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风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十光
“什么建议”
“臣正准备研究种植新兴的农作物,眼下正缺人手。此物一旦研发成功,并推广开来,将对国家社稷有不世之奇功。潞王殿下若是有心参与的话,臣倒是可以邀请他一道。”
“研究何物”李太后问。
“不少,比如说番薯啊、马铃薯啊……”
“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像水稻麦子一样,可以当作主食的农产品,能让数百数千万的人得以活命,甚至结束饥饿苦难的日子。”
“这么神奇”李太后将信将疑。
“只要研发成功,臣敢以,以臣的人格做担保。”张静修本想说用父亲的人格做担保,但想想还是算了。
虽然自己的人格在李太后眼中指定不及父亲的千分之一,可这时候将自己祭出来,至少比祭出父亲显得有诚意。
李太后没作声,心想你张静修的人格……现在来看,好像也不是很靠谱,尽管有几分小聪明,尽管本宫觉得也并非像外界传说的那样脑子进水烧坏了,但刚才在正阳门外,你撕裂自己的上衣,是怎么回事儿啊就这一点,与潞王地上打滚有何差别
但见你信誓旦旦,又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本宫姑且相信你一次也无妨,毕竟还是个孩子嘛,有想法,敢想敢干,总是一件好事,比潞王整天只知道惹是生非正经事一件没有要强。
所以,李太后虽然没有作声,但目光依然是嘉许的,很有听下去的兴趣。
张静修接着侃侃言道:“以大明当下的条件,寻常的水稻一年下来也就两石米左右,三四百斤这个样子;而北方的麦子产量更差一些,据嘉靖皇帝爷时期的《河间府志》上记载:‘一夫耕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
“也就是说,一个青壮男丁耕种一亩地,能收麦两百斤左右。因此这样算来,若是北方一户人家想要不挨饿的话,需要耕种几十亩地才可以果腹。而南方水稻的产量要好一些,但一户人家也得种植十来亩水田,方能维持几口人的生计。”
“这些年受冷空气侵袭,天气一年比一年寒冷,父亲的富国强兵政策虽然惠及天下百姓,但依然有流民不断地出现,流民终归是贫穷饥饿所致。父亲也常忧心忡忡地惦记着说,如何让大明数千万人不挨饿受冻,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若臣研究成功,比方说番薯、马铃薯,不仅营养丰富,可以作为主食,最重要的是,亩产量可以达到三千斤以上,其产量大概是南方水稻的十倍,是北方
第079章 桀骜不驯
张静修循着李太后的目光望去。
本以为朱翊镠这家伙会答应的,不答应也不会明确拒绝嘛。本来就没地儿可去,脑子又是一团浆糊,让他想三天三夜,他也想不清楚能去哪儿能干什么。
这不等于好心收留他吗
虽然不像董嗣成那般走投无路,但若放他出宫,没人拉一把,他指定比董嗣成还惨得多。
然而,这家伙不识好人心,眼神里竟写着大大的“拒绝”,而且还是一脸鄙夷的神情。
张静修忽然觉得,提议的时机还是不够好,应该先让朱翊镠出宫吃些苦头,然后再去救济他。
人只有吃过苦,才知道生活的不易。
才知道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
像朱翊镠这厮,整天就知道胡思乱想,生活优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下过田地,锄头都不知道怎么扛,哪会知道外面世界其实有多辛酸!
所以,张静修只是看了朱翊镠一眼,便将目光移开,不说话了。
无话可说。
觉得自己的心意到了,李太后也领会承情了,至于朱翊镠选不选择,那是他的事儿,决不强求。
……
朱翊镠确实一头黑线,本心是抗拒的,没听明白是一回事:什么番薯什么马铃薯
根本闻所未闻,像听无字天书。
但更让他生气、不服气是:为什么娘亲总站在张静修那边在他看来,张静修分明就是在吹牛逼,娘亲为什么仍然相信难道就因为是张先生的儿子
因此,朱翊镠望着李太后,选择了沉默。
……
李太后玲珑剔透,自己儿子想什么,她当然一眼即明,也没多问什么,只是轻轻地道:“张静修,本宫感谢你为潞王的事费心,但他确实不是这块料,跟着你只会带来麻烦,你回去吧。”
出牌出得真好!
简直心有灵犀!
张静修也是这样想的:此刻不起身离去,等待何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难道还要留下来恳求朱翊镠这家伙不成
本来就是在帮他。
若非看在李太后的面子上,若非指望将来或许能借借他的势,谁稀罕与他这臭屎壳郎一起共事
既然不领情,那就算了。
本少爷也是个有骨气的人。
张静修站起来,躬身行礼:“微臣告退!”
“去吧。”
李太后一抬手,然后冲朱翊镠道:“潞王,你也起来吧,回去好好琢磨琢磨,什么时候想好了,什么时候再来告诉娘亲。但娘亲还得提醒你一点:既然不领张静修的情,那你以后莫再招惹他了,这个你能做到吗”
朱翊镠又一次选择沉默。倒不是没听到李太后的问话,而是想着回去琢磨的事:只要自己没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计划方案出来,那就意味着还得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没有自由。
可是,自己真的想得出来吗脑子一片空白啊,想出来后又能像张静修那样得到娘亲的认可吗娘亲看待本王的目光可是与张静修明显不一样啊!要不先答应,然后再……
朱翊镠思绪飞驰。
“怎么做不到”李太后在催促,她的目光变得锐利了。
此时,张静修已经跨出了阁门。
忽然,听到朱翊镠大声叫喊道:“娘,孩儿愿意跟随张静修而去。”
张静修不由得滞了一滞,但没有回头。
小样儿,有本事硬一炷香时间给本少爷瞧瞧自己没本事,本少爷好心赏你一口饭吃,给你谋一条出路,你特么还假装硬气哼!本少爷还不想陪你玩儿了呢。
“张静修。”李太后随即喊了一声。
其实,她才是最着急的人。只是她沉得住气,不像朱翊镠那样表现在外。
先头,张静修偷偷给她写信,她当时与冯保计议,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觉得可以一试。
今天出面,只是想观察一下儿子出宫的决心和能给出的姿态。
朱翊镠决心倒是强烈。
但要是说姿态……哎,她这做娘的已经看出来了,儿子脑子里就是白纸一张,哪有什么方案计划
所以,当张静修提议时,她是多么希望儿子答应,然后作出承诺与保证……然而,她又一次失
第080章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无论怎么说,对李太后这一波操作,张静修还是非常满意。
潞王的确是招人烦。
但若帮助李太后解决这块儿心病,既能巩固李太后对自己的信任,或许还真能改变朱翊镠这家伙的品性。
这样的话,不仅对救父救张家的计划大有裨益,而且对朝廷也是功不可没,算得上是大功一件。
历史上的潞王为祸不浅。
且不说他之国就藩后如何疯狂敛财,为非作歹,抢占民女,鱼肉百姓。单看万历皇帝下旨为他做的三件事,让大明王朝耗费了空前的财力,还不算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消耗。
一件是为潞王筹办婚礼,一件是为他修建潞王府,一件是为他修建潞王陵。
历史上,潞王朱翊镠大婚,正是万历十年,张居正刚去世不久。
据明史记载,万历皇帝为了给这个宠在手心上的弟弟筹备婚礼,动用各色金三千八百六十九两,白银十万两,青红宝石八千七百余颗,珊瑚珍珠两万四千余颗……
由于费用过度奢侈,户部看不下去,以礼法《大明会典》载“亲王定亲礼物,金止五十两,珍珠十两”提示万历皇帝:潞王婚礼的费用严重超标了。
然而,万历皇帝置之不理,光边备军费就挪用了九十多万两,差不多将整个京城的珠宝购置一空。
简直就是劳民伤财!
朱翊镠大婚一后,“就藩”便自然而然提上日程。
“之国”得有府邸。
潞王府的修建工程之浩大,很快让当地官员吃不消了。需要多少银子呢预算是六十七万七千八百两白银。
这对于当地府衙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要知道,当时像湖广等稍富裕的省府,一年的赋税收入也才二十多万两白银,而像贵州、四川等偏远一点的地区都不足十万两。近七十万两是什么概念
历经四年,潞王府修建完毕。
竣工后的潞王府,气势恢宏,雄伟壮丽。至今卫辉潞王府的遗迹,依稀可见昔日之气度。
但这又是劳民伤财。
潞王就藩时还需要安家费,安定后又需要修建潞王陵……
朱翊镠的陵墓,创造了一个中国历史之最——封建社会陵墓门户装饰的最高规格。
陵墓前设置石兽,本是帝王陵寝的传统。按明代的规矩,帝王陵前设置石兽六种:狮、麟、象、驼、獬、马。可骄奢的潞王一口气给自己的王陵神道两旁设了十四种石兽。
潞王陵到底花了多少银子,史料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规模超过了万历皇帝的陵墓。
而万历皇帝的陵墓花费多少白银呢七百万两——大致相当于大明王朝三年的gdp。
这贪婪奢侈的哥俩儿,最后终于以报复性的方式,将张居正辛苦积攒的银子花了个精光。
若张居正泉下显灵,估计再厚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他,也要跳出来阻止,妥妥的就是败国败家的典范。
这便是历史上的潞王朱翊镠。
绝对堪称一个劳民伤财、危害社稷的主。
好在他年龄现在还小。
张静修抱着救父救张家的大目标,虽然知道亲近潞王并试图改变他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
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并且依照佛宗的理念,世人皆可度,世上并无不可度之人。
张静修相信自己可以。
孩子的可塑性强。
为了父亲,为了张家,也得冒险一试。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事。回报与风险,一向是成正比的。通常风险越大,回报越丰厚。万一调教成功,那救父救张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朱翊镠虽然荒唐可恨,但很有话语权,加上万历皇帝非常听他的话。
有这两点,张静修觉得应该争取。
咱伟大的革命家不是说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吗
况且,退一万步说,朱翊镠这个坑人的家伙,像个黏人精、臭屎壳郎一样,在你耳边乱飞,一不小心溅一身屎,多恶心!若真能让他老实一点,找点事情给他做,不是也少了许多麻烦吗
所以,张静修决定带朱翊镠出宫。一方面,朱翊镠本就迫切希望出宫;另一方面,张静修刚好有心推波助澜。
只要李太后松口,理论上,应该是一拍即合水到渠成的事。
无论朱翊镠心中是否有小九九盘算,暂时跟随张静修出宫只是一时权宜之计,但他眼下确实没地方可去。
遑论什么计划、目标、方向……跟着张静修,似乎是朱翊镠目前唯一的选择。
……
临行时,李太后当然叮嘱交代一番。
反正朱翊镠
第081章 抽的就是你
朱翊镠踏出午门的那一刻,不知有多开心多激动,转身端详着眼前的宫廷别苑,竟忍不住双手向天,仰着脖子,大声呼喊道:“本王脱离樊笼了,本王终于自由了……”
张静修能够体会。
若抛去地位与享受,皇宫中的生活实在无趣得很,连说话、走路都要受到限制。
尤其像朱翊镠那种不大不小的孩子,读书写字有专门老师,伺候他的不是宦官就是女官,连一个儿时伙伴都没有,想想这样的童年生活也着实够悲催的。
难怪他长大后心理扭曲、过度膨胀,若说只是因为万历皇帝惯出来的臭毛病肯定不准确。
内因才是主要的。
见朱翊镠一副放飞自我的样儿,张静修不得不摸了摸李太后赐给他的竹鞭,在旁边轻轻地提醒道:“潞王殿下,出宫是有任务的,若届时不能达成,李太后会抓你回去。而且这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永远是相对的。”
后面这句话,以朱翊镠的性子,张静修感觉纯属浪费,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果然,朱翊镠斜睨着他手中的竹鞭,哂之一笑,讥诮地道:“你还真把自己太当一回事咧!怎么以为拿着娘亲赐给你的竹鞭子,你就真的敢抽本王几下”
张静修回之一笑:“我只想好心提醒潞王,如果你不想被太后娘娘抓回去,那你最好尽量配合;若只是想出宫溜达一圈儿呼吸几口新鲜的空气,那你大可以为所欲为。当然呢,我是有原则的人,也不会随便告状,随便对潞王下手的。”
朱翊镠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不屑一顾地道:
“第一,别拿娘亲压本王。”
“第二,在本王面前,你需要称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