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不科学的原始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千书过

    随后,黑豹便从它的身下将桐树叼了起来,一股脑的跑到了岸上。

    桐树被黑豹放在王伟的面前,摸了摸桐树的胸口,还有心跳。

    在桐树的后脑勺,一条裂开的口子还在缓缓的淌着血,在伤口的周围,肿起来了一个婴儿拳头大小的鼓包。

    还没死,溺水也不严重,应该是受到了撞击,昏迷过去了。

    没死就好!

    王伟背起桐树,解开三角身上的麻绳,然后骑着三角,就朝着村中奔去。

    只要止血,消炎,然后静养一段时间,应该没问题吧。

    王伟心中惴惴不安,只能用胡思乱想来打乱自己的思绪。

    虽说村子里面收集有十几种能够消炎化肿的草药,但那些药性却非常的弱,而桐树伤的地方又是脑袋,还在浑浊的湖水中泡了这么久,天知道到底能有多大的用。

    早知道,为什么不将青霉素给培育出来呢。

    村子里面虽然有木棚,但有还不如没有。

    狂风将村子里面大部分的棚顶都给掀翻了,泥土糊成的墙壁,在两天两夜的雨水侵蚀下,就像是冰激凌一样融化了下来。

    村子里面,除了小孩和怀孕的女人躲进了兔舍或者窑洞,剩下的人,都拿着铁锹,在田埂里面去挖排水渠。

    村子里面的暖棚和那一亩地的青稞,自然是被重点照顾起来的。

    暖棚和青稞地的四周,都用木板圈了起来。

    加固的木板,能够抵挡狂风的侵袭,将青稞苗和暖棚保护在里面。

    至于那些正在茁壮成长的兔兔草,族人能做的,除了给它们排水,确保不会被水淹外,狂风就只能靠他们自己的生命力来进行抵抗了。

    村子的地势很高,建村的时候,王伟就考虑到了洪灾。

    虽然大湖和小河的水位上升了许多,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淹没村子的。

    当然了,要是这场大雨,连续这样下两三个月的话,那什么情况就都未必了。

    桐树被安置在翼龙房中,王伟亲自配了一些草药来敷在他的脑袋上。

    回来的路上,在龙背上的颠簸,已经让他将呛的水差不多都吐出来了。

    翼龙房里面除了桐树,还挤了很多小孩和孕妇。

    小翼龙将脑袋从外面伸了进来,好奇的看着趴在木板上的桐树。

    结果还没有看上几眼,便被王伟推了出去。

    自己不仅被从住的地方赶了出来,现在连把脑袋伸进去的资格都没有,小翼龙委屈的‘嘎嘎’叫了起来。

    良久,桐树总算是醒了过来。

    他茫然的看着四周,过了好久眼睛才恢复了神色。

    这是哪?桐树开口问道。

    这是翼龙房,你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适的地方没有?王伟询问道。

    疼,浑身都疼,脑袋更疼,晕。桐树有些费力的说道。

    可能有些轻微的脑震荡,身上骨头检查过了,没有断的,都是淤伤,养一段时间就好了,这次你能活着回来,真得感谢感谢黑豹,如果不是它跳进湖中拼了命救了你,有十条命现在你也没了,而且,探索号和探索二号都救上来了。王伟说道。

    见到桐树醒了,浑身湿漉漉的黑豹挤了进来,用脸在桐树的身上磨砂着。

    桑,桑雨呢?桐树挣扎着,朝着四周看去。

    黑豹只救回来了你一个,也许桑雨飘到别的地方去了。王伟沉默了一下说道。

    桐树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

    桑雨就是那个跟他一块操控床弩的新军战士。

    也是从山上的时候,就跟着他的老人了。

    迁徙的路上桑雨没死,但却没想到,死在了一场风雨之中。

    那么大的风浪,落水之后基本上等于十死无生,飘到别的地方活下来,自然是最好的结局,但他也明白,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大雨整整持续了五天才逐渐平息。

    村子里面所有的鱼塘,水位都漫了出来。

    当狂风渐渐消散,大湖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在湖边,留下了风浪带来的一片狼藉。

    小河的水位涨到了顶点,只差一点,就会漫出来了。

    河上的浮桥早就被冲垮了,两岸的族人被分隔了开来。

    浑浊的湖水甚至将河道都拓宽了许多,奔腾着朝着大湖流去。

    让王伟意料之外的是,五天的暴雨,居然没能让大湖的水位上涨多少。

    风平浪静后,居然又露出来了湖边打了一半的地基。

    这不禁让王伟惊叹,大湖到底有多么宽敞啊。

    经过王伟的精心调养,桐树后脑勺的伤口好运的没有发炎。

    在这个年代,不怕受伤,就怕受伤后伤口发炎。

    严重一点的话,有可能是会致命的。

    而发炎的地方如果在脑袋上,引起的并发症,更是能够要人命。

    大雨过后,村子里面一片狼藉。

    百分之八十的木棚,都只剩下半截低矮的围墙了。

    松叶带着族人,努力了数个月建造的房屋,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烧制水泥(一)
    暴雨平息,湖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一车车的材料被拉到被摧毁的码头旧址,进行着灾后重建。

    两艘帆船,桅杆断了一大半,兽皮制作的船帆也都被吹的不见踪迹。

    船身上面,到处都是折断的木头或者撞破的坑洞,村子里面最为精英的木匠,都被集合起来对帆船进行维修。

    在大湖的沙滩上,到处散落着被冲上岸来的杂物。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树木的枝干,另外还有少量乌色的木板。

    这些木板被裁切的非常整齐,上面充满了人工的痕迹。

    清理出来的木板被堆积在一块,晾干之后打算用来修补船只。

    虽然木匠他们没有见过这种木料,但是经过测试,这些木料的强度,并不比自家帆船所用的木料差。

    而且从木板一面的水苔来看,很明显在水中泡了很长的时间。

    长时间的浸泡,这些木板也没有变形,更是从侧面证明了这些木板的防水性很好。

    这件事,对于木匠来说只是小事,这些木料,能用则用,用不上的就丢掉。

    有大水冲来的现成的木料,他们才不会去管,这些木料是从哪里来的呢,更不会在意,有没有人也和他们一样,也掌握了木料的切割,甚至是知道了造船术呢。

    这件事木匠们虽然并不在意,但却引起了桑龙的注意。

    以前在山上的时候,桑龙在战败的时候背叛了桑老,引起了公愤被凌辱成了废人,而王伟救下了他,并给他权利组建了一支暗地里的耳目,监控着俘虏们的活动。

    可以说,桑龙就是这个世界,最早的情报工作者吧。

    带着一块比较完整的木板找到了王伟,说明了情况之后,果然引起了王伟的注意力。

    将木板拿在手中,经过鉴定,这木板是属于杉木的一种,被王伟命名为阴杉。

    而且王伟确定的是,这种阴杉他从未见过,应该不属于本地区的物产。

    找来了好几个熟稔的木匠看过后,都确定,这阴杉的切割面并非是用木锯锯出来的,至少不是常规的木锯能够锯成的,外面涂抹的油,也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而且从阴杉的侧面,王伟看到了一排小孔,看上去就像是钉子钉出来的一样。

    沙滩上所有能够找得到的阴杉都被搜集了回来,经过检查,果然找到了一些或长或短的铁钉。

    比较了铁钉之后,王伟的心中稍微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些铁钉的材质并不出众,而且看样子,像是从模子里面浇筑出来的。

    这也就是说明,这些铁钉背后的社会,文明进程和自己并没有拉得太开。

    木板和铁钉,最后都被王伟给收了起来。

    这些木板,基本上都是一些碎料,最长的一张木板,也只有区区两米的长度,而且还在风浪之中被打得破碎不堪。

    从这些碎料中,王伟不可能复原碎掉的船只的模样,自然也无法得知木船背后文明的科技程度。

    不过有一点,王伟却是明白了。

    在这个世界中,肯定还有高度发展的文明,这个文明的背后,王伟不确定到底是不是人类。

    但王伟知道的是,自己要加快发展的进程了。

    地球上的一个伟人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在任何世界都是一样的。

    在山上的时候,自己的部落因为看起来弱小,哪怕给与了桑竹二族如此多的帮助,也屡次被侵犯。

    迁徙之后,因为部落人数不多,珍贵的白盐,就让受益良多的余族产生了觊觎之心,伙同其余不明真相的部落,对自己发动了进攻。

    王伟不希望,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在自己的头上。

    他希望,如果有一天,自己的部落和这个世界其余的文明接触的时候,惴惴不安的会是他们,而不是自己。

    随着风浪冲上来的木板对于普通的族人来说,只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插曲。

    唯一受到影响的,无非就是木匠们在修理帆船的时候,需要多开几张木板。

    人类在天灾面前,总是有着无比的韧性。

    暴雨过后,一共死了十三个人,除了两人不小心掉进河里,一人被湖水卷走外,剩下的十人,都是因为淋了四五天的雨,生病病死了的。

    王伟不知道,这场暴风雨到底是突发事件还是这片区域经常会发生的事情。

    但是他却知道,木棚只适合暂时的居住,无论如何,族人们也得换上能够抵抗风雨的砖房来进行居住了。

    村子里面砖窑从建成到现在,只是偶尔熄灭过几次。

    经过数次扩建,砖窑的数量,已经增长到了十三个了。

    烧制出来的砖块,早已经堆积如山,但是用于替代水泥的三合土还有石灰却是始终供应不上,这才造成了村子里面虽然有砖有瓦,却始终无法普及砖房,无法修建围墙的尴尬局面。

    而且从码头的灯塔来看,石灰粘合的砖房牢固程度很明显是不足的。

    如果建造灯塔的石灰,换成混凝土的话,王伟相信,那湖浪余尾的力量,是绝对无法将灯塔掀翻的。

    去年的时候,王伟就在心中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今年一定要将水泥厂给建造出来。

    而到了现在,水泥厂的建造,看起来是刻不容缓了。

    在地球上,各大水泥公司建厂动辄投资数亿甚至是上百亿,让人觉得烧制水泥是一种非常高科技,投资非常高的产业。

    其实不然,早在大跃进的时候,国人便兴起过一段时间的土法烧制水泥。

    在王伟老家的后山,至今还残留着二十多座那时候建造的高炉。

    那段时间,村子里面的人都被调去帮忙,王伟耳濡目染之下,也大致明白烧制水泥的方法。

    其实土法烧制水泥是非常的简单,用术语来说的话,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预热阶段,二是碳酸钙分解阶段,最后则是熟料阶段。

    烧制水泥的话,需要三百到最低一千两百度的高温。

    如果能够从山里面将煤采出来的话,想要达成这个温度当真是轻而易举。

    不过,现在没有煤,用木炭配合高炉,也是能够达成这个温度的,区别无非就是多浪费一些人力物力。

    说人话就是把石灰石粘土磨成面儿,再煅烧成熟料后再和炼铁后剩的矿渣同磨,就成水泥了。

    当然了,最后同矿渣同磨并不是必要的程序,只不过刚好村子里面炼铁剩下了许多矿渣,恰好能够利用上。

    虽然这些矿渣里面,还有许多贵重金属,但是对于王伟来说,小翼龙运输队没有成型之前,这些玩意根本无用,既然如此,与其留着占地方,还不如物尽其用,拿来提高水泥的性能呢。

    为了避免在配料比上出现失误,王伟还特意用震惊点数购买了中级的水泥锻造方法。

    购买技能之后,王伟顿时大开眼界,什么样的石头比较好烧,如何配比能够更大程度的提升硬度,还有速凝水泥,能够在水中凝固的水泥,王伟全都知道该如何烧制了。

    只有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使用的特种水泥,技术里面暂时没有涉猎。

    不过就目前掌握的技术,对于王伟来说,烧制能够使用的水泥已经算是绰绰有余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 烧制水泥(二)
    高炉的选址很重要,靠近原材料供应地的话,能够给村子省下许多人力物力。

    山边上,采石队靠近森林的一条小河边被桑叶一眼相中了。

    桑水他们采完石头,直接送到水泥厂,靠近水源,用水比较方便。

    烧制水泥需要大量的木炭,等到水泥厂建成之后,完全可以就地伐木烧炭,自给自足。

    只不过,相比于灯塔来说,足足大了两倍的高炉,如何在没有水泥的情况下建的牢固也成了一个问题。
1...149150151152153...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