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声大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行人
这喷的人多了,沈言的粉丝自然也就能看到,他们也就不服气。
质疑沈言的人气
沈言的粉丝都是假的
他们怎么可能忍得了,当然就在微博上开启了骂战,话题的热度越来越高,就这样……沈言又登上了一次热搜榜。
而这次上热搜榜,作为事件主角的他完全就不知情。
此时的他,正在录音室里忙着录音,哪里会知道网上发生的事情。
“呵呵哒,就你们这些喷子也想喷大神”
“呦,这些都是哪里来的优越狗,在这里吠了半天。”
“咱们大神的人气需要被你质疑不好意思,我们大神在飞鱼直播平台里还有很多粉丝。你们不要以为微博就代表一切人气了,我们还有很多小伙伴只是懒得上微博而已。”
“喜欢沈言大大的人也很多吧。”
“……”
这群粉丝战斗力十足,自然就跟那些喷子对喷了起来。
从直播间里来的那群粉丝战斗力,可不比那些喷子差,就这样把沈言从热搜榜后面的位置喷进了热搜榜前十。
这样的一幕,让很多吃瓜群众都看得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骚操作
“这沈言又是什么情况”
“我靠,这都能上热搜榜假的吧”
“我勒个去……老子要上个热搜榜都得精心策划一场绯闻戏,这人上热搜榜咋跟吃饭那么容易”有个三线小明星看到沈言的名字又上热搜榜之后,顿时无语了。
而在正常骂战中,沈言的人气又再次上升了一截,粉丝数量的大增。
俨然就是一个越喷越火的典型代表。
这样的一幕,让原本喷沈言人气造假和没有人气的喷子们气得七窍生烟。
他们发现自己竟然给沈言做嫁衣了,反而帮他造人气。
这些带节奏的喷子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心里非常难受。
本来想搞点事情,把沈言的人气搞掉,但没想到……结果却是跟他们预想的相反。
太尼玛难受了。
现在沈言的人气,已经突破了七十万。
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估计他人气破百万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配音圈子里的同行们,也是很无语,不明白沈言为什么三天两头就能上一次热搜榜。同样都是配音演员,为什么差别就是那么大捏
换做是他们,上一次热搜榜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估计这辈子都很难上次热搜榜。
除了工作室里的少部分同事知道之外,其他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沈言不知道自己上热搜榜的事情。
“沈老师牛逼……”高立军在刷微博看到热搜榜的消息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沈言了,所以最后直接喊牛逼就完事儿了。
他知道沈言最近在忙配音的事情,一天时间在录音室里待十几个小时,并没有时间玩微博,更没心思去关注微博,这次上热搜榜纯粹就是个偶然情况。
可偏偏这样的偶然情况,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他们多想自己也有这样的运气啊。
只是可惜……他们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这次的热度虽然没有持续太久,但也算让沈言出尽了一把风头。
……
沈言在录音室里差不多录制了二十来天的时间,才把属于角色的配音给录制完成。
&nbs
第220章 节目策划书(求订阅)
沈言舒展了一下身子,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
终于不用再被闷在录音室里面了。
连续在里面待了二十多天,他都快忘了时间的流逝,反正每天起床之后就是来到工作室,进录音室里录制配音,十几个小时窝在里面。这段时间里,每天都重复着一样的工作,对他来说脑海里存在的东西就是录制配音,或者是跟其他人讨论一下台本里需要修改的地方,再没有其他的了。
真不是一般的累。
即使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沈言还是不免有些无奈。
好在现在的录音室要比过去的录音棚条件好很多,过去的录音棚环境可要糟糕很多,房间小、闷热、不通风……在里面待上一两个小时都很难受,就更不用说十几个小时了,简直就是种折磨。
另外,这次影视剧配音录制完成之后,沈言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想要的奖励。
一个是法语精通,一个是获得了歌唱技能。
反正技多不压身,沈言也不会嫌弃这两个奖励,或许以后会用得上。
沈言录制完了自己的配音,而吴子仓那边还在苦逼地录制着他那部新水浒的录音,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他可没有像沈言那么好的工作效率,只花了二十来天的时间就把这部剧的配音给全部录制完成。而吴子仓这边,估计时间得多个三分之一,甚至是多一半。
“呦,这蓬头垢面的人是谁呢”王萌看到从录音室回到办公室后的沈言,不由调侃了一句,想要嘲讽他样子很颓废沧桑。
这段时间每天十几个小时待在录音室里,沈言哪有空去打理自己,本来就有点长的头发,没去好好打理的话,就会有点杂乱,外加胡子也有一些,整个人看起来是显得憔悴了一些。
不过这个憔悴沧桑般的沈言,跟之前奶油小生的样子是完全两种风格,看起来更有男人的味道,更有‘大叔’风范。
“哎,才一段时间没见你就不认识了,爸爸表示对你很痛心。”
“你……”王萌本来想调侃一下他,没想到又被沈言给占了便宜。
这个混蛋还真是一点亏都不吃。
王萌是对他没辙。
……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研,徐雨开始对配音这行有了一些了解。她发现,在这两年里有声读物、广播app以及国漫的崛起,让这个行业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这个契机就是让那些一直处在幕后的配音演员走到台前,被观众熟知,像其他娱乐明星一样,他们也会拥有自己的粉丝。
对了。
那位叫做沈言的配音演员,在微博上就有七十万的粉丝,虽然粉丝数量还比上一个三线小明星,但这至少代表着……这一行是有很大的潜力,是可以更深层次地去挖掘。
特别是二次元文化的崛起,acg文化的发展,那也是一个很大的受众群体。特别是90后和00后,一定会深受这个群体的喜爱。
配音演员不是没有机会成为偶像的,不是没有机会成为明星的。
看看岛国那边就知道了,那里的配音演员也就是声优,就像是明星一样,有着一大群的粉丝。
既然连一个小小的岛国都可以,为什么咱们华夏不能
调研完了之后,徐雨就开始写这个节目的策划书。
凭借着这次调研的数据,她相信领导会同意她这个节目的录制。
写了差不多四五天,她终于把这个节目第一版的策划书写了出来,里面包括了写这份节目策划书的背景,经费的预算,节目需要邀请的嘉宾人选,以及节目的赛制和节目的特色,在里面都写得清清楚楚。
看着电脑里的资料,徐雨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连续熬夜了几天,终于把它搞定了。
坐在电脑前伸了个懒腰,身前的风景一览无余,宽松的上衣底下,可没有任何东西呢。
不过好在她是在家里,也没人会看到这么香艳的一幕。
她把这份策划书拷贝进了u盘,然后顺便打了两份纸质版的节目策划书出来,等明天去了台里,她再准备把这份策划书给台里的领导审核。
对了。
忽然徐雨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节目该叫什么名字好呢
与声音有关的……
徐雨陷入了沉思,在想着这个节目该叫什么名字好。
“叫《钟磐之音》”
“不行……太文艺了,一看就是纪录片的类型。”
“《玉石之声》……也不行,会让人以为是古董节目呢。”
“《林籁泉韵》又太内涵,一般人很难以理解。”
“那叫《声音的世界》好像也很一般,有点太过于直白。”
“《声色……”
一连想了几个,可是徐雨自己都很快否决了,并没有想到一个比较好的节目名称。
她总觉得这些名字,都不太符合自己这个节目,要么就太文艺,要么就太直白。
唯独想到了一个以“声色”开头的,但是后面又想不下去了,总不可能后面接个‘犬马’吧。
所以她有否定了这个名字。
给一个节目取名字,这是一个很有讲究的。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这是这个节目的核心。
如果以这个节目的核心为主旨,取一个名字。
那么该取什么好呢
徐雨没想到自己在写完了节目策划书之后,自己竟然被节目名称给难倒了,想了好多个
第221章 节目被否定了?(求订阅)
贾副台长之前点出的那几个问题,确实也是徐雨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节目形式单一
这确实是个需要考虑的地方。
作为一档综艺节目,节目形式太过于单一的话,可能没两期观众就可能看腻了。那样的话,就算是有个好的开端,也很难维持下去。更何况,这样一档综艺节目,注定前期都不会可能太好。
在观众观看这档综艺节目之前,所有人都不懂这个节目是干啥的。
以前从来都没有过类似的节目出现。
所以……这是一个创新,也是一个冒险。
如果成功了,结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但要是失败了,估计播出个几集,就可能被早早地喊停。
而除了节目形式的单一之外,还有其他的地方需要考虑。
一个是在邀请的嘉宾上,一个是在节目的内容上。
邀请的嘉宾如果全是配音演员,虽然可以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性,但是……却也少了综艺最关键的东西,娱乐性。一个节目如如单单只有专业性,那么在受众上来说,肯定会少很大一部分观众,专业代表的是枯燥和无趣,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没什么意思,就不去了解了。
毕竟综艺节目的核心,就是用来娱乐大众的,必须得在其中加入娱乐的元素,增加里面的趣味性,用来增加人气。
怎么增加趣味性和增加人气。
那么邀请的嘉宾,也就有很大的讲究了。
比如邀请的嘉宾,可以用有实力的演员和当红明星来代替,然后在每期节目里,再邀请一两个专业的配音演员来比较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两者就有了鲜明的对比,用演员和当红明星加入,这对于节目来说,可以吸收很多的人气。而加入配音演员,又可能保证里面的专业性,一举两得,这样就既可以拥有趣味性,又拥有专业性。
还有就是节目的内容,也需要更改一下。
她那份策划书还只是第一版的内容,后续肯定还要更改。
想好了修改的内容和方向。
徐雨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开始修改了她这个节目的策划方案。
进行第二个版本的修改。
她把u盘里的内容拷贝进了台里的电脑上,然后开始修改。
“嘿,徐姐,你在忙什么呢”
到了休息时间,徐雨还在修改她那份节目方案,同处在办公室里的同事,就好奇地过来看她。
然后顺便看了看电脑屏幕上的内容。
随便看了看上面的内容,这位同事就摇了摇头。
“徐姐你这个节目题材好像很一般啊,配音演员这样一个只存在于幕后的群体,好像也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啊。再说那些配音演员的人气那么低,这节目要是做了出来,收视率一定很低的。”这位女同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徐雨在心里叹了口气,在没做市场调研之前,她或许会同意这位同事的看法。
但是现在……
她肯定不会同意,她非但不觉得这个题材不一般,而且还非常有潜力。
配音演员没有人关注
错!这是打错特错。
之所以一些人会觉得他们没有人关注,会觉得这个群体只是存在于幕后没有价值……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去了解。就好像文科生和理科生一样,两者之间横着一条鸿沟。
他们没有去接触这个群体,没有去了解这个群体,自然就会觉得这个群体没有价值。
虽然这个同事这么说,但徐雨并没有放弃这个节目的想法。
任她们去说吧,反正能不能成,最后还是要看制作出来的节目效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