面看看...…
“张起灵咬破手指
第一百零六章 奇怪的聊天群
第一百零六章奇怪的聊天群
一片盛开满了金白色小雏菊的风景头像后,加群请求不断闪烁。
“无声听雨邀请您加入异度风景群。”
白安没有立刻点确定,突然露出点疑惑的眼神来。
自己的记忆力绝对很少出错,无声听雨这个名字,他却一点印象都没有。
白安退出群通知,翻了翻好友列表。
果然没有“无声听雨”在个人……
犹豫了一秒,他顺手就点了确定。
先看看是什么群,加错了大不了再退掉,人家万一要是真有什么事,耽误了可不好。
下一秒钟进了群。
手机屏幕上齐刷刷的“欢迎新人”,各种鼓掌鲜花的图案,好不热闹。
白安都有点儿不好意思退群了,刚准备回一句谢谢。
屏幕里弹出个小方框。
“群规则:
1.禁止传播不良信息,违者飞机送上。
2.禁止宣群、广告,违者飞机送上。
3.禁止爆粗口、发黄图,第一次禁言套餐,第二次飞机。
4.禁止涉及身体状况的语言攻击,违者飞机。
5.其他以后补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