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黄石翁
娘,别人是别人,我是我。大哥也比我大不了几岁,三亩地对大哥来说也是个大活,我去帮帮大哥,读书不差这一会儿。再说了,我读了一天的书了,也算是歇歇脑子。
看到罗信心疼他大哥,罗氏感动的眼圈就是一红,但是却坚持道:不行,不能够让邻居笑话咱家。你给我回屋里睡一会儿。
娘!我和大哥一起干,会快一点。你就让我去吧。
实际上,罗信没有觉得干农活有什么不好,读了一天的书,正好去地里活动活动筋骨。至于大明读书人不干农活的事情他也知道,但是这和他有什么关系?虽然他不想特立独行,但是却也不想被大明完全束缚。他读书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自由吗?
娘,皇帝还在御花园有块地呢,皇帝也翻地的。
啊?真的假的?罗氏吃惊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老师说的。
罗信毫不犹豫地将事情推给了林秀才,而实际上大明的历代皇帝还真是都有一块地,每代皇帝都亲手侍弄那块地,用来表示皇家重农,虽然地不大,却是起一个表率作用。
看到儿子说得认真,罗氏便也就信了。说实话,做母亲的心中也心痛大儿子,毕竟罗青如今也才十一岁,却扛起了家里的农活,谁让罗平不在家呢?
略微沉思了一下道:好吧,你先去,娘在家给你们烧些热水,一会儿便给你们送去。三月的天还是冷一些。
娘,那我先去了。
罗信扛着锄头风风火火地跑了出去,看着罗信的背影,罗氏的脸上露出了幸福之色,随后便匆匆地回到厨房烧水去了。
大哥!
罗信扛着锄头远远地看到了罗青,便放声喊道。罗青从地里抬起头向着小道望去,见到是罗信,便高兴地扬手呼道:
小弟,下学了?
嗯!罗信跑到了田埂旁:大哥,我来帮你。
紧守着罗信家三亩田的旁边就是罗信爷爷一家的田。此时,罗信的爷爷罗恒,大伯罗野和堂兄罗胜也正在翻地。罗信向爷爷,大伯和堂兄问过好,而罗胜看到罗信扛着锄头跳进了田里,便好奇地说道:
信弟,你不是开始读书了吗?
是啊!罗信点点头。
那你怎么还下地?
谁说读书就不能够下地了?罗信淡淡地说道,然后转过头对罗青道:大哥,怎么干?你教我。
罗青急忙道:小弟,不用你,大哥一个人就成,你赶紧回家。
大哥,我们是兄弟!罗信真诚弟望着大哥。罗青从罗信的眼中看到了真诚,心中便觉得暖乎乎的,用力地一点头道:
好,大哥教你。
翻地实际上就是一个力气活,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很快罗信便和大哥一起干了起来,罗恒阴沉着一张脸,虽然他之前很看不起老二一家,并且把老二一家赶出了家门,但是罗信成为神童之后,他的心中还是满得意的,毕竟从村邻的眼中能够看出对他的尊敬,因为他是罗信的爷爷。
罗家要兴旺啊!
不仅仅是出了罗智这个秀才,还出了罗信这个神童。
但是
今天看到罗信竟然不顾身份地扛着锄头下地,他的脸便阴沉了下来。读书人有干这种脏活的吗?
这不是平白让村邻笑话吗?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考中秀才?
这不?
旁边地里干农活的村邻都不时地向着这边张望,而且还在交头接耳。
狠狠地抡起锄头刨在地上,罗恒嘴里嘟囔道: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三十九章 田间
求收藏!求推荐票!
罗野看了一眼罗信,最终也摇了摇头,心中暗道:看来信儿确实不是读书人的料,根本就不是读书人的性子,老二家这是在白费钱啊!本来那日子过得就够呛,以后恐怕就更苦喽!
罗信却不管别人在想什么,干得浑身出了一身细汗,只觉浑身舒爽。一边干,一边心中还有一种感触。
中国的历史应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武国,一个是文国。
在宋以前,中国虽然也重视文人,但是却更重视武人,可以说是以武治国。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都是如此。那个时候的读书人也都习练武艺,想当初就连房玄龄这种文人都曾经拎着一把剑跟着李世民冲锋陷阵过。
但是
到了宋一切就都变了,武人的位置下降了,而且是下降的厉害,文人的位置提升了,而且是提升的厉害,甚至在罗信看来,已经有些畸形了。
读书人开始鄙视武人,读书人开始只知道死读书,不再涉及任何领域,他们变得手无缚鸡之力,自宋开始,中国走入了以文治国,其结果却不仅仅是亡国,而且几乎断了文人的传承。
蒙古的铁蹄不仅仅是摧毁了文国的宋,而且屠杀了宋的文人,中原千万户被蒙古人杀得只剩下几十万户,几乎屠杀光了宋的文人世家,让无数典籍毁于战火,到如今的大明还在拾遗补缺当中。
如今大明虽然赶走了元,但是却依旧没有接受教训,也许是害怕武人造反,依旧没有给武人应有的地位,依旧是皇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依旧是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而且罗信知道大明的最后也被清给灭了。
所以罗信对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非常痛恨。他改变不了大明什么,那就从自己做起。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就要坚持。
通往田地的小路上走来了一群妇人,却正是罗氏和一些给田里干活的男人送开水。大婶和小婶也挎着一个竹篮和罗氏走在一起。
青儿,信儿,过来喝碗热水歇歇。罗氏走到了田埂前,放下竹篮,朝着罗青和罗信兄弟两个唤道。
娘,来了!
兄弟两个扔下锄头向着娘跑了过来。罗氏眉角含笑地从竹篮里取出了两个大碗,分别倒上热水,罗青和罗信兄弟两个便端起大碗喝了起来。
哟,这不是信儿吗?小婶的声音惊讶得有些做作地传了过来:我们的神童也下地干活啊?
罗信将口中的水喝下,看了小婶一眼,淡淡地嗯了一声。
小婶便夸张地喊道:二嫂,我不是说你,读书人怎么怎么干这种活?你这家教真是!你看我家相公什么时候下过田?我家相公可是要中举人,中进士做官的,这是读书人的志向。你怎么能让信儿在田里蹉跎?这不是害信儿吗?
哼!
爷爷坐在田埂上也狠狠地冷哼了一声,罗氏的脸就变得苍白。罗信淡淡地看了一眼小婶,又看了一眼爷爷,正迎上爷爷那双凌厉的眼神。但是罗信的神色却没有丝毫的变化,眼中反而露出了一丝讥讽望着小婶道:
小婶,不管是农人也好,读书人也罢,总不能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你可知道皇帝在宫里也有块地,也要亲手侍弄?你可知道每年知县老爷也要下地开犁以示春种?从皇帝到官老爷都能够下地,我一个读书人怎么就不能够下地?父亲在外,大哥年幼,我们兄弟两个兄友弟恭,这本是好事,怎么到了小婶的口中就变了味道?
小婶一下子便被罗信给呛住了,一张脸憋得通红。爷爷诧异地看了罗信一眼,在他的心中以前的罗信没有这么能言善道,如今说得连他这个爷爷都没有话反驳,难道信儿真是一个读书的料子?
周围的村邻也都吃惊地望着罗信,一个个心中暗道:皇帝真的在皇宫里面也有一块地?也和他们一样下地种田?
怎么和小婶说话呢?罗氏轻轻地打了罗信一巴掌,嘴里虽然在责怪,眉宇之间却荡漾着喜意。
罗信不再言语,默默地喝水,然后和大哥下地继续翻地。那边的小婶也不再言语,待爷爷和大伯他们喝完水,便匆匆地离开了田埂。罗氏又在田埂呆了一会儿,这才赶着回去做饭。
当夕阳的余晖洒落之时,罗青和罗信也扛着锄头向着家里跑去,爷爷在后面望着罗信的背影,眼中变化着神色。
回到了家里,母亲已经把饭做好,陆家的份子钱虽然还没有领到,但是伙食却已经出现了变化,桌上出现了肉,还有炒鸡蛋。
罗信夹了一筷子鸡蛋放在了母亲的碗里,笑道:娘,快吃,你过上了皇上的生活。
这孩子!罗氏扬手做出打人装,然后噗嗤一声也笑了出来:好了,老实吃饭。
是!
罗信和大哥相视一笑,开始闷头吃饭。要不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两个人将桌子上的饭菜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才摸着肚子一副陶醉状,罗信不由感叹道:
这才是人过的生活啊!
罗氏便嗔道:你以前过的不是人的生活?
娘,我错了!
罗信急忙站了起来,向着屋子里落荒而逃。回到屋子里,便又开始誊写记忆中的文章,大哥则是去了院子里比比划划,领悟关刀。
这一日。
午后的阳光洒落在人身上暖洋洋,罗信从老师那里回到了家,便站在桃树下吹奏洞箫。村子的小路上走来了一条身影,十二岁的张洵行走之间已经有了一份读书人的气度,多了一份儒雅。循着洞箫声来到了罗家的院门外,便精力在那里听箫。院门内罗信吹得认真,院门外,张洵听得陶醉。
待箫声落下,张洵腾然而行,抬起手拾起门环轻轻地敲击。门内传来脚步声,院门打开,现出罗信。
张兄找我下棋?
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四十章 童试
万分感谢江风流年同学(588)的打赏!
张洵便摊了摊手,见到张洵的手中并没有拿棋,罗信便道:张兄,请进来说话。
张洵便摇摇头道:信弟,我们去河边走走?
好!
罗信没有回去送洞箫,直接走出院门,反身将院门关上,然后和张洵并肩向着不远处的小河走去。
今日的张洵很沉默,罗信看了他几次,见到他脸上若有所思,便也不打扰,只是陪着他来到河畔,顺着河边缓缓地散步。
信弟,我准备明年下场了。
罗信心中就是一惊道:张兄准备开始科考了?
嗯!张洵的眼中流露出一丝紧张:我已经十二岁了,而且我不仅仅在学堂跟着林先生求学,家父每日也为我开讲,已经到了参加科考的时候。而且如果我明年不考,就又要等三年,三年后我就十五岁了。信弟,你进学不久,还不了解科考吧?
罗信当然了解,他在前世可是将古代的科考研究的很透彻。但是此时自然不能够说自己了解,便道:
老师认为我年龄尚幼,不具备科考的资格,所以还没有和我说。
张洵便看了罗信一眼道:其实我觉得以你目前的水准,完全可以参加县试。
县试?
是啊!我们刚开始考的叫做童子试,也叫童试。童试包括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县试一般由知县主持,本县童生要有同考者五人互结,并且有本县廪生作保,才能参加考试。
试期多在二月,县试府试院试都是只考一场,每场做两篇八股文,县试府试是四书题,院试会有五经题,内容有八股文诗赋策论等,县试考试合格后才可应府试。府试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主持,考试内容和场次与县试相同,试期多在四月。府试合格方可参加院试。院试又叫道试,由主管一省诸儒生事务的学政主持。院试合格后称秀才,方可进入官学和正式参加科举考试。
明年二月先是县试,然后是四月府试,后年参加提学官的道试。信弟,不要小看童子试,童子试的截搭小题难做,我们北方读书人要比南方少一些,但是也差不多四十取一,这要是放在南方,恐怕得五六十取一。
罗信不禁轻轻摇头,这竞争丝毫不比后世高考差啊,甚至更为激烈。这还只是一个县试,那如果到了府试,道试
信弟,我之所以让你明年去试试县试,一是我认为你的学识应该可以通过,再者就算通不过也熟悉一下考场,反正你年龄还小。
罗信寻思了一下,终觉自己太小,就算考中了秀才,这么大的年龄又能够做什么?
出去游历?
父母肯答应才怪?
所以罗信还是安耐住自己驿动的心摇头道:我的年龄还太小,过几年再说吧。倒是预祝张兄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轻松斩将,夺得案首,连过三关,成为秀才身。
张洵便轻叹了一声道:哪里如此容易?很多读书人要多次尝试才能通过最基本的县府试成为童生。亦有人得到童生的身份后,院试多次落第,到了白发苍苍仍称"童生"者大不乏人。
两个人说说走走,天便渐渐地昏暗了下来。张洵抬头看看天色道:回吧。
好!
信弟真的不打算明年县试?
不去了!罗信摇头笑。
张洵也不再相劝,三月的天一旦落下了日头,便起了凉风,让人身上微冷。两个便加快了脚步,很快便走到了罗信的家门前,罗信深深吸了一口气,微冷的空气令他精神一振,朝着张洵拱手施礼道:
多谢张兄讲解,祝张兄早传捷报!
张洵便笑道:我如果通过了童试,哪怕只是通过了县试,父亲就会送我去县里读书,以后你我兄弟就难得一聚了。倒是盼着信弟三年后来县里和我再做同窗。
罗信也笑道:三年后恐怕张兄就去会试了,就算我成为了童生,也无法和张兄同窗。
张洵便摇头,然后轻叹了一声道:哪里如此容易!
然后便和罗信拱手作别。走了很远,回过头看了一眼,见到罗信还站在院门前,只是没有望他,微微低着头似乎在寻思着什么事情。在他的身后是一座破旧的宅院。
罗信站在院门前,微微低着头,心中寻思着,四十取一,这还只是县试,这一路从童生杀到进士,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罗信在这一刻竟然有了一丝心怯。
不行!
我一定要杀出一条路
突然,从村尾传来了一阵喧哗声,将罗信从静思中惊醒,抬头望去,见到张洵已经没有踪影,又向着村尾望了一眼,懒得去看热闹,便翻身推开院门走了进去。
猜你喜欢